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不要摄像机》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19 23:14: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不要摄像机》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不要摄像机》是一部由庄奕斌 / 余五弟执导,庄奕斌 / 庄江航 / 李季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要摄像机》观后感(一):有多少梦想,可以坚持

  在毕业前拍电影亦是我的梦想,不过它太遥远了。

  非常喜欢电影的结尾,它不矫揉造作,硬要在末尾唱起“朋友”或者“同一首歌”的尘俗滥调制造泪点,而是给了我们一个最自然最现实的结局——电影没有拍完,大家踏上了属于自己的路。

  这就是现实,这才是属于我们的生活,梦想存在过,感动过,足矣。

  《不要摄像机》观后感(二):让梦恒久比天长

  一开始以为只是轻松的记录大学生活的片子,看完了才发现这是个讲述人生经历的故事。每个人的大学生活一定很难忘吧,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怀揣着无限大的梦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生活是现实的,现实又往往残酷。那样的梦也许并不会实现,但是去实践的那个过程是美妙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无论它的结果是成功抑或失败。那其中的辛酸、快乐、悲伤、喜悦,还有过程中学习到的经验,都是无法磨灭的。

  影片的剪接和演员的演技都不是最好的,但是表达的情感一定是真挚的。看到大万在街上举着牌子的时候被感动到了,但真的让我想抹眼泪的那是最后那段校长的话。

  从小到大听的校领导的发言也不少了,也从没觉得这样的发言会如此打动人。背景是他们为梦想忙碌的身影,然后,然后就真的被打动了。

  也许梦想真的是越来越难实现了,所以我们过着更为现实的生活。

  影片没有给出一个童话式的结尾:片子的录制还是失败了。但这样反而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吧。未能完成的梦。

  但有梦想总是好的。

  当一个人平平稳稳一帆风顺的度过了一生,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心意而奋斗过,那样的人生该有多寂寞。

  《不要摄像机》观后感(三):酷了就不幼稚?

  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酷。远超国内大片的特技效果惊鸿一现、插入得当的绚丽动画、大万导演唏嘘的胡喳子都绝对酷。但是,再酷的幼稚也是幼稚。

  首先大部分演员演技的幼稚如司马昭之心,不多谈。

  再者,电影集聚了众多令所谓的”80后“无法抵抗的元素,比如一扯上梦想就要感动,猥琐男耍荤就是搞笑,称兄弟讲义气必须叫好,要是跟自己母校有关果断分享。大而堂皇地贴标签,幼稚。

  张鸣写过近代军阀是怎样维系其集团的,“有回归传统的,有求神拜佛的,也有推行基督教的,更有玩日本军国主义的,林林总总,眼花缭乱。”,如今更有大万导演用毛左建设团队,这样的人不去国企搞搞什么企业文化真是浪费。什么最幼稚,玩团队的幼稚 。

  最不该的就是这类校园电影强烈暗示观众创作者的学生身份(自觉或者也是不自觉的),大家居然也很买账,幼稚畅行无阻,因为”毕竟是学生“。

  最后扯上校长的讲话什么意思,高潮了?点睛了?主旋律了?还是要校友怀个旧快快分享好传播了?

  最值得称赞的就是片中的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要说什么最大学,这最大学,天南地北的聚一块,说的都是京片儿,那就没法看了。

  《不要摄像机》观后感(四):《不要摄像机》:大学生版的“秋菊”

  这是一部能坚持看完并且久久不忘的大学生拍的电影,里面没有像《青春期》那样通过噱头掩饰自己技巧的稚嫩,也就少了许多浮躁,很有彭浩翔《青春梦工场》的感觉,演员很卖力,那种伪纪录片的感觉很不错

  在上学的时候看了两部传媒学院独立摄制的影片,都是关于警匪,黑帮题材的,音乐配的挺雄壮的,由于器材,场地啥的太过于简陋,演员做的太假,还有故事情节比较弱智,就显得很狗血,作为一个久受长镜头折磨的影迷,也不得不在开场十几分钟就退场

  对于这部影片,影片开头就已经很有意思了,是一个不错的片头,在很正式的欢迎进行曲中,一个年轻人在参加毕业典礼,在镜头的旋转,以及音乐的变奏,还有年轻人恍惚的眼神中,都透露出一种不安

  主角和两个舍友在即将毕业的时光中,为打了四年飞机的大学生涯做个交代,决定拍一部很科幻的电影,召集了一大帮看似很专业的同学,开始紧张的拍摄,最有感觉的是大万在松散的片场中,讲了很激情澎湃的演讲,要大家做广播体操,随处都可见文革的标签,看似很愤青的一群人,却在拍摄一部很吐槽的中规中矩的电影,变形金刚版的宝葫芦,很像永久牌自行车超炫的广告,后来剧组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剧组在很无力偃旗息鼓,分崩离析,那些青涩的主创们开始寻找自己真正的前途,有的继承家业,有的考公务员,有的进入国企,落下了一部未完成的影片

  影片进行到这儿,就是主角大万的抉择之时,当他很勇敢的站在最繁华的闹市,为自己的影片寻求赞助时,那种坚持让人内牛不止,有媒体的报道,更有保安的介入,那些主创看到导演的坚持,并没有很感动的回到片场,完成未竟之业,还是步入各自的主流生活,,或许这就是电影有别于其他大学生电影的独特之处。其他的大多在拍摄校园式的才子佳人,而没有真正去想,当我们这样一个群体,在即将步入社会,所面临的困境。镜头能够触及到这些东西,说明拍摄这部电影的人在思考一些问题,而不是一种沽名钓誉。在生活面前,我们永远是弱者,每天听到的很舒服的那些,我们要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那些很甜美的话,只是另一种毒品,我们只不过是在吸另一种毒。大万在这时已经不是在坚持一部很平庸的电影,而是在给自己一个答案,人们往往在这种坚持自我中,给人震撼不小

  青春或者梦想这些字眼,在生活面前往往是一个很让人怜惜的被虐者

  《不要摄像机》观后感(五):又是青春又是梦想又是青春梦工厂

  原谅我的空虚寂寞,又看了一部学生电影,华东师大《不要摄像机》。我承认我被感动并且再次热血沸腾了。片子讲述了一帮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前夕希望给自己留下点念想,建立剧组拍电影的故事。当片中导演大万第一次在教室里面动员剧组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桥段怎么这么眼熟呢,但是跟着剧情走,也没多想。到了后来大万在拍摄现场,拿着喇叭对大家喊话的时候,我想起来了,原来这么多熟悉的细节,都是彭sir《AV》里面的,向彭sir致敬!正这么想着,突然大万一句“a fucking stupid generation!”将我惊醒,大万被狼狗先生附体了。

  elfish! This is called selfish!

  You selfish generation! You konw?

  What the hell you’re doing you konw,hun?

  What’s there in your mind?

  Where’s your dignity?hun?

  You generation upset me

  You upset all the Hong Kong people And all the Hong Kong Uncle

  All you want is nudity, sexuality,”Sex and the City”

  You fucking stupid generation!

  于是没事就拿出来念念,已经烂熟的台词又被我在心中念了一遍。

  片里还特意更真诚的用第一人称“我们”代替了狼狗的you。

  不专业的演员,不专业的发音,一切条件限制带来的不专业,但是这些对我来说完全没有问题,反而更让人共鸣。让我想起了制作《声音的欲望》纪录片的日子,每天书包里背一台电脑一个相机一个dv就去学校上假课了,在4楼翻窗户打开一个空教室,撬开配电箱通上电,这就是传说中简陋却充满青春记忆的406。中午大家放学,我就带着DV去来往七中和四中拍采访,乐手自白,拿着“声音的欲望”牌子和阿为到处跟人合影,七中四中小酒馆体育场,阿为负责照片封面封底海报我负责视频声音印刷刻录包装,就这样,一段时间的回忆就被物化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了。那个时候没有mac没有final cut只有那已经快挂掉的索尼笔记本和电脑城5元一张还附带教程的premiere;那个时候不懂镜头不懂硬切,只会反复使用premiere的几个看起来不那么浮夸的过场;那个时候没想能得到一个什么东西,只想自己有点时间有点想法那就做吧。这些硬件软件技能造成的不专业丝毫没有对这帮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带来任何困扰不是么,他们都傻逼式的快乐着。

  有时候特别庆幸自己没有去学艺术电影什么的,因为怕了解太多的技能上的知识会影响我欣赏这样“不专业”的学生电影,不懂技巧不懂美学但是人人都懂美,同样是青春电影《不要摄像机》对我来说是美的,张德托夫脏话连篇的《完美动物》对我来说也是美的,彭sir的《青春梦工厂》是美的,《蓝色大门》对我来说不美,《观音山》对我来说更不美,《艋岬》对我来说甚至是傻逼的,简而言之,连故事都讲不来,还指望你表现什么呢?

  青春电影,重要的不是男人多猛女人多美,不是用摇晃不定的镜头表现日子多混乱生活多放荡,也不是坐在火车上吹吹风就文艺了,更不是假装卧卧轨就牛逼了。重要的是讲出每个年轻人心中的梦想,每个人都敢想却不是每个人都敢做的事,比如《不要摄像机》里大万剧组想给自己的大学生涯留下个念想。

  最后还是引用彭sir一句台词,《声音的欲望》引用过,《不要摄像机》也引用过:

  各位,今天大家坐在这里,眼前就是改变世界的机会,问题是,你们敢不敢实现实现这梦想!

  原文地址 http://www.nomessy.com/no-camera-but-shoot/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不要摄像机》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