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哀乐中年》影评100字
日期:2021-02-22 04:13: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哀乐中年》影评100字

  《哀乐中年》是一部由桑弧执导,石挥 / 朱嘉琛 / 沈扬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哀乐中年》影评(一):可 爱 的作品。

  人文关怀,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个人自由主义和人格独立的追求,竟然是在1948年那个动荡而敏感时期的作品。摒弃了宏大的历史背景,虽然演员演技青涩甚至尴尬,但女主角性格饱满,眼神清亮笃定,男主台词缕戳萌点,真是一部可 爱 的作品啊! “他们不是时代青年的代表,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罢了。”

  《哀乐中年》影评(二):1949

  这是一部1949年上映的中国电影,那时候距离中华民国建立37年,距离新中国建立还有几个月,距离改革开放还有39年。但是电影故事表达有趣且现代,主演的演技之灵活都让人看得很享受。最让人感到惊讶的40年代某一部分人的思想的先进与开放。没想到,从1949到现在,我们走了半个世纪,其实只是绕了一个圈。这个电影实在有趣。

  《哀乐中年》影评(三):说古道今……

  不知该说是电影超前,还是社会倒退了,看完更多的是感慨,70年前的故事仍可以启发70年后的人们。故事情节一点都不落伍,那在本是墓园的院子里结婚、生子、办学的片尾,放在今日也是最浪漫的结局。印象最深的还有那时人们之间的社交礼仪与互相尊重,人们可以那么真诚的相处,心中想法坦坦荡荡的说出来,校长那平和而坚定的性格真是可以激励到今日的我!

  《哀乐中年》影评(四):1949年上映的《哀乐中年》里的台词

  “我老觉得中国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最宝贵的是中年。” “你以为他们就能代表年轻人吗?绝对不是,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罢了。” “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的这么重要,而不讲究怎么好好地活下去。” “我现在才知道生命的可爱。一片云、一条河、一棵树、一把土,我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是活的。” “我觉得我的生命刚开始......“

  《哀乐中年》影评(五):不要依赖孩子

  国人的悲哀就是年轻的时候全部为孩子付出,年老了却全部依赖在孩子身上,于是代沟的存在就造成了老年生活的悲哀,在以前这种现象更严重,像男主角那样,其实仅仅只是到中年,就被儿子逼着辞掉了工作,整天好吃好喝的供着等死,甚至连坟墓都给他造好了,而被人安排的生活对于谁来说都是不快乐的,只有像男主角那样和好友的女儿之间产生了忘年恋,重新结婚生子,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才算重新活了过来。

  《哀乐中年》影评(六):孝,顺也

  孝,顺也。表面看陈建中对待他父亲好极了,刮脸要父亲挑好地方,让父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为父亲办寿,甚至筹划墓园。但这一切都是违背老人心愿的,所以只能是逆子,而非孝子。根源在于老陈在孩子小的时候太过于宠溺孩子,处处为孩子着想,儿女长大就会很自私,一切只是自己教育无方的恶果。但是最后老陈决定为自己活一把,也算是真正领悟了生活的真谛。本片很多观点放到现在都是适用的,而且考虑到时代背景,这些观点非常超前

  《哀乐中年》影评(七):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是为中年

  上海的周末总是下雨,昨天自然也不例外。难得的是在朋友的邀请下看了一部好电影,于是天气带来的郁闷似乎也因为这部电影消散了许多,当然是淋着雨去的,那又如何呢?总之冒雨看的这部电影还是颇为喜欢的。

  之前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影海里看电影,尤其是老电影,就像是淘金,很多时候你捡到的可能是石头和沙粒,但偶尔捡到这么一两块金子,当时的愉悦自然是了不得的。

  《哀乐中年》影评(八):关于这部影片的记忆

  我在1991年的时候到上海拜访了桑弧。那时我刚看过这部片子的录像,非常激动,尤其是对女主角扮演者朱嘉琛特别喜爱。当我问起这部片子时,他说这部片子是他根据一个朋友的经历编写的,目的正如影片所表明的:中年人也有爱情,也要开拓自己的事业。女主角是黄宗江的前妻,当时刚刚完成了《大团圆》的拍摄。桑弧认为她气质好,演技也不错。

  后来有文章说此片是张爱玲编剧,为此桑弧特意写文章反驳说电影和张爱玲无关。

  《哀乐中年》影评(九):60年后还不能超过的片子

  孙先生:“陈先生,你回来了?” 陈先生:“回来了” 孙先生:“你和她说了?” 陈先生:“说了。” 孙先生:“她怎么说?” 陈先生:“她同意和我结婚。” 整段孙先生请陈先生做媒前后的对话都蛮有趣的。思想颇为超前。以清明扫墓开始,以墓园改为小学结束。墓园这段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向死而生。

  我有个故事想讲下:“以前我办了个学校,这个学校第一年的时候只有12个人,现在已经有×××人了”这个故事讲的有时候悲伤,有时候无奈,有时候又充满希望,恰如人生。

  《哀乐中年》影评(十):看完,一声叹息

  quot;我们中国人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可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好好地活着"

  一部一九四八年的黑白电影,深深地震撼了我。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文明的曙光已经照进了这个苦难深重的古老民族,看完这个电影,你不会怀疑这个民族会慢慢地变成一个文明的民族,一个进步的民族,一个体面的民族,这个国家会成为一个国民幸福生息之地,不会比隔壁那个岛国差的。。。

  然而,就是从那时开始,文明的轨迹再次偏移,这个不幸的民族再次没入无尽黑暗的丛林。

  看完,一声叹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哀乐中年》影评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