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字谜案》是一本由[日] 东野圭吾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1字谜案》精选点评:
●人性中的善与恶的界限分明又模糊。而衡量的标尺,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看到有人评价说原来大大也曾有过这般平凡的作品,或是离大大的巅峰还有多久的时候,我却深深被这本书折服,诚然这本比起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东野大大经典有差距,但却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好看的书。
●图书馆把此书摆在一上楼梯就能看见的很显眼的地方,我拿起一看发现是2020年1月刚出版的新书,于是才决定借的...但实际上就..中规中矩...人物关系好谜
●这是我第2次看这本书。第1次打的是10年之前了。这本书似乎也是我读的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但是印象竟然没有那么的深刻了,在此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竟然觉得这像是一本全新的书。虽然我几乎猜测到了凶手,但是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还是在读完故事之后才清楚了解。从这本书东野圭吾现在的风格不太相同,更加偏向于本格一些,读起来也更有一些悬疑和理性。推理小说的三大要素,动机手法以及可读性,对于东野的书来说,可读性是非常强的,动机也十分合理,手法的话在这本书里并没有十分特别!总体来说啊还是挺有趣的!
《11字谜案》读后感(一):没有对错,只有利弊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意见。这是我最近油管上看了好多不同意见的人的感受,但我并不理解,也实难接受。明明靠着贬低xx来提高自己,张口闭口xx不好,其实就是挣着xx的钱,美国放个屁都是香的,xx干啥都是不对。我觉得这样的人是真的不要脸,战争年间绝对是汉奸。有点跑题,只是这篇小说刚好集中了我最近的一些想法,救人的时候,没人有勇气,杀人的时候,计划周密,还处处有礼,说是谜案,其实就是人心的窥探,唯一个人觉得突兀的是主角锁定在一个女主,还没那么大联系却能冒那么大风险去一直查下去,有些理想化了,总体来说,喜欢
《11字谜案》读后感(二):只能给三分了
东野圭吾的早期作品,推理不够成熟,过于依赖偶然事件,但是对人性的探讨和批判从来都是东野作品最闪光之处。
村上曾说,他自己是勤奋型作家,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跑步写字,而东野是天才型的,他就是会写。
我认为不是这样,从他早期的《梦幻花》这本《11字杀意》,层层递进却有点狗血结局的《假面山庄》到最后他最出圈的代表作《白夜行》,以及我最喜欢的《解忧杂货店》,很明显可以感觉到他的提升,对时机的把握,步步为营的阴谋,以及写法的成熟。唯一毫无提升空间的就是流畅的文采了。
回到这本书,最大的不适是感觉“我”这个女作家的加入是格格不入的,冬子没有理由等一年才从川津开始下手,然后也没有交代一个女生是怎么犯下“残忍”杀法的。白富美离家出走利用他人身份后造成一人身份谜团,不考虑作品年份的话有点老套了,而且出走后成为别人秘书了最后也没有非得隐姓埋名的理由。三个独白除了耸人听闻没有任何意义,套在哪本书里都是合理的。盲女天真的证言是破案的关键,但是她害怕家人受到威胁的动机不成立,而且凶手和侦探接近她的手法如此恶劣过分,她纯粹就是来给侦探开挂的。
除此之外,比较优秀的地方是趁火打劫和见死不救的博弈。
考虑到他是我最喜欢的推理作家,3分不能更多。
《11字谜案》读后感(三):【推迷会鉴书团】来自无人之岛的满满杀意
“来自无人之岛的满满杀意”,这十一个字便是本书的标题的出处,同时也点出了本书的主题,手里有其他译者的翻译版本,翻看了一下,也有翻译成“来自无人岛上的满满杀意”、“来自于无人岛的满满杀意”,同样的都是十一个字。不同的翻译却是相同的字数相同的含义。
此次九久读书人策划重新再版这本,距离六年前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东野圭吾经典之作,真是诚意满满,不仅重新进行了翻译,也做了精装的装帧,封面的设计比起之前两版简体版本真是霄壤之别。
东野圭吾的此本作品由于是先看过改编的电影,再看的小说。因此,可以看出,在小说的基础上,电影做了相当程度的剧情修改。比如“我”的名字——结城梨花子,以及共同生活的一些琐事和事件的导火索等等,可以作为小说的补充背景。
再来看看小说,本作重点是谁是凶手,谁是被害者,讨论了在极端的环境下,舍身救人的这一人性问题。书中的各个角色因为所处的立场都不一样,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想法也各异,在故事的结尾当然作者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定论。这只是一个复仇的故事,故事中,没有人是对的,也没有人是完全错的,现实中并不是非黑即白,大多数事实都是灰色的。作为一个推理小说,所有的元素应有尽有,有伏笔,有悬疑,吸引着我一点点地深入阅读,正文之间还穿插着凶手的心理独白,严密隐藏的真相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地浮出水面,让人充满了兴奋感,畅快感,还稍微带了一些些的恐怖感,但是最后真正的凶手为什么会是这个人呢?还是有一点点的意外和不可思议。在故事的结尾,还来了一个剧情的逆转,究竟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谁是正义的,谁是邪恶的,这些当然在每个读者自己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评判。
作为东野圭吾早期的一部作品,无论是剧情、人物塑造、诡计、解谜过程的确显得有些平庸。但作为早期作品,已经可以看见东野圭吾的创作路线,对于人性的深度挖掘与批判,在以后的作品中逐渐发出光芒。
《11字谜案》读后感(四):《11字迷案》读后感——来自无人岛满满的杀意
五月第一本书《11字迷案》,这是东野圭吾的侦探小说,相比于他的其他长篇幅小说,这本小说篇幅简短,不到四个小时就已经读完。
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无人岛”的杀人与复仇事件,主人公的身份是一名侦探小说家,在男友被杀之后,她打着为积累下一部小说的素材为旗号,与好友冬子一起踏上寻找男友被杀的真相之路,随后牵扯出一年前“无人岛”的事件,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共有三名一年前参与“无人岛”事件的人被杀,而直到冬子被杀之后,事情的真相最终水落石出。
我跟着作者的思路已经推断很快就沉浸其中,在每一次以为自己接触到着就是真相时,很快又会来一个出其不意的翻转,跟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去揭露“真相”是阅读东野圭吾书籍最大的快乐,结局每每意料之外却又是意料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也非常精彩,再结合自己的想象,晚上十一点半一个人待在房子里阅读此书,脊背发凉,阴风阵阵,这足以说明了这本小说究竟有多精彩。
再返回小说的本身,在真相揭露之际,书中围绕在极端环境下舍身救人,“谁是凶手、谁是受害者”这个角度展开。无人岛的事件里,每一个人的立场不同所作出的选择也不一样,最终谁对谁错书中也没有给出结论,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现实社会里,并非黑白分明,甚至大部分都是灰色地带。
毕竟人性从来就是复杂的。能不顾性命去拯救他人的人,也许是一个趁人之危的卑劣之徒;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道貌岸然的成功人士,也许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挽救另一个人,要求一点回报并无可厚非,同理,求生乃人之本能,生死面前退缩是人之常情。但是说以上仅仅是道德困境之无奈,那么见死不救的人为了隐瞒自己的见死不救而选择杀人灭口,这就是纯粹的恶。
面对人性的复杂性,面对道德困境,面对生死大关,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我想着就是为何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现实社会里并不能简单地基于“对与错”就能做出所谓对的选择,除了非黑即白,还有大部分的灰色。
《11字谜案》读后感(五):【剧透别点开】给自己看的,想宣泄一下看完的情绪,书评没什么营养
人性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不知道,我也无从知晓,又或许是我不想知道,里面也有我的黑暗面吧?我想到看《钢之炼金术师》中反派问马尔科医生:想要拯救村庄,就帮我毁掉这个国家所有的人;或者毁掉这个村庄,你可以退出我们这个项目。我不知道如果这一幕发生在我的身上会怎么样,毁掉我的家或者毁掉这个国家,我是否能够选择前者。我没有资格去谴责这本书里任何一个人,我没有权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人,因为我也是这样,克制自己的欲望在行走,完善自己生来的愚钝与缺陷在成长。冬子的复仇,看不到自己男友的错误,用一个看似说服人的道理说服了自己,同时也动摇了作为读者的我,杀掉好友的男友,哪怕事后是悲伤的,她也忽视了将同样成为失去恋人的好友,甚至在复仇的每一步利用了亲密无间的好友,她又是意志力坚定的,又是所谓正义的,又是具有同理心的。竹本是贪婪的,帮助后索要让人难以接受的报酬,是出轨,他又是有勇气的,愿意赌上性命下注。山森社长保护自己的荣誉,保护自己的家庭,做出了反人类却又正是人的行为。哪怕是由美,在听到事关他人性命时也不愿告之以真相,而在听到自己和爸爸妈妈会被杀害时,选择将真相公布,小孩子是单纯的吗?不是,也是。她所知道的真相还不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还不是完整的事件,这让我想到《禁忌女孩》里面明明拿的到下水道里手机最后却选择不拿的小孩,人之初真的性本善吗?里面每个角色都是那样的真实又让人心寒,包括自述人自己,无条件的站在自己人这一方,哪怕冬子杀了三个人并且杀了自己的男友,还将继续复仇,自述人也找了理由原谅了冬子,仇视其他的9个人,这让我产生了恐惧,对别人的恐惧也是对自己的恐惧。我还是从众的,在绝对力量下是妥协的,我敬佩那些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撕破大众所定义的“正常”的人,如果我是那座孤岛10人中的其中一人,我应该也会看到我的黑暗面,被解救出来后想要事件过去疯狂想掩盖不愿承认不停给自己找借口的芸芸众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