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是一本由陈行甲主编 / 许渊冲译 / 陈昶羽注析著作,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精选点评:
●全书最令人心动的地方就是推崇读书——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而读书这种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却能让我们去追逐梦想、乘风远航。
●三星半。18首从古至今的诗歌,是为夏令营的孩子准备的,比较浅显,中规中矩,比较吸引人的就是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了。
●精致的小书。中英双语的诗歌,把我们带回到遥远的古老中华,在经典的诗歌河流里徜徉。很多孩子没有见过海,那些从小生长在大山里的孩子,他们向往外面的世界 ,书籍是他们通往外面世界的桥梁,在这些古老的诗歌里去听海的声音,总有一天他们可以到达那些希望的山海。
●2019.10.11 因为这本书知道的陈行甲,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如此纯粹的人,引领着更多山里的孩子去看山外边的海。重新认识了采薇这首诗,前面都是古诗,最后一首居然是现代诗,还是熟悉的,意外的惊喜,仿佛诗歌从未远去,即便朝代更替,诗歌依旧在,那些寄托在诗歌中的感情直到今天依旧相通。
●全书的亮点颇多,不仅有出神入画般的中文之美,更有为走向国际而译成的英文版本,一篇篇译文,无不倾注译者与编者的心血,由此,《读书,带我去到外边的海》终达成它的使命——启智,激奋,成就更好的生命。
●有幸读到这本书,刷新了我对诗歌的认识,我热泪盈眶
●褚朝新老师推荐的书,陈行甲主编,许渊冲先生担任翻译,当代文学大家梁衡作序,陈昶羽注析,可以说顶配了。
●书里汇集的是中华民族十八首经典诗词,诗句都关于山、海,读着它们,我想到了《山海经》,它们是简短的山海经,但是文字不是通俗的,而是精炼的、唯美的,除了古诗原文,它们还分别有英译文、注释、白话译文,有赏析要点,有的还配了速写画,与诗中原文相呼应。
《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读后感(一):启智,激奋,成就更好的生命
仁者乐山,智 者乐海,无论是仁者,还是智者,都要通过学习才能增长见识与智慧,读优秀的书便成为快速成长的捷径。陈行甲先生生于偏远的农村,幼年时有幸读到一句话:“山那边是海”带着这份朦胧的憧憬与希望,陈行甲听众良师之言用功学习,终于走出孤陋,偏僻的山村,由此成就自己个人伟业,致力于改变中国贫困地区儿童大病救助和人文关怀。
读者改变了陈行甲先生的个人命运,这本带着人类希望与温暖的《读书,带我去到外边的海》是陈行甲先生目前人生最好的总结。十八篇情志各异文风迥异的诗文欣赏,融汇着过来人的谆谆善诱的教诲,而这些真挚的情感,将文学性与美好生活紧密联结,沉湎于优雅的诗文里,没有比这更好的动人之情了。
全书的亮点颇多,不仅有出神入画般的中文之美,更有为走向国际而译成的英文版本,一篇篇译文,无不倾注译者与编者的心血,由此,《读书,带我去到外边的海》终达成它的使命——启智,激奋,成就更好的生命。
《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读后感(二):前行和回归
超喜欢《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这书名。小的时候,老人就说,“多读书,书读好了你就可以去看外面的世界了。”那时候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当自己书越多越多,这句话的道理不言自明。即使没有真的走到山的那边海的彼岸,但是通过读书,我们看到了山外边的海。山与海都在书里,书是一扇窗,是一双翅膀,带我们去看世界。
在这书里,汇集的是中华民族十八首经典诗词,诗句都关于山、海,读着它们,我想到了《山海经》,它们是简短的山海经,但是文字不是通俗的,而是精炼的、唯美的,除了古诗原文,它们还分别有英译文、注释、白话译文,有赏析要点,有的还配了速写画,与诗中原文相呼应。
不管是山里的还是山外的孩子,看到这书都会浮想联翩的,这些诗句里描绘的是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宛如历史长卷在我们眼前慢慢舒展开。多读书、读好书,文字激励我们,,“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我们要去的不仅是榆关,还有更多广阔的天地。美好的、未知的,我们都向往,这是文字的力量。但是走得再远,故园都不忘。
《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读后感(三):让读书带我们追逐梦想
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中便升起了一种美好的期望,是诗意的美好,是由衷的希望,也是迫切的期待。
说实话、本书的编者、注释者我一点都不熟悉,唯一了解的倒是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出于好奇,出于对文学与诗歌的爱好,出于对梦想的向往,我急切地翻开了这本书,读完后果然没有令我失望,而且有了更深的触动。
其实、书中选取的十八首古今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之中的名句更是家喻户晓的,这些优美又影响深远的千古绝唱自然是值得大家反复诵读和回味的;然而本书给我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这些,当我开始读梁衡先生作的序——《海思》这篇散文的时候,就被其优美和语句深深吸引了,当然许渊冲先生的英文翻译也非常棒,更主要的是串起这些诗文背后的构想与愿望,它值得每一位有梦想的人去追寻。
此书的初衷是让大山里那些世代贫困的孩子们,通过诗歌与文学力量,得到生命的感悟,通过读书、通过努力、通过追梦、去开拓视野、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的价值,这其中包含了本书编者自己从大山里走出来、并获得成功后的人生经历,他希望通过这些诗词的启发,用一颗公益和慈善的心灵,为社会做一些善举,却也同样鼓舞着普通的大众从中获得灵感和收益,使人生的道路上充满更多的光明与希望。
全书最令人心动的地方就是推崇读书——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而读书这种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却能让我们去追逐梦想、乘风远航。
《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读后感(四):读家教练Ⅱ级
〖树评〗 《诗歌翻译的奥秘:整体化境,见山还是山的意群思维》 例如: 翻开一本书 Swimming in the book(整体化境) …… 顺流而下 Just follow your inner peace(见山还是山) “顺流”与“follow”是意群 “下”与“inner”是意群 · 翻Turn(刷新认知) · 夹Clip(扫描盲区) · 摘Pick(优化习惯) · 评Review(触发行动) · 播Broadcast(即输入即输出) 中国人信仰的是诗意的世界 唐诗翻译的奥秘是神话语境 虽有山有海但不是山不是海 最后见山还是山看海还是海 >从诗歌总体形象上来看,“山”和“海”蕴含有深刻的意蕴。“山”和“海”,在诗歌意境里既指实际的山、实际的海,也可以寓意人对根的留恋和对远方的渴望,还可以意指成长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和最终达到的理想境界。 分组→方法→讨论→朗诵→赏析→点评 >孩子们分成了小组,每个孩子面前都有桌签。课程第一阶段是我讲了半个小时诗歌的赏析方法,第二阶段是孩子们在志愿者老师的陪伴下开展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学习其中的一首诗。每个孩子都发言,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两个孩子上台,一个朗诵诗歌,一个代表小组做诗歌赏析。然后我对每个小组的赏析做点评,再跟大家分享陈昶羽撰写的对这首诗的赏析要点。现场孩子们的反应超出了我的预期,从最开始怯怯的样子,到后来尽情地融入,仅仅用了两堂课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