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投资 关于家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2-17 00:49: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投资 关于家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关于投资 关于家国》是一本由格隆著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2019-8-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于投资 关于家国》精选点评:

  ●關注格隆匯公眾號有多年,學習、收獲亦頗多。很多人說格隆匯變了,妥協了。可大家別忘了,如果有權勢的人錯了,而你是對的,那你就危險了。你沒法不變。人一定要學習,要上進,看过更大的世界後,就再也不甘心留在原地,不甘心就是動力。

  ●迷信隔壁的佛教秃驴。(作为道家和金融系都只能冷笑) 对美国顶礼膜拜,受自由民主的意识捆绑。 对政治的领悟程度如同孩童一般幼稚,却放言自己大学读遍了图书馆里的历史书。 屁股不正,偏向商人和市场。(他本来就是个商人。) 尤其搞笑的是,作者在国际博弈中是按人均算的。我真是笑疯了,美国人和非洲人你觉得是同一个level吗? 最后,此人疯狂疯狂抨击政府与行政。我只说一句:没有央妈支持,马云搞支付宝?你看看脸书前阵子想推出虚拟币是什么结果。

  ●利用出差飞机上和休息时间看完格隆这两本书。不算是一本投资分析和企业研究的专业书籍,大部分都是关于家国。大概率这本书不会再版了,很多内容与现在的主流价值观(天朝盛世)差异太大,与现实显得格格不入。格隆是性情中人,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假期在家读完上下两册的个人札记,始终觉得需要多听听不同人的意见,不同人的看法。如今时事变换,从众者甚多,独立思考和宽容之心已是难得之品质,更需读书与行万里路

  ●很多个人的深入思考,值得一读。

  ●每篇文章都是适合读者精读的,其中倾注了作者多年经验和心血。做投资,小胜可能需要运气与技巧,大胜则是哲学和方法论的指导,这本书恰恰是属于后者。

  ●思维发散,逻辑性较差。 做投资相对来说性格要中和一点、平和一点。企业家其实是需要比较偏激一点、极端一点,认准这件事情不放弃,做到底。 至于戴威的选择,作为一个创业者,其实会有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局外人很难知道内情,我也很难评判这个问题。 在香港上市,会有另外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流动性的问题。在港股市场,相对来说这个市场偏保守,大家看看那些不挣钱的公司,基本过一年半年都跌回去了。 汽车、手机这些行业,竞争是结束不了战争的,汽车做了一个爆款没有意义,并不能结束战斗。不像阿里在互联网做了一个东西,基本上它就独大了,别人只能做一个小东西。汽车永远有新的款式出来,前面做的再成功,只要中间一款积压,其他的都废了,企业马上就没有了。

  ●中年人的一些唠叨而已…完全不符合格隆汇公众号的水准,请勿上当

  ●品味中

  ●都已经预设立场就不要标榜独立思考了。格隆那代人中,很多人的脊梁骨是断的。

  《关于投资 关于家国》读后感(一):不要看(下)!不要看(下)!不要看(下)!

  

光这个序看得我呕吐了一下午!更别提整个《关于家国》册了。已经有很多年没看过这么醇厚的河殇文了,真是陈年老尿,恶心到家了。千万不要看啊!别怪我没提醒。

文章都是公众号水平,没有主线。但是公众号文章的质量现在比很多成书的要好。个人觉得陈博士对微观领域的sense比宏观要好,另外基本上能看出来陈博士对硬科技领域是比较漠然的,执着于按照香港主流意识形态,把中国改造成一个没有肌肉的国家。

建议和温铁军老师的《去依附》同时服用。

  《关于投资 关于家国》读后感(二):缺乏诚意之作

  1、号称20年投研札记,实际上多为2015、2016年之作。

  2、全书500页上下两本,上册关于投资,下册关于家国。除此之外,没有上下文联系,并没有看出来文章之间联系。干脆叫格隆文集算了。在公共号下面坐个文章聚合,和出书效果差不多。

  3、全书定价138,看完后顺手翻了翻书架上的<行动的勇气-伯南克>,500页,78定价。略感诧异。我又翻了翻书架上分了上下册的<证券分析-格雷厄姆>,900页,定价129.9。不禁想问,到底谁overvalued?

  再次翻了翻书的封面,看着书背后很多big name的推荐语,我小心翼翼奉上自己的推荐语:内容可按目录寻找,以收藏为目的可购;横批:缺乏诚意。

  《关于投资 关于家国》读后感(三):满怀深情的鼓与呼

  看了几个短评 开始读了 不会徒有虚名吧……

  两大本册子,又是一本越读越快的书,不是因为享受作者的引人入胜的文笔,而是本书只是作者这些年写就文章和演讲稿的杂文集,观点和方法大量的重复,加上这一百多块钱的定价,一点儿也不实诚!

  作者真文人,一边仰慕当下的美国,一边仰慕历史的中国,虽然夹杂着对历史的批判,却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痛心疾首,从这一点来看,作者的“大格局”其实很小,哪怕他在尾声的几篇文章中,无奈的表达“讲投资的细枝末节无用,个人在历史选择中只是个微尘”,而讲述了当今时代无法摆脱循环往复的无奈!

  受此启发,中国的发展不是周期,因为周期是发展进程中的波动,而中国的历史进程迄今仍无法自拔出循环,循环是一个圈,原地绕圈子,别人家是在波动中往前进,咱们家却是在原地打转转!

  我觉得作者这种水平肯定不是想不到......

  《关于投资 关于家国》读后感(四):关于投资,关于家国

  做投资相对来说性格要中和一点、平和一点。企业家其实是需要比较偏激一点、极端一点,认准这件事情不放弃,做到底。

  至于戴威的选择,作为一个创业者,其实会有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局外人很难知道内情,我也很难评判这个问题。

  在香港上市,会有另外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流动性的问题。在港股市场,相对来说这个市场偏保守,大家看看那些不挣钱的公司,基本过一年半年都跌回去了。

  汽车、手机这些行业,竞争是结束不了战争的,汽车做了一个爆款没有意义,并不能结束战斗。不像阿里在互联网做了一个东西,基本上它就独大了,别人只能做一个小东西。汽车永远有新的款式出来,前面做的再成功,只要中间一款积压,其他的都废了,企业马上就没有了。

  投资不是一个比谁更聪明的游戏,而是比较能否对投资的基本原则近乎弱智的遵守。如果你自以为聪明,自信满满,习惯于用5只以内乃至更少的股票构成你的组合,请放心,你一定会染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关于投资 关于家国》读后感(五):博古论今,家国情怀。

  厚厚的两本书,翻来覆去看了两遍,历时快半年!

  当时买格隆这两本书的时候,其实评价是褒贬不一的,就记得有一句话打动了我,说是格隆的文字洛阳纸贵。况且在投资中还谈到家国也是我喜欢的类型,于是就买了。

  看完之后才发现物超所值。格隆是那种对历史有独到见解,极具家国情怀的投资人。他看问题喜欢纵贯古今,很多复杂的现象,其实拉长时间尺跳出时代看就一目了然。格隆就有这种独特的能力,能在纷纭的社会乱象中一下找准症结,总能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角去看社会看投资,发人深省。

  或许作为纯投资书籍来讲,格隆的文字显得有些过于发散了,可能会让急于在投资世界中找到方法、摸到门道的读者觉得食之无味,不得要领,这也可能是豆瓣评分还不到7分的原因吧。

  但这恰恰就是格隆文字的魅力之所在,因为投资正好就是这样一门学问:它包罗万象却无现成教材,它门派林立却无武功秘籍,当你急于求成时往往不得要领,当你慢下来停下脚步时,它却于无心之处生根发芽。

  博古论今,家国情怀,格隆这两本书值得再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投资 关于家国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