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心,人间有情》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读后感(一):精神的另一个维度
现在看书不像以前了,无聊的时候看一本推理小说或者科幻小说来打发时间,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觉得之前错过了很多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小美好,所以我最近迷上了汪曾祺的散文。读起来轻松有趣是一点,重要的是能有引起共鸣。
为什么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写不出好的文章了,因为眼睛被高楼大厦与雾霾遮住了,就连身边的动物都是人工繁育,植物也是打着点滴长大的。这样的世界对刚刚出生的孩子们实在是太残忍了,汪曾祺对生活的看法和见解,把大自然本来的样貌呈现于幽默风趣的散文当中,给我们压抑的生活增添色彩。他的文章有种魔力,从文字中能够联想到画面,这也让读者足不出户就感受到大自然。
现在人们的生活少了,年轻人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生活这个词好像早就被城市所淹没,人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看什么都是好的,以为身边就是全世界。其实这也未必不好,傻人有傻福,看着身边的人能够为吃一顿好的而快乐半天,我也是很羡慕的。寡言未必是不懂,无确定立场未必是不了解,一个内大于外的人往往能够在旁观的角度看清更多东西,这就像我们总给人家出点子,却在自己遇事时求助他人一样。
在我看来,艺术就是一种丰富生活的最直接的手段,只有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够长久。倘若不是汪曾祺善于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只会看到他安安静静的体验生活,其实在这一过程中的享受只有自己知道。当内心所想不同的时候,做同样事情的不同的人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收获,所以说长寿的秘诀不仅仅是在于年龄的长短,也在于人生在世,有多少时间是享受的。
让孩子从小就看到这本书,我相信对于他们未来的世界都会是更加多彩的,这么慢的文章,我好像好久都没有读到过了,能够在其中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鸟儿的鸣叫……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读后感(二):一草一木皆有情,何惧人间风雨
所有的文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对于事物食物观察细致入微,当然这个观察并不局限于物品、事件。然后通过他们的笔把这些细致的观察描绘出来,触动人心。虽然说文学家们有这个共同的特点,但是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于是也就有的不同文学家笔下不同的世界!有优心民族忧心文化的学者笔下塑造的一个个辛辣尖锐的人物或者一篇篇振聋发聩、针砭时弊的文字,诸如鲁迅先生、胡适先生;也有情感细腻如徐志摩动人的诗句;当然也决然少不了汪曾祺先生恬淡的文字!
对于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大多数人还是仅仅局限于小学生的课文《高邮咸鸭蛋》。我有幸多度过一些汪曾祺先生的文字,也勉强算是汪曾祺先生的拥趸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对于“吃”的描写。有好吃的东西吃固然美好,但没有好吃的东西时也不能让自己饿着。这就是我眼中的汪曾祺,一个倔强又坚强,对生活不言弃的人 。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是“吃”之外的另一番的景象。汪曾祺先生的笔下不仅有“吃”还有“看”和“品”。在倔强和坚强之外,还有了一种淡然,一种寄情于花草树木之间看破不说破的淡然。也许在一部分人的眼里这是缺少文人骨气的懦弱,但是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生活就是他的全部!汪曾祺先生在我的眼里是一个为了生活而生活的人,在他看来没有什么能够比生活更加重要。就像是一株小草,不管是暴晒还是水淹,又或者是石头压顶,他都要发芽,要生长,这就是汪曾祺。
老子道德经中有两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着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汪曾祺先生的一生和他的文字恰恰就是这“水德”的体现——不争。他曾被下放劳动,也曾被打成右派。这对于一个用笔反应现实的文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至少我知道很多著名的文人如老舍就是在那个时期自杀的,也就是汪曾祺如水的性格吧!别人眼里恨不得奋笔疾书的光怪陆离只是在他笔下浅浅一句“给葡萄注射葡萄糖,这简直是胡闹,“大跃进”整个是一场胡闹”的抱怨和一句“老曹在大青山打过游击,无历史问题,为什么要整他,打断她的踝骨?为什么?”的拷问。以汪曾祺先生的性格,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他不是没有风骨,而是知道自己的无力。
读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心理总会有一种放松闲适的感觉, 就像是大热天喝下了一杯清茶,能平复人的心情。刚过易折,只有用如同汪曾祺那般的心去面对生活,发现生活,才会在生活之中品出来生活的味道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读后感(三):一草一木皆有灵性
我们生活在这个丰富多采的世界,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尤其是大自然的风光,更是自然脱俗,让人觉得美不胜收。而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常见的就是自然的植物,这些看起来似乎不动的生物也是有着生命的,它们也在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孕育,生长,繁衍,消亡。也是符合自然界的生存规律,只是因为它们相对其他动物来说是不动的,所以人们对于它们的关注似乎不是很强烈,可是就是这些植物构成了生物链的基础,没有这些植物,生活就会一片混乱。所以这些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古往今来,也有很多的作品是在介绍植物的,有自然的讲述,还有借景抒情,还有以物言志的,不管怎样都诠释了植物的精妙。最近我看了一本汪曾祺的作品,这本书的书名叫做《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这是一篇介绍草木之心,却言表人间有情的文章。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的作者是汪曾祺,作者是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家、戏剧家、以及京派文学家,作者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并且拜师从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等名家。作者曾任中国作协理事、顾问等职位,作者出版多部小说集、散文集。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欢。作者的文字淡泊通透,恬淡自然,被人们所景仰。而且由于他的文章豁达通透,极富有感染力,所以被人们所推崇。
翻开这本作品,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封面的抽象山水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喜欢这种中国式的山水画的,看到那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让人觉得大气磅礴。也让觉得中华大地之宽广豪迈,连绵青山衬托出我华夏之挺拔。而那些草木则是姹紫嫣红,带来更多的灵性。如此的美景,简直让人陶醉,美不胜收的心情之下,流连往返也是常有之事。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一些花草树木,还有一些鱼虫飞鸟,都是自然界最为真实的存在,正是所有的一切存在,才显示出大自然的精妙。而在叙述草木之时,作者的真实性情也自然的流露,让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作者。人间的真情也是让人觉得最为珍贵的事情,和大自然的馈赠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烦恼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呆久了,人们最为得到解脱的方法就是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风光,去缓解烦恼。看到美丽的景色,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灵,让人再次恢复对于美好的向往的追求。人间自有真情在,而一草一木也都是有着灵性的,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也是向往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是一本非常优美的文学作品,这本书作者是汪曾祺,作者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而且作品也是由衷的让人赞赏。作者对于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从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来,而且作者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通过自然界的草木之心,就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很喜欢。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读后感(四):人间难得一名士
人间难得一名士 汪曾祺有名,都知道他的小说写的好。怎么个好法?还真说不太清。就是他的语言叙述,和结构,都比较独特。有乡土气味,比较自然,但不是俗那个土,它有雅的一面。这个和他搞戏曲和民间文学有关系。戏曲,那不管什么剧种,都雅俗共赏。俗是下里巴人,雅就阳春白雪。戏曲就把这两点结合起来了。民间文学,也有这个特点,更贴地气,语言更生动活波,情节更灵活、生活化。 汪曾祺把这些优点都吸收了,用这搞小说,有点杂交品种的意思,但是效果好,写出来的小说,独树一格,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小说题材,也贴近生活,都是民间发生的普普通通的事,没有大事,鸡毛蒜皮,张家长李家短,可是写的有味。基于生活之上的再创造,看了还是让人觉得那么真实,那么深刻,这就见了功夫了。没有对生活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是没有办法一以贯之地写下去的。这有点系统化,哲学化,形而上学了。 因为,文字风格的连续性,汪曾祺在写散文的时候,也是延续了写小说的一些做法。看这本《草木有心,人间有情》,就可以感知得更多。我们看,他的题材,草木春秋,虫鱼鸟兽,再有故里杂忆。三辑之中,前两个,都是太过普通的自然情趣。没有对于身边事物的细微观察,没有对大自然的爱敬之心,那写不出来。他这里面除了自然描写,也含有一些历史考证和人文比较上的知识趣味,这可见汪曾祺的博学。 他的散文还是显示了对语言的锤炼的功力。比如形容花,写《昆明的花》里樱花那节,说:樱花无姿态,花形也平常,不耐细看,但是当得一个“盛”字。这一个字,顶上了千军万马了。这一段就百八字,可是这一个字,比那些长篇大论来得直接干脆,写的是绝妙。记得从前看过一个例子,说是形容女人的乳房,却说男人正抚摸的手,忽然觉得大了。这也是描写的奇妙,是文学艺术的可爱与张力展现之处。 汪曾祺无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草木虫鱼深切的情怀,正体现了他的某种博爱和真实性情。不乐名利,但是专注生活,体察自然的奇妙和人文的温情故实。他在写《和尚》《道士》这样的散文的时候,很像是小说。甚至于,你不能就把他们归类在散文里。如果按照孙犁写的《芸斋小说》那样的标准,他这些都得是小说。写人物,汪曾祺基本上都是写故乡人物,或者自己遭际的人物,也不大写细节,但三言两语,总让你对人有个深切的印象。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需要数十年的经历、阅历以及才华来支撑起来。需要一种文化涵养,文学的素养来烘托。除此之外,还要加上一种名士风流,需要有闲情雅致的情怀,否则也是不行的。看汪曾祺的作品,总能给人许多话题和联想,这是他作品丰富性的一个证明,也是让人久读不衰的原因所在。一个人故去了,但是他的作品还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还从他的文字里汲取智慧营养,这就是不朽,是死而不亡者。他便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读后感(五):闲情文化,诗意人生
汪曾祺是当代作家,而且他是最懂生活的人。无论是他的闲情文化,还是美食文化,都是特别的出色。这本书是汪曾祺和汪朗合著的散文集。主要内容讲述各地美食的精髓和有趣的见闻。对美食文化的渊源,追古溯今,启发人们在美食以外的思考。汪曾祺在《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这本书中教我们如何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有滋有味地生活,找到一方简单而美好的天地;平凡而踏实,寻觅到淡雅而朴质的闲情文化。
汪先生讲求饮食之道,主张于俭约中求饮食的精美,在平淡处得生活之乐趣。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饮食的美的追求。这本书的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读后留香齿颊,余味无穷。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书中汪先生对于时令食物的吃法、品鲜的季节、享受其滋味,都是非常细致地娓娓道来。文章描述的,虽然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琐事,却真切感到一切是这么多的美好。当你读到这些美味的文字还会不快乐么?
汪曾祺是懂得生活、很有品位的人。懂美食、爱品酒、到各地旅行,品味各地的美食,而且颇有心得。他是一位非常朴实、知性的人,在他笔下,什么都是很有趣味。所以,读他的文章如同也与他一起到各地品尝美食,经历那些有趣的见闻。虽然书中所记录的都是一些凡人琐事,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乐趣无穷。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除了填饱肚子,维持生命之外,我们还应该学会享受美食的乐趣,食文化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人生享受到的滋味,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品味美食。而汪曾祺在这方面真的是一位美食家,更是高雅却朴实的艺术家,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无尽的。我们看似他讲述的都是一些平淡的生活,其实这些正是我们生活中充满热情,并且是耐人回味的生活琐事。懂得有滋有味地享受生活,尝遍美食,这样的人生更精彩。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这本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看出编辑的认真态度,对闲情文化的热爱。定会吸引你的眼球,让我们也跟着本书追求闲情的生活,得到虽然小却非常幸福的生活。
汪曾祺留给世间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他的文字格调乐观豁达,在向我们展示的永远是乐观向上的精神与内涵,这与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恬然自得的生活。在书中特别收录汪曾祺本人的书画作品,彩色印刷,妙趣横生,这些画作与文章放到一起表现出那种行云流水的洒脱,真的很雅致。
鹦鹉史航评论汪曾祺道:“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 黄裳则评论道:“他的一切,都是诗!”
这本书装帧精美,硬皮精装,四色印刷,用纸精良,是一本适合珍藏,不可多得的好书。汪先生有这么多的闲情逸致,生活的真是有滋有味。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读后感(六):喜爱生活的人,从来都会开开心心的
汪曾祺的文章读过不少,却总是有一种不很尽兴、得寸进尺的感觉。所以在看到《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这本书的时候,不免心中一喜。读进去的时候,心头也在不经意间一再流淌过了一个想法:这不正是在说先生自己吗?能够做到“所见草花鱼鸟,都是对生活的喜悦”,那就足够了。何以谓之豁达之心、豁达之人,这就是了。
生活中当然不会总是灿烂的阳光,也会有愁云万里,也会有暴风骤雨,总之,就是“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可是,每一天还得过,而且自己真的不必委屈了自己!这个时候,要不就看谁善于及时、动态调整自己;要不就看谁的生活阅历丰富,能够看淡那些风风雨雨,而总是能够怀着一颗平和的内心,去笑看花落花开、云卷云舒。汪曾祺先生显然是后者。而且他能够寄托的东西太多,所以才成为了一个真正豁达的人。
所以汪曾祺先生写花园,足以在“任何情形之下”,都能够看到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所以他写葡萄,会想到了狗尾巴草和爬山虎,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几样,他却从中看到了人的力量:葡萄是人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写昆虫,绝对不会和法布尔一样,讲求的是科普,而是宁可三言两句,只要能够写出昆虫的传神之处就可以,譬如——“世界上最讨厌的东西是狗蝇。狗蝇钻在狗毛里叮狗,叮得狗又疼又痒,烦躁不堪,发疯似地乱蹦,乱转,乱骂人,——叫。”……睿智的人总是这样的:能够从最平凡的物件中瞧出那其中藏着的种种好玩之处,并且把它们写出来,教别人也一起来分享他的快乐。
何以能够这样呢?其实,从这本书的书名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只要做到了“草木有心,人间有情”,其他又算得了什么呢?心态好,看什么就都既与自己有关,又与自己无关,充分做到宠辱不惊;心态好,就能够从容不迫地去享受生活,毕竟,假如“满世界都是有趣好玩的东西,乐都乐不过来,享受还来不及,哪里有空去愤怒”?!
诸子百家中,汪曾祺先生大概是喜欢庄子的,因为他对生活中喜怒哀乐的这种态度,像极了庄子;也由此,他也一定是讨厌别人来曲解庄子和《庄子》的。譬如,他说:“《庄子》被人当作‘经’念,而且有腔有调,而且敲钟击磬,这实在有点滑稽。”除了庄子,其中孔子也是很有人情味儿的,他既说过“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话,也在遇到马厩失火的时候,问的第一句话却是:“伤人乎?”做人如此,即使生活不对自己友善一些,那又何妨呢?
翻到了《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却意犹未尽,于是重新来过。生活中当然不可能事事如意,也不会允许事事都“重新来过”,所以一定要像汪曾祺先生一样,至少要学到他的一丁半点,有样学样、照葫芦画瓢,这样持续下来,相信总是会有所收益的。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读后感(七):所见花鸟虫鱼,都是对生活的喜悦
我无奈地捧着一盆干了的茉莉花下楼,朋友看到我,掩嘴一笑:“你这是又种死了一盆花?”是的,作为辣手摧花的代表,我买回盆栽的花,总是因为忘了浇水、没有遮荫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死于非命。这种情况已经不止一次,朋友们都习以为常了。
作为不会养花人,看到手上这本汪曾祺先生的《草木有心,人间有情》,我简直羞愧得要找个地缝钻进去。
汪曾祺先生是个爱花之人,书中他对花草的描写,字里行间都投入处一种仿若爱护孩子般的喜爱,令人读之有一种岁月静好、时光轻抚的感觉。他擅长从细小微物的观察和描写展开,由小见大,充满了生活的大智慧。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这本散文集中收录了汪曾祺先生曾写过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故乡风土人情等趣闻轶事。
全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描写的是我们随处可见的植物和动物。
作者可以说是个“花痴”,小花园里什么花开了,他第一个知道,他能够耐心地等待一颗种子发芽,长出小花结出果实,他事必躬亲,扛起锄头做花农,俨然一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流。
绣球花、杜鹃、秋葵、葡萄、蝈蝈、斑鸠、麻雀……每一样事物,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都显得那么趣味盎然,读之充满了喜悦。不得不说,只有对生活用心的人,具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的人,才能够细细体会的。
而在本书的第三部分《故里杂忆》中,作者回忆了故乡的山水,风俗习惯、人文景观。
汪曾祺先生是江阴人,在那个物资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的年代,家乡饱受水灾旱灾之苦。然而这次回乡,他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记录和乡民的闲聊,和实干家的畅谈,让人大开眼界,直想跟着他去走走看看,去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风俗,去接触有意思的人和物。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会把看花草虫鱼当作玩物丧志,把回乡当作一种倒退。我们患得患失地快步前进,心中焦虑无处安放,换来的可能只是空洞洞的银行存款。
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同样被倡导的今天,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是一种抚慰,它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安适、恬淡之感。
正如蔡澜先生说的:“下棋、种花、养金鱼,都不必花太多钱,买一些让自己悦目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会太破费,绝对不是玩物丧志,而是玩物养志。”
对生活用心一点,放慢脚步,我们才能发现生活的美。正如《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这本书封面所写到的:“所见花鸟虫鱼,都是对生活的喜悦”,这便是生活的智慧所在。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读后感(八):这个人,美食有你,草木有你,虫鱼有你,怎么哪都有你!
作为一个孤陋寡闻,看书从来不看作者,听歌从来不看作词作曲的我,第一次听到汪曾祺这个名字,还是我的“塑料姐妹”给我强烈安利的,当时想着这么好看么,我要去见识见识,便去看了他的《寻常滋味,欢喜人间》,一本写美食的书,然后,便深陷在这个魔鬼的文字里出不来了,导致我的“塑料姐妹”直嚷嚷说我要抢她的男人(笑哭)。
这本《草木有心,人间有情》是我看他的第二本书,作为假粉,这本书照例还是“塑料姐妹”安利给我的,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人,美食有你,草木有你,虫鱼有你,怎么哪都有你!你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吗?!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这本书,辑录了汪曾祺写草木虫鱼的经典散文,分《草木春秋》、《虫鱼鸟兽》、《故里杂忆》三个部分,记录着先生对于生活万物的感受和热爱。
在他的笔下,一根野草,都能写出别样的感受来。仔细想想,每天两点一线的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好好看过天空、大地了,每天上班对着电脑,回家对着手机,就连走路,都没忘记拿着手机,其实明明没有什么好看的,可就是放不下。犹记得有一次,朋友发了一张艳丽的晚霞给我,叫我快看天空,可惜当时的我,因为懒的跑出去,所以错过了这一幕天空赋予的美景。
读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总能感受到一股赤子之心,他的内心还像一个孩子,没有被外界侵染。就像幼时的我们,每一刻都能从自然里发现有趣好玩的事情,并且欢喜到不愿归家。也许睿智通透的人,就是这样吧,能看到草木的心,人间的情,满世界都是好玩的东西,没空难过,没空愤怒,一切事物他总能用豁达通透的心去感受。他有着生于自然,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饱满、赤诚的心。如果不是看他的文字,我都快忘记了,其实我也拥有这样的心,无关金钱和地位,只是单纯的快乐。
有时候想想,为什么会爱上他的文字呢,大概是因为被他对生活的热爱所感染吧,看他的文章,总能回忆起一些被遗忘在时光里的美好,一道简单的美味,一朵花一只小虫......都承载着温馨的美好记忆,因为赋予了意义,就像是暖阳,能轻抚开眉间的皱褶。
我想,以后我也是要继续和“塑料姐妹”抢这个男人的,谁叫他这么有魅力呢~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读后感(九):若是有心人,草木亦平生。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记得不久前看过汪曾祺老师写的关于人间美食的一本书,名字叫《寻常滋味,欢喜人间》,大半夜馋得口水直流,可又苦于找不到那些书里的美食,只能望书兴叹,机缘巧合下,又和他的另一本描写草木虫鱼的散文集相遇了,而这本书的名字就是《草木有心,人间有情》。
看书其实也是要缘分的,和汪曾祺老师的文字的缘分,我希望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本书辑录了老师写草木虫鱼的经典散文,按照《草木春秋》、《虫鱼鸟兽》、《故里杂忆》分类,每一个章节,每一篇故事都带给我们惊喜,哪怕只是一阵恼人的雨,在老师的笔下,都清新脱俗起来。
我在三线城市的城郊长大,和大自然接触的还算是多的,我的童年里也有蝴蝶、天牛、知了、蟋蟀、蜻蜓等各种昆虫,桂花、梅花、牵牛花、栀子花等各式鲜花,城市一再扩大,鸟语花香都很少再见,更别说那些千奇百怪的昆虫了,我不想有一天只能从书里、从百度上知道那些神奇的生物。
但是如果一时没办法接触到大自然,阅读一些带着草木香气,昆虫灵动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享受,汪曾祺老师用他天真、纯澈的“草木之心”,以及对生活怀有无比的热爱,描写着关于这世间所有草木虫鱼的美好故事,在他的笔下,总是萦绕着菖蒲与桂花的香气和野草根的甜味,以及通透灵性的人生观,鸟木鱼虫,再平常不过,可若是有心人,草木亦平生。
现在的人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情都漠不关心,更何况是不会说话无法表达的动植物呢,说起来我们少的又何止那一点对于万事万物的关心和好奇,还有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吧。
可是汪老师的文字却能够唤醒我们对于生命的热爱,他爱众人、爱草木鱼虫、爱蔬果美味、爱世间一切美好事物,他对各地美食佳木与鸟虫花草的刻画是如此精当而细致,一桩桩温情往事与一株株欣荣草木交缠在一起,处处可见深情。
这些文字也似乎散发着沁人的清香,令我们读后口齿留香,浑然忘我。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老师在写作这些的时候也有人问他,同时我自己也好奇,有那么多事物可写,为什么选择写这些昆虫呢,他是这么回答的:
我只是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玩玩这些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现在的孩子大都只在电子玩具包围中长大,未必是好事。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著作《双城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任何一个时代都充满着希望与失望,正义和邪恶,欢乐与悲哀,光明和阴暗,离科技太近,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离自然更远,脚踏着真正的土地,才更能明白我们的来处,更热爱被父母赋予的生命,也爱着这个世界上的一草一木,鸟兽虫鱼。
End。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读后感(十):满世界都是好玩的东西
”满世界都是有趣好玩的东西,乐都乐不过来,享受还来不及,哪里有空去愤怒?“
”所见草花鱼鸟,都是对生活的喜悦,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草木有心,人间有情》是汪曾祺汪老的散文作品,养花,种树,观察虫鱼,下棋…… 时间的存在的生物,对于汪曾祺而言都是有趣好玩的,他都愿意停下来去观察,去体会,怀着对生活无比的热爱,和那颗纯澈的“草木之心”,带我们走入了花鸟鱼虫,草木蔬果的世界,即使再平常的事物,只要有心,我们并总能发现到一些有趣好玩的事,而这或许就构建了我们生活中的诗意。
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草木春秋,虫鱼鸟兽,故里杂忆 。从孩童时开始,他细致的记录了所知道的每一种作物习性和生长,以及自己跟这些植物的连接,并且总能小中见大,从中提取出一些让我们有所感悟的道理。
比如葡萄的来历,跟着汪老的文字,仿佛走完了整个历程,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30年)张骞从西域带回,到后来在各时代的发展,品种的延续,以及贯穿整年每个月的种植管理步骤,令人都忍不住摩拳擦掌,也想要动手种起葡萄来了,正如汪老的书中所说,什么事都瞒不了中国人,因为有了这份心和观察,才有了葡萄在中国大地上的繁衍和发展。此章我还特地分享给了一个农业硕士朋友阅读,连他都不禁惊叹汪老的细致。比如尤加利树,我一直以为只有澳洲才有,因为花店里在售的都比较贵,因为多是进口的,但是只要读了滇南草木状,才知道原来云南昆明就有此树,而汪老早在46年前就已经知道,且得知原来尤加利木有一个特殊的用途,可以作枕木,经得起震,不易裂。
“蝉喜欢栖息在柳树上。古人常画”高柳鸣蝉“是有道理的。北京的孩子捉蝉用粘竿,一竹竿头上涂了粘胶。我们小时候则用蜘蛛网。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绑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粘。瞄准了一指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想起小时候我们捉蝉也是用的蜘蛛网,找一根细长的小竹子,一群小伙伴先去找好了蜘蛛网,再结伴去河边捉蝉,蝉的数量和大小常常是和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
也许因为来自农村,跟随着汪老的文字,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夏天有蝉鸣,下雨前会有燕儿低飞,抓蝈蝈,捕蝉,捉泥鳅,拣田螺……放牛,赶集…… 当一篇篇的深入到书中,看着那一个个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花鸟鱼虫,仿佛自己也回到了故乡走了一回,回到那与草木鱼虫一起成长的世界。只是文笔有限又或者记忆不够深,难及汪老对美食佳木与鸟虫花草的刻画那般精当而细致,一桩桩温情往事与一株株欣荣草木交缠在一起,处处可见深情。
“赏花赏到气息,氛围,情怀。隔江看花,隔窗听雨,隔着人世种一层一层占有的标签,轻启那古旧又明润的光。如同浴一回月光,落两肩花瓣,踏一回轻雪,活着,走着,看着,欣喜着,却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满世界都是有趣好玩的东西,沉迷于电子屏幕的我们,也许可以试着看看身边的草木,去探索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玩物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