文章吧手机版
《抢占心智》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3-06 04:5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抢占心智》读后感精选

  《抢占心智》是一本由江南春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抢占心智》读后感(一):读书笔记

  这本书主要讲了产品和品牌营销的策略,大部分内容是如何做广告,如何通过抢占用户心智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比如要用简练的语言对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位,要细分客户群,要抢占营销时机、封杀品类,在时间窗口内进行饱和攻击,左手抓资讯模式右手抓生活空间,既要做社交媒体也要做生活化媒体。全书涉及很多营销细节,还是有很多干货的。

  《抢占心智》读后感(二):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分众还行吗?

  商业结果是多个因素和复杂过程的结果,本书有点夸大定位的作用,容易让人以为抢占心智就无所不能了,这一点太突出了。最近一直在思考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冲击的问题,分众是否还有春天?感觉分众对这个问题没有下力气采取措施,或者说不是当务之急?毕竟外人也不知道公司内部的战略和执行。

  分众一直强调自己的cpm价格低,我想问问有没有定量衡量cpm效果的手段,感觉比较困难,毕竟广告的效果也是很多变量,可以剔除形式的影响,做个试验看看?

  《抢占心智》读后感(三):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很有水平的,毕竟我什么书都有看,这书还是有多次看的价值的

  我觉得这本书介于道—法—术三个层面中,深入写的部分水平还是很好的,接近法往道靠近中间的部分了,法也有讲,我觉得还是比较系统的,术的方面江老师写得很直接,是什么就写什么,至于他在术的工作成就,这个谁能质疑?楼上有人说,大家就喜欢这种被咀嚼过的东西,忽视源知识,从源知识(通常是单独学科的基础性研究)—跨学科知识交集论—认知—能力。仿佛去学那种单纯枯燥的人支持,就能提高的能力,江总写的就不能提高能力?我也是呵呵,总的来说从知识到能力到实践。路很长吧。

  《抢占心智》读后感(四):抢占心智

  在时间窗口,差异化定位,饱和式营销,占据消费者心智

  三云合一:物流云、搜索云、电商云

  肌肉式增长,赘肉式增长,肿瘤式增长

  产品为王,渠道为王,定位为王

  封杀品类/占据特性

  2分钟时间/封闭/主流人群/必经/高频/低干扰/空间强迫/城镇化

  真正的品牌,能够在用户心智中实现预售,在顾客还没有看到产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要选择谁了

  定位理论利用的是消费者的常识,是消费者原有的认知

  所谓广告,绝不是企业写一句话让消费者听,而是写一句话让消费者传给其他消费者听

  《抢占心智》读后感(五):memo

  抢占心智

  2019.11

  12:我将改革开放之后的企业竞争划分为以下三个时代浪潮

  产品为王,渠道为王,定位为王

  相应核心要素:生产端,渠道端和用户心智

  25:斯特劳先生曾经讲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对付价格战最好的方法就是涨价。一旦将产品的价格提升,会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高端品质的品牌标签,而价格上调带来的毛利资源,能够为品牌带来更好的工艺和技术,赢得更好的经销商渠道和广告机会,继而坐实高端品质的用户认知,形成正向循环。

  29:定位一定要回归常识,而常识就是消费者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现实世界只是表象,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才是真正的现实。

  37:我针对不同行业地位的4种企业,总结出了抢占消费者心智的4种打法,分别是:封杀品类、占据特性、聚焦业务和开创新品类。

  159:传统公司转型:审视自己的存量、变量和增量

  《抢占心智》读后感(六):读后感而已

  被这本书的电梯广告抢占心智所以买了这本书,因为想知道为什么会如此,我们的消费选择受广告影响有多深,是怎么受影响的,电梯广告怎么产生的,定价多少,当下广告业态如何等等。 过去初次看到电梯广告时感慨,“真是厉害,谁想到的在电梯里安放广告呢,坐电梯正是无聊的时候,看广告都成了内容,是消遣”,(同时感慨商业无孔不入是另外一个角度的问题),看完知道了是这位曾经在大学还是诗人的江南春,在电视大型广告牌横行时,反其道而行之(这也是他推崇的一种打开局面的思路),硬生生创造了一个新的广告媒体,最终成为No1,厉害。他谈到自己实现财务自由后的动力,说是想帮助更多人,助力打造更多中国品牌。我觉得这样的商人还是有一定情怀的。 如书中一直推崇的定位理论一样,这是一本讲品牌定位的书,怎么找准自己产品的特性,怎么精准抢占用户群的心智,让自己的品牌等于消费者需求等等。列举了许多当下正在发生的案例,分析了他的分析、想法、打法,整体而言,对提高营销的认识还是有一定帮助和借鉴作用的。也许对正在商场摸爬滚打的人来说还是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但对我这种抱着好奇心想研究研究广告是咋回事的人来说还是差了一点,没有进入到更深层次,有点遗憾,但也可以理解,毕竟他是实战派。

  《抢占心智》读后感(七):看品牌定位,学广告传播

  #2018读记25# 《抢占心智》,分众传媒江南春在创业黑马学院开设的营销定位实验室课程教学和问答合集成的一本书。全书基于定位理论,结合广告传播学知识,应用分众传媒和黑马学院的案例,提出:“中国企业凡是成功的,一定是找到了差异化定位,同时抓住了时间窗口,采用饱和攻击,占据了心智优势,引爆了主流人群。”

  书的开篇借用定位理论,明确企业和产品需要“差异化定位”(与显而易见的真理反向走),认为“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应该是用户认知”,总结了“抢占用户心智”的四种打法:封杀品类、占据特性、聚焦业务和开创新品类。

  书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广告传播方面的经验分享,首先要选择和优化广告渠道,善于应用“社交媒体做能量+生活媒体做销量”来“做爆款、抢头条”。然后,重点讲解了广告的文字内容,以“广告三段论”(主广告语说出差异化;写出信任状;挖出功能利益)来说明“广告主要靠套路,而非创意”。接着,还介绍了广告图片的要点。最后是总结“好广告”的检视办法(顾客认不认?员工用不用?对手恨不恨?)。

  书的第三部分是关于创业者/营销者的自我修炼。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其自身的成长和创业经历来讲述竞争选择、创新三要素、组织管理演变、消费趋势等,这其中有失败也有成功,更能感受到创始人个人成长是企业成长的前提。

  书的最后附录了学员问答和学员对课程的分享,进一步以案例阐述抢占心智的策略,也集合更多创新模式启发读者。

  《抢占心智》读后感(八):读书《抢占心智》

  这本书应该是江南春这几年演讲内容、在创业黑马学院讲课内容、以及媒体发表文章的合集整理,全书章节结构布置缺乏较好的逻辑和连贯性,个人读下来个人成书品质低于中信出版的一贯印象水准。但成功企业家的言行自有其学习和研究价值,推荐两类人不妨一读。

  第一类是分众传媒的股票持有人和跟踪研究者。这本书可以帮助了解分众传媒领头人的思路、理念,乃至其个人成长历程和价值观,虽然这部分文字较少;还可以帮助理解分众传媒的发展历史、竞争优势;也能帮助梳理判断各类广告媒介的未来格局变化趋势。

  第二类是定位理论的学习者和使用者。定位理论呈现出很有意思的状况。定位理论从提出、实践和逐步完善,已经历经了将近半个世纪,期间无论是美国本土,还是在当今中国,定位理论都帮助过诸多伟大企业插上了成功的羽翼,然而至今学术界始终视之若罔闻,定位理论还在等待一次系统性、理论化的升华机会。与其发源地美国不同,这几年反而是在国内,定位理论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不仅特劳特公司的全球总裁成了中国人邓德隆,国内以定位作为工具的品牌咨询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不少咨询领域、企业界定位大咖著书立说,极大丰富了定位理论的本地化和实操指导性。比如谈云海的《认知战》、侯德夫的《成效管理》、孙清华的《引爆品牌卖点》、冯卫东的《升级定位》课程等。

  这本《抢占心智》虽然系统化和理论方面有所欠缺,但其对阐释定位中广告和公关环节如何有效落地,以及对传播的现实理解,却是很不错的补充。

  《抢占心智》读后感(九):攻心大战

  《抢占心智》

  1.一口气把剩下的看完了,基本评价和中午的类似。

  2.差异化经营是这本书倡导的一个理念。用句广告语就是“不走寻常路”。其实这个理念不光适合小公司,大公司也适用。有时候由盛及衰就是因为不思变,都扎堆变成红海了,还一条路走到黑。

  3.从流量经营到心智模式的经营。近几年诺贝尔奖比较集中的一个领域就是行为经济学。其实也是通过用户行为揣摩其心智,进而满足其需求,以达到盈利目的。也是一种心理学吧。这个领域我很感兴趣,也是下一步的方向。

  4.有句话叫“多么痛的领悟”。江南春是个聪明人,但是也免不了干蠢事儿。十年前也发生了市值从86亿美元一年内骤降至6亿美元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因为放弃了主营的项目,而大搞并购一类的见效快却不长久的行为。经济危机一爆发,就只剩下裤衩了。好在,及时聚焦主营业务,核心业务,又继续在分众领域杀了回来。

  5.这书里他一直在强调电梯间广告成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其实这是他找对了用户的需求和实际的动线。做的有针对性,可以达到更少的广告费用,更好的广告效果,也是各大品牌给他买单的原因。

  但是,今后大数据时代,千人千面的终端广告模式,以及未知的广告形态,都会冲击这种电梯间的广告,也希望分众传媒做好准备。

  6.同时,这里也介绍了一个黑马训练营,类似一个培训机构,展示了一些他作为老师带出来的成功案例,成功企业。

  总之,还是值得一看的。把手里的数据组织好,分析好,梳理好,这就是价值,不仅是数据的价值,更是体现使用者,你,的价值。

  《抢占心智》读后感(十):分众版《参与感》

  这是一本关于分众的《参与感》三天的碎片时间看完,讲了一个不错的传媒故事和个人踩坑史,不得不说,江南春大学开始创业赚了不少钱,到厕所里遇到软银伯乐投资逐步做大分众,充满戏剧性,却着实让人佩服。工具属性一般,但却印证了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真相,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但是焦虑和自负让整个泡沫越滚越大,然后崩溃一溃。很多公司为了 融资而编了一个大而全的童话王国,为了填充王国而忘记了核心竞争力,在快速迭代的时间浪潮里快速被后起之秀超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太多的人没能在时间浪潮里快速迭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迭代了泡沫经济给的泡沫薪水,当泡沫崩溃,人也崩溃了。

  觉得里面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大数据分析的部分,比如分众和电商合作,分析楼宇的人群的购买力和品牌倾向,然后做精准化广告推送,不由得惊叹,大数据的力量和隐私透明化的恐怖。电商、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在10年间,已经将人的老底都翻了个底朝天,然而用户黏性却越来越强,大数据的网状结构更加让人恐慌。

  当所有app都设下陷阱,你可以微信一键登录,登录的时候告诉你,国家规定必须进行电话录入,办电话卡时,通信公司又告诉你,办电话必须身份证实名认证,这下好了,你的所有关键信息都被抓取了,每进入一个新的app,你的信息就可能被贩卖一次或者n次,而几乎所有app都有定位服务,定位服务每一次都调用都意味着你的行踪数据的透明化,为了更好分析你的所有消费者习惯而多了一份大数据来源。因为恐慌意识的觉醒,在下一个经济浪潮里,数据安全和风控体系势必迎来巨大的挑战和商机。突然羡慕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沉迷于风控,现在进入最主流的数据平台去做风控,眼光独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抢占心智》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