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镜》是一本由索以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4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镜》读后感(一):山不只在那里,还在心里
世界第三级的青藏高原,以其神秘、神圣、美丽的高山峡谷秘境深深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行者。然而,在我看来,这些接近天堂的地方,都是留给神的孩子们的,只有少数人才能接近它,在看到这些天堂美景之前,人们都需要通过地狱般的考验。
《心镜》的作者索以,在初次踏上藏区之旅开始,八年不间断的往返与天堂和尘世之间,在藏区探秘的过程中,身体与心灵都在发生着改变。人总是会被美丽、强大的事物所吸引,特别是站在雄伟壮阔的雪山环抱之中或是广阔无垠的星空之下,人变得特别渺小而脆弱之时。有的人一辈子忘不了一个人,有的人一生忘不了一个地方。
八年来,索以用镜头亲近绝处风景,探秘人迹罕至的冰川,流连极致之蓝的湖光,触摸离星群最近的天空。在那里,索以遇到了人性的善良和质朴,还有俗世中最缺乏的信任。在每一次藏区徒步或是开拓新路线的时候,索以都感受着洗涤心灵的舒畅,虽然过程很艰苦,但眼睛所见之处皆是大自然的美景,身在无间,心在桃源。
旅行的意义是在于开阔眼界,去接纳和包容所见的一切。索以和朋友为了探寻秘境,冒着生命危险,甚至朋友最后将生命留给了深爱的地方,成为了“神所喜爱的孩子”,并不是不爱惜生命,而是向知道挑战自我的魅力。也在探寻的过程中,听着磕头朝圣者的生活小故事,理解了信仰的力量。
《心镜》里收录了大量索以拍摄的照片,将高原山川美景展现的淋漓尽致。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想象,还能比较直观的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没有人能预想到会在生命的哪个瞬间,感知到怎么样的震撼和感动,就像一次平常的偶遇,却足以安放于记忆深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待的地方,即使是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但心里始终有一个向往,向往着能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可能是高山丛林,也可能是荒漠草原。人,视乎都是本能的想去寻找和探寻心中的香格里拉。那些徒步或骑行在大自然中的人们,他们是在体验旅程中的酸甜苦辣,是去感受和接受。在此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敬畏生命和敬畏自然。在旅程中,他们接受锤炼的不单是肉体,还有心灵。
《攀登者》的导演吴京微博里说的“山不只在那里,还在心里”。
《心·镜》读后感(二):风景不绝,心情不老
虽然碍于时间与金钱的关系,不能够时常的出去观看玩耍一番,但是旅游游记之类的书着实看了不少,但是如果要我找出一本最喜欢或者最和我心意的出来,可能还真得是刚刚看完的这本《心·镜》了。 《心·镜》的作者索以,是一个你只要见过一次便再也不会忘记的名字,就像他的游记一般,都会留给人深刻的印象,久久过后,依然会让你回味无穷。或者因为索以本身便是一个摄影师的缘故,在《心·镜》中,除了隽永的文字之外,便是各种索以在路上拍下的图片,美轮美奂,引人入胜。因此,读索以的游记,你似乎真的可以体味到那种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那种感觉。 当你游记看多了之后,你便不只是关注景点本身,千篇一律的哪里好玩哪里住宿等等也不再是你所关心的,而是希望从众多的游记中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可以真正打动你的地方。而这些东西,在索以的《心·镜》中,我们都可以找的到。 最近,似乎非常流行的是那些网红打卡地的兴起,除了那些传统的旅游景点以外,一些新近的如奶茶店、书店、地标建筑物等同样被一众年轻人或者自诩为小资的人们所青睐,为了到所谓的打卡地逛上一回,真的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在《心·镜》中,索以有一句话似乎说出了这种所谓网红打卡地背后的深意,一旦某个地方获得了天堂的美誉,它就会变成地狱。虽然这话是索以在丽江之行后的感慨之言,但是将它放到如今人们对网红地的趋之若鹜上,似乎也是极为合适的。当你想要毁掉一个地方的时候,将它变成网红打卡地吧,因为那将是天堂变成地狱的开始! 索以的游记是非常有特点的。看他的游记,你所体味到不仅是祖国山河的美好与壮阔,而且还有那种不断走在路上的心境的变化。在有关泸沽湖的一篇中,索以这样写道,旅行路上会遇到很多人,不问出身、职业,只关心旅行本身。于是人与人的相处变得极为的简单。即便是短暂相处,也能让人铭记。其实,在我少有的几次出外旅行的路上,便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人。多年以前,与自己相伴爬上泰山的岂不就是一个陌生人么,虽然在刚刚决定结伴而行的时候,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但是等到真正上路以后,所有的疑虑与担心都会烟消云散,所有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征服脚下的路。类似于这种的经历,在索以的游记中被多次的提及,有些人成为了索以的一生知己,有些人只是在同行过后便再无联系,但是不变的是他们都将在索以的旅行生涯中,留下印记,关于行走,关于旅行,真的可以无关其他,只是作为一件纯粹的事情存在。 读完索以的《心·镜》,除了会让你领略到大美西藏、大美丽江之外,也会更加的坚定你那颗继续上路的心,以及也会去激励那些对行走在路上还存有疑虑的人的心。正所谓风景不绝,心情不老,大概如是!
《心·镜》读后感(三):人世苍茫,无尽圣藏
在国庆假期的一个闲暇午后翻开这本书,不用去到青藏高原看人海,翻开《心·境》通过书上的图片和文章,索以把西藏这个秘境慢慢展开在我们面前,在安静的时空里诉说着他与西藏的故事。
那里有雄奇壮观的布达拉宫、被信徒膜拜的大昭寺、热闹的八廓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圣湖纳木错、神山冈仁波齐......
那里的藏民每日念经、转经筒、磕长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2010年,索以退掉房子,背起行囊,揣着与同事借的一万块钱,带着全部家当:一部相机、一台电脑、一箱衣服。一件200元的冲锋衣裤、120元的60升背包和20元的墨镜,出发了。他说:“反正一无所有,不如多一些拥有。”
8年的时间,他打卡过进藏的必到之地,也去过人迹罕至的冰川秘境。有过与朋友的欢声笑语,也有过独自一人的孤独与恐惧。
对于西藏,其实我并没有特别的执念。对西藏的了解还要从《神奇的西藏》这首歌说起。
你知道西藏有多远多远 白云的尽头才闻到悠扬的牧歌 你知道西藏 西藏有多高 日月星辰 日月星辰 披在她的双肩上 数不清的神山转不清的神湖 山山水水连着太阳的心 喝一口千年佳酿的雪水 幸福的真谛美满你一身 美满你一身 你知道 西藏有多亮多亮 雪山深处闪烁着酥油的灯光通过翻阅《心·境》让我重新认识了西藏、有幸目睹别人镜头下西藏的风景。其实西藏就像是人生其中一个目的地。人世苍茫,无尽圣藏,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趟西藏这颗种子悄然也在我心底扎根了。
索以的旅程经历让我重新思考旅行的意义、出发的意义、目的地的意义……
旅行就是这样,因为年少无知才能无畏,因为一无所有才无所谓。成长的代价是慢慢忘却那些无畏,惦记这个担心那个,以至于当初的潇洒永远停留在了文字里。我经常梦到自己再次一无所有,再次义无反顾。可梦醒的时候才知道,不过是个梦。或许多年之后的我会忘记这段旅程,但我想当初的那个坚决而不妥协自己会在记忆中难以褪色。
其实旅行,不在于你走过多少路,或者去过了什么地方,而是你明白了什么。
就算你走遍了全世界,还是一样没有弄懂,跟没有去过任何地方的人又有什么区别?所以哪怕只是在自己再熟悉不过的环境里走一遭,只是换个心情,以另一种眼光和姿态重新审视,观赏周围的一切,也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即使不去远行,但是只要带上旅行时的那份悠闲的无功利的心,甚至更高明的,淳朴的心加之旁观者的身份面对生活,那也是件很美的事情了。
正如三毛所说的,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有人说,任何一种旅行,都似一场蓄谋已久的盛大的出走。有时候我们用尽全力,也只是想逃离现在的生活,给人生找到另一条出口。
《心·镜》读后感(四):你是心中的日月
这几年,很喜欢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对于个人心灵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看到《心·镜》的书名,还以为这也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收到书的一刻,看到颜色纯黑并撒了几个墨点的封面,内心终于起疑,这样深沉的颜色,真的是心理学书籍吗?总不是犯罪心理学吧!
翻开封面,是一组蓝色的长幅照片。第一张,我便看到了湛蓝天空下的珠穆朗玛峰,还有喜马拉雅山脉连绵起伏的其他山峰,白蓝相间的雪顶,洁白漂浮的云朵,还有飞机长长的机翼。随手一翻,书里有太多美丽的照片,蓝天、白云、雪顶、戈壁,朝圣的人们,倒影在如镜子一般的水中,每一个张都美得像壁纸。原来是我误会了,此书并非心境,而是映照了西藏山水日月的心镜。看着那一幅幅美得令人窒息的画面,内心惊喜非常,对西藏又多了几分憧憬和向往。
在我的印象里,西藏是朝圣之地,也是旅游圣地。在网上看过很多西藏的照片,天总特别的蓝,特别辽阔,特别干净。历史书上巍峨的布达拉宫,留下了许多美丽传说。然而这些都不及书本里那些照片来的直观,而富有冲击力。
而西藏给我印象更深的,莫过于仓央嘉措,一位多情飘逸却被命运捉弄的诗人,他是雪域之王。“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首诗,大概是他内心最大的纠缠与苦痛。他有过爱人,却因成为第六世达赖喇嘛,永失所爱。没有人问过他愿不愿意,开不开心,他就被迫无奈地成为世人仰望中的活佛,看似身居高位,却连心爱之人也无力保护,最后连自己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即便转过所有经筒,磕破了额头,翻遍十万大山,转山转水转佛塔,都无法再与爱人重逢,他的心有多痛呢?或许他的英年早逝,只为早日在来世与爱人相遇。
因为仓央嘉措,西藏在我心中也仿佛带上了一丝悲凉。看到朝圣的人们低头伏拜,喇嘛们转动经纶,檀香袅袅,原本是纯粹的感动,现在也不时会浮现那个年轻却落寞的身影,仿佛在唱诵那一首首感人至深、痛彻心扉的情诗。
喜欢书里雪山下,那一树树盛开的野桃花,开得肆意明媚,开得温暖繁盛,层层叠叠,经久不衰。喜欢密波小路上,树木被阳光照射泛出了金光,那一路的旅程仿佛都染上了阳光的温暖味道。喜欢霞义沟那满天的星光,身在都市的我,已经太久太久没有见过这样纯粹的星空,跟儿时家乡的夜空一样。
读过了《心·镜》,看过了西藏的日月星辰、山川湖泊,看过了西藏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文,西藏的美不带一丝忧伤,美得令人心醉,美得让人沉浸。也无怪乎作者可以一直一直去西藏,执着的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幅又一幅地美景。
感谢《心·镜》,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心中的镜子。镜子外是繁华世俗,每天过得忙忙碌碌。镜子里,是一直向往西藏那样纯粹、自然的美好,是单纯的快乐,是宁静的喜悦,是从来不应该忘记的诗和远方、梦想与期待,还有行走路上的日月与星辰。
《心·镜》读后感(五):你是心中的日月
这几年,很喜欢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对于个人心灵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看到《心·镜》的书名,还以为这也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收到书的一刻,看到颜色纯黑并撒了几个墨点的封面,内心终于起疑,这样深沉的颜色,真的是心理学书籍吗?总不是犯罪心理学吧!
翻开封面,是一组蓝色的长幅照片。第一张,我便看到了湛蓝天空下的珠穆朗玛峰,还有喜马拉雅山脉连绵起伏的其他山峰,白蓝相间的雪顶,洁白漂浮的云朵,还有飞机长长的机翼。随手一翻,书里有太多美丽的照片,蓝天、白云、雪顶、戈壁,朝圣的人们,倒影在如镜子一般的水中,每一个张都美得像壁纸。原来是我误会了,此书并非心境,而是映照了西藏山水日月的心镜。看着那一幅幅美得令人窒息的画面,内心惊喜非常,对西藏又多了几分憧憬和向往。
在我的印象里,西藏是朝圣之地,也是旅游圣地。在网上看过很多西藏的照片,天总特别的蓝,特别辽阔,特别干净。历史书上巍峨的布达拉宫,留下了许多美丽传说。然而这些都不及书本里那些照片来的直观,而富有冲击力。
而西藏给我印象更深的,莫过于仓央嘉措,一位多情飘逸却被命运捉弄的诗人,他是雪域之王。“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首诗,大概是他内心最大的纠缠与苦痛。他有过爱人,却因成为第六世达赖喇嘛,永失所爱。没有人问过他愿不愿意,开不开心,他就被迫无奈地成为世人仰望中的活佛,看似身居高位,却连心爱之人也无力保护,最后连自己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即便转过所有经筒,磕破了额头,翻遍十万大山,转山转水转佛塔,都无法再与爱人重逢,他的心有多痛呢?或许他的英年早逝,只为早日在来世与爱人相遇。
因为仓央嘉措,西藏在我心中也仿佛带上了一丝悲凉。看到朝圣的人们低头伏拜,喇嘛们转动经纶,檀香袅袅,原本是纯粹的感动,现在也不时会浮现那个年轻却落寞的身影,仿佛在唱诵那一首首感人至深、痛彻心扉的情诗。
喜欢书里雪山下,那一树树盛开的野桃花,开得肆意明媚,开得温暖繁盛,层层叠叠,经久不衰。喜欢密波小路上,树木被阳光照射泛出了金光,那一路的旅程仿佛都染上了阳光的温暖味道。喜欢霞义沟那满天的星光,身在都市的我,已经太久太久没有见过这样纯粹的星空,跟儿时家乡的夜空一样。
读过了《心·镜》,看过了西藏的日月星辰、山川湖泊,看过了西藏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文,西藏的美不带一丝忧伤,美得令人心醉,美得让人沉浸。也无怪乎作者可以一直一直去西藏,执着的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幅又一幅地美景。
感谢《心·镜》,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心中的镜子。镜子外是繁华世俗,每天过得忙忙碌碌。镜子里,是一直向往西藏那样纯粹、自然的美好,是单纯的快乐,是宁静的喜悦,是从来不应该忘记的诗和远方、梦想与期待,还有行走路上的日月与星辰。
《心·镜》读后感(六):至美西藏
提起西藏,脑海中就会自然浮现一个画面:在那遥远的天山,美丽洁白的雪莲盛开在雪山之巅,清澈见底的水,孕育了西藏独有的传统的文化信仰,藏族牧民的异地风情。西藏有奔腾的羚羊,牧民放牧的牛马,蓝天白云,青青草原,风吹草地见牛羊。高耸入云的皑皑雪峰,辽阔无边的高原牧地,西藏,听说了太多关于它的传奇故事。对我而言,它一直是个充满神秘,充满诱惑的地方。我一直梦想着去西藏转音,聆听响彻三千年的梵音,沿着朝圣之路叩拜,走在祥和小道,来获得内心的最初的澄净。
一直计划着想要去西藏一趟,可是遗憾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去往西藏,只能在媒体上浏览相关新闻,或是纪录片。在工作学习的时候,习惯听白噪音的我,如果内心始终无法平静,则会选择播放西藏钵音,聆听自然水声鸟语。看到《心·镜》这本书的时候,就想找来看看。黑色封面,烫金字体,拿到书的瞬间就心动了。刚翻开这本书,看到两张山脉图,就觉得好惊喜。读完之后,不仅欣赏索以老师直击心灵的文字,更爱上了索以老师的摄影作品。我一直都觉得风景摄影作品能够拍摄的打动人心,摄影师首先是热爱这片土地的,他内心要有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才能拍出好的作品,从老师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索以老师一定是很爱西藏的。
读完这本书,仿佛觉得西藏对我而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远方,而是触手可及的近乡。听索以讲述他背包旅行和陌生人的暖心故事;“上部牧场的碧玉”之称的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错湖,那清澈无此的颜色真的震惊到了我,这真的是真实存在的吗?光看照片我都觉得这一定是神赐之物吧!吉祥须弥扎尔什伦布寺雄伟壮观,看索以老师说抚摩着发亮的转经筒,冥想着它曾寄托了多少愿望和信仰。突然想起来我很喜欢的《信徒》的歌词: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都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我可能就是因为喜欢仓央嘉措才爱上的西藏吧。初中追一部剧,很喜欢片尾曲的歌词,听说是仓央嘉措写的,就跑去百度他。看到他写的情诗的一瞬间,感觉自己无法控制的心动了。然后就想要去了解这片他曾生活过的土地,虽然后来知道很多我以为他写的诗,可能有的压根就不是他的,有的是翻译的时候翻译者主观翻译的,或者就是单纯的歌词,但是我因此而对西藏产生的好奇之心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在了解越多之后,好奇心愈来愈盛。
西藏,对目前的我来说是无法亲自踏往的一片土地,对于现在喜欢上旅行的我,也是因为想要去未知的地方,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所以真的很感谢作者的这本书,能够以这种方式带我领略西藏的美景,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心·镜》读后感(七):至美西藏,绝处心镜
什么叫心镜,这原是佛教术语,心如明镜,能照万像,故曰心镜。在我国,能无限放空自己的空旷之境有三个地方,一个是新疆,一个蒙古大草原,一个是就是西藏高原那片美丽的土地,不用坐禅,特意给人制造那样的感觉,只需要往那一站,遥望远方,就有那种神圣的感觉,三个地方西藏最令人神往,那是人间天堂,至美之境。
心镜这本书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封面全黑色,有几块浅白色类似人的脚印的东西在上面,象征着在这秘境之地,有人的足迹走过,黑色给人以神秘感,上面用有立体感金字书写书名和作者名。
一直以来,西藏这片美丽的土地,特别是喜马拉雅山脉,神秘的珠穆朗玛峰更是登山爱好者的首选,人们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登山那座挑战人类极限的神秘山峰,据说那上面可以看到天堂,比天堂还美。
作者索以,珠海索以传媒有限公司CEO,酷爱摄影,西藏摄影第一人,西藏旅游红人,拥有百万级的忠实粉丝。本书是他的倾斜之作,采用全彩印刷,有一股淡淡的彩墨味道,精美的摄影图片占据一半以上的篇幅,在这里,文字倒有点陪衬的作用,很多美景难以用文字来表达,但是如果没有文字也很难让读者深入了解神秘的西藏,精美的图片配上索以朴实、风趣的文字,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之极的心镜之地,神奇的西藏,在那片原始的世界里有至美的风景、还有质朴善良的人性。
图1这本书记录了索以八年的旅游经历、见闻和感想,足迹遍布西藏秘境,很多地方不为世人所知,在这里也一一给读者奉上,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睹为快,大家可以把这本书当成旅游西藏的指导书背上,按书上的指示去探寻那些美丽的地方,但是那些美景虽好,危险的地方还需要慎重考虑,做好防护措施。
图2有个《侣行》的视频节目想必大家都看过,张昕宇、梁红小两口遍布世界各地,变卖家产、历经艰险也不惜去闯荡,为的就是那个世界很大,他们想去看看,体会不一样的人生乐趣。朝九晚五,为了生计,一天天重复自己,我们大多数的信仰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或者家庭、理想和爱情。侣行的那对情侣和索以觉得精神信仰一样不可或缺,在那些个美丽的地方,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灵魂,开阔我们的眼界,这一辈子也没白活。我们很多人等到老了,回头一看,我这辈子都做了些什么,得到了什么,知道些什么,可能很多人也只能回忆我在几家单位上班,赚了多少钱,吃得饱,穿得暖这些,这种也没错,平平安安一辈子嘛。也有很多人喜欢到世界各地去转转,没钱了去上班,赚了钱去旅游,这种方式也很好,等老了,回忆起来,更是无限美好,钱财这东西,犹如风尘,生一分钱没带来,死的时候一分钱带不走,让自己过得潇潇洒洒,该去的地方去了,该吃的各地美食吃了,人间天堂看了,各地的不一样的人生体会了,也挺赞的,我们应该为侣行和素以点赞。随着索以的脚步,去看西藏美景,你会觉得这辈子没白活。这些美丽的地方也许真的会改变大家对生活,对人生思考。
图3西藏,美丽的天堂,秘境所在,足迹所至,你不但是我们梦中的地方,也是我们的神往,也许我们有一天会去拜访,希望你能张开迎接我们的臂膀。
《心·镜》读后感(八):有一种信仰,叫一生朝拜
图源网络 侵删有人说,那里是人间仙境;有人说,那里是世外桃源;有人说,那里是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很多人,梦想着这一生终归要去一趟,去看那随风而展的经幡,去看那祈福的玛尼经石,去看那神山圣湖下的家园。
西藏,这个神秘的地方,这个令人呼吸都困难的高原,这个变幻莫测、圣洁美丽的人间殿堂,让多少人为之神往……
这里有世界最美的花朵——雪莲花
这里有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这里有世界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
去西藏,去看最安静最漂亮的星空,去看令许多人迷恋西藏,去看她的神秘、高深、纯净。有人将西藏化作一种幻想,想象着是在现实中给她蒙上了一层面纱,静静地将其揭开,从神秘中找到一丝慰藉和一份期盼。
那片离天空最近的地方,那片人间最后的净土,那让许许多多生活于喧嚣中的人们能够得到片刻宁静的土地……那里的湖水碧波如镜,那里的五彩经幡随风舞动,那里的房舍古朴无华,那里的人们善良虔诚。在那里,你可以放飞自我,让思绪随着那天上的云朵肆意飞扬。
那里被称为朝圣者心中的净土!
西藏是一种病,不去治不好。秘境所在,足迹所至,那神圣的布达拉宫啊,我日思夜想的地方……
人们都说:不入西藏终生误,一入西藏悟终生。西藏的美也只有你自己去了才会知道。
索以在《心·镜》中,以他探寻藏地绝处的风景,用一无所有的八年换来所有,用行走弥补未知,用影像记录风景,他让想象超出想象。
随手展开书卷,迎面而来的山峰层峦叠嶂、万壑绵延,白云在山脚下萦绕着,如烟如雾。
有一种信仰,叫一生朝拜。
滇藏线一直被称为最美的进藏路线。作者7年前第一次进藏都不知道该去哪里。六千块钱、一部相机、一台电脑、一箱衣服,简单的出行装备。他退掉房子,背起行囊,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反正一无所有,不如多些拥有。沿着川藏线一路的走走停停,感受到的是西藏别样的风景:走在林芝和雅鲁藏布江的路上,在暖阳的沐浴洗礼下,仿佛忘记了人世间所有烦恼;纳木措星空足够璀璨,纳木措的湖水蓝得让人心醉;羊卓雍措——上部牧场的碧玉,这里一泓碧蓝清澈,让人们疑似神之所赐。
这里的一切让我毫无理由的爱上了!
在拉萨总有让你可以停留的理由。
这里,你可以在布达拉宫前双手合十;在大昭寺凝望信仰的力量;感知手指触摸经筒的温度;自由地漫步于拉萨河边。在这最接近天的地方,布达拉宫——雪域高原最神圣的宫殿,她承载了人们多少的期待和寄托。
走进拉萨,走进布达拉,走进虔诚的世界。
磕长头,为了世界和平。
有人说上天创造西藏是给世人一个不可以被诱惑的理由,那随途可见的追随转经叩拜的足迹,那一路虔诚的朝圣者,他们拜访的是魂牵梦萦的圣地,是心之神往。他们的那份虔诚、那份信仰,伴随着的是纯洁的心灵和一个朝圣者的执着!
西藏,一场真切的朝圣之旅!去与不去都是许多人一生的牵挂!
图源网络 侵删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是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夜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的声音 在 耳边 一直萦绕……
文:师太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