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是一本由晓梦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一):再次遇见 纳兰公子
如果读清代的诗词,必然要读纳兰容若的词作。第一次读纳兰公子的诗词还是中学时代,所谓“有些人只看了一眼,便入了心”初见时的心动瞬间被圈粉,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对纳兰容若赞扬道:“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样的评价着实很高,足见纳兰容若词作水平之高。 从前读纳兰公子的诗词,从未了解过他的出身,这是一部真正可以了解纳兰公子的传奇佳作,“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真懂读懂他时,已是而立之年。
他出生于豪门贵族,父亲是位高权重的宰相纳兰明珠,母亲为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一品诰命夫人。纳兰容若是家中的长子,他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前程,因为他注定会“前程似锦”。 纳兰容若天资聪颖,儿时便有“神童”的美誉,十四岁已名动京城,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进士及第,二十四岁有词集《饮水词》,形成了“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场景,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可惜天妒英才,纳兰容若年仅三十岁便溘然而逝。 在他现存三百多首词作,内容甚是丰富,其词在清代词坛有着极高的声誉。在纳兰公子众多的词作中,个人最为欣赏的这首《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无疑是最经典的一首,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首,仅开头一句便惊艳了古今,每次品读都会令人回味无穷。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写得真心绝妙,看似平淡却饱含着一个人丰富的情感投射,如此这般深情又撩动人心。
一个人,如果他在你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是美好的回忆。 初见,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是快乐的,对未来充满期许,但生活并不会按照你想要的方式进行,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存在于记忆中。
再次遇见纳兰公子,落泪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不能相见,也要朝思暮念,甚是想念……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二):我是人间惆怅客
相信读过纳兰词的人并不少,但是真正熟悉纳兰容若坎坷一生的却很少。我们也许在各种影视剧和书中看到过零零散散的故事,但也依然看不透他的神秘。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他是独具传奇色彩的才子,也是最具偶像气质的公子,但同样的,他也是一个自认为“人间惆怅客”的伤心诗人,他的诗词中多是“哀”与“愁”的情感体现,经典的诗句也多为今日所传诵,这不免让人对他所经历的一切产生疑惑—— 一个生在官场人家的翩翩公子,其父亲的政治前途一片光明,家中富裕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他自己也文武双全,早早在各类选拔中脱颖而出。这样一个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多说不尽,道不明的愁思呢?
读过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他的惆怅,他的悲凉,还有他的孤独是怎样在漫漫时光里消磨掉他年轻的生命,唯留下那一众凄美而经典的诗句于后人思考的。
作者晓梦对容若的解读很细致,这份剖析不仅是对他的诗,更是对他难解的情感。纳兰一生遇到过三段刻骨铭心的遇见——初恋青涩美好,少年心境如阳,但却以表妹最终入宫为妃而无缘错过;第一段婚姻佳偶天成,夫妻相濡以沫,但却以妻子最终早逝离去而留他黯然神伤;才情相知相恋,知己倾心相许,但却以世俗的偏见而无法长相厮守……
容若这一生不是没有快乐过,只是那些快乐都太过短暂,短暂到他都怀疑自己是否曾经抓住过那瞬时的温柔。看着容若的遭遇,有时候我总在想,永远不得到更不幸还是得到后又反复失去更不幸呢?我不知道,答案也许只有他自己最是明白。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这本书为我们详尽地展现了纳兰容若传奇的一生,我们从中窥见了纳兰的家庭,纳兰的爱情与纳兰的抱负,也由此终于能更加靠近这位神秘的忧伤诗人。他的这一生短暂而绚烂,闪闪发亮过,也黯然神伤过,无论经过多少漫长岁月,人们始终会记得有这样一位优雅的浊世佳公子曾经存在过,他的诗句也会一直绽放下去……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三):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当我重新回忆起这句话的时候,一种别样的心绪涌上心头来,这首诗是臧克家先生在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所写的,为的是纪念那个伟大的人,可是现在用到这里,我觉得也非常恰当,在那些年少的日子里,在那个懵懂的年纪里,纳兰容若的诗陪伴着我们,诗中的情感,诗人细腻的内心更是让我对这个无双的纳兰容若有了更多的好奇,可是历史是无情的,纳兰容若也是潇洒,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留下自己来过的证据后悄然离去,在书中终于可以窥得这位纳兰容若的传奇一生,可是只要纳兰容若的诗还在被人传唱,她就不会被人忘记,无论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还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纳兰容若的名句不断地被人传诵,纳兰容若虽然远去,他却依旧活在我们的心中。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句话可以说是纳兰容若的最好评价,纳兰容若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他出生在豪门,从小衣食无忧,其父更是康熙跟前的红人,纳兰容若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可是他从来不想让人们记住他的背景和身世,人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他的努力,看到了他良善的一面,他重情重义,答应朋友的一定会完成,他精于功课,殿试获得了二甲,他可挽大弓,精于骑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纳兰容若都可以担起无双公子之名。也许上天不会把所有的好都给予同一个人,纳兰容若的感情却无法得到圆满,他只能把自己的所有寄托都付诸于诗歌,在这些传诵的诗歌中,我们窥探到那个无双公子心中的愁绪,那一份多情,那一份伤感,这些更让这位无双的公子形象更加饱满起来,那些在岁月中飘来的愁绪、伤感更让我们深深牢记这位无双的公子。
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曾看到过许许多多闪亮的星星,虽然逝者已去,他们的故事,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被我们一辈一辈的传诵下去,在那些黑暗的时刻,我们总会仰望星空,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指引着我们向前向前向前!
在这个已经过去一半的2020年,我们失去了20多位院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我们不再受到欺压,老一辈革命家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个个奇迹,无论他们到什么地方,我们都会永远牢记他们的名字,牢记他们的精神,以这种精神为指引,向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行!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四):世间奇男子
“纳兰容若”真的是一位奇男子,是所有诗词爱好者的偶像。纳兰容若的诗词和其人一样充满了传奇,在读纳兰容若的时候,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我们可以感到人的一生是多么的波澜壮阔,在纳兰容若的一生当中有高山流水,有闲情雅事,有正常的品味,有男人想要的一切的一切。纳兰容若有红颜知己,也有遗憾,读纳兰容若真的可以走进每个人的一生。 记得是在初中的时候开始爱上了纳兰容若的词,随后对他的人生进行了了解。当我们走进纳兰容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离的越近,我们越无法看清这个男人的真实面目。你会觉得他是皇帝的御用带刀侍卫,也有可能会觉得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当然也有会理解,他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接着我们明白一句话,“身不由己”。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是关于纳兰的传记,虽然在家庭当中已经有了太多太多关于纳兰容若的东西,但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毫不犹豫的入手了。 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东西,当然我也看到了很多从未理解到的纳兰容若。纳兰容若的词除了让我们感受到高大上以外,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朴质的情怀。纳兰容若区别于其他诗人的地方在于偶尔感觉他非常的高大上,离我们很远,但有时候又感觉纳兰容若却更像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我们的一个知己。可以在无聊的时候落寞的时候可以跟他谈心,也可以在高兴开心的时候他分享。纳兰容若是清朝的第一才子,它不仅是诗词高手,而且天文、地理样样精通。他出生在贵族家庭,但他却体验了平民的生活,他了解人生的疾苦,他也能享受贵族的生活。 其实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在每一个阶段我们了解到的纳兰容若也都是不一样的。当归为人母以后我的心逐渐的定下来,但这让我更加的喜欢纳兰容若。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这本纳兰容若传,里面有这么一首词: 总要在生离死别的时刻, 才真正懂得命运无常, 才真正明白生命脆弱而短暂。 据说死亡是生命的孪生兄弟, 它和生命相互存在, 他就在你身边,虎视眈眈。 这首词在很早之前我就读过但很多的时候都是一掠而过,因为我不明白其中讲解的含义。但现在我明白了在这首词里面更让我们体会了那种即将逝去的爱情与亲情。那些看着从指缝间慢慢的溜走,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一种遗憾。 纳兰容若真的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因为尽情,所以伤心》这本纳兰容若传,更值得我们任何一个喜欢纳兰容若的人去读去品去细品,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五):多情诗人纳兰容若
说起纳兰容若这位词人,我们绝对不陌生,他的许多诗词是我们从小背到大的。即使已经离开学校十多年,仍然能记起他几首著名的诗词。例如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这些诗句也能看出纳兰容若是一位多愁善感之人。
除了他的诗词之外,我们也看过一些影视作品,会有纳兰容若的身影。而这一位被誉为清朝第一才子的人,却只有短短三十年的寿命,也不觉让人心生悲悯。而在文学作品中真正展示纳兰容若一生的传记少之又少。作者小穆通过整理资料,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写铸成了这一本《纳兰容若传》,而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细细的了解到纳兰容若的一生。 纳兰容若自幼体弱多病,或许就像书中所写,他的生病也是为了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每一个孩子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小心思,然而这也促使了纳兰容若的性格。而在短短的三十年中,纳兰容若也有三段感情,可惜的是这三段情感最终都未能圆满,这更使得纳兰容若的心绪变得更为多愁善感。 因为纳兰容若与康熙的关系,且纳兰容若的才情,使得康熙尤为看重。22岁获得进士,又被康熙任命为御前侍卫。皆可见纳兰容若的智慧与才情。在多处影视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纳兰容若是一位青年才俊,既有诗词名冠天下,有英姿勃发。也是许多女性向往的形象。而他如今留下的纳兰词集也随处可见。他所留下的300多首诗词,也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作者在这本传记中,展现出了纳兰容若的一生。并且在这本书的最后还汇集了纳兰容若的诗词赏析点评,非常值得读者收藏。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本书的设计也是非常漂亮的。从封面上淡绿色的背景以及点缀的莲花,都能展现出纳兰容若的清雅。 对于这样一位优秀的词人来说,天妒英才,但它丰富的情感,以及诗词中表达出来的感情,也都使得他名垂千史。纳兰容若虽然生命短暂,却给我们带来了无数优秀的词句,也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纳兰心事几人知?“或许他真正的需要人为,能懂他了解他内心的人!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六):《纳兰容若传》|我是人间惆怅客
提起纳兰容若,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太多,但是说起他的词,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特别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相信稍微爱好诗词的人都知道吧。 还有他写的词《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这首词情景交融,“惆怅”“断肠”,读后身临其境,悲伤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想了解词作者为什么这么悲伤,他到底经历了什么?特别是“我是人间惆怅客”引起了多少人的共情,已经成为传世名句,普遍传诵。 作者晓梦,也是个传奇人物,了不起的现代女性,原名郭晓燕,湖南人,当过湖南卫视记者,现为心理咨询师、执业律师。很了不起的经历吧!法考可以说是第一大难考,通过率极低,可见作者是个学霸,并且是个复合型人才,新闻、心理、法律,难以让人想象,还出版长篇小说多部,如《红唇》《我用什么来安慰你》《转身遇见你的寂寞》《谁的心中不曾有伤》《蓝眼泪》等,看着书名,应该都是些伤感的故事,因此,作者关注纳兰容若并且写传记,二人应该是惺惺相惜,多才又多情。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很好的阐释了纳兰容若短暂的一生,这本书以纳兰容若的感情为主线贯穿始终。 先说一下,纳兰容若的爱情,与表妹惠儿的初恋,阴差阳错,表妹嫁给了皇帝,感情错付,痛苦不堪,最终大病一场;与妻子卢氏婚后产生了爱情,本以为有数不尽的风花雪月,却不料人生无常,卢氏因为怀孕生子难产,产后大约一个月母子相继去世,懊悔自己疏忽大意;第三个心动女子沈宛,是汉家女,当时律令规定,满汉不能通婚,不为法律所容,是命运之错,也是心念之错呀!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在午夜徘徊时刻,会遗憾早知两人相爱,终是无言结局,又何必因为她的才名而结识她呢。如果人死后有灵魂的话,会看见他和沈宛的孩子,又会做何感想呢!两人之间是有爱情的,虽然沈宛离开了他,在他去世之后,发现怀孕并且生下了孩子,没有选择堕胎。 再说下,纳兰容若与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容若冒险营救素未蒙面的吴季子,仅因为被好友顾贞观写的两首词感动。吴季子案件是有先帝钦定的,所以风险很大,万一康熙大怒,纳兰父子的命运就会改变,所幸,纳兰明珠,即容若公子的父亲,瞅准时机,不断铺垫,最终,康熙释放了吴季子,准许回京,也给容若树立了“视兄弟如手足”的典范。 传记中穿插了很多纳兰容若的词,词与其人生共同存在,在其短暂一生里,能够让后人铭记的应该是他填写的词。书的后半部分是对纳兰容若经典诗词解读,有空时信手拈来朗诵下,也是一段美好的体验。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七):纳兰公子
纳兰容若,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可我们常常不知道的是,纳兰容若的出生,纳兰容若和《红楼梦》的关系,一直有所耳闻,《红楼梦》和清朝的某位大官员之子有关联,而我不知道的竟然是这个大官员是纳兰明珠,而他的儿子便是纳兰容若——大多数人认为他就是贾宝玉的原型。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我想指代的是纳兰容若对于生命中的女子,是尽情尽心的去爱的,所以每一次的生离死别,都深深的伤了他的心,所以,他也常常是忧郁的。
原来纳兰容若的母亲是爱新觉罗氏,而康熙大帝是大他八月的表哥,而受到父亲的影响,纳兰容若是极其的佩服和崇拜自己这个表哥的。
而正因为父亲一生苦心经营官场生活,使得一家人荣华富贵,而纳兰容若可能正和贾宝玉一样,出生于这样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里面,反而对于荣华富贵只觉得是过客,更愿意倾心于诗歌词画中。而纳兰容若的情路也比较坎坷,从小就结识的表妹,两心相许,结果表妹被选进了宫中,从此两人只能把情愫埋藏于心中,不再提。红楼梦中也有秀女入宫待挑选的情节。
即使是在离开了表妹之后的生活,纳兰容若还算幸运的,结婚遇到了自己喜爱的人,两人情深伉俪,夫妻恩爱,纳兰容若也有了生命中的新寄托,两个人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小婴儿,可惜的是,这次生产后,原配妻子去世,不久后小孩也跟着走了。那么一时间,纳兰容若的世界再次崩溃了。
纳兰容若,他自身的本事,不仅靠勤练武,也是时刻功诗书,在科举考试中,也是难得的作为满族考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这和父亲对他严苛的要求,以及他自己求上进的思想是离不开的。
纳兰容若的一生,辉煌的时候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视,从小养尊处优,也能够帮助父亲明珠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自己也遇到了珍视了三位女性,对待女性想必是如同贾宝玉一般温柔的,待女性是珍重的,认为女儿如水的。
没想到,纳兰容若的寿命是极短的,30岁左右的年纪,正是建功立业,儿女双全的时候,可惜一场也许是风寒的病,却拿走了纳兰容若的命,纳兰容若走后,父亲在皇帝身边也开始了走下坡路,一家人再大的财富,几百年后也化为了乌有,还好我们有纳兰容若留下的词,一直存活于人间。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八):《因为尽情,所以伤心》:多才多情多病的纳兰公子
纳兰容若宛如中国古代诗词长河里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颗明珠自带忧郁伤感又多情的气质。据说纳兰的词里“愁”、“恨”、“泪”这几个字的使用频率最高。 晓梦的这本纳兰容若传非常惊艳。她的文字跟前几天我读过的《宋时明月醉玲珑》作者流珠有相似处,都是非常得优美婉约,正如婉约派的词一样。因为纳兰容若在史书中留下的记载不多,因此就留给了后人很大的幻想空间。在本书中,晓梦也是极尽所能查找历史资料,同时在史书中未曾提及或详述的部分,晓梦用自己丰富凄美的想象给它填满充实。 生命只存在了三十一年的纳兰容若是个无可争议的情种。近现代也有一个大情种——徐志摩。但是徐志摩似乎可以同时发展好几条线,但是容若的生命中先后经历过青梅竹马又生生别离的初恋表妹,你侬我侬的第一任妻子卢氏,以及相爱却不能拥有名分的江南名妓沈宛。他跟每一个都爱得死去活来,为她们写词,为她们心碎。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这首词据说是纳兰在表妹入宫之后写的。一句“而今才道当时错”,让人泪目。“错”在哪里,在于不该对表妹用情太深,还是不该轻易放表妹离去。用情之深,跃然纸上。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首词是纳兰容若悼念亡妻卢氏而作。卢氏在纳兰失去表妹之后进入他的生命,温暖慰藉着他的心。两人相知相守,过着你侬我侬的生活。但是后来卢氏难产而死。纳兰痛心疾首。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这首词是纳兰写给沈宛的。堂堂宰相明珠之子爱上一位江南名妓,这是不能被世俗所接受的。但是在纳兰离世时,据说沈宛已经身怀有孕。 但是纳兰的短暂一生中不止有情,他也是清朝第一才子,17岁入了国子监,20几岁即被封为三等侍卫。正所谓文武兼备。康熙对其赞赏有加。纳兰出生于宰相府第,但是却勤奋努力,恪尽职守。然而却生了一副多情多病身,让人唏嘘。 此外本书作者晓梦老师在2014年本书初稿完成时也历经一劫。她被检查出患有癌症。这也许也印证了这本书的书名《因为尽情,所以伤心》,不但伤心,而且伤身。愿晓梦老师身体无恙。也愿苍天多多怜悯多情之人,赐予我们长寿。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九):《因为尽情,所以伤心》:对于多情才子纳兰容若你了解多少?
纳兰容若是谁?相信对于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这些清丽哀婉的文字正是出于清代才子纳兰容若之笔,无论时间转了多少个轮回,后人们再读绝句,都能被纳兰容若的才情所吸引,很多人虽然都读他的作品,可不是很了解他,而历史上关于纳兰容若的人物传记也并不多,因为他的生前留存的历史资料比较少。也许你读过他的诗词,而那些流传到现在的文学作品背后的故事你了解吗?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纳兰容若传记的书——《因为尽情,所以伤心》,作者晓梦,广泛收集并整理关于纳兰容若的资料,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判断,写了这本重文学和心理学视觉的纳兰容若传作品,读完真的有种看了一遍纳兰容若自传的感觉。
纳兰容若来尘世间仅仅走了31载,他的一生多愁,多病,多情,到底是怎样的经历成就了他这短短的一生,才情能释放世上至今不绝,《因为尽情,所以伤心》文中从他童年就开始写起,他的成长历程也阐述得非常详细,以及纳兰容若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都可以在书中了解到。
纳兰容若出生的背景比较好,也为他后来的发展打好了基础,他出身在一个官员家庭,父亲纳兰明珠是四品官爵,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的女儿,多尔衮的侄女,家世显赫背景强大,就连历史上的康熙皇帝也是他的表哥。
纳兰容若从小就天性敏感,热爱读书,喜欢作诗写词,一见到喜欢的诗词,会摘写下来,熟读成诵......
关于纳兰容若的感情,书中也有提及到,他的情路也非常坎坷,失去表妹后,好不容易遇到慰藉温暖他的妻子卢氏,却因为卢氏难产而死让两人天地永隔,用情至深的纳兰心痛不已,后来爱上了江南名妓,确又不能被世俗所接受.....
或许也正是这些受尽磨难的经历让纳兰容若诗中带情,字里行间都充满灵气,写给妻子的诗词让人读了也淡淡的忧伤: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除了感情上起伏不定,纳兰容若的事业也是步步高升,17岁入了国子监,20几岁就被封为三等侍卫,却无奈身体多病,短暂又传奇的一生绽放完就已经结束了.....
晓梦的这本《因为尽情,所以伤心》记录着纳兰容若传奇的一生,比较详细,多情多才的背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喜欢容若诗词的人都可以去读读,近距离走进纳兰容若,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触!
·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读后感(十):一代浊世佳公子的人生传奇
陌上大如玉,公子世无双。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年前刚刚读完了《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感叹岁月的无情,如书封上说:多年后,仍有人记得,这世上他们来过。他们,仿佛是两道清泉,从大清山岳一般的庄严与肃穆里流出,一直流到三百多年后,流进无数人的心中,却又无了踪迹。
《木兰词》——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词》是纳兰容若最出名的一首表达爱情的诗词,整首诗词以一名女子的口吻讲述,意思是女子被自己心爱的人抛弃之后,那种非常幽怨悲痛的感情。哀婉缠绵,可悲可泣,让读过这首诗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心情,并感同身受的难过。整首诗词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前两句,并且成为了千古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短短几个字,将人世间的感情中的无奈与惋惜娓娓道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最后终抵不过人生若只如初见时的心碎伤痛。
他是清朝第一才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他是丞相之子,是康熙御前侍卫,却厌倦权力争斗名利枷锁;他寄情于诗词,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他侠骨柔情,却天妒英才,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农历五月,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他是贵胄,是才子,是情种。他的初恋、正妻、续弦、小妾,四个不同的女人,带给他四段不同的爱情,他却“情深不寿”,英年辞世。他就是耐人寻味的纳兰容若。
人生如逆旅,我本惆怅客,是纳兰容若短暂一生的写照。他天赐富贵,满腹才气,生而多情,却为忧愁所伤。他的一生,一半是坦途,一半是荆棘。坦途在身,荆棘在心。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将纳兰容若一生的恢弘皆叙于此,他的诗词,他的才情,他的侠骨柔情让世人为之感叹,他那满腔的惆怅,至深的感情,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境界也只有在这本传记中为后人所知。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是纳兰容若人物大传,也是一代浊世佳公子的人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