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又一天》是一部由Sam Levinson执导,艾伦·巴金 / 埃兹拉·米勒 / 凯特·波茨沃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心又一天》精选点评:
●挺搞笑的
●刚开始,尤其是进行到中段的时候不太好,每个人都在暴躁,感觉无法控制节奏一触即发。但是越是后面越好,整体的基调很棒。
●于我而言,核心观赏体验第一来自音乐,甚至可以说音乐与影像的主副地位完全反了过来:影像为音乐做具象化的描绘和延展,同时作为线索为各部分的音乐赋予叙事的逻辑性;第二则是各个视角下或多或少的代入感。建议过年合家欢一起观赏。Death is actually a more unifying force within family than love, family sucks.
●Miller加一星 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千疮百孔吧==
●(Waldo Scott编剧奖。很久不见那个波斯猫眼睛女生了。)五年前点的想看,在从上海回来的飞机上终于看了,结果差点被烦死,这种刻意的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病的戏码好让人头疼。
●每一场婚礼都是闹剧,每一个大家庭都是一个微观社会。
●跟梅姨和茱莉亞罗伯茨的“八月心風暴”同類型的片子。很羨慕不喜歡或看不下去這類電影的人,相信他們的家庭一定都是只充滿著和諧跟美滿的。不過的確會是很糟心的兩個小時觀影過程,整體四星,但雖然不像“八月”一樣全是超級大咖,可是所有演員演技也都非常在線,再加上明明是部很棒的片子,可知名度跟討論度都太低,所以五星支持。
●额。还好吧。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整部片子硬是被我看出了悬疑的味道···
●68%suck
●A little too dramatic. But overall funny and real in revealing family dynamic.
《开心又一天》影评(一):导演想证明什么?强烈的情绪和纠缠的矛盾,是目的还是手法?
一部女主角从头哭到尾的电影,跟一部女主角从头高潮到尾的AV一样乏味;女主角始终歇斯底里、崩溃边缘的样子,如同从头kimochi到尾的女优一样虚假、得意(自以为演技了得)得让人厌烦。撇开手法、结构、动机,纯粹从和观众的感情互动上谈,导演应该分享某种情绪或感受,追求共同的感情体验,而不是对观众进行情绪轰炸。否则,难免给人自以为是、企图操纵观众的感觉。一看完就估摸着豆瓣上的评价必定差不了,果不其然。
《开心又一天》影评(二):被片名欺骗
看完电影已经是11点,整个人沦陷到像黑夜一样无边的忧郁中。
开心本就不易,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花钱看一部电影把自己搞郁闷,真是搬一块石头砸自己的脚。于是记住这个不知名导演加编剧的名字了,Sam Levinson。 google一下他,原来是个26岁的年轻人。年轻人不要乱用片名欺骗消费者啦!
痛苦这个词,可大可小。当知天命之年的艾伦巴金穿着飘逸的碎花连衣裙,走进她父母家的花园,然后仰面躺在草地上翻来覆去痛哭的时候 ,仿佛这痛苦就变成了一双粗暴的手揉搓着人的心。这个始终不曾走出离婚阴影的母亲抚养出了一个自虐的大女儿,一个有抑郁倾向及药品依赖的大儿子,还有一个自闭症的小儿子。
艾伦巴金向自己的父母姐妹解释,大女儿Alice只是试图将精神上无形的痛苦转化成可见的,大儿子Eliot只是大脑中化学物质不平衡。可是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在平等地经历痛苦这种情感。
所以像白天不懂夜的黑一样,没有人懂为什么离婚的人那么多,偏偏你要这样歇斯底里,你的孩子全都自虐吸毒自闭。没有人懂Alice走近热闹的人群之前,要作怎样的努力控制住情绪,才能展示出正常女孩一样的笑脸和大家交谈。没有人懂Eliot在频频靠药物来获得片刻的欢愉和平静的背后,是怎样被焦虑折磨的。而看似最冷静最cool的小儿子心中,又藏着怎样的恐惧。
当情绪变成难以驯服的野兽,这些体内住着一头狮子的孩子们,要有多勇敢,才能在全家人欢聚一堂的婚礼上,举止得体礼貌微笑。
只是再漫长难耐的一天,也总有结束的时候。
大雨湿透的衣服,终究会干。
在黑夜里流尽所有所有的眼泪,等待你的也不过是, 开心又一天。
《开心又一天》影评(三):为什么不开心过一天呢
(写这篇影评是因为b站关于闪电侠的upBA需要介绍Ezra Miller。如果各位小可爱发现里面的内容在b站见过,是不存在版权问题的)
这真的是一部我觉得Ezra Miller参演作品中最欧洲的一部。他会让我想起1998年那部最早按照dogma95拍摄的电影:《家宴》。但他没有《家宴》那么生冷,也没有《家宴》那么“混乱”和极端。
片头用两个少年让人摸不清头脑的对话将观众代入电影,接着用家庭纪录片的方式说明主角们这是要去做什么(去一个更大的家庭,为了参加Dylan她和她前夫生的儿子的婚礼)。
开头的廉价感的手持DV和妈妈的发火就让观众感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好奇。汽车的停下,妈妈看到门口停着救护车,立马带着哭腔着急的走进屋子。屋内的气氛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就好像外公经常犯病似的,大家都是自己在干自己的,好像并没有人真正关心正在发病的外公。
随着婚礼的筹备,这家其他的人干了很多伤害妈妈并让观众觉得不太正常的事。然而他们觉得他们做的是绝对正确的。他们容不下和他们有任何不同的人。他们嘲笑Eliot压根不存在的异装癖,无法接受Alice的自残行为,不能理解妈妈的歇斯底里,甚至对小弟弟Ben的天才记忆也嗤之以鼻。
妈妈Lin,女人对家庭的付出的确真的太多,Lin这个角色很想当一个好的妈妈,她也非常努力的拖着家人往前走,她内心是有些敏感和神经质的,这些敏感和神经质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她的孩子们。就像她和Ben在窗台上聊天说的那些话一样,Lin带大的每个孩子内心或多或少都是有问题,因为只有不是Lin抚养大的孩子Dylan符合所谓的“正常”的标志。
前夫的现任妻子Patty这个角色是由《人鬼情未了》女主黛米摩尔扮演,摩尔阿姨虽然年近半百,但风韵犹存,和妈妈Lin的争斗戏,看起来的确像一个富有心计的角色,可惜影片里对她扮演的角色的刻画并不深入。
虽然外公这个角色生着病,但个人觉得他对这个家庭有着深深的绝望,他已经看透了这个家庭了。不然他不会半夜眼睁睁看着Eliot偷走他的药;试图逃跑;录视频的时候装死;直到最后在正式婚宴进行时撞死在树上。
Eliot和他姐姐Alice一样,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力,只是方式和Alice不同。Alice是通过自残,而有狂躁症的Eliot通过更极端的方式:嗑药吸毒,以及说一些让人恼火的话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力。他对家庭的绝望如同外公,虽然他极力想掩盖他的内心世界。心疼那个雨夜Eliot嗑药嗑的整个人神智不清走到了海湾边就差跳进海里。最后的婚礼上Eliot失踪后,也是试图在那个海湾里坐着那只黄色轮胎飘走。
整个故事里就像Eliot对着外婆说的那句大不敬的话一样:“Death is actually a more unifying force within family than love.跟爱相比,死亡才是真正把家庭团结起来的力量”。
外公的自杀让整场闹剧安静下来,也许大家内心有了成长,也许也没有。总之生活经常不如意我们却还是要硬着头皮向前走。
开心是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