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自然》是一本由(加)卡琳·邦达尔 Carin Bondar著作,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性本自然》精选点评:
●动物界中OOXX的那些事
●性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知道和了解的太少!
●其实更多是从人类视角去讨论的,我读完后脑袋里一直浮现一句话:不是不好,而是可以更好。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因为所以,太过主观感性,反而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未读的书都很不错!
●本书似乎可以作为演化机制和性别研究的补充参考资料。间断平衡演化理论的创始人尼尔斯·艾崔奇曾经将“自私的基因”理论称之为极端达尔文主义,因为这一理论试图将人类塑造成原始生物驱力的傀儡。在现代文明中,人类诚然能够成功摆脱这一桎俈,但原始的有性生殖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本书中的很多案例提供了很好的解答。
●虽说有那么偶然的一两句 让我觉得作者是个可爱的瞎几把扯谈砖家。哈哈!性与欺骗那章真是很对味,鼓掌!不正经的生物学家,很招人爱!说写这本书时怀着宝宝,真能从文字里感受出母爱孕育的温和。
●人类世界的各种正常的、“不正常”的性事,原来在大自然中,都是司空见惯。
●跟动物比起来,人类的啪啪啪真是太平庸无奇了……但是最重要的是看完之后让人想要放下人类中心的视角,别老用自己的三观标准去评价别的物种,再奇葩甚至恶心的性行为,也轮不到人类去指摘,人家也是为了生存和延续种族而已。其实不光对动物,对别的人也是这样哇。
●书中更多是流行生物学案例,有点可惜的是,作者没有进一步描述生殖策略引发的遗传变异,变异群体中的等位基因频率,特定环境中选择性压力对健康的影响,不过作为入门读物还是不错的。
●“同性交配和同性伴侣关系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任何人试图证明并非如此,请让他阅读本书。如果不管用,就让他再读。”
《性本自然》读后感(一):随笔
或许听起来残忍,但你就是无法理解父母对你的爱。请回想一下,你在七岁的时候能否理解你现在竟会如此地倾慕一位先生或小姐?条件成熟之前你的身体并不鼓励你的感受。曾经我自负地把泰坦尼克上的故事看作一场引人注目的闹剧,今天我却看到Jack与Rose爱情的伟大不亚于也不高于你父母对你爱的伟大—甚至完全等同于浩瀚星空的伟大—这是生命的繁殖策略,this is the law of nature.
《性本自然》读后感(二):感想与摘抄
自然之大,无奇不有。在生物世界里,生存下来的唯一意义就是繁殖,同理,性的意义是繁殖。不同物种为了增强自己的生物适应性,为了能够延续遗传自己的基因,进化出了不同的配子模式、生理结构、求偶手段和生殖模式等,可谓是各有神通,但生物界中的性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浪漫美好,而是充满了交易、暴力与对抗,为了将自己的基因传承下去,增强自己的生物适应性,动物们无所不用其极,从彩礼欺骗、性胁迫、“贞操带”,到雌雄同体、杀子、同类相食等等,每一步都令人咂舌而惊奇。
生而为人,我们能够跳脱出某些自然规则,某种程度上可以享受自由与欢爱的快乐,不再被繁衍的本能所累,真的是生而有幸。
“生物学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每一条规则都有例外。”
“几乎在所有动物社会中,同性恋是普遍存在的自然行为,对异性恋机能的若干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性本自然》读后感(三):一切为了繁衍。
一切为了繁衍。
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是探讨哲学方面的,是人性,没想到他描写的却是大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甚至植物的sex。让我大吃一惊。
在10多年前的《动物世界》里面,有大量的交配镜头,《黑猫警长》里面也有涉及到为了交配而献身的螳螂。在传递基因的过程中,这种自然而然的性表现出了多种的形态,从相遇,到交配再到事后的行为,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表现。
和人类展示出来的颜值、财富、权力等性魅力,赢得异性好感的方法类似,动物则通过声音、信息素、个性魅力等等,例如像人类一样,雌猩猩则偶尔会从雄猩猩手中要他已经得到的食物,就像现在的女生从喜欢的对象盘子里拿走几根薯条一样,这其实是动物性的考察对方性格的一种方式。当我们将人类的行为放到自然界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人类和动物真的没有区别。甚至比动物更加的乏味和无味。
一般来讲,雌性动物挑剔,难讨好。雄性动物花心,难专一。从行为要素、遗传要素来观察,总会发现一些权益性的一雄多雌制。但一夫一妻制的单配制虽然存在,通常会保持一种中低水平的备胎模式。配偶外父权关系。
在求偶的时候,我们往往从动物的身上看到人类的影子,无论是突出自己的优点,还是雄性相残,去和情敌对抗亦或是欺骗自己的伴侣或者情敌,甚至为了繁衍,植物会发出一些动物的模拟气味,使动物被骗来为它传播花粉,甚至产生拟交配。有性生殖的过程刚开始要远远早于实质的性行为,只有能够成功识别并吸引合适的伴侣,才能达到交配的目的。但作为性行为本身,对于动物来说,还是繁衍后代。
动物在繁衍的时候,遇到同类不容易,还要面对大自然的各种威胁,甚至在完事之后还要考虑到后代的成长,考虑到雌性的营养。面对大自然的物竞天择,无论是交配还是交配完成之后的善后工作,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特性,有的甚至面对的是巨大的痛苦甚至还有死亡。生而为人,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不用面对那种“生物适应度”的要求,也不用泯灭人性进行同胞相残,虐待和杀害自己的后代,甚至不用成为伴侣的食物。但我们从这些形形色色的动物身上,我们能够找到人类拥有各类癖好的原因。
虽然这部科普书籍写得很好,但我觉得还是不便信息描述,这部书适合高中生物学力以上的爱好者阅读,一定会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和见闻的。
《性本自然》读后感(四):性本自然,即是生命的本质
《性本自然》是加拿大生物学家卡琳·邦达尔的一本关于动物“性”事的著作。全书共三个章节,分别从恋爱、结婚、抚育后代这三个阶段阐述动物界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性事”。本书不仅仅揭示了动物世界的生命本质,透过动物世界的生命现象,更能够引起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反思。正如邦达尔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或许决定阅读此书时,你对性抱有完全不同的观点,然而在读完本书后,多样、复杂而广泛的生物学主题兴许会让你对性抱有完全不同的观点。”是的,生物学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每一条规则都有例外。
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往往把性作为禁忌话题,打上伦理的烙印,羞于唇齿,这大抵与我们含蓄的民族性格有关。我们的古人,谈论人和事物,讲究含蓄表达,题材相关的隐晦文学作品也成为禁书。在这里望文生义的借用一句朱熹的话来说,当时人们对性的观念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而到了今天,尽管随着时代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但就像康德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我们一直以来的保守的伦理观念和心中的道德依旧制约着我们大谈人欲性事。
当人们想到性的时候,总会首先想到的是男人和女人的形式。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性是多个生物体之间的一种身体结合或是DNA的产生。对于人类来说,这种身体的性别结构为人熟知。但在动物世界,性别结构的多样性已经进化到可以应对环境繁殖所带来的多种因素。在看似简单的动物繁衍中蕴藏着巨大的复杂性。“性不仅仅是把A插入B然后子孙满堂,我们在动物界看到的性策略和生殖结构告诉我们两性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也告诉我们人口和社会如何形成并演变的。”邦达尔如是说。
再回到这本书的议题,从动物的配子价值到多尺度进化(精子和卵子的进化),再聊到同性恋,对,没错,动物也是有同性恋的,并且这种现象在动物界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而关于雌雄同体,这是人类所不具备的,也着实引起人们的好奇和敬畏。
邦达尔说,考虑到我们的基础生物学,人类的性在许多层面上都做错了。在动物邂逅、交配和培育后代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面临死亡的风险,但是为了实现生物繁衍,他们释放出惊人的进化力量,体现出了生命的张力。因此,动物世界中天然存在着的竞争法则,是为了自身生存而产生本能的排他性。
与之相反,从本质上来讲,人类已经将繁衍职能从性行为中剥离出来。在人类社会,除了日常社会中可能会发生威胁生命安全的意外事件,其他所谓的尔虞我诈等都是一种隐性的竞争,并不存在动物世界中那种为了繁衍生命而残忍的厮杀。
在动物世界中,生存是唯一的衡量和判断标准;性行为是为了繁衍;自慰是普遍存在的、释放压力并产生快感的生理行为,这对于保持健康的性功能是完全自然和必要的。这些在生物层面上自然合理的现象却在人类社会中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态度,比如同性恋、自慰行为、避孕手段等等。尽管人类非动物,但人类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包容度往往低于动物世界。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类做了许多和动物界其他成员迥异的事。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说,动物的社会关系远远比人类的社会关系简单的多。
“有时候,我们就是无法理解谜一样的大自然,而这正是它的美。”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去适应这个充满魅力的自然世界。
- END -
本文原刊载于微信公众号“之子于木斋”。一个关于读书、思想、影评、书单的微信公众号。
《性本自然》读后感(五):探寻生命的本质
合上这本书后,心绪意外地很复杂。原以为这是一本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普性书籍,后来却深深地为邦达尔女士描绘的自然迷宫所着迷。正如她在后记中所说:“或许决定阅读此书时,你对性抱有完全不同的观点,然而在读完本书后,多样、复杂而广泛的生物学主题兴许会让你对性抱有完全不同的观点。”
古语云:食色性也。在社会生活中,性往往作为禁忌话题,被人为地打上伦理的烙印,而鲜少被人提起。但当人们想到性的时候,首先会想到的是男人和女人的形式。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性是多个生物体之间的一种身体结合或是DNA的产生。对于人类来说,这种身体的性别结构为人熟知。但在动物世界,性别结构的多样性已经进化到可以应对环境繁殖所带来的多种因素。读过这本书后,我被动物世界追求生物适度性最大化的过程所折服。邦达尔女士将动物世界抽象为三个阶段,全文三章对应三个阶段,即求偶、交配、培育后代。在动物繁衍的三个阶段中,交织着各种矛盾与冲突,甚至连某些雌雄同体的生物体自身都存在着性别冲突。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动物面对各类冲突与竞争时所运用的矛盾化解机制,即本文提到的“性策略”。因此,在看似简单的动物繁衍中蕴藏着巨大的复杂性。邦达尔女士在TED演讲中曾说:“性不仅仅是把A插入B然后子孙满堂,我们在动物界看到的性策略和生殖结构告诉我们两性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也告诉我们人口和社会如何形成并演变的。动物,包括我们花费时间想性的事情,一点不足为奇。”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这本书不仅仅揭示了动物世界的生命本质,透过动物世界的生命现象,更能够引起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反思。
人类亦是动物。不知从何时起,在社交圈中出现了许多类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观点。当你静静地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这种消极的社会心态有多么可笑。在动物邂逅、交配和培育后代的过程中,随时都会面临死亡的风险,但面对竞争和压力,为了实现生物适应度最大化,他们释放出惊人的进化力量,体现出了生命的张力,生生不息。生存或是毁灭,在动物世界变成了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人们也常说,孤独是生命的本质。动物世界中天然存在着的竞争法则也解释了这种现象的合理性:为了自身生存而产生本能的排他性。此外,在人类社会,除了日常社会中可能会发生威胁生命安全的意外事件,其他所谓的尔虞我诈等都是一种隐性的竞争,并不存在动物世界中那种为了繁衍生命而残忍的厮杀。我不禁会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具有如此强烈的求生欲,那么困扰人类社会的许多心理疾病会不会得到缓解?
人类又非动物。一方面,人类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包容度往往低于动物世界。在动物世界中,生存是唯一的衡量和判断标准;而在人类社会中,同性恋、自慰等却被定义为令人不齿的现象。邦达尔女士在书中这样解释:同性行为是最常见的同性恋行为,指的是同性个体之间所有与性有关的行为,包括求爱到完整的交配。在这个星球上,很难找到没有任何同性恋行为的物种……如果把“自然的”行为定义成“自然界”中的动物会发生的行为,那么同性恋就是完全自然的行为。自慰是众多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行为,是一种释放压力并产生快感的方式,这也是一种与生理相关的行为,对于保持健康的性功能是完全自然和必要的。这两种在生物层面上自然合理的现象却在人类社会中被扭曲,由于人类社会在性认知上的缺失而产生的零容忍态度,这大概是人类的失败之处吧。另一方面,在动物世界中,除了普遍存在的单配制外,还有许多不符合规矩的例外存在。邦达尔女士在书中说道“生物学现实就是对于许多物种的雌性哺乳动物而言,父亲为后代提供营养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梦”。在人类社会中,法律使得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尤为坚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生活中女性成为男性附庸品现象的存在。承认男女性别结构的差异只是默认男女在家庭和社会分工中的差异,以此为借口而侵蚀女权仍是无法容忍的。
“有时候,我们就是无法理解谜一样的大自然,而这正是它的美。”好奇心驱使着邦达尔女士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研究的过程中,她不断地自我否定,寻找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这种将动物世界与人类社会相对比的研究方式,也使邦达尔女士获得了许多启发。在后记中她这样写道:“人类的性在许多层面上都做错了,不过在这本书里,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竭力克制自己,没有对这些错误发表讽刺之语。”对动物世界本质的探索体现了邦达尔女士作为生物学家的学者精神,而由此引发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思考则从深层次反映出邦达尔女士作为作家对于人类社会的美好希冀。又一个令人敬佩的伟大女性。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顺利地磨平自己身上的棱角,适应这个充满魅力的自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