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是一本由Appreciation 著 / 交通社出品 / 有容书邦 发行著作,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79.8元,页数:5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读后感(一):传奇女性,孟丽君
我读过很多类似这样的纪实历史类的小说,但是我不得不说这是唯一一本书让我觉得我记得读历史又在读言情的一种感觉,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本书看出全文一个叫孟丽君的女性来描写,其实此题来说中国历史上的奇女子并不少。 录入武则天,上官婉儿长孙皇后之外,其次就是这位孟丽君,同样也是一位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传奇的一位女性。 这边《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是作者Appreciation倾尽十多年的心血所作,这本书很厚,他是在网络上分为四部,在出版书中虽然只有一本,但是能够可以看出字数很多。 而正是从这一字一句中,我能看出作者为这本书书付出了多少心血。 作为一个改编版的小说,我觉得作者在这一方面其实做的已经很好了,当然和原著可能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差距,但是我觉得,只能说是从两方面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孟丽君。 而这不同的孟丽君也都是有各自的特点,在这边《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中,作者笔下的孟丽君有一点花木兰的感觉,为了洗刷承受的不白冤屈,她女扮男装,走上了这条艰难但是没有退路的道路。 这如同花木兰替父从军,孟丽君在这一路遇见了太多太多的困难。 相比至于孟丽君书中的其他角色,例如苏映雪,她的戏份比较少了很多,但是这个角色也同样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很深刻的印象,作为孟丽君的至交好友,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喜欢这个人会有多好的结局,或者说我并没有觉得他和孟丽君会一直走多远,但事实往往不是我想的那样,虽然有一点点惊讶,还有一点失望,但是想了想,其实这才是最美好的结局不是吗。 本书的感情比较细腻,它不同于现在很火的网络古言小说,比如说像我这样看惯了网络小说,人家一看这本书有点看不惯,还是经历了好久之后才仔细的阅读下去,一旦阅读下来就会觉得沉浸于其中,而读完之后又觉得久久意难平。 孟丽君那一生的是很神奇,让我一个女孩儿觉得十分的佩服,在她身上,例如坚强的之类的闪光点是应该是每个人都去学习的。 不是每一个人都想拥有孟丽君家的传奇人生,但是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孟丽君这样坚韧不屈的性格,以及他对认定的目标勇往直前的态度,甚至于他为了所爱之人去永不奋斗的精神。 市面上关于孟丽君的视频,小说,电视剧等等都有很多,对他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继续深入的探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去网络上看了一些关于孟丽君转的视频,这种感觉或许还是这个作者笔下的梦里寻事,更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样子,准确的说是我心目中理想的一个女生的样子。
一个人可以不优秀,他可以没有太多的闪光点,但是一定要有一颗坚强的内心,因为那样我们才有目标,才有动力才有支持,去奔向属于我们的光明未来。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读后感(二):不一样的孟丽君
孟丽君这个在正史中找不到名字的女人,在中国人的文化世界中却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从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京剧,到现代的电影、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孟丽君的身影,她的故事被几经改编,不断的丰富着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戏剧与影视作品外,在文学作品中,孟丽君的身影也并不鲜见。最近,便有一部晋江网人气作家Appreciation关于孟丽君的新作问世,其名曰《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其大体的故事脉络基本延续着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历史传说故事,依然是其女扮男装为父伸冤的故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依然进行了相当大胆的该动,首先便是孟丽君的个人性格特点。在这个故事中,作者记录渲染了孟丽君女性意识的崛起,成为一部地地道道的大女主作品。在故事中,孟丽君并不甘于自己女性的身份,不愿意只呆在闺阁之中,而是要走出闺阁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在故事中,孟丽君有着这样一句评论,她说,我最为欣赏的便是不依附于他人,不以女儿之身为耻,而因身为女性而骄而荣,自尊、自信、自立、自爱。这种性格特点的塑造让孟丽君本身充满了一种女权斗士的味道。这种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崛起其实是一直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始终,因为我们发现在故事中女扮男装的不止她一个,最后封侯拜相的也不止孟丽君一个女性。因此,整个故事相对于我们所熟悉的已经流传的来讲,这部作品可以看做是一部女权卫士的觉醒与崛起的故事。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无疑是一个极为精彩的故事,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故事仍然有稍显单薄之处,仍然有着许多可以打磨之处,甚至于这个故事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在扩充一倍以上的内容,我想这个故事会更加的吸引人。在故事情节的处理上,作者在某些地方显然有着操之过急,比如说自己的小侍女荣兰的发迹。尽管得到了孟丽君不遗余力的培养,荣兰的崛起仍然显得突兀,在整个故事中,我们看不到荣兰究竟做过什么事,得到了怎样的成长,然后就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封疆大吏。在这个人的打磨上,显然我们可以有着更多地想象空间。不管孟丽君是多么的光彩夺目,在这个朝廷中究竟做了多少了不得的大事,她所处的仍然是一个以男人为主的世俗世界,因此,在孟丽君卸下男装,恢复自己女性身份的处理过程中,作者对此的处理过于平淡,在朝堂,在民间,竟然没有激起丝毫的声浪,这本身便是不正常的。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可以有一些激烈的冲突爆发出来,这个故事会更加的有意思。在故事中,孟丽君本身特质的打磨上,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当一个人想要出类拔萃的时候,她必然要做出许多不一般的事情出来,但是在整个故事中,我们似乎并不能看到有什么有力的东西去支撑她,她的崛起过程有点过于一帆风顺了,没有起伏,便没有激情。比如在朝廷出兵平叛的时候,我以为孟丽君怎么都会亲自披挂上阵,去战场上真刀实枪的走上一遭,但是没想到只是进行了一场似是而非的武状元比试,只是寥寥几笔便将这样一场绝对吸引眼球的故事一笔带过了,实在是有点遗憾。我想,如果作者Appreciation日后有暇,可以对整个故事进行扩充的话,这个故事会更加的丰满与完整吧!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其实是非常值得女性读者去阅读的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以及我们的主人公孟丽君身上所流露出的那种自尊、自强、自立的性格特点,委实值得所有女性朋友去学习。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读后感(三):活出那个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在中华封建传统文化里,以“三从四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把女性严重的束缚在了传统的道德礼教里。女性没有独自的人格,便没有了成为一个更好人生的前提。所以,当我读到这本《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讲述了一个精彩的传奇故事,而且在文化价值上树起了“女性平等”的观念,是对以往传统文学里女性的一次文学上的超越。
实际上,作为原作的《再生缘》,由清朝陈端生所著,是为“弹词”作品,已经有很强的女性平权的意识,通过这本传奇,作者创造了一个在传统男性世界里一个独立女性成长的故事,是具有很大的突破性和开创性的。既是对传统封建礼教的无声抗争,也是对女性独立的呐喊。犹如清朝曹雪芹所作辉煌巨著《红楼梦》一样,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对女性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是对“孟丽君传奇”的再度创作,在内容和深度上,将孟丽君的形象进行了更加现代化的加工,让这个形象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更加具有现代价值。孟丽君讲“男扮女装”的故事进行到底,也将“女性平等”甚至“女性在某些时候要比男性更加优秀”的理念演绎到底。
书中的孟丽君不仅生的绝色靓丽,而且在兵法、医学、文章上举世无双,并且在知识、见识、胆识方面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生生为我们所折服,也为我们所喜爱。
自总督府自己的家被查封后,一路隐姓埋名辗转赴京,等待机遇,暗自发力。自连中三元、大小登科后,一面精心竭力为朝廷选拨人才,消除叛乱;一面辅佐君王,重整朝纲,恢复社稷;一面又在暗中周旋为父亲洗脱冤屈而努力。
她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所作文章见解独到,用兵如神力挽狂澜,而且她还深明大义,为天下苍生立命,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爱戴。最为难得的是,孟丽君不仅为文武百官、天下黎民所喜爱,更为九五之尊的当朝天子所喜爱。那就真是放眼古今,也独一无二了。
孟丽君不光为当时当世的女子正了名,而且还做出当时当世天下难而上不能够达到的事业。她不仅连中三元、钦命状元,拜兵部尚书,而且开武试、取贤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为平叛两广总督李延亭起兵作乱、国丈刘捷叛乱立下不世之功,后兼掌户部,官拜宰相,封妻荫子,成为天下读书人之楷模;她最讲情义,从不把荣兰、苏映雪两个一起成长起来的丫头当成亲姐妹,不仅为苏映雪谋得了美满婚姻,还为荣兰官拜总督、成一方诸侯创造条件、立下基础,更为天下贤德入仕为官、有所作为竭尽所能。最为难得的是,她尽心辅佐君王,不仅用美貌打动君王,用盖世才华打动君王,更用相知相守的心意打动君王,成就了一代传奇。
如果说一个人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的话,那么孟丽君做到了。感谢Appreciation老师,为我们书写了这样的孟丽君传奇。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读后感(四):年度最佳女主人公在这里
一部经作者精心打磨后出品的小说,除了能带给读者一个好故事,还能让读者看到故事以外的知识,以及其他收获。其间,或许有情侣之间的相处之道,或许有职场处事为人的些许灵感,还可能有超越性别的家国抱负。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在我眼中就是这样一个能带给人与众不同感受的好故事。
初见Appreciation的《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时,我很惊讶。孟丽君的故事,我这一代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还多次被老艺术家们联袂演绎过。孩提时代,还是黄梅戏大热的年代,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听过孟丽君的经典段子。虽然,我已不记得当年听过的唱词,却记住了孟丽君的故事。再用这个题材来写小说,能写出新意吗?
我带着这样的疑惑,跟着Appreciation的笔触,沉下心去感受非同凡响的孟丽君。由此,我记住了孟丽君的自强,记住了孟丽君的聪慧,记住了孟丽君不逊于男人的胆识。
如果有人问我,这辈子最反对什么观点,大约就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了。“女子”抑或“小人”,其实都是长辈们教育出来的。“种瓜的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在育人方面同样适用,无论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遵循这个规律。你怎么培养下一代,就会养出什么样的人。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虽然是个传奇故事,但是书中蕴含的一些做人的道理,孟父孟母培养下一代的理念,都是现代家庭养娃时也可以借鉴的。我想这大约是作者本身便是教授,有比较高的战略眼光和精神层次吧。
比如:孟丽君幼时不读《女诫》,不读《女训》等书;而是学医,学兵法,学琴棋书画。她的父母,没有因为她的性别去限制她学习的内容,而是让她接触科学,并且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倾囊相授。
书中,毕竟是古代,作者赋予孟丽君父母的教育理念是跨越时代的。即便现代也不一定每个家长都能做的更好。
就好比,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女孩子在学习数学方面的能力不及男孩,因此在教育孩子时就会因此而给女孩报培训班就会朝着文学、舞蹈、音乐等方向多着力。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统计学早就告诉我们,“学数学男孩比女孩强”的调研结果基于的样本并没有科学性。因此,带着这个观点去培养孩子也不见得科学。
从家庭教育的模式看,Appreciation给她笔下的主角配备了更为先进的家庭教育环境,因此,才有了我们看到的这个超凡脱俗的孟丽君。
作者Appreciation文字功底了得,故事虽长,却能做到情节流畅,处处读来有新意。节奏张弛有度,富有变化的节奏感。主人公没有百结的愁肠,却有自省的通透,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觉得,如果有一个年度作品中的最佳人物,让书中的孟丽君去参评年度最佳主人公,大约可以进入前三甲吧。
这么的故事,这么好的人物形象塑造,我给5星。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读后感(五):一个大写的“谁说女子不如男”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封建时代占据了漫长的历史长河,女人在这个时期几乎是没有地位的。因为封建礼教提倡女人要三从四德,其中“女子无才便是德”更是被封建卫道士们经常挂在嘴边,拿来衡量女子是否贤惠的标准。但是,再怎么严苛的礼教也总是有人想要去反抗,去挑战,所以,历史上也不乏才女的佳话,更有花木兰替父从军这样的美谈。
之所以能成为美谈,是因为花木兰女扮男装,在都是男人的军队里摸爬滚打,却没被认出,有了“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的佳句。
所以,花木兰女扮男装的形象其实也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形象,后来的人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形象出现。比如孟丽君这一形象,我小时候是在越剧里看到的,当时不太明白什么意思,只记得孟丽君女扮男装以及和皇甫少华之间的故事。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提倡的是男女平等,所以我小时候并不明白孟丽君为什么要女扮男装进京赶考,所以对故事也是模模糊糊。幸运的是前一阶段友人赠了我一本《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让我从新走进孟丽君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背景虽然设定的是元朝,但其实是一个架空的背景,只是借用元朝那个时代作为故事的时间点。
孟丽君本是云南都督孟士元的掌上明珠,因为朝中国丈的设计陷害,孟士元在平叛反贼时被擒被说成了反叛,被朝廷抄家,孟丽君女扮男装,历尽艰辛到了京城,考取功名,并且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太师府的女婿。
与花木兰一样同为女扮男装,但是因为生活的家庭环境不一样,而且孟丽君为独生女,所以她的的父亲并未对她有什么限制,因此孟丽君和男子一样懂得四书五经,懂得兵法,所以她走的路是参加科考,进入仕途,这样才能为父伸冤。
这本书重点在“再生缘”,当然是指孟丽君的再生缘。她本来是个女孩,扮成男人一路过关暂将,夺得状元,和朝臣周璇,和皇帝论家国天下事,然而,她终究是个女儿身,在封建时代,这就是欺君的死罪,她又该如何化解呢?
即使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是女儿身,就连皇帝也知道,但是她却依然不能正大光明的承认自己是女扮男装的孟丽君,只能以郦丞相立在朝堂之上,因为她要对抗的不是皇帝一人,而是整个封建礼教,国家律法。
有时候身份的选择的确是两难的,孟丽君如果选择做回女人,世上便再无郦君钰,再无睿智过人的郦丞相,如果继续做郦丞相,她就无法与心爱的人相守,这是故事的看点,也是矛盾的集中点。
就像《琅琊榜》里的梅长苏,即使翻案成功,即使靖王上位,他也不能做回林殊了,因为他已经做了梅长苏了,而梅长苏是见不得光的阴诡谋士,如果换回林殊的身份,只会徒留后人诟病,对翻了的案子留下诸多猜测。
孟丽君无疑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又一面旗帜,作者赋予她坚强的意志,勇敢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像一个冒险的勇者。
本书虽然是一个架空的历史,但是其社会环境是完全按照封建社会来架设的,不管是官场,还是皇家。虽然元朝是靠马背上起家的,通过武力获得了国家的统治权,在行政上算是胜利了,但是其各种文化风俗却被汉化了,严格说起来算是一个高级打工的,只是来过过瘾,所以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百姓,遵照的都是汉家的习惯。
总体来说,整个故事架构还是不错的,情节紧凑,主线明确,文字也恰到好处的既不张扬也不流俗。唯一觉得遗憾的是书中为了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将黄埔少华的性取向进行了更改,个人觉得生硬且没有必要,因为这就是一个封建时代的故事。虽然是以反封建礼教,赞冲破礼教束缚为主旨的,但是以这样一个结尾收场,反而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有点鸡勒。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读后感(六):不一样的孟丽君传奇
孟丽君仍是清代的长篇评弹《再生缘》当中的人物。是由清代杭州才女陈端生创作的,之后又被改编成许多其他的剧种,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等。很久之前我就看过越剧版的《再生缘》,孟丽君的名字以及皇甫少华和皇帝,都深刻的印在我脑海中。
之后,在10多年前我有看过一部香港电视剧,由叶璇和林峰主演的《再生缘》,而主角就是孟丽君和皇甫少华,当时看完之后也是印象深刻,对于孟丽君这位女子的传奇一生,也让我敬佩不已。此次杨娟笔下的孟丽君又来了,这本书是为小说的形式,讲述孟丽君的传奇,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又让人有一种读历史小说的感觉。虽说整个人物故事都是虚构的,但作者运用了非常古色古香,却又接近历史描写的手法,从客观的角度讲述了孟丽君的故事。
tvb再生缘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并且此本小说历经了作者十数年的心血,可见作者对于这篇故事的重视。而让我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故事和我以往的孟丽君故事有所不同,在我一般的认知中孟丽君相配的是他指腹为婚的皇甫少华,而并非皇帝。但在此小说当中,孟丽君最后与皇帝成为知己,成为了皇后,这就让我产生了一种异样之感,颠覆了我平时的认知。我一直以为黄埔少华和孟丽君才是官配,没想到这个故事的结局完全不一样。 当然撇开原来对于孟丽君故事的印象,单纯的来读一读这篇小说,还是会让我觉得非常的喜爱。故事讲述的是孟丽君,为父申冤女扮男装,成为朝堂上的一名状元,也成为了治国安邦的奇才良相,最后也找到了自己的姻缘。读这个故事,不免又让人想到了同是女扮男装为父从军的花木兰,其实这两位优秀的女性都有非常多的共同点,首先花木兰是中国古代的巾帼英雄,上不了战场,平得了战乱,孟丽君是杜撰出来的巾帼英雄,也在朝堂上出谋划策平定战乱。其次两者都是因为父亲的缘由才踏上女扮男装之路。第三,他们都是在女扮男装之后遇到了自己的姻缘。看似十分相似的经历,其实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女性的一种看法。 古代女性在一般人的眼中都是柔弱的,必须依附父亲或者是夫家才能生存的,然而在这些女性之中,也有想要自强独立有所作为的,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使得这些女性只能深陷闺中,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古代有才之女许许多多,但真正的历史是残酷,再有才有能力的女性,也只能平平淡淡过完一生。就因如此,才会有孟丽君这样杜撰的人物出现。这样一位巾帼英雄的出现,也承载着许多女性的寄托,古代女性把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加注在故事里,让这样一个能代表他们自己的形象出现在他们想要的故事中,也算是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所以在这样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古代女性坚韧的一面,但也能感受到他们处在那样时代的无奈。 古代的男子三妻四妾,女子却又从一而终,可见女子的地位之低,但如同孟丽君和花木兰这样的人物,使得巾帼不让须眉,女子也能上战场,也能出谋划策。 作者在创造这本小说的时候也说,本文的情节和原著大不相同,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成一个新的故事来读,同样是一部女性的励志故事,你让我们找回真正的勇敢和自信。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读后感(七):今生,有幸成为一个女子
这世间因为有了女子,才显得格外美丽动人。如果一个女子她集智慧与美貌与一身,如果她不但才貌超群且胆识过人,那她就可以说是一位奇女子,孟丽君就是这样的一位。
知道孟丽君是源于清朝陈端生的《再生缘》,她为救被奸臣陷害的未婚夫皇甫少华一家,女扮男装离家进京,她凭借自己出色的才华高中状元并官居丞相。元成帝识破孟丽君乔装真相后欲纳其为妃,孟丽君一心为救未婚夫坚决不从。幸运的是有太后的帮助,孟丽君得以救忠除奸与皇甫少华完婚,谱写了一篇忠贞不渝的传奇爱情故事。
Appreciation 笔下的元代才女孟丽君是另外一个奇女子的形象。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中的她惊才绝艳、冰雪聪明;她满腹才学、医术高妙;她精通兵法、壮志凌云。她有胆有识,她是翱翔于九天之上的苍鹰;她神采飞扬,她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不随波逐流,也不迎合讨好他人,做一个心中有梦、内心丰盈的女子,也许就是孟丽君的所拥有的模样吧。
总督府——她自己的家被查封后,孟丽君一路隐姓埋名辗转赴京,她伺机待发连中三元,她被钦命状元、拜兵部尚书。官居要位后,她没有忘其所以,而是精心竭力为朝廷选拨人才,她一面辅佐君王重整朝纲恢复社稷,一面又暗中斡旋为父亲蒙受冤屈竭力洗清罪名。
她深明大义为天下苍生请愿立命,她所做的一切不但赢得了世间人们的喜爱,也赢得了全朝文武百官的尊重与钦佩。
孟丽君原作为一名闺中女子,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她作为朝中要臣时又以文韬武略、运筹帷幄、超群的智慧征服了众人。她所作文章见解独到,她用兵如神力挽狂澜,她更为当朝天子所珍爱。
Appreciation笔下的孟丽君还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女子,把荣兰、苏映雪两个一起成长起来的姐妹当成至亲,她为苏映雪的美满姻缘、为荣兰官拜朝廷重臣可谓是竭尽所能。她尽心辅佐当朝皇帝,不仅仅是以美貌打动君王,更是用惊世的才华赢得了君王的宠爱。
孟丽君虽为一名女子,却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女人的活法有千万种,唯有活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女人们终其一生,不应该只是由婚姻或是被生活琐事左右,还应该有更多的活法,她可以有所取舍,虽然每一次都会有所纠结有所困惑,但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只管无畏前行。因为活得自如我们才会收获快乐。
今生,有幸成为一个女子。
冰心曾说: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她比我们更温柔,也更勇敢;更活泼,也更深沉;更细腻,也更尖刻……世界若没有女人,真不知这世界要变成怎么样子!”
读Appreciation笔下的孟丽君,识得一段千古传颂的人间佳话。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读后感(八):奇女子孟丽君
提到孟丽君,自然要说到陈端生的那个长篇弹词《再生缘》,据说素有"南缘北梦"之说,其地位可与《红楼梦》相媲美。令人遗憾的是,那也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或许正因如此,才给了人们更多对的设想,以孟丽君为主角而改编的作品层出不穷……
依稀记得小时候听过一出戏,是讲的有个文武双全的女侠为了救未婚夫一家,女扮男装离开家,凭着才学当上了丞相,之后被皇上看出了她的女儿身,想立她为妃,此女子不从,在太后的协助下,完成夙愿,除掉了奸佞,与未婚夫得团圆。
这部戏大概就是由《再生缘》改编的吧。虽然细节我已记不太清楚了,但戏中女子的才华,还有与命运抗争的韧劲给我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儿时看戏只看个热闹,也不懂那么多,对女主人公,只觉得是个才女,有侠士风范,剧情曲折离奇,很是吸引人。
时隔多年,看到了Appreciation(北大副教授写杨娟)写的这部《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据说是作者前后花了12年时间的呕心之作,曾经在网络上火爆,经历了上百次的增删补改。虽然当年我未曾追过此文,但看到本书58万的文字仍感钦佩。
可能人总是会有先入为主的概念,总觉得看过的,听过的,记忆中的才是原版的。这部书中的孟丽君似乎与戏中的孟丽君故事不尽相同,但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经历了最初的纠结之后,随着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展开,我也逐渐地融入,并不时地为之发出会心的微笑。
这个故事从孟丽君刚近15岁那年讲起,两广总督李延亭起兵作乱,任云南总督的父亲孟士元被派遣去平定叛乱,之后失利兵败被擒,有人上奏朝廷,说是私通反贼,叛国投敌。皇上信以为真,龙颜大怒,要抄其满门。
幸而孟门心腹家将提前跑来送信,孟丽君携亲近蓉姨及苏映雪、荣兰逃出,她女扮男装,立誓要为父鸣冤雪耻……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也想起了女驸马,也又不一样。终究孟丽君还是孟丽君。
应该说,作者更多地是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来写的这个故事吧。
首先,与才女的称谓相比,完全可以说是奇女孟丽君。
孟丽君15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读兵法、亦懂政治,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只凭母亲留下的医书,就可医治疑难杂症……这说是才女是万万不够的,简直是天才,是奇才,或许是从未来穿越来的吧。
15岁到17岁之间,她是在上京应考的路上,几乎都是为了生计而奔波,或许生活的历练会使人成长,但从小受父亲宠溺的她竟能这么快地适应那个社会,很少出门的总督之女在那个动荡的时局下见山开路,遇水搭桥,轻轻松松地中个秀才不难,但能够看准梁太师的脉而中上解元,又得皇上钦点状元,我惊叹古人都这么牛的吗?真的是一种开了挂的节奏!
当然,中状元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精彩、更神奇的人生……读了太多推理小说,我总是习惯于去质疑其合理性。好吧,这只是个传奇故事。
说传奇,就不得不说人生的巧合。
也许正应了那句话吧“无巧不成书”。这部书中,巧合也是格外多。
人生无处不相逢,生活就是一个巧合连接着又一个巧合。
路遇贵人,认作义父,竟是自己的亲娘舅;太师之女抛彩球招亲,突刮狂风砸入怀中;寻寻觅觅,洞房花烛夜,新娘竟是走散的映雪妹妹……
很多很多的巧合及阴差阳错下,孟丽君才铲除奸恶,完成了自己为父亲雪冤的愿望。
或许这就是命运吧。一步步地就需如此安排,人生,由一件件小事组成,少了哪一件,或是偏差了一点点,就将走上另一个人生轨道,是命运,也是宿命。
读罢这个故事,一个貌美聪明、活泼俏皮的小丽君;机智勇敢、独立自强的少女丽君;知书达理、胸襟宽厚的形象一次次地不停冲刷着,这位绝世奇才女,最终成为女相,为父伸冤,又冲破世俗的牢笼,冒天下之大不韪,与皇帝相爱并成为他的皇后,二人携手共治,为后人留下这一段千古佳话!
这样一个女子,在当今这个时代都可以称得上是前卫的独立女性,我记住这个元朝奇女子——孟丽君!闲暇时读一个这样的故事,犹如做了一场神奇的梦,还不错!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读后感(九):男女平等,任重道远
在我们现如今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时代,我们仍然能看到生活中有一些重男轻女的事情发生,记得之前看到一个节目,讲的是家装改造的故事,设计师要通过改造把房子重新设计,让一家人住的更舒服一些,但就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出现一个女孩,她提出自己的房间在哪?这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因为之前父母根本就没有说起她的存在。她一直住在储藏室的上铺,房子被改造后,连储藏室都没有了,只能在厨房拉一块帘子,然后放一张床。而父母对于她的控诉,完全没有反思,还指责姐姐脾气暴躁。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还有很多被搬上了电视荧幕,比如《欢乐颂》中的知心大姐樊胜美,一直被母亲压榨,无法逃脱,一生都活在这种阴影里。所以想要让男女平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努力,去推进社会的进步。
现代社会尚且如此,那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更是我不敢想象的,当时的女子是怎么度过那些被压迫的时光,她们一直被灌输自己是男人的附属,要为他们牺牲,要三从四德,要守妇道。为了更好的控制她们,防止她们觉醒,又向她们灌输了那最恶毒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以此来束缚住她们,让她们沦为男子的附庸。
但值得庆幸的是,不管在多么艰难的岁月里,总有那么些人,她们头脑清醒,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也敢于对抗那些她们觉得不公平之事,还致力于改变这种不公,推进社会进步。就像《知否》中的明兰,虽然身为庶女倍受冷落,但她懂得韬光养晦,在暗处默默努力,最终成就美好人生。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看过的《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也是讲述了一个奇女子的传奇故事。
说起孟丽君,可能大家都听过她的传奇故事,她最初是来自杭州女诗人所作的弹词作品《再生缘》里的人物。但我今天想和大家说的《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则是对于《再生缘》的另一种解读。
云南总督孟士元膝下有一个才貌无双、惊才绝艳的女儿孟丽君,而孟士元因早年与国丈刘捷结下仇怨,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不得朝廷重用,在一次叛贼谋反的战役中突然被委派灭敌,就是这样一次战役,他战败被俘,更是被冠上通敌的罪名,在国丈刘捷的设计下,皇上下令抓捕孟氏满门,幸而得到至交皇甫敬的通风报信,孟丽君逃过一劫。而自小被当成男孩教育的孟丽君更是资质过人,天赋异禀,诗词歌赋随手拈来,更是精通兵法、岐黄之术,于是,她决定男扮女装走仕途以为父申冤。 她意气风发,连中三元,更是天子钦点的金科状元,更在区区三个月内官拜兵部尚书,更是成为当朝太师的“乘龙快婿”。纵使她有经世之才,但身为女儿身的她,一旦身份暴露,她又将何去何从?于她而言,相夫教子,洗手作羹汤的人生,绝非她心之所愿。幸运的是,经过三年的君臣相处,她与皇帝成为知己,且在皇帝知道她是女儿身之后,仍然选择相信她,助她登上丞相之位。在她平定叛贼、为父申冤之后,她发现还远远不够,她想要改变女性被压迫的现状,要为她们发声。
她创立女性私塾,开放女性科举,鼓励女性做官,她想要改变这种女性沦为附属的社会制度。而她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创造出这样的盛世,与她父母对她的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她的母亲在她小时候就把那些关于寻常闺阁女子常看的要求女子三从四德、主张女子软弱卑下的书籍都隔绝开,不让她看见,更有她父亲把她当男子养育,凡是她想学的,都会教给她,这才有了如今惊才绝艳的孟丽君。而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真正做到子女平等,让女儿也享有与儿子一样的待遇。 不管处于什么时代,我们都应该有人勇敢的站出来,致力于男女平等,推动社会进步,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让我们一起努力。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读后感(十):天书奇谈——孟丽君的另一种人生答卷
90后大概都看过一部电视剧,由叶璇、马德钟、林峯等人主演的《再生缘》。虽然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看待这个故事的结局,但是我的少年时期一直在为铁穆尔惋惜,明明孟丽君阴差阳错都已经动了心,还能再拉回正轨凭音定情,实在是让我迷惑不解。我希望孟丽君和铁穆尔在一起,不可否认有颜狗滤镜加持,更多的可能是雏鸟情节先入为主。毕竟剧中两次三番设计铁穆尔失约,似乎在给皇甫少华赢得美人心铺路造桥,总是让我觉得有些许刻意。
许多年过去我已经不大记得《再生缘》的剧情了,但是就像是印了一句烂俗话——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再次看到《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这本书,我就觉得倍感熟悉,想一睹为快。而看了这本由appreciation所写的另一种一代奇女子传奇,也算是圆了我曾经的心心念念。
图片来自网上,侵删本文里孟丽君的甫一出场,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小二跟到桌前,笑问道:‘两位小爷喝点什么?小店有上好的龙井、毛尖、茉莉花香。’白衫少年轻声道:‘来一壶茉莉花香片罢。’声音虽低,但语音清脆娇嫩,悦耳动听,众茶客不由一齐住口,回转头来,掌柜的也从算盘账本上抬起眼神,一时茶馆中一片寂静。”
有人说写人貌美,极尽词色描绘,可能也不如旁人的反应更让人遐想连篇,继而让观者自行想象其艳色几何,就好比我们常说的白月光永远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一样。毫无疑问appreciation将这种描写手法用到了极致,纵观全篇,每每都是一见到孟丽君的真颜,各人都是或注目或屏息,或不可置信惊为天人,各种失态应有尽有。只是这种写法虽好,看多了也会腻歪。
毫无疑问,appreciation笔下的孟丽君是一个十足十的现代女子形象,和陈端生笔下的孟丽君相似又不尽相似,和电视剧里的戏说雷同又迥异。本书里,孟丽君崇尚各种意义上的自由平等,女子可以出仕入相,征战沙场,婚姻可以自由掌握并捍卫“愿得一人心”,她誓死将自己的理想付诸现实,实现天下女子的大翻身。即使孟丽君不免俗套地女扮男装最终拜相封后,却又有别于花木兰最终洗手作羹汤的小妇人结局,也不同于止步武则天的性别颠倒万人之上的风光。孟丽君闯荡江湖朝堂的这一路,我看起来觉得爽快,又觉得过于理想玛丽苏,即使逻辑大致全程在线,偶尔也会有一二让人费解之处。
比如appreciation为了突出孟丽君的文治武功世间罕见,一边说孟丽君、荣兰、苏映雪三人养在深闺,市井中事一概不知。一边写然而——孟丽君却又惊才绝艳、聪慧无比,被父母作男儿般养大,十五岁不到,就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更甚她岐黄之术也自学不辍,医术之精世间罕有敌手,兵法策论也烂熟于心,想法计谋新异诡奇,其父孟士元都大为惊叹。
我一向觉得理工科之类的是实践出真知,不论岐黄之术还是兵法谋略,没有大量实操累计经验都是玛丽苏梦谈。更何况匡扶盛世的经世之才,若只单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有哪里来的那么多愚书生。诚然这种种溢美之词只是为了突出孟丽君是世间少有的神仙人物,并未后续孟丽君的种种传奇经历做铺垫,但是物极必反多智近妖的道理谁人不知呢。这种写法实在是和作者的自我定位有些许矛盾之处,读来读去终究是落入了末流,只能当做一般开挂言情或是奇闻轶事之类图个爽快罢了。
而且绝顶的美貌带来的最重要的一个伏笔就是,最大程度的合理化了世间好男儿皆爱孟丽君,愿意为她的理想推波助澜。我想但凡铁穆尔不特立独行喜欢她这种有个性的女人,她的惊才绝艳,她的平等自由,可能都只会沦为花木兰之流,嫁作他人妇,洗手作羹汤,哪里来的最后的真正意义上的平权圣后。想当初喜爱武媚娘的李治,不也仅仅只是给了一个天后的虚名,实际上还不是看女子不起,肆意纳妃宠妾。
而最后的结局铁穆尔终于抱得美人归,和孟丽君平分天下,三言两语之间的一笔带过,可能也是一定意义上的不能自圆其说。他们的女儿于飞公主裳儿,无意间翻读到无字天书,明显就是下一代女皇的设定。
愿景虽好,读来又总觉得有些许尴尬之感。毕竟少女心早就不复当初,被社会捶打的疲惫,以及对比时下的妖魔幻象的目瞪口呆,可能是我觉得这本《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看起来还不错的原因,现实虽然不尽如人意,书里的人生还是可以幻想一二。
图片来自网上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