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列传》是一部由潘文石 / 吕植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2010-03-29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熊猫列传》观后感(一):娇娇是英雄母亲
看了第二遍。
保护熊猫,最根本的是保护栖息地。 娇娇的孩子:虎子,希望,小三,小四,小五,小六。 最喜欢的是虎子。
原来雌熊猫要远离母亲,避免近亲繁殖。
雄熊猫的领地范围会和母亲和母亲的孩子有很多的重叠,家族的责任感。
娇娇很会教育孩子。
话说虎子内心戏好多,不知道希望后来怎么样。 ——————人为分割线—————— 第一遍:
原来熊猫还有这么多知识呢~ 不仅仅是萌。 第一次知道潘文石教授,他很了不起。 进而知道他保护 白叶猴、中华白海豚事迹。 潘先生值得敬佩!
《熊猫列传》观后感(二):娇娇的结局
据吕植后来接受采访及其他新闻信息:
吕植说娇娇胆子大、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生小崽后还作为主角拍摄纪录片。2002年夏天,当地想发展旅游业,让游客观赏大熊猫。可看到大熊猫需要耐心(即便是冬天,最多也只能一周),而游客大多没有这样的耐心,于是,林业局工作人员抓来娇娇和她第六个小崽“当差”。吕植跟国家林业局反映这个问题,林业局和陕西省都强烈要求把娇娇放回去,得到的答复却是娇娇太老了,放归有生命危险,小崽太小了也不能放归。野生动物保护者认为这是打着保护熊猫的旗号满足自己的贪欲——熊猫生小崽总是一件风光的事情,媒体都会来报道。我有一万句MMP要送给陕西林业局,对这些利欲熏心的官员痛恨之至。你们做梦都不会梦到这些生灵么?
《熊猫列传》观后感(三):野外才是大熊猫真正的家
这是我最喜欢的大熊猫纪录片 大熊猫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八百多万年了 它们不断进化适应环境可不是为了关在动物园里卖萌为生 它们本该野外生野外长 大自然才是它们的家 纪录片里聪明的娇娇妈妈 悍勇的大儿子虎子 学的妈妈一生本领远嫁他方的二女儿希望 还有跟娇娇一样聪颖的三儿子纪录片里不仅真实的还原了野外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还向我们展现了大熊猫恋爱 繁殖 哺育幼仔 争夺领地 抢夺母熊等等一系列社交行为 这些是在圈养大熊猫身上看不到的形态
纪录片不只讲述大熊猫 还有潘教授为首的野外工作人员的心酸 吕植为了查看虎子被头顶石缝的虎子狗叫吓唬过 朱晓健从最初的懵懂到最后被教授点醒 娇娇的三儿子跟王大军最好 到后面它还是能认出科研人员 还有为了追踪大熊猫不幸坠亡的曾周 他们为了这份事业真的是付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 向这些前线工作者致敬
爱护大熊猫 是要让它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而不是在动物园了取悦人类为生
《熊猫列传》观后感(四):野外才是大熊猫真正的家
这是我最喜欢的大熊猫纪录片 大熊猫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八百多万年了 它们不断进化适应环境可不是为了关在动物园里卖萌为生 它们本该野外生野外长 大自然才是它们的家 纪录片里聪明的娇娇妈妈 悍勇的大儿子虎子 学的妈妈一生本领远嫁他方的二女儿希望 还有跟娇娇一样聪颖的三儿子纪录片里不仅真实的还原了野外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还向我们展现了大熊猫恋爱 繁殖 哺育幼仔 争夺领地 抢夺母熊等等一系列社交行为 这些是在圈养大熊猫身上看不到的形态
纪录片不只讲述大熊猫 还有潘教授为首的野外工作人员的心酸 吕植为了查看虎子被头顶石缝的虎子狗叫吓唬过 朱晓健从最初的懵懂到最后被教授点醒 娇娇的三儿子跟王大军最好 到后面它还是能认出科研人员 还有为了追踪大熊猫不幸坠亡的曾周 他们为了这份事业真的是付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 向这些前线工作者致敬
爱护大熊猫 是要让它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而不是在动物园了取悦人类为生
《熊猫列传》观后感(五):“爸爸年纪大了,以后不会再来看你。”(偶然在知乎不相关话题看到,却很想转到这里)
作家叶广芩在一次演讲《一个作家眼中的秦岭》中,写了曾周的故事。
太白杜鹃是秦岭里面特有的一种杜鹃花。之所以喜欢这个杜鹃花,是因为和一个人物有联系。他叫曾周。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周去考察大熊猫,从山崖上掉下来了,死了。于是就埋在了三官庙。他北大生物系一起去考察的的同学们,好多都成了全国很有名的大熊猫的专家。
比如说吕植,比如说他的老师潘文石,当时是带着他们的。曾周作为北大生物系的学生,就永远的留在了三官庙。
他的同学离开时,在他墓周围种了很多很多秦岭特有的植物。其中就包括太白杜鹃。
我去的时候是曾周去世一周年。他父亲从广东汕头到三官庙来了,老先生清华大学毕业,当时独身一人,坐在曾周的墓前,一言不发,坐了整整一个上午。
我陪着老先生,坐在曾周墓前。
老头拿出来一张照片,这就是曾周。我一看,那完全是一个孩子,这个很精神的目光,青涩的脸庞。看着外面的世界。
老人只有这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是以汕头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的,他就这么永远留在了三官庙。
老先生在临走的时候,对着大山喊:「曾周,爸爸走了,爸爸年纪大了,以后不会再来看你。」
《熊猫列传》观后感(六):熊猫它三百万年的历史是为了在野外自由的活着,不是为了娱乐给人类看
看了熊猫列传这部纪录片把我震撼到了。无论是潘文石教授的话还是人类的自私圈养机构的唯利是图让让我印象深刻。
潘文石教授是一名真正的动物保护专家,他尊重生命,尊重野生动物,尊重熊猫,熊猫在世界上有三百万年的历史它们活着是为了能在野外自由的奔跑能在野外像祖祖辈辈那样为了自己心爱的姑娘战斗争夺地盘,不是为了给人类看,不是为了卖萌。
人类最开始保护熊猫的初衷正如潘文石教授所说是为了满足国内外对大熊猫的需求为了赚的利益,野生大熊猫在野外明明生活的更好,而导致大熊猫濒临灭亡的原因是人类的捕捉和森林的破坏。这一点希望中国的官僚机构能好好看看怎么当个人。
下面说说圈养机构吧,问题一大堆,熊猫螨虫眼不治,让小熊猫接客结果熊猫因为被游客身上的细菌感染死了接近10只(国家下命令禁止后才取消接客),最恶心人的事:近亲繁殖,为了增加圈养数量,让亲兄妹熊猫生小熊猫。为了骗取经费基地用熊猫的命换钱(让熊猫参加一个美国机构的送死式野培,已经害死了7只大熊猫了,基地还继续送,为了国家经费)。还有中心把大熊猫租出去打工后就不管大熊猫的死活(已经有至少5只大熊猫死于黑心动物园,但中心还继续租给这种黑心动物园)。熊猫刻板行为不管(刻板行为是指熊猫有了心理疾病自闭抑郁,所以不断重复做一个动作)。圈养机构真的只是为了钱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