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新食货志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2-17 04:06: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新食货志经典读后感有感

  《新食货志》是一本由杜君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7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食货志》读后感(一):历史是以此身度历

  写历史要懂生活,在生活里各无名滋味体会一遍,又还是这样爱着生活。再写历史,就是浸有滋味的。我现在好像理解历史就是时间。对时间的解释方式,是从这一颗独特的心出发。能够写,是已经翻滚过许多知识,回归一些心意。‘我就是从这样的地方认识这个世界的。’ 时间和时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彼此交织,取得融会和联系。很想要祝贺这种学习。

  《新食货志》读后感(二):推荐

  有幸拜读了杜先生的新作《新食货志》,虽未读完,但杜先生独特的视角、犀利的语言、深刻的剖析,让我忍不住想推荐给读者。杜先生从我们常见的商品入手,探讨人类商业活动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无论您是一位从事人类发展史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是关心你我命运的草根百姓,这都是一本值得看的书。还应提到的是,这本书装帧精美,纸质手感特别好,值得珍藏。

  《新食货志》读后感(三):读书感言

  今天,知识不再是一个特权阶层的垄断品,唾手可得,每个人的手机里都装着一个图书馆,甚至知识(信息)过载。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人来说,悬梁锥股凿壁偷光固然是一种品质,但更重要的是另外一种能力:搜索,爬梳,整合,分析,推理……最后以独特的写作得出一系列全新的结论。 《新食货志》这本书展示了作者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多么巨大,让我们以极其便捷的方式看到一部波澜壮阔的世界贸易发展史。

  《新食货志》读后感(四):微观历史的新可能

  作者笔下的事与物,是我们常见、常闻、常触的事物,但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物本身的基础属性,可用、可食、可易,对于物品背后的历史,物与人、物与历史的相互关系,很少有人思考——历史学家很少思考、社会学家很少思考。或许是我们更倾向于关注宏观的叙述,对微观世界的作用,极少涉及,以至于我们忽略了这些有趣的历史观和历史视野。庆幸的是,杜君立先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视角。书中文字,皆为通识,却是另一番通识。独到,趣味,犀利。

  《新食货志》读后感(五):另类却真实

  《新食货制》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跨界。好像很少有中国作家这样书写,借着作家渊博的涉猎和独特的思考,时而文化、经济,时而政治、历史,内容在时间的脉络中跳跃穿行……

  杜君立先生巧妙地选择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系列商品(食品),有的小到甚至琐细,但却能在历史的钩沉中逐渐牵出一条线索,线索上的内容我们都不陌生,但连缀在一起却很新鲜。众多的线索逐渐织成一张网,历史的大轮廓就在这张网中浮现出来。

  这是一种很另类的结构,却正如他自己所言,讲述的都是常识。我们习惯了传统架构的历史,面对这本书才发现,这种新的结构却更便于呈现历史的本质。

  作品虽然庞大,但每一部分几乎都没有阅读的难度。面对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写作方式,阅读仿佛成了一种乐趣。

  《新食货志》读后感(六):生活细节的历史体现

  本书以吃住用的生活细节,使得历史的叙述更多姿多彩、百味无穷。

  从丝绸、茶叶、香料、棉花等发展史可见:最初只为少数富人享受的奢侈品,最后皆因技术进步而成为普罗大众的商品。

  贸易促进了人类的探索冒险,新大陆的发现,带来充足的黄金白银,新的食物如:土豆、玉米、红薯使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全球迈向工业化。

  全球贸易改善人类生存状况,同时也产生大量新问题。蔗糖、咖啡、烟草引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问题的凸显。对煤炭、石油、毛皮、鸟粪等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的快速恶化,生物种族的大量灭绝。而人类在彻底征服自然后,开始将工业化的现代武器对准自己的同类,产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悲剧。而全球贸易化的持续发展,最后却导致今天的贸易战和世界经济体系的严重分化。

  《新食货志》读后感(七):《新食货志》总结

  【黄金】:在十五世纪的时候,不论是汉代,还是在欧洲,都出现了金荒,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历史学家也没找到答案,只是一点猜测。黄金储量转折点的出现实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新大陆存在着大量的黄金,但是新大陆的居民都很落后,在枪炮、钢铁、细菌面前,这帮土著人没能保住他们的黄金。新大陆的黄金大量流入西班牙,使西班牙成为黄金霸主。而英国确凭借金本位制度,使欧洲的黄金大量流入英国,在某些程度上,大量黄金的流入成就了日不落帝国。但是 好久不长,不听话的德国打了两场世界大战,使得美国大发战争横财,黄金大量流入美国。总得说来,基本上谁的黄金多,谁就是世界的老大(有些片面,毕竟黄金没有使西班牙成为老大)。

  比较好玩的是那些与黄金有关的地名,旧金山、新金山、

  《新食货志》读后感(八):杜君立的进阶之作

  杜君立的文字,从《历史的细节》开始一路走来,《现代的历程》《新食货志》,始终处于不断打磨精进凝练的路上,有心人对比着看,自然能看到其间的雕琢之工斧凿之痕。尤其这本《新食货志》,堪称进阶之作:虽然是历时数年的专栏集结,但成书过程中作者的修订、统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大历史的系统感知,从宏观俯瞰微观的问题,也是杜君立最为擅长的部分。因为视角不同,自然能见微知著小中见大,这也是物质生活史应有的理路,毕竟我们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没有人,离开人的饮食、情感、迁移、征战、贸易……物质就失去了意义。这个封面也很对路,可以说抓住了这本书的神髓。

  《新食货志》读后感(九):全球化之前的全球化历史

  一如作者的上一部作品,这也是一本大部头,野心更加宏大,所列之物把东亚-南洋-阿拉伯世界-欧洲-新大陆之间的商品贸易串起来,展现了在WTO、1492乃至蒙古帝国统治之前的全球化历史,而且最终总能收归中国,作者均详细描写了这些贸易品和中国的关联,这是西方作者描写某一单独贸易品书籍的忽略之处。前三章丝绸、瓷器、茶叶,源于中国,风靡世界,最终为西方获取商业秘密,中国的相关产业虽不至于没落,但也不再拥有统治地位。之后三章鸦片、白银、黄金,非中国所产,却对明、清、民国三朝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先后造成三朝衰灭。地理大发现带来的香料、土豆、蔗糖、咖啡、香烟,其实各有来源,因殖民者人为分工,造成了现今使人误以为的原产地。更晚一些的棉花、煤炭、橡胶、石油,则和工业革命紧密相连,对19、20世纪大国博弈、两次大战造成关键影响。

  作者每一章节并不冗长,但却很像各个描写单一贸易品书籍的精读版。然而却也稍有遗憾,诚如作者所言,并没有其自己的深入研究,而是更多对市场现有专著的解读,可以看到直接对《棉花帝国》《维米尔的帽子》等书内容的引述。章节排布也值得商榷,开头的章节内容宏大,其后越写越小,从横跨2000年的全球化历史最后收归中国明清史,使得后面的章节读来感觉不甚过瘾,但是为了吸引读者,也确实有必要把能够抓住目光的章节放在最前面,实在两难。

  《新食货志》读后感(十):萝卜白菜各有道理

  以前读书时,是很不喜欢历史的,觉得枯燥又无用,只要是历史课基本都是应付甚至逃避,因为不是主课,历史好与坏对总成绩影响不大,历史无用的想法就更根深蒂固了。

  历史其实有趣又有用,可能不像数理化那么立竿见影,可历史的潜移默化对人性的修养是巨大的,而且历史对现实的指示作用更是令人难以想象,历史并没有走远,只是我们忽视已久。

  杜君立的《新食货志》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重新观察历史的角度和技巧。面对琳琅满目的中国历史,纷繁复杂,他独辟匠心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延续了他一贯从历史的细节出发的血脉,也深得其中更加纯火炉青,用陶林老师的话说,的确是 “微物撬动历史”,不得不佩服杜君立构思的机敏。

  杜君立的文笔一直都简练有趣,分析整理资料的本事更是机巧,所以,综观本书,生动风趣的文字、可靠信达的史实,多侧面描写了物品进化过程中历史风云的跌宕起伏。我们决不可把这书当成简单的无原创性的资料汇编,其实,作者资料的摘选、史实的布局恰恰反应了他深层次的观点和立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或许就是这意思。

  从最开始的“历史的细节”到后来的“历史的慰籍”“现代的历程”, 杜君立始终坚守和发扬着自己的风格,以物为抓手,从事出发,一个简单的物品和事件背后所承担的人文意蕴和历史深意在作者的笔下铺陈展开,引人入胜 。

  历史没有公论,各有自己的批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真理。萝卜白菜更有所爱,我们不能别人吃的挺香时看着羡慕嫉妒恨,就说别人不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新食货志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