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是一本由【英】安娜•威廉姆森 著 / 【英】瑞塔•纽厄尔 / 著 / 【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一):轻度焦虑缓解手册
此书之于我,最大的作用在于直面焦虑这个问题。源于内心深处不可言喻的压力来源,唯有看书能够释放自己,找到些许缓和的方法。
每个人的人生注定是需要不停地打怪升级,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再怎么怀念也回不到过去,而面对现在,也只有让自己更强大,更懂得如何调整自己,释放压力,才能更好的面对当下的生活。
学会直面问题,学会付诸行动,坚持锻炼,坚持让自己阳光起来,是我接下去要干的事情。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二):我们都需要帮助
本书作者一边在介绍自己从开始焦虑惊恐伴随到逐渐好转的过程,因此作者还成为了一名心理治疗师。书中不仅介绍了一些治疗方法,也提供了一些比较容易操作的小练习供读者尝试,同时书中的小小漫画也是很萌,增加读者的亲近感。其实每件事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适度,只要在合适的范围之内,都是有益的,但是超出范围,就变成了灾难。有的时候记得放松自己,接受自己,不管是怎样不堪的自己都会变好的。不是我们希望变得如此糟糕,只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做。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三):评《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
同时在看另外一本《克服忧虑》,突然发现我的主要问题是焦虑而不是忧虑,所以其实是这本更适合我。但是这本相比之下不那么专业,有点零散。基本也是从认知行为疗法出发,应用在焦虑抑郁恐慌等方面的一些小建议吧。比较易读,但也比较粗浅。基本上来说,就是认知自己的行为,行为和情绪之间的关系,通过记录,在冷静的时候制定行为预案和方法,练习情绪的反映,内省自己的情绪,这样子。看似简单轻松,其实经历过尝试过自救的人都知道多困难。所以说,做过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也是很不容易啊。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四):真,外宾。
这是一本半绘本半教材的书。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错,方法论超级正确。但,有没有用呢?
一个生活在easy模式里的作者写出来的手册,和一个生活在hard模式里的患者是两个不同的平行世界。
书里的叙事方式不属于天朝人民。他们觉得快死了快爆炸了的事情,差不多相当于我的日常,可能还是比较轻松的日常,书里列出来的症状几乎每个每个天朝人必备。每一个自救方法我都在摸索中尝试过,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仅仅让自己能活下去的本能。
如果这本轻描淡写的书能帮到你,我羡慕你。
我一个无产阶级就不应该买这种布尔乔亚的书,气死自己而已。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五):我好像是焦虑型人格
很不想承认,但我好像真的很容易焦虑。好希望能慢慢改掉这种强迫症啊
很不想承认,但我好像真的很容易焦虑。好希望能慢慢改掉这种强迫症啊
很不想承认,但我好像真的很容易焦虑。好希望能慢慢改掉这种强迫症啊
很不想承认,但我好像真的很容易焦虑。好希望能慢慢改掉这种强迫症啊
很不想承认,但我好像真的很容易焦虑。好希望能慢慢改掉这种强迫症啊
很不想承认,但我好像真的很容易焦虑。好希望能慢慢改掉这种强迫症啊
很不想承认,但我好像真的很容易焦虑。好希望能慢慢改掉这种强迫症啊
很不想承认,但我好像真的很容易焦虑。好希望能慢慢改掉这种强迫症啊
为什么非要149字orz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六):不错的小技巧
豆瓣上的第一次书评。
多年前有过惊恐发作,以为是心脏有问题,今天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是焦虑症。时至今日,虽然已经不像以前的情况那么严重,但一直没有深刻意识到焦虑和压力对我的影响之大。
暴躁的沉默,大脑像是一片白板,丧失大部分的理智,靠着反应日常生活交流,靠着身边那些优秀的人的逻辑和想法生活——一旦开始思考,就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可生活总是需要目标,需要给自己一个希望,那么就随着他们走吧——是多么可笑的生活啊,多么迫切的需要被改变,可欲望,焦虑,压力仿佛抽掉了我所有的力气。
书中的指导的主旨让人感到亲密,小技巧颇有效用,但心理健康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本书还远远不够,加油吧孩子,希望有一天可以真正强大起来。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七):焦虑型人格自救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中,安娜以患者和治疗师的双重身份,记录了自己十几年间应对焦虑情绪的经验和体会,从识别焦虑的症状到应对失眠或社交焦虑,安娜都一步一步地提供了切实和直接的指导,给出了多种处理方案,帮助焦虑型读者逐渐克服焦虑.
据说这本书的作者,英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安娜•威廉姆森曾经也患上过焦虑症,她曾因焦虑、压力导致瘫痪,可是她很勇敢,正视自身的焦虑,一直不断地研究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目前已经具备了心理咨询师、生命导师和NLP高阶执行师的资格证书,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帮助了很多像她一样的患者。当我了解到她的这段经历,真心为她感到高兴,同时也非常欣赏她的勇气与魄力。因此,我相信在书中,她会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来告诉我们,关于焦虑是如何被她战胜的,她将会从患者和专家这双重身份的角度出发,给我们一些比较实用的建议,从而帮助大家正确看待焦虑,重回正常生活。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八):道理谁都懂,重要的是实行
#用思维导图来读书#
文中的道理和方法都属于初级阶段,应该大家都想得到,只在于保证可以实行书中的步骤。
如果是真正寻求帮助的读者,建议不必太花精力在此书上。
对于没有读过几本心理学著作的读者,可以阅读,应该会有收获。
书中最有益的一条:随身携带帮助你克服焦虑的纸条,为自己打气,但也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场合。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九):书一般,有更好的阅读选择
本书好的地方在于为“缓解焦虑情绪”给出了一些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比如应对社交焦虑的部分,很多类似的书籍一般都会选择讨论“失去重要他人”“拖延症”“无法拒绝他人”等话题,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本讲述了“应对社交焦虑”的书,“扮演社交高手”这个建议对我而言很新颖很有趣。 不太好的地方在于“翻译”“写作框架”“豆瓣读书的排版”会带来一定阅读障碍。在翻译问题方面,我阅读的时候时不时会需要停顿一下,思考某个词指什么、它原先英文是什么(例如“惊恐发作”这个词很明显不是中文惯用的表达);在写作框架上,各篇章的主题联系并不明显,像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具体到每一章,一开始我以为“安娜的急救修复法”是整章方法论的总结,结果并不是;“瑞塔博士说”这部分我一开始期待的是会对问题或方法展开更专业的讨论或补充,最后发现其实也没有产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最后就是豆瓣读书对这本书的排版真的太糟糕了,有时根本看不出内容的从属关系,还有图片上的文字都没有截全。 另一个比较遗憾的是书中提到的很多建议源自“正念”“行为认知疗法”,作者没有对这些内容详细介绍,只是泛泛而谈,解释了一下这些词的含义。 总的来说,如果是第一次看这类书籍的人,你有更好的选择,比如系统讲认知疗法的“伯恩斯情绪疗法”;如果你看过很多类似的书,像我一样正好无聊,就看看这本书里某个感兴趣的话题就好。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十):练习才是重点
“把焦虑当作正常情绪看待”这一点很重要,但当这种情绪开始加重时,我们也要能够把它识别出来。这本书的装帧我就不是很喜欢,故作欢脱的样子。里面的内容比较浅显,也不太系统,什么都是浅尝辄止一点点,但是有些段落可以串联起之前上的情绪管理课程或者是其他书籍里的点来,这一点算是这本书我给3星的唯一解释。
闲话不说,把我认为有意义的摘录整理如下(下述大段全是原书引述):
做一些能吸引自己的表情,比如看看自己在阳光下的笑脸,让所有内在的感觉和想法都转化成积极正面的影响。
让这些美妙的感觉和想法停留一会儿,深呼吸,抖抖肩膀,迎接一个更积极的自己。
找一个安全地,让恐怖的感觉自然地涌现,再消退。
对惊恐发起挑战“来吧,使出你最厉害的招数!”
停留在当下,感受周围的环境。
制定一个离场计划/关注其他人,问几个问题/去扮演,去感觉。
你的床只能用来睡觉和休息。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探索并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焦虑管理的“工具包”,让她随着年龄增长去调整自己的“工具包”,并向里面增加新的工具。
1.学会放松和正确地呼吸;
2,找一个盒子,装满能让孩子平静下来的东西,用于情绪急救;
3.建造“恐惧梯子”。
试着和孩子一起给这些情绪命名,让孩子和你谈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失落,策划一个告别仪式。憧憬放学之后在院子里玩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