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5150榆树街》经典影评1000字
日期:2021-03-01 04:57: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5150榆树街》经典影评1000字

  《5150榆树街》是一部由Éric Tessier执导,Marc-André Grondin / Normand D'Amour主演的一部剧情 / 恐怖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5150榆树街》精选点评:

  ●加一星给女儿和母亲。电影本身想要反映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管他通过什么途径。片中当母亲切断铁链,看到男主角迷茫的眼神我就知道母亲最后一定死于自杀!果然如此,至此我就对男主角的同情转变为痛恨——可以去死了!到最后虽然被救出但是已入魔道,女友也离去——我就释然了。PS:活死人象棋够BT。

  ●烂得无法形容,懒得形容

  ●剧情吐槽无力。。。要不是男主之前的印象分太高,老子早就不看了。。

  ●5个精神病人演绎的电影

  ●惊悚片,不是喜欢的风格,漆黑空荡的剧场里,心一直提着。

  ●看到Éric Tessier了,好帅啊!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对规则迷恋的特质?把这个特质打开,人性就变得无善无恶。

  ●一家子变态!

  ●根本就是惊悚片版的《棋魂》嘛!严格来说本片算是一部比较一般的电影,但我给四星的理由是它后半部分的故事走向,我很久没有看过这种doomsday的结局了,那种毁灭的冲击力是致命并直观的(尤其是枪杀小孩那段),可惜它没有像《危情十日》那样走现实的路数,而是寄托于超现实的桥段,实在让人感到惋惜。

  ●病态 都疯了

  《5150榆树街》影评(一):个人备忘

  看到女儿殴打恋童癖,父亲教育女儿:“不要使用不必要的暴力。干净的杀戮,没有痛苦!知道吗!”说罢一刀刺入恋童癖的心脏。

  变态父亲跟男主下象棋时报出“五步杀(Mate In 5)”、“四步杀”、“三步杀”、“CHECK”的时候真的是霸气无比啊!

  父亲在地下室建造了一个由真人尸体制成的国际象棋。 变态父亲对男主说:15年!15年了我一直在创造着最完美、最真实的棋局。15年来,每当我遇到一个人渣、一个罪犯、一个邪恶者,我就会杀了他们,把他们做成一个黑子。就像他,你还记得吗?他是个失败者,他就只配当一个小兵。15年了,我也在找那些人品好、慷慨、正直的人,我发布讣告寻找那些有资格加入白棋的人,我甚至半夜去墓地把他们挖出来。就像达格奈斯女士,一个社工,一生致力于贫困儿童事业。就像小雅克,我的儿子,因刚出生就夭折了,我已经教会了他一切(说这句话的同时掀开了盖在死婴尸体上的塑料布)。我一直找不到一个好的国王来带领我的白棋,我只差最后一个棋子。在我快要完成时候,你来了,这不是巧合。

  变态父亲失手打了胖婆婆,充满懊悔,一边赤脚践踏陶瓷碎片一边痛苦的低声嘶吼:暴力是不对的!

  男主和变态父亲用地下室的尸体象棋对决。

  《5150榆树街》影评(二):一个不愿改变自己的人和一个受环境所迫的人之间的博弈

  我只能说这么多!(因为有太多要说的,却得不到正确措辞,我想,只能意会吧)

  他,不愿改变自己,因为他一直是一个“赢家”!

  雅克(那个棋迷大叔):一个不愿改变自己的人,认为这个世界需要净化,而自己,就是那个能够净化这个世界的人,因为他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最正义、最纯净的人!严格恪守自己的正义原则,并以它来筛选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以此来选拔这个世上有资格成为自己15年精心布置的“人体黑白棋”的棋子。他在最后甚至不愿承认自己所谓的“正义”是错的(因为他最后没有移动皇后,他犹豫了,在他所谓的“白棋”正义上)!因为他是一个不愿改变自己的人(这时不是不愿,而是没有办法,这是他活下去的信念),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

  他,一直在改变自己,因为他想成为“赢家”!

  杨尼克(那个受迫青年):一个受环境所迫的人。一次好奇,让他看到不该看的东西!接着,就是囚禁,癫狂!是什么让他最后漠视莫德的哀求,放弃一次逃生的机会?最后的他,已经被环境改变了!求生,已经对他没什么意义(就像电影里说的,无论他是在里面还是在外面,只要这盘棋没下完,谁都不能说自己是对的)。于是,他开始变得执迷,对这场博弈最后的胜利执迷,他不想成为一个“失败者”!然后,他开始不断的适应环境,适应这个囚禁的生活,慢慢地,他放弃了自己原本的东西(他原本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而到最后,对于莫德的死,漠不关心,脑袋里仍思考着他与雅克的那场博弈!甚至,在安妮倒在“人体黑白棋”上的时候,他还只是说“雅克,快下,下完这一步”)。他疯了,改变了,这个原本受环境所迫的人,开始慢慢地接受了这个环境!

  我认为,电影中的这两个人都输了!或许确切地说,我不知道最后谁赢了!

  毕竟到了最后:棋,没下完!

  《5150榆树街》影评(三):5150, Rue des Ormes 不是惊悚片那么简单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看似阳光,正义,但内心的阴暗、恐惧、无助的一面一触即发,且能在孤立无援的时候无限蔓延、扩大到自己无法想象的境地。正应了那句话: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也远比想象的要脆弱。

  常常源于一件小事对窥探自己的内心有了兴趣,于是开始歇斯底里的探究——大概心理学就是这么产生的(咳咳,本人也是这个专业的)

  小学的时候读过一点话剧鉴赏,现在脑海里只留下这样一句话:舞台上出现的哪怕是一块抹布,也有它摆在那里的道理。我相信在电影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在下面罗列了一些我看出来的和没看出来的小点,请大家指教,共同品鉴:

  1.引杨尼克上楼的那个快死的男人到底象征着什么,应该不只是一个桥段那么简单。

  2.小女孩安是我们心灵的聆听着,同时也是个旁观者。

  3.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阴暗的小角落,正如那个小房间,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都会进入,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他都存在。

  4.一开始墙上的小血滴,其实象征的是内心的恐惧。我们力争摆脱他,出于生本能当他出现的时候我们会求救,但是能拯救自己内心的终究是自己,别人帮助你或不理你,最终拯救自己的还是自己。当一个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时,恐惧便无边无境的蔓延,这似乎又类似于被害妄想症一样,当自己身陷不利境地时,就会觉得身边的都是坏人。

  5做了坏事的人总是需要做点好事来骗骗自己,骗骗别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雅克一面以正义的名义囚禁着尼克,一面又对尼克显得无比的大度和包容。人会掩饰自己做的好事吗?显然雅克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不对的但是对正义歇斯底里的追求甚至可以说已经变成了一种强迫症迫使他那样做。

  6.莫德。她需要的是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当他信仰上帝的时候,他的老公打败了上帝,以比神更高的淫威压迫着莫德。当他信仰雅克的时候,尼克又打败了雅克。于是杨尼克最终成为了莫德信仰的对象,但是莫德信仰的对象无法拯救莫德,甚至是抛弃了她,于是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试想有什么比信仰破灭更来得让人绝望,打个浅点的比方,自己深爱的明星出了很丑的丑事,是不是对自己的打击也很大?

  7.影片好几次给了房间里那个吊着的来回晃动的灯泡特写,关于这点,不知道寓意何在。

  还有好多想写 ,累了,改天有心情再写。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5150榆树街》经典影评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