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梦者》是一本由刑警陈猛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潜梦者》读后感(一):可以一看
必须大力推荐。平时喜欢看悬疑、刑侦之类的书,然后是在京东上搜索找到的这本书,昨天买的,今天就到了。已经读了两章,所以赶来豆瓣评个分。故事内容紧凑,逻辑清晰,心理师和刑警的搭档也是有看头的。通过层层抽丝剥茧,找到破案线索,感觉很带劲。会继续看下去的,看看会不会出现反转。好像偷偷先看最后。
《潜梦者》读后感(二):梦醒时分
国庆当天买的书,看到腰封上的推荐说“你的梦就是罪案现场”,没想到真的是跟梦境有关的故事,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整体不错,也有缺点,但瑕不掩瑜,值得推荐。
关于设定,我给7分,关于梦境题材的,之前我只看过《盗梦空间》和《红辣椒》,不过都是影视作品,国内的图书确实没读过,也可能是我读书面太窄了。这本书里三个故事都是主人公通过潜入他人梦境寻找线索,帮助破案的,每个故事都各有侧重,有讲梦境分层和植梦,有讲梦境人格解离的,也有讲不同梦境角度的,说真的,作者把每个理论都讲得挺有意思,虽然知道是杜撰的,但能够自圆其说,这一点做的很好。
关于故事,我给8分,具体内容我就不剧透了,不过每个故事和潜梦都结合的不错,给故事本身加分很多,尤其是第三个故事,本来也是一个普通的追凶寻凶的故事,但是作者通过潜梦视角的方式讲出来就非常有意思,可谓毫无尿点了。
关于封面,我给6分吧,真的不太感冒,跟内容没啥关联吧,让人看了以为就是一本普通的悬疑小说了。
总体来说,算是不错的国产佳作,打个7分。
《潜梦者》读后感(三):梦是现实的另一重解药
其实,这本书十多天前就看完了,一直忙着工作,今天想起来了,就来谈谈我对这本书的感受。
当时买的是下村敦史的《黑暗中飘香的谎言》,顺带买了这本《潜梦者》,当时看是国内作者写的,又是刑警破案什么的,以为就是个噱头,没想到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我差点错过了一部设定故事俱佳的作品。
之前看过两本这种梦境题材的小说,不过看了一点就弃了,这种题材不容易把握,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世界观或者规则,故事就很容易飞掉,不是玄幻风就是写成幻想小说。不过,这个作者做的不错,他写了一套梦境理论,不论是潜梦、植梦还有梦境分层什么的,虽然是编的,不过让人感觉很有代入感,起码我是这么感觉,不会出戏。
说完了世界观,再来谈谈具体故事。
这本书里一共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和梦境有关,也确实是潜梦和罪案交错,那些现实中无解的事情在梦里找到了答案。第一个故事说的是现实梦境混淆的,非常喜欢里面那个梦境场景切割又重组的植入设定,新颖又和故事契合,读到中间的时候还被作者摆了一道,似真似梦,特别过瘾;第二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灭门案牵扯出来的阴暗组织,这个故事更偏向罪案风,读起来也比较阴郁压抑,不过梦境自我的设定我不是很喜欢,最后组织覆灭也有些仓促;第三个故事说的是梦里寻找线索追查凶手的故事,这里涉及了更深层的梦,作者将多人和不同视角的观察放到了梦境里,就像多个不同的监控,互相制造线索,互相局限,又互相补充,这个设定太棒了,真是抽丝剥茧,最后揭开真相的时候又有反转,全书最佳!
不论是设定,还是故事,作者都做的不错,虽然也有BUG,但从梦境加罪案来说,算是独树一帜,跳出了《盗梦空间》那些影视作品的窠臼。从整体上来,作者应该还有下一部,期待一下!
《潜梦者》读后感(四):梦与真相的距离
我不会写什么书评,纯粹就是看完了之后,想要聊聊这本书的优点和槽点,如果有什么说得不好的,大家凑合看。
我是前些天看完的,一边军训一边看完的,说实话,挺不错,比预想的要好看。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和一个老刑警一起破案的故事,和传统破案不一样,他们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方法,就是潜入别人的梦境寻找线索,为此,作者自己塑造了一套梦境规则,还结合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读起来倒是很有代入感。
书里一共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患上了梦境和现实混淆的怪病,后来发现有人在他的梦里植入了一个叫做巢之梦境的梦境,最后牵扯出了一个陈年失踪案,这个故事很好看,设定也很精彩,尤其是读到中间的时候,才发现主人公被困在了梦里不自知,真的吓着我了。第二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高中生灭门的故事,随着调查深入,发现是一个阴暗组织在毁灭完美家庭,中间关于梦境的描述有点像恐怖片,不过梦嘛,写什么都合理,这个故事挺阴暗的,读完了感觉后背发凉。第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年轻人总是梦见父母杀人,后来求助主人公后调查发现自己的父亲其实是杀人犯,这个故事抽丝剥茧,利用不同人的梦境视角找线索,推理部分也很好看。设定上,第一个故事最好,阴暗程度上是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整体最好看。
不过,我还是忍不住吐槽,全文没有女主角,不过那个女法医和主人公倒有点CP的意思,就是戏份太少,第一个故事里,那个梦境解离器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宝叔会有它?第二个故事里,梦境自我解离啊,植入什么的这个设定有点夸张,最后组织覆灭了,关于这部分解释的也有点一笔带过了。另外,封面是真的不好看,完全可以做一个那种抽象风格,差点被封面误导了。
总体很不错,一口气读完!
如果还有下一部,可以期待一下,下个梦境见。
《潜梦者》读后感(五):[推迷会鉴书团]每个人心底深处或许都藏着一把刀
鉴于作者的笔名带有“刑警”二字,在阅读本书之前,我把它当做类似《法医秦明》或是《尸案调查科》一类的半纪实类的刑侦小说,亦或者是蜘蛛《十宗罪》之类的恐怖悬疑小说,然而拿到本书后才发现作者独辟蹊径,竟然以潜入他人梦境为切入点的悬疑故事。
虽然在国内相关作品相对贫乏,不过放眼世界高度,也不乏期间不错的影视作品,比如《盗梦空间》《生死停留》等,潜梦这种超自然现象的技能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又不至于过分高能而让故事本身失去悬疑感,既得独辟蹊径,又得自圆其说,更重要的是要让读者被深切的代入其中,产生认同感,这是作者需要在本书中解决的问题。很明显,作者的解决做的相当不错。
“科幻小说不是外星人打架,而是能否需要营造一个已于当下的世界观。”
在第一个故事《噩夜之奔》里,作者选择类似《盗梦空间》中嵌套梦的格局,又力主将潜梦造梦,植梦等设定交代清楚。当看到,主角则迷失于四重梦境之中,幼年的童谣,恐怖的画面,还有似梦似醒的失重感,这段描写异常精彩,总让人阅读起来不禁汗毛倒立。直到真相大白时候才知道人心深了总藏着一把刀。这篇故事精彩之处在于几重梦境相互勾连嵌套,环环相扣,而那首童谣不失时机循环往复的出现,以及最终能够自圆其说,并且升华出一段校园霸凌社会问题的往事。
第二个故事《黑色热带鱼》是我三篇中最喜欢的一篇,它应该脱胎于之前的邪典游戏“蓝鲸游戏”,即便把整体梦境部分抽离,同样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纪实类小说。一个人的内心轰踏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于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心理诱导,无处可逃的天罗地网,一个穷途末路的心灵最后带着身躯走上末日。阅读过程中,始终让我相信受害者的行为模式和他的内心写照。太阳那么大,却总会有照射不到的角落。
《罪梦追凶》是三篇中最接近于刑侦小说的一篇,不断切换观察视角,不断唤醒目击者的记忆,把普通刑侦小说中查监控的步骤移植到梦境层面,各种细节不断被放大,定格,然后依据线索来返寻证据,宛如一幅破碎的拼图,每一步都是寻找相关联的那一块,直到彻底完成一整幅的画面,最后真相浮出水面。结尾有个小反转,但是不难猜到。
总体来说,三篇小说风格各异,在使用潜梦这种能力时也描述的相当克制,最了不起的是引用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来做科学支撑,这也让这本科幻类的悬疑小说合理不少。最起码不会让读者觉得作者设定过于天花乱坠。
三个故事的各自结尾处,作者都会留下一个悬念,这或许是他为第二部做的准备吧!期望的他的下一部作品!
《潜梦者》读后感(六):《推谜会鉴书团》设定胜过故事的国产佳作
在阅读本书之前其实并没有抱着特别的期待,但读完之后发现大大超越了预期,作者确实对于设定下足了功夫。梦境或者潜意识空间作为题材的电影和文学作品可谓层出不穷,其中不乏《红辣椒》、《盗梦空间》之类的经典名作,也有《入侵脑细胞》、《生死停留》等冷门佳作。这些作品拓宽了想象的空间,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边界,为读者和观众带来了非凡的感官享受。不过,这类作品和我们一般认为的不同,其实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虽然梦境可以任人随意驰骋畅想,但从最初基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开始,人类对于梦境的认识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约定俗成的概念。而相关的作品大都没有超出这个框架,只是在具体细节和剧情上有所不同。
言归正传,回到本书。本书由三个短篇构成,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连作集。虽然短篇的主人公以及设定都是上下相承,但本质上是三个独立的短篇故事。总的来说三篇故事在设定与结构上颇有亮点,尤其是第一个故事的贯通梦境,梦境的切换组合,衔接循环,甚至有一种艺术感在里面。一般的作品大都拘泥于梦境的嵌套或者多重梦境,而本故事算是彻底打破了梦境作品俗套的结构,而关于梦主的视角与梦境的效果的一番解释也足够具有说服力,给人十足的新奇感。第二个作品的设定上有点类似之前火过一段时间的“蓝鲸游戏”,但结合梦境来挖掘出背后的东西小有创意,而梦境中的自我意识,本我意识以及植入的虚假的自我也是不错的设定。第三个作品设定上的卖点应该是视角切换,通过不同人的梦境来补全出一个完整的事件过程,从而导出真相。此外,作者也考据了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的三重自我意识境界,并反映在了梦境中,即所谓的一层梦境与高次元的梦境。
本书的可读性强,节奏紧张刺激,前期的潜梦和悬念设置能够吸引人不断往下阅读,但结尾都相对草率,有点而相对来说,这三个短篇的故事就较为单薄了。从第一篇来说,一个老套的复仇故事在没有进行足够铺垫的情况下突兀出现,令人有种越往后读反而爽快感越低的感觉。感觉故事内核与前面复杂有趣的设定完全无法匹配,有些强行拼凑在一起的不协调感。第二个故事相对好一些,确实能让人感受到人类普遍的践踏美丽事物的恶意,还算有个说得过去的内核。第三篇的故事又有些平淡,故事的背景倒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社会上罪大恶极的连续杀人魔,只是没有特别能打动人的点。感觉如果作者可以在故事上再多下下功夫,配合设定是可以玩出很多花样的。当然也可以考虑利用设定展开一些异想天开的展开与反转,感觉目前的情况是基础都搭好了就差关键的最后一击。期待作者大大可以带来更精彩的作品,尤其是和本作一样设定类的佳作。
《潜梦者》读后感(七):【推迷会鉴书团】潜入你的梦,看透你的心
本书是80后悬疑作家、曾经的一线刑警陈猛先生的力作,现退居二线以笔为枪,发表了很多悬疑类作品,深受读者喜爱。本书是一本关于做梦的故事,每个人都会做梦,大家都知道,作为旁人只能看到做梦的人说梦话,打梦拳,还有做梦者的表情(因为做梦者也会把喜怒哀乐写到脸上),来了解做梦者大致做了哪些类型的梦。可是你肯定不知道还有一种技术手段,可以潜入人的梦,来观察做梦者做的什么梦,我不认为真的有这样一种技术,我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科学幻想,如果真的有这种技术,警察破案技术就会变得简单多了,但是没有证据证明,确有这方面的技术,也没有听说过可以通过潜梦破过什么案子。这本书标榜的事一本悬疑类作品,不是科幻小说,为了便于理解书中内容,我们可以姑且认为潜梦是真实的技术。
潜梦者王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认知行为和精神疗法,是一家公益心理咨询中心的负责人,他还有一个秘密的身份,潜梦者。什么是潜梦呢,咱们这次就解释一下,潜梦到底是怎么回事。据说,人在睡觉的时候,大脑会发出脑电波,脑电波和梦境内容有着紧密联系,据说在梦境的任何阶段,只要脑电波发出的频率和波段相同,两个人不管相隔多远,都能顺利进入对方的梦境。不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进入对方的梦境,入梦者也感觉不到,醒来后也记不住。潜梦者就不一样了,潜梦者可以使用技术手段,潜入他人的梦境,作为隐秘的观察者进入他人的梦境,来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
另外还有植梦,造梦,等概念,植梦是在别人的梦境中植入自己的梦,造梦是了解对方的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后,造梦给对方,让对方做想要的相关的梦。小说中更可怕的是,王朗本来潜入杨逸凡的梦,谁知道遇到了更高深的潜梦者,这个人把自己带入了梦中梦不能自拔,王朗觉得潜入杨的梦,并在一定的时间走出来了,其实他还是在梦中,最后在他的师傅帮助下,才把他踢出了梦境,醒了过来,对方带他进入的是一种叫做巢之梦境,非道行高深的人参与进来他是无法走出这种可怕的梦境的,除非带他进梦境的人主动将他踢出。另外还有一种可怕的梦境叫做频死梦境,这是人临死状态才会做的梦,王朗为了破案进过这种梦境,如果对方不是个道行高深的潜梦者,主动把他踢出梦境,他会非常危险,因为一旦对方死亡,潜梦者将会无法走出梦境,与死亡无异。
书中所营造的故事还是非常恐怖的,想起来有点头皮发麻的感觉,什么会揪掉人脑袋的太阳帽,还有那首可怕的儿歌,“你的头,像皮球,一踢踢到百货大楼;百货大楼,有风扇,一扇扇到火车站;火车站,有火车,给你压个稀巴烂。”,而且反复提到,杨逸凡无数次做过太阳帽和这首儿歌的梦,并且现实和梦境的不分,极度痛苦。
读者们要想了解具体内容,请和潜梦者一起潜梦追凶,你做好准备了吗,内容很恐怖,有时候也很烧脑,但的确很有意思。
《潜梦者》读后感(八):【推迷会鉴书团】梦境深处
很早以前,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科幻类的文章,是说人类发明了可以实现将梦境中的内容可视化的一种装置。佩戴上这种装置,刚刚做的梦可以通过显示器回放看到。有一些科学家,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往往梦中破解了什么世界难题,可醒来却记忆模糊,记不清了。有了这个装置,因为可以记录梦境,很多科学家都因这个装置而受益。
在这本《潜梦者》当中则是另一番设定,拥有特殊体质的一群人,可以借助某种特殊仪器进入到他人的梦境当中。文中称这样的人为“潜梦者”。他们在他人的梦境当中,以一个旁观者的形态进行观察,还能听到声音和闻到气味。从而在梦中找出病症所在或是查找到破案线索。打个比方来说,若将我前面提到的那种看到梦的装置比作是视频的话,那潜梦者则可以比作是VR 5D电影:不必完全追随做梦的人的视角,还可以趁隙观察周边寻找做梦者自己可能都遗忘的细节,更加身临其境。
作者叫刑警陈猛,特意强调“刑警”两字,和之前读过的写了《真相》《伪证》《香水》的程琳一样,曾经都是在职的刑警。原本我以为这本《潜梦者》写的和程琳的那几本小说一样,都是从刑警的角度来侦办案情来的,讲的都是刑警办案的日常。
然而,却不是这样。在书中,作者化身为心理咨询专家王朗(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借着王朗之口讲解了很多知识理论,有关佛洛依德对于梦的解析,还有有关于记忆的理论,这些前些天读过诺贝尔得主的作品《追寻记忆的痕迹》,这些理论应该是真的。但有关梦境的理论竟然也可以头头是道,自成体系且能够自圆其说,实在是难能可贵。若单纯来读这部小说,不点出作者曾经的刑警身份的话,还真以为他是心理学专家。
这部《潜梦者》收录了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各自独立,相互之间又互有关联,算是短篇连作集。第一个故事《噩夜之奔》中,因为是主角初登场的故事,除了阐述了潜梦的理论外,还通过一件委托,引入嵌套梦境、贯通梦境等,这样的理论与构想着实吸引人,而且梦境的内容结合上恐怖“童谣”,就显得非常恐怖,犹如进入一个噩梦的深渊,让当事人无法逃脱。甚至把主角自己也卷入到了梦境当中,差一点迷失了自己逃不出来。这种阅读感,就好像在看《盗梦空间》的恐怖版,最终的结果也让人唏嘘不已。
第二个故事《黑色热带鱼》,讲的是一宗灭门惨案,其当事人的梦境,更让人感到恐怖。然而,“温水煮青蛙”的理论引入到现实当中,再结合“蓝鲸游戏”,却是比梦境更加让人无处可逃的恐怖现实。因此,这个故事比另外两个故事相比,是有群体性的,其社会批判性也最强。
第三个故事《罪梦追凶》,是我这本书中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因为推理的角度来说,是最精彩的,就是推理小说的科幻版本。主角一步步通过潜入多个人的第二层梦境,也就是潜意识的深处,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案情,来逐渐查询线索拼凑出破案图景,很有推理小说中听取案情将案情还原的意味,只不过这里用了一种“潜梦”这样科幻的手法。除了案件一波几折之外,到了最后还有真相的逆转,最终真相更让人唏嘘。
为了给人以精彩或是吸引人的阅读感,作者原本可以扩写成三部书的容量,却集中在一起合成了一本书,因此缺点也是存在的。故事一开始就给人以用力过猛的感觉。在第一个故事当中,作者在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当还没有完全吸纳消化时就引出了一个强大的敌人——造梦者。总感觉主角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这时就给他一个强大的对手,为免对主角来说激进了些。第二个故事也一样,通过一个案件牵扯着一个大型的犯罪集团。这次的对手更强大,对压缩在仅仅100页的故事当中,为免觉得故事的容量不够大。还有一处让人想不通的是,原本是为了守护家人的秘密才被迫参与了“蓝鲸游戏”,为何最终却将家人全部杀死?忍受不了大可以自杀的,所以为免说服力不够。另外,我倒希望这三个故事都可以分别写成一本书,将人物的成长、情感、思想等等,更详细书写,能故更加有血有肉,才能让读者有着更强的代入感。
总之这是一部创意非常棒,科幻意味很浓厚的书,但细节结构上需要再静心雕琢。敌对势力已经伸出了黑手,到底后续还有怎样精彩的对决?期待作者的后续作品。
《潜梦者》读后感(九):[推迷会鉴书团]科幻规则下的梦境推理
潜梦者——可以将自己的精神进入到其他人的梦境进行观察的人。《潜梦者》就是讲述了主人公王朗进入别人梦境进行治疗、发掘秘密、破解谜团的故事。关于作者陈猛,以前一直没有听说过,这次要看他的书,当然先去查一下资料,发现以前已经出版过两本《特案侦查组》,但是好像卖得不是很好,豆瓣上评分也不高。这次出版新书,果断在作者名字前面加了刑警二字,以示作者要抛弃以前的旧作重新出发的决心。从结果来说,这次的书主线清晰,故事世界观比较完整,为以后的续作埋的伏线也都有,真的比上两本书提高了不止一个水平。
刚打开书的时候,被它的CIP数据中显示的“科学幻想小说”类型惊了一下,因为看宣传和上架建议都是从悬疑推理出发的。但开始看到小说的第二章后,恍然大悟,这还真的是一本科幻小说!首先说“科”字:作者在写作时应该是搜集了很多资料,不管这些资料来自于何处,至少是做了很多的功课,里面很多关于梦的科学知识主要出于《梦的解析》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心理疾病的专有名词也都是做足了功课。这样的写作态度就值得肯定。看完这本书,关于梦的科学能有一个初步的知识架构,也可以让有兴趣的读者从这本书出发去看真正的关于梦的科学著作。然后说“幻”字:作者为了让潜梦者能随时进入他人梦境,在故事中创造了一些药物和设备,同时也对潜入梦境后可以做的事情作了严格的限制,免得幻想过头变成玄幻了。
可以负责任的说,故事中所有的关于潜梦、造梦、植梦的相关规则和整套世界观都是作者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想出来的,至少这本书的故事都严格在这套框架下进行。就是因为没有打破规则,小说的推理性还是得到了保障。
这本书包含了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的时间线非常明确,就是顺序进行,而且在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时间点是2009年。至于设定这个时间开始叙述故事,我个人还是有所期待的。因为到第三个故事的时候时间到了2010年,我希望在以后的续作中,能慢慢将时间推进到2019年,为什么这样说呢?在第一个《噩夜之奔》的故事中,作者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世界观的铺陈和潜梦规则的塑造上,全书中幕后的黑手也已经露出了端倪。从对抗性来说,潜梦和造梦、植梦的对抗肯定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时间要把一个强力BOSS或者一个世界性组织完全推倒是不现实的。如果能够通过故事推进,以十年为单位展开对抗,那故事的精彩度和现实感也能够全面提升。如果真的能按照我想的那样来继续创作,那我真的觉得作者这个想法是很大的一个优点。
三个故事中第二个《黑色热带鱼》带有最大的不可能性,也是三个故事中最差的。案件中把心理诱导的功能无限制放大,就算用作者自己的话“温水煮青蛙”来说,要让一个人自愿犯下杀死自己的亲人的罪行后自杀,除非有比家人和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人被威胁,不然从人类自然本能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承受不了,自杀也就已经到达破坏的顶点。当然这里不排除特例,但书中不是单独一起灭门案件,而是数十件!一下子显出了不现实性。作者自己也看到了这一个缺点,用了很多科学知识希望去弥补,但收效甚微。这个故事也体现了本书最大的缺点——强行解释,不管有理无理,小说中就是会这样。
《罪梦追凶》这个故事全书最佳,不仅有利用潜梦获得的信息慢慢排查的桥段,也有在梦中仔细观察的细节,很好的体现了推理小说的属性。作者把在现实中的观察案发现场放到了梦境之中,又合理利用潜梦规则,不仅不刻意放大观察到的细节,反而诸多限制,把读者的关注点始终牢牢把握住。而且故事的最后还有很大的反转,这个反转不突然,在前面梦境中已经或多或少地埋下了伏笔,但最后给读者还是有惊喜的阅读快感。
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但也要在这里提出一点其他的不足之处。第一是书的封面我就不明白,从不知道哪里的照片里抠了个像上面加点烟就想体现书中的进入梦境了?还和秦明系列的封面太相似了。下次找一个会设计的团队来设计过吧。第二是书中有一些段落完全可以剔除掉,最明显的就是每个故事中都要出现的犯罪人或者受害者的详细资料,我认为作者这样写是想增加小说的真实感,但出来的感觉却是这些部分就像在凑字数以及案件卷宗开头一样,这些内容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