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地上地下》是一本由[英]帕特里夏·赫加蒂 著 / [英]塔内拉·西蒙斯 著著作,河北美术出版社|青豆书坊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奇的地上地下》读后感(一):走进神奇的大自然
培根曾说:“只有从自然中了解自然。”从小培养孩子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尊重,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认识自然和生命的关系?在引领孩子亲近自然的同时,浓缩自然奥妙的绘本就是孩子的首选。这本由英国帕特里夏·赫加蒂所著的《神奇的地上地下》,从广阔的海洋到茂密的森林,从蜿蜒的河流到隐蔽的山洞,从湿润的雨林到陡峭的悬崖,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热带草原,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物和植物。能让孩子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世界。 《神奇的地上地下》本书向孩子展现了覆盖地球71%的海洋中诸如红海龟、螃蟹、海星、飞鱼、珊瑚、棕榈树等海洋生物;诸如树懒、蟒蛇、黑脉金斑蝶切叶蚁等雨林生物;诸如雪鸮、北极狐、海象、冰山、浮冰等北极生物;诸如白鼬、橡树、睡莲、芦苇、翠鸟、田鼠等河流生物;诸如鸣角鸮、飞鼠、秃头鹰、野猪、山洞、野花、山月桂等山洞生物;诸如长颈鹿、大象、孔雀、火烈鸟、羚羊、热带草原的草、猴面包树、假乌木树丛等热带草原生物。书中同时也描述了悬崖、森林动植物。共介绍了地球上八种典型的地理环境和近百种形态各异的动物。 这是一本设计精巧、童趣盎然、内容丰富、入围英国图书设计与制作奖的科普启蒙书。窄页宽屏设计,给孩子以视觉的冲击,翻阅此书犹如打开神奇自然界的大门,自然美景和各类动植物扑面而来。在博物认知提升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关爱动物、探索自然,提升科学素养。自然场景中的“创意分页”,把大自然中上面和下面、里面和外面同时呈现,能进一步增强孩子的阅读幸福和探索大自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书的作者帕特里夏·赫加蒂,英国编辑、非虚构类童书作家,毕业于布莱顿大学,目前在英国毛毛虫出版社担任执行总编。代表作有《神奇的地上地下》《动物之旅》等。 梭洛有句名言: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通过阅读《神奇的地上地下》这本自然知识绘本,使孩子在分辨各种地形和动植物的过程中,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多样化的自然情景和不同的动植物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神奇的地上地下》读后感(二):神奇的时间
《神奇的地上地下》是给孩子又入手的一本画册,我家的宝宝已经三岁左右了,每天对于任何事情都非常的好奇,总会问我妈妈这个是什么呀?妈妈那个为什么会这样呀?有些时候会比较烦,有些时候甚至问的问题我也回答不了。后来我也是在朋友的推崇下给孩子买了很多的书让他看,这样既可以解答孩子的疑问,又可以增长孩子的知识见闻,毕竟孩子三岁正是开发大脑的好时候。《神奇的地上地下》这本画册他是一本图画书,上面配备有简单的文字,介绍的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动物。里边有小鹿、青蛙还有鱼,基本上在陆地上,水里边儿,比较常见的一些动物在《神奇的地上地下》这本画册里边都可以找得到。 这本书收到以,宝贝就非常的喜欢,在书的封面上,有两只小鹿,还有几只老鼠、小兔子、野猪、仓鼠还有鱼,简直就是一个动物园。拿到之后孩子就爱不释手,跟我说“妈妈谢谢你,赶紧打开给我讲吧!”这本书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他不光有图画,还有文字介绍每一种动物的习性以及它的生长环境。这样在看书的时候孩子不仅会非常的高兴,还能够增长我们母子之间的感情,更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开发他的大脑。 这本书虽然只有几页薄薄的一册,但里面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对于天文地理各地的民族风情,动物都有很多详细的介绍。这本书童趣盎然,内容丰富,是一本居家必备的科普启蒙书。 在孩子看书的同时往往能给孩子带来很多的惊喜,我们看那形态各异的动物,还有多姿多彩的植物,以及他们各式各样的生活。这本书从广阔的海洋到茂密的森林,再从蜿蜒的河流到隐蔽的山洞,有悬崖峭壁,有雨林,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热带草原,各式各样内容博大精深。在看的时候不仅孩子增长见闻,其实我们大人也能够从中获益良多,《神奇的地上地下》真的是一本设计精美的画册。 尤其对于神秘的北极,我们人类都有很多的向往。现在对于南极、北极的探索也更加的多,渐渐的也掀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但即使同样我们都处在地球上面,那些地方依然是我们普通人很难去到的地方。但是在《神奇的地上地下》这本书里边,可以轻松的带我们去了解那个风雪王国,在那冰天雪地里有享誉世界的企鹅,还有北极熊,有波澜壮阔的冰山,还有一望无际的大海,《神奇的地上地下》再一次带着我们一起领略这颗神奇的地球。
《神奇的地上地下》读后感(三):上天入地走入自然----评《神奇的地上地下》
自然世界真奇妙。上天入地,我们可以观摩到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万物生灵。尤其是在时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中,孩子们很是有必要亲近自然,与世间的动植物们为友----
儿童科普读本《神奇的地上地下》就是一本设计精巧,童趣安然,内容丰富的科普启蒙之书。在上天入地的傲游中,小读者们可以跟随着本书的内容走入地球上各个不同风貌场景下的自然世界,并且结实着这些生态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们。
虽然我们的孩子们足不出户,但是这本《神奇的地山地下》读本也是别开生面地揭开着一段段身临其境的自然旅程。总体而言,地上地下是通俗的表述。而海洋,雨林,北极,河流,山洞,热带草原,悬崖,森林,这一系列特写镜头式的图文展示则是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全景式讲解。考虑到本书阅读群体的低幼年龄段需求,书中的全方位地大版面逼真画面带给了小读者们动感真实的阅读新体验。此外,书中还更是穿插着细致的文字描述讲解,便于家长朋友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相关的科学普及。在图文讲解的双重分享下,我们的孩子无疑可以更加零距离地接触着地球上诸多不同地域环境下的自然生态内容。其中既有动物,也有植物,更有着这些动植物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背景。那些看似深奥复杂的自然科学知识借由着这些内容的讲解剖析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易懂。
事实上,这本图画书册的另一大特色所在还不得不说是有关于自然场景中的『创意分页』。通过这个形式的分享,我们更为真实直观地观看到了大自然中上面和下面的不同景致。
就拿海洋这个章节的内容来说吧!左边页面上是图文对应的文字科普知识分享。方便着小读者们可以对号入座地对这些动植物有比较精准地把握认知。而右边书面上则是全景象的画面展现。这里有着蔚蓝的天空和翱翔于天际的海鸟,这里也有着海面上活动的海龟,飞鱼,这里同样有着海滩上慢悠悠爬行的海龟和螃蟹----待得揭开右下页时,我们更会看到别有洞天的海底大世界。章鱼,蝴蝶鱼,水母,海葵,乌贼等等海底世界的动物们正怡然自得地生活着----从某种意义角度而言,这样的诠释让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立体地走入真实的海洋大世界。
这不是一个片段的截图展示,这更是一个全景图式的大展台。《神奇的地上地下》带来着生动的自然科普阅读旅程。
《神奇的地上地下》读后感(四):大自然里有什么?
地上有什么?
对于小朋友来说,只要肉眼可见,就是有什么,但是地下有什么?这倒是考住小朋友了。
作为成年人的你,真的能说出海洋、雨林、河流、山洞、北极、热带草原、森林、悬崖地上有什么,地下有什么吗?
突然之间,好像还真有点蒙。
每一个范围都太大了,而当我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会发现,肉眼所能见到的,又太少了,具体到某一株植物某一只动物,原来这个世界,有那么多没有看到过或者就算看到我们的眼睛也看不到的东西。
这怎么能不说神奇。
由英国的帕特里夏·赫加蒂、塔内拉·西蒙斯和日本的插画家花子·克卢洛三人带来的《神奇的地上地下》图文并茂地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科普盛宴。
从广阔的海洋到茂密的森林,从蜿蜒的河流到隐蔽的山洞,从湿润的雨林到陡峭的悬崖,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热带草原,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物和植物。虽然我们的人不一定每一个地方都去过,但是这本大书可以地上地下带着小朋友们穿梭在森林和海洋里。
海洋上有什么?
肉眼可见的的是跳跃出海平面的海豚和飞鱼、在海洋上空飞翔的信天翁,在海岸上我们还能看到海龟和螃蟹,以及不会移动的棕榈树。
那么海底下有什么?
我家五岁的宝宝子故意捂住“创意折页”不翻开,她说有海星啊,有珊瑚啊。我们一起翻过来是别有洞天的另一个世界啊。亲子共读读到此处时,咩姐想起了曾经在马来西亚浮潜,看到了那么多色彩斑斓的小鱼,遇到过巨大无朋的海龟,海底世界迷人的简直让你词穷。如果深潜的话还会看到更加美丽的一个世界。这是有机会的时候我们肉眼可一见到的地下世界,其实,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美丽呢。这种美丽存在于地上,也存在于地下。
五岁的宝宝子特别喜欢画海洋,也许是因为没有见过海底下的世界,才能充满了向往,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不管是她想象的海洋深处,还是《神奇的地上地下》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美的享受。
海底下有蝴蝶鱼、水木、小丑鱼——就是《海底总动员》的尼莫啊、多利鱼——就是那个巨爱说话总是忘事的多利啊,还有五颜六色的海葵。
同一片海洋,地上地下大不同哦。
同样的“创意折页”在森林、山洞、雨林等场景中,蒲柏 在《奥德赛》中曾说:自然永远灵光焕发,毫不差错,它是唯一的、永恒普遍的光辉,万物从它得到力量、生命和美,她是艺术的源泉、目的和检验的标准。人类心灵的遨游缺少不了造物主赋予我们的美丽大自然,让我们在色泽亮丽的图画和萌态四溢的小动物出没的《神奇的地上地下》中和孩子一起科普,一起去探秘大自然。
《神奇的地上地下》读后感(五):360 °全景视野 探知自然神奇
地上,一般可见;地下,通常难知。
《神奇的地上地下》为孩子开启了一扇神奇的窗,足不出户,既可见地上,又可观地下。
翻开这本书,就被它给惊艳到了。好喜欢这种设计,美妙的隔页设计,隐藏着大自然的神奇,带给孩子惊喜!
横版的16开页面,每页中间一条分割线,这一条条分割线明显,但又不觉得突兀,而是很自然的线条,有的是海平面的线,有的线是冰层上下的界线,有的是草地界线,有的是悬崖边。
每两个完整页面间穿插着半张页面,它是独立的,但是它又能和前后页分别合成一个整体。例如,一开始,讲海洋,中间的半张纸页面,与后一页合在一起,是海面上的景象,可见海面上的飞鱼、信天翁,海滩边的螃蟹等;将这半页翻过去,后面的完整页里,现出了海平面下面的海底世界,上半页还是之前的图案,但是下半页里的生态发生了变化。而这翻过去的半页的背面是海底生物的介绍。
以这种创意分页、跨页、断页式,体现翻翻书的效果,让整个图画有了立体感,虽然这立体是平面的,但是惊喜就在翻动页面的过程里。看到上面下面,看到里面外面。
一本书,呈现了全世界。八种典型的自然环境,从海洋到雨林到北极……到悬崖到森林,穿越了整个地球,足不出户,见识了地球上多种自然风貌自然环境。
今天的见闻,是明日的经验。有很多地方,孩子和我都还未抵达,但是今天,我们在这《神奇的地上地下》书中体验了一场环球自然之旅。
在雨林里遇到树懒、巨嘴鸟,去北极看到海象、北极狐,又到热带草原拜访长颈鹿、火烈鸟,……每一个环境让孩子惊叹自然的神奇,在同一个地球上,那里的气候和地貌和我们这里大不同,那里的动植物是我们这里所没有的,物竞天择,任何生物选择一个适合它们的自然环境生活必定是有原因的。
一本书囊括了百种动物,还不包括各种植物、自然景观。
动物总能引起孩子共鸣,因为孩子通常都希望看到活灵活现的动物。热衷去动物园,但是一个地方的动物园里的动物也是有限的,毕竟有的动物不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哪怕是人造的,也总是有点牵强。
这本《神奇的地上地下》可以弥补孩子的遗憾,在这里,有多样化的动物和植物,既看到与它们匹配的自然环境的景象,又能从图画和文字中深入地认识这些动植物,简练的科普文字介绍了它们生存环境的自然特点,介绍了它们的特征和习性,也透露了它们与众不同的小秘密。
这本精彩纷呈的科普图画书,带孩子旅行,给孩子自然启蒙。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增长了孩子的见识,丰富了孩子的经验。
《神奇的地上地下》读后感(六):神奇的大千世界,地上和地下真美妙
文 | 海蓝蒲雨
非常漂亮的书~对于孩子来说,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令人十分向往。地上地域开阔,五彩缤纷,能够看到很多可爱的动物们。地下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暗藏了很多神奇的动物们。孩子们带着浓重的好奇心去探索这个美妙的世界,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探寻动物们的自然神奇。
《神奇的地上地下》是一本自带流量的神奇书籍,它开启了书籍的“地上”和“地下”的篇章,能够在分页之中感受到作者们的独具匠心。在地上,我们可以看到地面上的各种小动物们,他们自在畅快地生活、玩耍或者捕食。在水面上,各种习水的动物们悠然自得地划水畅游,把分页翻过去,地下的世界露了出来,藏在水面下的各种动物们显现出来,五光十色的海洋世界展现开来,令我们大开眼界。
动物都萌哒哒的~分页设计十分有创意~这样并不显眼的“分页”设计像一个小小的机关,令孩子们翻阅且雀跃着,他们像在探寻一个秘密宝盒,宝盒里面藏了很多奇妙的可爱的动物们,打开了他们好奇心的匣子,去窥探神秘的地上和地下世界。
大自然的涵盖面非常广,书籍里主要展示了海洋、雨林、北极、河流、山洞、热带草原、悬崖、森林这八种自然环境,也展示了在这八种自然环境下生活的典型动物们,比如北极里的北极熊,热爱草原里的狮子,森林里的鹿和红松鼠等等。当然,每个自然环境里都有我们不太熟悉但是很典型的动物们,比如爱挖洞的鼹鼠,脚和腿会变颜色的海鹦,会发出“咯咯”声的野生火鸡,还有跟黄鼠狼长得很像的白鼬等,都让孩子们睁大了眼睛去认识这些未知的神奇动物们。
书籍里暗藏了很多自然知识,大部分是自然环境对动物们的影响,比如动物貂,夏天貂的皮毛是红棕色的,但到了冬天,就随着皑皑白雪变换了皮毛的颜色,成为了雪白的白色,成为了保护自己的颜色。动物们为了适应大自然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进行自我改造,让自身适应环境,让自己和自己的子子孙孙生存下去。
有的动物自身是比较有特点的,能够让孩子们一下子记住的,比如鸟类绿咬鹃,它到了交配的季节就会长出长尾覆羽,能够形成一米多长的拖裾,令人叹为观止。拖裾是为了吸引雌性的眼球,达到交配的目的,就跟孔雀开屏一样。像这类神奇的动物们,带着孩子去动物园是看不到的,但是在绘本里,能够打开孩子们的眼界,让孩子们懂得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千万别以为自己看到的动物们够多,实际上还有很多动物们我们都还不了解,也并不知道其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一定要保持谦虚的性格去了解世界,发现世界,看到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
保护动物们从你我做起~不管是什么阶段的孩子,都十分喜欢动物,我们除了带孩子们认识和观赏它们,也要告诉孩子们一定要爱护动物们,动物们也是这个世界的物种,我们也要保护它们,让它们不受到人为地伤害,也不成为人们餐桌上的菜肴,保护从你我做起。
这本萌哒哒的科普启蒙书,打开了我们封闭的眼睛,去探索了世界上的“上面和下面”“里面和外面”,把这些美丽的画面印刻到了脑海里,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层面,千万别忘记,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动物们也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走进神奇的大千世界,感受这个世界的精彩纷呈!
《神奇的地上地下》读后感(七):小小书籍带你领会大千世界的神奇
你知道海马是世界上已知的唯一的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吗?你知道世界上没有独角兽却有“海洋独角兽”吗?你知道飞鼠不仅能在空中滑翔,滑翔距离还可超过90米吗?没看《神奇的地上地下》之前,如果有小朋友问我这种问题,连个脑筋急转弯都要想半天还不一定答得出来的我肯定是一个都答不上来。
这样说不是说我看的书少,或是干脆直接定义成学渣之类。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学习的面不够广,术业有专攻,论科普知识我肯定是不如专门的书籍的。在《神奇的地上地下》里的动植物知识,不要说是给小朋友科普知识了,给我这个大人看都能学到不少东西,再加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插画绘图,即使我现在带小朋友们去动植物园参观,面对他们的问题我也不会再发怵而词穷了。没错,这本书就是这么神奇。
《神奇的地上地下》是360°科普系列之一。一翻开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大副北极动物展,目之所及都是图画,冰山、浮冰、海象、北极狐、北极熊、雪雁……只需要一眼小朋友们的视线就被牢牢吸引,再也迈不开好动的小脚丫。虽然第二页有点让人眼花缭乱,但是细数每一个小框里的动植物又让孩子们找到了新的乐趣,有时候我找的还不如孩子们仔细,幸好脸皮比较厚,找不到也只当做虚心向他们求教就能收获一个个笑脸。和他们一起看书时,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时候还不如小孩,不免让我这个大朋友觉得汗颜,学习的道路真的是无穷尽,稍有停顿就会被甩出很远。有时候孩子们也会说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话,比如他们看了树懒每天要睡15到20小时,竟然还会吐槽它们真懒,皮毛上都懒得长出了绿藻,邋里邋遢的真不像话,自己一定不能像它们学习,不然身上痒都痒死了,不过懒觉还是可以经常睡一睡的。这样的童言童语不禁让人想笑,又不能直接笑出来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以前只知道教孩子们鸟儿到了冬天要飞到南方过冬,却不知道神奇的黑脉金斑蝶每年也要进行一次长达5000千米的大迁徙,飞到更温暖的地方过冬。小小的蝴蝶竟然也有勇气和毅力,完成那么不可思议的长距离迁徙,我们又有何颜面遇事就半途而废呢。和动物们相比,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真的是太多了。只要速度够快,坚持不懈切叶蚁的颚也能够快速切碎树叶。我们面对学习,或是工作,也应该学习它们铁杵磨成针的毅力,才能好好的活着。有时候我们也会看猫成虎,错认就会成为我们学识不够的一个笑料,比如名字里带桃的植物不一定就是桃,也可能是姜科植物月桃。美洲豹虽然也是猫科动物,同时也是出色的游泳运动员,捕食鱼类、海龟以及凯门鳄都不在话下。原来鳄鱼也会成为被捕食者,即使是水中霸主的它们,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为什么雪雁在成群飞行时呈“V”字队形呢?难道是为了排好队伍以免掉队吗,原来是这样可以减少风的阻力和降低碰撞的风险。虽然森林里没有象征光明的独角兽,还是在海洋中有拥有“海洋独角兽”之称的独角鲸,它们的长角实际上是从它们嘴唇里突出来的牙齿,长度可达2.7米。长颈鹿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哺乳动物,它们身上的斑纹像人类的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鳄鱼和柔弱的鸡仔一样,靠吞咽石头来磨碎食物,促进消化,不同的是吞食石头也有助于它调节在水中的浮力大小。
这些知识看似很琐碎,每一个却很有意思。如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被提问肯定是哑口无言。但是《神奇的地上地下》给了我另一种可能,我不需要非常深入的研究它们的起源发展,也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和他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长的更好,所以从来不吝钱财,不吝时间,将所有力所能及的东西捧到他们面前。只是有时候也需要筛选,需要一起互动,拥有一本好的科普书,是这样的活动开始的一个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