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第四版)(上下册)》是一本由吴军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9.00元,页数:9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浪潮之巅(第四版)(上下册)》精选点评:
●可以作为世界IT故事阅读
●吴军老师对于科技公司以及科技变革的介绍条理清晰,文笔流畅,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故事生动鲜活,高屋建瓴的叙述,让我们俯视过去的发展历程,收藏一套,以后再要翻翻
●我们老师说市场上始终没有一本他中意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我准备把这本给他。
●最开始是听吴军的硅谷来信,感受到这位投资科学家的智慧,而且是用举例和事实论述的很具体。但是随着后期接触他的作品越来越多,感觉他的很多观点也很鸡汤,特别是如此高产让我怀疑他的观点是不是经过了深度思考得到的。当然,这是一套好书,但是有些内容似乎不应该放在这本书里。还是建议相关的从业人员好好读一读
●浪潮之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读一遍
●看完之后,将搜索引擎设置成Bing了。
●浪潮之巅是我看过最赞的一本书之一,这是一部硅谷、互联网、信息与科技的博学大作,吴军博士以一个工程师的角色,辅以投资身份的经验,用上帝视角俯瞰,定位学生的求知,指导,寓教,丰富了科技浪潮下的起伏跌宕…
●近代科技史,写的很好
●时隔两年,有幸能再次拜读浪潮之巅的第四版。一本好书就是会让人在叹为观止的同时,又有一丝丝不希望有其他人读到这本书的自私心理。不管怎样,能赶上一波浪潮并处于浪潮之上,真的是人生一大可遇而不可求的幸事。
●上次看完900多页的书忘记要追溯到什么时候,找到对胃口的书,有吴军老师帮忙梳理一遍整个行业史,实属幸事,这是属于科技行业的大时代,对比第三版增加了将近小半本书的内容,每隔几年拿出来看一看,相信都会有新的感悟
《浪潮之巅(第四版)(上下册)》读后感(一):浪潮之巅
曾经对于美国的了解,大部分是通过美国的电影还有一些新闻报道很片面的认识。吴军老师的这一部书,从侧面让一个中国人,能很客观清晰的看到美国这一个世纪以来在科技浪潮之下是如何发展的。在硅谷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下新起的地方,百来年造就了无数个国际化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即使是曾经的AT、IBM、摩托罗拉科技产业帝国在时代的浪潮中,一不小心就导致其快速的崩塌。而曾经的IT霸主,微软、英特尔、甲骨文在各自的领域不断与新兴的公司交战,以保存自身的实力。他们的光辉也逐渐被21世纪逐渐强大的Google、Facebook、亚马逊所掩盖。在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浪潮之下,中国走科技兴国这一理念,搭上了这一条快车,中国的阿里巴巴、华为、腾讯开始在国际视野里引起了广泛关注,新起的小米、今日头条、诸多的视频和图像识别公司也在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化。 在未来的十年,中国应该让股市、房市逐步平稳下来以后,大力发展科技,才是以后中国所应该走的长远之路。逐步让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逐步向科技大国所靠近。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世界各地的顶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相信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诞生许多世界品牌和跨国公司。
《浪潮之巅(第四版)(上下册)》读后感(二):浪潮之巅——斯坦福大学
开头辟谣那一段,真的很博士很严谨。“不得不说世界上有不少人缺乏常识和思考,并且热衷于传播谣言。”
全篇其实就是斯坦福夸
1.斯坦福大学文理兼修。美国最热门的专业医学>法律>工程/商业,斯坦福大学是美国唯一一所在这四大热门专业领域都名列前茅的学校。
2. 开放是斯坦福的“本”,厂校结合是“用”。斯坦福从教学到科研、到生活都融入了当地的社区;它对教授办公司非常理解和支持;在技术和人才培养上给予了硅谷公司直接的帮助。
3. 洪堡体系: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是大学的中心任务,同时强调研究的重要性。纽曼教育理念:同学们互相学习获得的知识不比从教授那里得到的少。
4.硅谷孵化器:提供便利的创业条件。接触业界大佬,容忍利用职务发明创业,帮助获取合法身份。营造创业的气氛和传统。创业是一种主动自发的行为,创业者出于对一项技术及其商业应用的极大兴趣,将它的实现作为自己的理想。
《浪潮之巅(第四版)(上下册)》读后感(三):冲浪时代的商业史诗
当新的行业出现时,先行者会获得巨大的优势。如果你是先行者,你会遇到一种我称之为 “冲浪” 的模型——当冲浪者顺利冲上浪尖,并停留在那里,他能够冲浪很长一段时间。但如果他没冲上去,就会被海浪吞没。 如果人们能够站稳在海浪的前沿,他们就能够冲很久,无论是微软、英特尔或者其他公司,包括早期的国民收款机公司(NCR)就是如此。——查理 · 芒格《穷查理宝典》《浪潮之巅》这本书和《黑客与画家》类似,是一本博客集,但前者的整体逻辑更加统一。各章的中心多为公司,也有对社会和商业的思考和总结,这些内容有机的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信息时代的商业史诗。
作为千禧一代,和中国互联网一起快速成长,见惯了互联网企业的大起大落,却对其背后的商业模式疑惑不解。我曾经以为,互联网公司就是创业、风投、上市、套现、享受人生。吴军先生从晶体管讲起,直到社交网络,梳理了这次信息大潮中的一次次小高潮和回头浪。站在全球和历史视角,依据信息行业多年总结的规律去分析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拆解各个印钞机和发泡剂,解开了我多年的迷惑。对于一个科技爱好者而言,这本书极大地满足了我好奇心。
《浪潮之巅(第四版)(上下册)》读后感(四):第一次看吴军的书,妥妥五星
绝对妥妥的五星,同时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质疑本书的质量。不管是不是各种知识点的拼凑,本书作为一种科普,无论是从科技史、风险投资、还是企业管理各个角度都是值得二刷的。作者涉猎广泛,解释问题逻辑观点清晰、文笔通便,虽然在看一些企业历史时觉得有些缺乏深度,但是在很多章节上不乏真知灼见。
以下章节探讨了信息产业的内在:
#5# 信息产业的生态链,三大定律宏观又重要。
#16#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是#5#更进一步的补充,企业的青年、壮年、暮年。
#22# 生产关系的革命,是信息时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核心区别之一,而这又在
#29# 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中进一步探讨什么原因会导致这种不同?
其他的一些有用科普:
#13# 硅谷为什么是硅谷?
#17# 斯坦福和硅谷如何相互成就?
#23# 四个印钞机商业模式,核心是「连接」和「自动」。
#26# 三个巨头云计算的不同战略角度。
个人感觉本书的一个问题是,一直强调企业的基因宿命论,但是对于基因的解释又散落在各个章节之中,总感觉没有一个很系统的解释,没有讲清楚——《创新者的窘境》正好给予了很棒的补充,克里斯坦森很有洞见(insight)。
保留意见的是,人工智能是否是第四次革命,以及对于如何找到 IoT领域的操作系统和新一代的处理器有点迷茫。
但是,如果你通读本书,下次去硅谷就会像是拜访一位老朋友,而不是久仰大名、但却手足无措了。
《浪潮之巅(第四版)(上下册)》读后感(五):最好的现代ICT科技和产业史
《浪潮之巅(第四版)》
作者:吴军
总字数:87万字
2019年已读字数:87万字
读书起止日期:2019-09-13——2019-12-31
三维评分:
趣味:9
美感:7
智慧:9
点评:吴军作品,必属精品。吴军是IT界的资深专家,曾任Google高级资深研究员和腾讯副总裁,他文理皆精,著有《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大学之道》、《态度》、《见识》、《智能时代》、《全球科技通史》等一系列精品著作。这部《浪潮之巅》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部极精彩的通信与IT技术与产业发展史,讲述了AT&T、IBM、摩托罗拉、诺基亚、思科、雅虎、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特斯拉等通信、信息和高科技企业以及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史,总结了IT技术的发展规律,见解深刻,高瞻远瞩。此书2012年出版第一版,弥补了IT史的空缺,一时洛阳纸贵,此后吴军每隔几年就更新一版,补充最新的IT发展进展,到今年已是第四版,已成皇皇巨著。此书文笔优美,深入浅出,适合所有人阅读,强烈推荐!
角木蛟(本人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更多书评和作品请访问我的豆瓣主页:https://www.douban.com/people/14903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