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王尔德奇异故事集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07 01:46: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王尔德奇异故事集读后感锦集

  《王尔德奇异故事集》是一本由[英] 奥斯卡·王尔德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0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020-12-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尔德奇异故事集》读后感(一):从没读过这么二流的短篇故事

  

我其实很喜欢王尔德,因为他睿智俏皮的名言警句,因为他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因为他唯美的文字和艺术观。我从没因为他对年轻貌美的男青年的爱而厌恶他,他在我心里一直是个游走于上流社交界,爱讲故事,沉溺于幻想和文学的善良的青年形象。

然而这些故事实在不算精彩。

《阿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实在没有说服力,《没有秘密的斯芬克斯》是一个关于女人的陈词滥调,我早就看穿了这些肤浅的人的把戏,《坎特维尔的幽灵》还算有趣,但最后的对话实在太损了,《模范百万富翁》简直老到掉牙,而《W·H先生的画像》何止啰嗦无聊,充斥着没有根据的八卦,简直是王尔德把自己对年轻男孩的爱恋硬安到莎士比亚身上。你可以热爱年轻男孩,但没有必要通过莎士比亚来美化这种爱恋。反正最后的故事,我是一个字都不会相信的,而且极其啰嗦无聊,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也变得庸俗起来。

然而我还是愿意给它3.5颗星,毕竟是王尔德,一个写《夜莺与玫瑰》的青年。我同他一样,觉得艺术和美从不附庸任何理论或时代潮流,美就是美,它净化心灵,给人慰藉,除此之外,它只为自己存在。无论人们把它拿过来装点自己的虚荣,还是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来谋求一官半职,或是不知名的地方,读这些文字宽慰自己的少男少女,这些行为都只是行为人自己的东西,美和艺术,从不在这些人心里居住,它仅仅为自己存在。

王尔德把美化作俊美的青年去爱,甚至觉得莎士比亚同他有一样的想法,实在背离了艺术的初心,他的一生是美的奴隶,然后他把美化作波希,甘受为奴,也许他不该降下凡世,以一个肉体的躯壳,去寻找化作肉体的美。

  《王尔德奇异故事集》读后感(二):奇光异彩的王尔德故事世界

王尔德是浪漫多情的,他也是个讲故事的天才。他的文风十分华丽,一如他的外貌——温柔的眼睛,柔和的头发,漂亮的衣着。在这本《王尔德奇异故事集》的其中一篇《W.H.先生的画像》中,王尔德对有着阴柔之气的男子之美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绘:“精巧优美的双唇红艳欲滴,如梦似幻的眼睛里带着思慕的愁绪”。看过王尔德的像之后,你会感觉这好像是他给自己的自画像。这样的气质给了他与众不同的敏感,但也是他悲惨命运的原因所在。同性恋的身份让他经受了众叛亲离以及牢狱之灾。直到他去世一个世纪,英国才给了他树立雕像的荣誉。

这本故事集里收录了五个奇异的故事。其中最奇异的一个当属《坎特维尔的幽灵》。这个故事有着哥特式的奇幻风格,讲的是一家不信幽灵的美国人大战英国幽灵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十九世纪鬼故事在英国的流行,以及美国文化对英国的入侵。但是王尔德不喜欢现实主义的风格,不喜欢叙事的方式,他以幽默的笔触用奇幻的风格将这个人斗鬼的故事讲了出来。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阿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这个故事最奇异的地方在于主角阿瑟勋爵为了改变自己命运而采取的先发制人的方式。这个人物身上充满了矛盾。这里涉及剧透就不多说了。整个故事充满了极富戏剧化的转折,阅读起来十分过瘾。

《没有秘密的斯芬克斯》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主人公的朋友爱上一位神秘的夫人。她经常偷偷摸摸地到一处出租屋里去,然后又矢口否认这件事。男人认定这位夫人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瞒着他。然而结尾却发人深省。在“译后记”中,译者说这个故事正是王尔德那句名言:“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的最佳写照。

王尔德的这几个故事都发生在英国的贵族之间,发生在古老陈旧的古堡里。读着王尔德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故事,就好像徜徉在浮华又不安的伦敦街头。这样有趣又不乏深意的故事值得一读再读,其中《坎特维尔的幽灵》等故事也适合孩子阅读。

  《王尔德奇异故事集》读后感(三):能中王尔德的毒,是一种巨大幸福

  

博尔赫斯曾这样评价王尔德:“千年文学产生了远比王尔德复杂或更有想象力的作者,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无论是随意交谈还是和朋友相处,无论是在幸福的年月还是身处逆境,王尔德同样富有魅力。他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电影《王尔德》的豆瓣短评最高赞是这样一条:“豆瓣上的姑娘,有几个不爱王尔德?” 他俘获得了意识流文学大师的芳心,也让少男少女膜拜追随。 他在文学、毒舌以及时尚方面都留下了不朽印记。 他的墓是全世界最特别的墓地之一,无数朝圣者在墓碑上留下红色唇印,以示爱意。

奥斯卡·王尔德身上的标签太多了,但这并不是人们贴给他的,是他与生俱来的气质,因此才让人无法抗拒。这位在伦敦黄金时代最才华横溢却饱受极大争议的作家,拥有着天赋、掌声、名望与财富,但在巅峰之时一落千丈、声名狼藉。他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活过。

我穿什么,什么就是时尚 Dandy风是时尚史上一种经典的着装风格,专指对自己着装上心,品味考究,喜欢追求服装材质及美感的男性。王尔德要是说Dandy风第二,可没人敢说第一。华丽的丝绒西装外套、绸缎长裤、翻驳领扣眼上的康乃馨,世间唯美主义的代言人。传闻当年就连出狱之时也讲究体面,衣服磕碜是王尔德绝对不能容忍的,于是专门托人做一套新衣服,形象大过天。 1882年的《纽约时报》上有一篇题为《与诗人的十分钟》的文章,其中详细描述了王尔德奢华的穿搭:“他穿一件低领白衬衣,翻开的领子特别大,系一条淡蓝色丝绸领巾。他的手放在毛皮衬里的宽松大衣的口袋里,头上包着一条缠头巾。浅色的灯笼裤、漆皮鞋……左手一根手指上戴的印章戒指,是他展示的唯一珠宝。”当年尚且年轻的王尔德,在出版首部作品后,虽然还没有获得任何文学奖项,但凭借着惹眼独特的服装、幽默睿智的谈吐已经收获了不少关注。 老王告诉我们,外表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朋友们,快点打印一张王尔德巨幅画像贴在墙上,以示提醒。

我说什么,什么就是金句 “毒舌鼻祖”“反鸡汤主义者”“金句王”,王尔德要是说第二,可又没人敢说第一了。太多的情感电台博主都喜欢用那句“爱自己是浪漫终身的开始”作为节目的开头。王尔德的金句不是告诉人们岁月会静好,大家会成长,而是用看似叛逆的观点去挑战现有的规则,省去了剥洋葱的过程,直接告诉你实话,其中还带着些许居高临下的傲娇。

I can resist everything except temptation. 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抗拒。When people agree with me I always feel that I must be wrong. 每当别人赞同我,我便觉得自己一定错了。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 is all. 活着是这个世界上极少见的事情。大部分人只是生存罢了。In this world 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 世界上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另一种是得到了。Good looks are a snare that every sensible man would like to be caught in. 美貌是个圈套。所有明智的人都盼望掉进这个圈套。It is absurd to divide people into good and bad.People are either charming or tedious. 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类是荒谬的,世界上只有迷人的人和乏味的人。I never put off tile tomorrow what I can possibly do the day after. 能后天做的事情我绝不明天完成。

这……谁能顶得住啊! 王尔德的金句数量多,用途广,非常适合用来当做各社交账号的签名。想象一下,你把微信签名改成:“一副面具告诉我们的东西比一张脸孔更多。”把微博简介改成:“大众对一切事情都抱有永不满足的好奇心——除了真正值得知道的事情以外。”把钉钉状态改成:“保持一致是缺乏想象力的借口。”(快跑……) 王尔德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并乐此不疲、无所顾忌地践行着,这就是对所有有激情的事情立刻行动。也就是秉承着这样的信条,他才能遍地开花,在众多领域都有所建树。 但有一种能力,或许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

我讲什么,什么就是故事 这一Part这本故事集可是坐实了老王“讲故事大师”的美誉,没别的,王尔德讲故事真的好看。悬疑、惊奇、迷人的哥特风格。手相师、古堡、幽灵、美丽小女孩、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神秘氛围层层逼近,停不下来的那种。 他手里的故事总给人一种浪漫又荒唐的感觉,虽然有很多悲伤的故事,但看完之后却又意外地有点治愈。特别推荐大人们读一读。

译者在译后记里说:“ 能中文学的毒,中王尔德的毒,其实是一种难向外人道的巨大幸福。” 是的,总有些人在让你惊呼的同时,又让你多了些清醒。

  《王尔德奇异故事集》读后感(四):《王尔德奇异故事集》译后记

  

王尔德很爱讲故事,也很善于讲故事。不管是在他的社交生活中还是艺术生活中,讲故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他曾经说:“除了以故事的方式思考,我不能用任何其他方式思考。”

王尔德的父母都对收集爱尔兰民间故事有很高的热情。他的母亲珍·王尔德是一位诗人,父亲威廉·王尔德爵士是一位名医。据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回忆,病人为了感谢王尔德爵士治好他们的病,常常想送他家禽、蛋或其他礼物,可他总是和对方商量,说自己宁愿要一个童话故事。其实从王尔德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他父母有多喜欢爱尔兰民间故事。他的全名是奥斯卡·芬戈尔·奥弗莱厄蒂·威尔斯·王尔德(Oscar Fingall O'Flahertie Wills Wilde),其中“奥斯卡”和“芬戈尔”都是古爱尔兰史诗中的英雄的名字,而“奥弗莱厄蒂”是爱尔兰传奇故事里的一个勇武部落的名字。王尔德从学童时代起就很会讲故事,后来在社交界更是以健谈著称。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曾说:“王尔德从来不谈话——他只讲故事。”叶芝则说王尔德写的故事远不如他亲口讲的精彩,要想充分享受这些故事“必须再次听到他的声音,听那位无与伦比的讲述者亲口道来”。

虽然今天的我们已不可能再有那种幸运,但在我看来他用笔讲的故事已经足够精彩。这个故事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趣和引人入胜。作为一个善讲故事的人,王尔德非常娴熟地使用各种讽刺性的反转和模仿,夸张地借用传统的叙述形式或主题,以精妙的节奏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睛和心,不断诱导读者产生预期,却又不断戏弄、推翻这些预期。

我常常凌晨三四点钟还在翻译,这不全是因为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夜猫子,更因为不读完手头的故事我实在无法丢下书去睡觉。

《坎特维尔的幽灵》是王尔德发表的第一篇小说,1887年分两部分连载于《宫廷与社会评论》(Court and Society Review)杂志。这篇小说集中了当时的许多热门元素:鬼故事是十九世纪末在英国很流行的题材,尤其是现代理性怀疑精神和超自然力量互相碰撞的鬼故事;美国文化对英国的入侵不仅是当时的热点话题,也是王尔德自己很感兴趣的话题。他曾去美国巡回演讲,回来之后一连发表了好几篇谈美国文化的杂文;活泼大胆的美国少女形象首见于1878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黛西·米勒》,美式纯真与英式古板的对峙当时是个新颖、受欢迎的主题,王尔德似乎对美国女孩颇有好感,他曾说“在实用常识的广袤沙漠里,美国女孩是一个个小小的、美好的非理性绿洲”。在这些“流量”元素以外,王尔德也没有忘记爱尔兰民间故事:被超自然生灵绑架是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只不过王尔德滤去了其中的性元素,呈现了一个贞洁的、富有基督教精神的绑架故事。

王尔德在这篇小说里展示了出众的幽默感。脆弱、古板、迷惑不解的幽灵和乐观、实际、无坚不摧的美国家庭都是嘲讽的对象,却都很可爱。这种分寸感显得很讨喜。美国富人和英国贵族联姻是当时的社会热点,常被贴上“现金换头衔”的标签,王尔德却并没有在小说里对此做太多刻薄的调侃。也许第一次发表小说的他暂时还不打算点亮“毒舌”技能点。

《坎特维尔的幽灵》取得成功以后,王尔德又在《宫廷与社会评论》杂志上连载了第二篇小说——《阿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这个故事一开始是他在社交场合为给朋友们解闷而口头讲述的一个故事。有人回忆王尔德曾在一次午餐会上花五分钟讲完了萨维尔勋爵的犯罪故事,给在场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这个故事被他反复讲述,内容和细节不断进化,最终成了我们在纸上看到的这一篇。一位英雄接到命运的预言,得知自己注定成为杀人犯,这也是民间故事里常见的主题。只不过民间故事里的英雄一般会奋起反抗预言,王尔德笔下的萨维尔勋爵却千方百计地试图尽快实现预言。这篇故事同样展示出高超的气氛操纵和悬念营造技巧,尤其是文中数次出现相当诗意、忧伤、抒情的片段,写萨维尔勋爵似乎瞥见了人生的真相,悟出了巨大的哲理,然后却紧接上极为夸张、全然脚踏实地的谋杀策划情节,喜剧效果实在出众。乔治·奥威尔认为这篇小说是“最优秀的英语短篇小说”之一。王尔德当时是社交界的红人,这篇小说中描写的上流沙龙是他非常熟悉的场景。小说发表以后王尔德的母亲专门写信祝贺儿子在文中“机智地用上了社交界的知识”,还赞美了本文“警句叠出的行文风格和扣人心弦的悬疑气氛”。

在现实主义作家笔下,“家境优渥的青年何以冷血杀人”的法治故事多半该拿来“辛辣地批判上流社会的冷酷与虚伪”,然而王尔德的这篇故事里并没有太多道德批判。他不赞成当时盛行的现实主义风气,也不太喜欢用叙事来表达某种隐藏的哲学思想或个人信息。他认为“艺术从不表达任何东西,除了艺术本身”,“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独立的生命一样,而且艺术纯粹按照自身的路线发展”。他也反对评论家把作品和作家的个人生活或个性联系起来,这也许是出于自保,毕竟不少评论家认为《道林·格雷的画像》和《W.H.先生的画像》流露出王尔德不愿公之于众的性取向。

《阿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塑造了一个年轻英俊的上流社会青年形象,他既温柔多情又极端任性、完全冷血,我读完故事既觉得他狠毒可怕,又感到他身上有种孩童般的纯真和迷人。这个故事里流露出一种复杂迷人的东西:“在同一天中,既充满过肤浅的快乐,又展露出存在真正的样子,他惊讶于二者竟能如此不一致。毕竟他还非常年轻。”后来的《W.H.先生的画像》又塑造了另一位上流社会青年西利尔。他娇柔敏感,富有艺术气质,同时狂躁任性,行事不择手段。奇怪的是我在这些角色身上都看到了波西的影子,虽然创作这些故事时王尔德明明还不认识那位后来成为他命中煞星的青年。王尔德有句著名的格言:“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这个集子里收录的《没有秘密的斯芬克斯》几乎可以说是专为注解这句话而写。)我无法控制地觉得王尔德后来的人生故事也在注解这句格言。他创作的故事里早就暗暗写下了命运的预言。他曾想在故事里构建一个完全没有道德批判、纯为审美和趣味而存在的世界,他曾那样轻盈、轻松地描写那类青年,仿佛对他们的肤浅、矫饰看得一清二楚。然而在自己的人生里,他很快就失去了从高处旁观的超然视角,比谁都重地摔到了地上。也许他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剧本竟然是《夜莺与玫瑰》,而以刻薄、智慧著称的他扮演的居然是那只心碎而亡的夜莺。

王尔德还有另外一句名言:“一副面具告诉我们的东西比一张脸孔更多。”(因为他的名言实在太多,我还翻译了另外一本小册子——《王尔德名言选》。)作品可不就是作家的面具吗?不管他多么反对把作品与个人生活联系起来,也许对八卦的我们来说,他的作品比轶事更有信息量。王尔德说:“嚼舌头、说人闲话多有趣!历史就是八卦而已。”所以粉丝八卦他是绝对正当的。

当然,另一种可能是我的长篇大论都是走火入魔导致的过度解读。巧了,这个短篇集里正有一篇关于走火入魔的故事——《W.H.先生的画像》。这是整个集子里我最喜欢的一篇。一个敏感迷人的青年发明了一个文学理论,说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原是写给一位名叫威利·休斯的男演员的,那些深情挚爱的美妙词句都是莎士比亚在诉说他对这位神秘的W.H.先生的爱。为了向挚友证明这套理论,青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成了文学的殉道者。心碎的挚友又把这套理论传给了另一个朋友,后者很快也被迷得神魂颠倒、不能自拔。接下来是第二次出乎意料的死亡结局。

读完这篇小说以后我被一种奇怪的激动和遗憾控制了。我不仅很久都没缓过劲来,而且居然研究起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来。想不到后来本书的编辑也告诉我她为这篇小说“怅然若失了好久”,还“找了威利·休斯理论的论文来看”。我们的切身经历说明《W.H.先生的画像》也许是短篇小说界的《黑色星期五》,能对敏感的文艺青年产生神秘的影响。

不用担心,我和编辑都很好。“小说幻境乃是避世消愁的唯一途径。”(阿瑟·柯南道尔语)能中文学的毒、中王尔德的毒,其实是一种难向外人道的巨大幸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王尔德奇异故事集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