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培根随笔全集》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06 01:04: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培根随笔全集》读后感锦集

  《培根随笔全集》是一本由[英] 培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培根随笔全集》精选点评:

  ●培根随笔全集记录了培根一生的至理名言。本书适用于所有政治和哲学爱好者。3分。

  ●看不看的吧

  ●感受英国贵族的思考方式和生活

  ●总觉得有些观点放在当下已经不实用了,但看看受受熏陶也可以,毕竟是贵族呀。

  ●醍醐灌顶

  ●培根是个有言无德的说教者。

  ●em,解析蛮不错,随笔里有用的不多。

  ●full of shit...

  ●最近在读,里面有些地方道理是从400多年前到现在都一样的。本来给十几岁小朋友买的,发现还是适合二十多岁的我……

  ●文艺复兴时期的公众号大V

  《培根随笔全集》读后感(一):智慧集锦

  收录了58篇“谈**”为题目的文章,涉及国家、人生等方面。读来第一感觉是枯燥,但坚持读完又惊讶400年前的培根见解之精辟,像是智慧的长者在讲他穷极一生的经验,实用而宝贵。我看的这本每篇都附有“解析”,便于帮助理解。

  《培根随笔全集》读后感(二):《培根随笔全集》

  201,6.12《培根随笔全集》弗兰西斯•培根

  一所大学校长推荐的书,精致的短篇,用莎士比亚的话来说就是“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乏味的枝叶、肤浅的花饰。”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从谈真理到谈事变,五十八篇,简短精致,值得多读几遍。“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韶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学养终成性格。”找到了这句经典语录的出处,谈学养。

  “智者留心自己的脚步,愚者转脸去诈骗他人。”

  “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没有爱的地方成群不等于结伴,一张张面孔只不过是一条画廊,交谈也无非是铙钹的铿锵。”

  “避免过多地谈论自己,也不要议论别人的长短。”

  “我把财富称为‘德行的包袱’”。

  “不要以数量度量你的捐赠,而应让它用之有度。”

  “谁能挣断磨胸的锁链,顿时停止悲痛,谁就是最好的心灵解放者。”

  “人们的思想大多取决于自己的愿望,他们的言论取决于自己的学识和接受的见解,然而他们的行为依照的则是他们的习惯。”

  “人人都是自己幸运的设计师。”

  “人精神上有选择,肉体上有需求。”

  “不入低谷难显高山。”

  “人的举止应当像身上的衣服,不可太紧,不可过于精当,而应宽容一点,便于活动。”

  “你们常存忍耐,就必保全灵魂。”

  “有的人善于发现事物的差异,有的人则长于发现事物的相似。”

  “对你以特别满意的心情掌握并专注的东西都应表示怀疑。”

  “在正路上走的跛子也会超过在错路上跑的飞毛腿。”

  《培根随笔全集》读后感(三):人生的哲理

  每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事情了,而且也会遇到超出很多我们认知以外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迷茫,慌张,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高人的指点,让我们明白,也许人生还有另外一种意义,如果你正在人生低谷,培根能让你脱胎换骨。 最近看的一本书,《培根随笔全集》,这是一本可以让我们明白人生智慧的书,洞悉人性的秘密,从书中获得收获。1597年培根出版了他的随笔记第1个版本,当时这本书只有10篇,是一部很短小的书,然而也是非常出名,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到后来培根出版了这一本新书,书中有很多的人生哲理,各种都可以看到论语言,论谈吐,论野心,论财富,论人的天性,论幸运,论无神论,论迷信,论革新,论友谊,论爱情,论父母和子女等等等等。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家喻户晓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家。与同时期的莎士比亚一起被誉为英国的骄傲,他出生于伦敦权贵豪门,父亲和母亲都是有权贵的人,而他从小各种学习,在剑桥大学深造。到英国驻法大使随员旅居法国,回国之后开始从政,去考取律师资格。当选国会议员,从巅峰时期被撤职,到后面从事科学和哲学研究,读他的书,充满了人生哲理,让无数读者认识自我,被誉为永不过时的人生指南。 是不是听着很心动啊?这本书确实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智慧箴言,每一个小节都可以细细的品味,细细的了解,当我们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时候,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而且书中还配有精美的油彩插画,当你看几页之后,都可以看到一副美丽的插画,可以说是赏心悦目了,既能美化我们的心灵,也能让净化我们的大脑,一举两得。 书中有一个论人的天性,说的天性是隐藏起来的,有时候可以克服。但很少能够根除,我觉得说的也是10分有道理的,每个人都有天性,他是在后天的环境中慢慢显现出来的,也是可以被控制的,但有的也是不可以被控制,因为它是变化的,那么想要战胜天性的人给自己设定的任务不能过大也不能不能过小,就要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来,就像学习游泳一样,学习跳舞一样,在书中也说了,第1步是放缓,第二是在量上减少,如果一个人有毅力和决心,解放自己当然是最好的,那个斩断藏在胸膛上的锁链,不再伤心的人是最佳的心灵解放者。解放天性,压抑天性都是要看情况而决定的,但是都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迫使他去学东西,也不必规定时间,因此人的天性要么趋向于药草,要么趋向于杂草,因此要适时的浇灌药草,拔出杂草,这种说法确实也是简单通透的。 大家可能都十分关注爱情,在这本书中也有论爱情,爱情是喜剧的素材,有时也是悲剧的素材,所有伟大和优秀的人物当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只要英名常在,没有一个曾被爱情弄到丢魂落魄的地步,这说明优秀的人物伟大的事情是排除这种反复无常的激情的。爱情不但可以进入敞开的心胸,也可以进入深远的心灵,认为爱情是过多的激情,夸大了事实的性质和价值,可是爱情又是在人最软弱的时候泛滥。爱情会变得热烈也是愚蠢的结果,但是婚姻之爱是人类繁衍,朋友之爱使人完善,放荡之爱使人堕落,所以爱情还要看是什么原因什么情况,爱情是变化无常的,不能一概而论的,要切身体会才行。 对于培根这样的人,经历了这么多次高低起伏,富贵贫贱,对人生有了更重要的思考,这本书一共有59个论点,各种论点都有想法,也举了一些小的例子,在书中你可以找到很多答案,有的事情我们自己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但是也许别人就能一眼看穿了,所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去了解别人的思想,而且这些伟人的思想,他们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看法,也会让我们从一些心结里面走出来,重新认识自己,从而发展更好。自己不再在钻牛角尖一样走不出来。入局者迷,旁观者清,书中这么多的论点,这么多的思想,需要时间慢慢的吸收消化。这样的人生哲学之书还是十分值得看一看的。

  《培根随笔全集》读后感(四):《培根随笔全集》书评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韶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学养终成性格。”——《培根随笔全集》

  2020.5.11读完《培根随笔全集》。

  “知识就是力量。”阅读可以获取知识,这是我们所知的常识。而我一直在想找一些关于素质拓展、人文教养之类的书籍,而《培根随笔全集》正好出现视野里。根据每一则短小精悍的随笔,揭示人类社会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的存在法则。或许有很多人说这些大道理我们都知道,甚至现在社会新媒体中信手拈来的一句话比比皆是。然而,我们从小所获知的人生准则来源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教育,很多无法言语的道理是建立在老师根据课本范本孜孜不倦的教导,我们和前人相互学习交流。一本书可有取得之处也有待取之处,关键是培养思考能力,取其精华,况且这本随笔也区别于普通感想心得,无自己经历,以客观角度严谨态度指导;区别于抒情类的诗歌,无多愁善感,以铿锵有力节奏重击心灵,打造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念。

  在《谈死亡》中,成人惧怕死亡恰如儿童怕进黑暗;儿童天生的恐惧随着故事同步增长,成人情况亦然。哲人有说:死亡的声势比死亡本身更为恐怖。小孩不懂,要和他谈到哲学道理,得到的只会是一双无辜的眼神盯着你,然而他们最纯真,恐惧的是大人口中一遍有一遍“威胁”的世界、离了大人的世界,可是他们的不懂和我们对不确定某天到来的死亡皆是未知事物。古人可能还会顾忌这话题,尤其在老人面前提及都是不懂事理的做法,时代变化,可能是年轻人过早明白那些大彻大非的事实,早熟引发对死亡的看法,甚至精神分裂无畏生死。在可能以为死亡遥不可及之时,谈笑风生;在可能对死亡可能触手可得之时,惊慌失措。例如这空前浩达的疫情降临时,在公交车地铁上的人们如同惊弓之鸟恐惧,而这本就是人之常情。花开花落,绿叶枯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生死相依。胎儿从胚芽发育成胚胎,在母亲肚子里蜷缩着等待降临,而临死之际因为老态龙种、身体疾病而疼痛地蜷缩抽搐着,这就是一生一轮回。古人身居高位,如帝王,命为天子,害怕死亡,通过祭司向上苍祈福,征集道家人士修炼长生不老药以延续寿命。生死众人平等,故而贫富贵贱高矮胖瘦美丑不同无所谓,毕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早晚的问题。后来看到一则辩论,说是否希望发明“不死药”,双方论点各有千秋,记忆犹新的即是如果发明出来,那也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掌握生死的价值千万金或价高者得之,又陷入不平等问题中。当然这只是个话资,这些研究问题我们不以为然的可能不会操作,也可能默默进行,就像克隆技术仍然在运用,只是禁止投入到人类身上。曾经以为的禁忌被打破,不知道世界会不会掀起一片风云来?

  在《谈结婚与独身》中提到,单身汉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主人,最好的仆人;但不一定是最好的臣民,因为他们容易远走高飞,几乎所有的逃亡者都是单身汉。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古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满15岁行及笄礼,意味着女孩子到了出嫁的年龄,如今在男女平等的社会中,女子逐渐实现经济独立、个体自由,对于男子的依附力越来越低,加上物质、医疗水平的发达,使得人类寿命自然而然延长,故而晚婚晚育的现象更多,甚至不婚族、丁克族在年轻人身上出现,当然也有社会压力大等因素。独身的人一方面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独自自由成为习惯,无法被约束,受制于别人。逃避是正常的现象,不仅是单身生活,包括厌世抑郁的心理活动等。单身生活可以随心所欲,无所牵挂,有一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潇洒,却不得不面对夜深人静的落寞。曾经遇到一个事业心重的女子,她家里养了很多只猫或狗,陪伴得以化解孤独。因为单身,所以不得不在工作之余充实生活或者直接化作工作狂;背包旅客,说走就走的旅行;泡杯咖啡买杯奶茶看一天书……在恋爱里周转的人照顾着他人的心思,爱情使人盲目失去主导,或甜蜜如糖或苦涩如酒。当结束恋爱期步入婚姻殿堂,幼稚到成熟的转变,并且或多或少做好了迎接两人平淡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以及争吵。《岛上书店》中提到,好的婚姻至少有一半是阴谋。婚姻意味着责任,习惯了生活中另一个人的存在,自己曾经克制的缺点暴露出来,柴米油盐里的油烟使得这一切变得枯燥,而婚姻里保质期的延长建立在两人中至少有一方的包容,并且时不时的用幽默风趣的态度打破这份平淡,用偶尔准备的小惊喜唤醒恋爱的甜蜜。明知道你是错的,用一时的认错换来一辈子的风平浪静,用对另一方整个身心的谋计换来一生的守候。如果一方忽视、淡化了这份感情,怎么能强求另一方坚贞不渝地支撑着到头的痛苦呢?培根在随笔中提到,妻子是青年时的情人,中年时的伴侣,老年时的保姆,所以一个人只要愿意,总是有结婚的理由的。我们国人习惯先苦后甜做人的原则,而选择作为妻子确实往相反的方向前进。从一开始被追时作为手心里的小公主,到生儿育女的无私奉献,再到一家老小生活琐事的操心操命。都说男人四十一枝花,老了反而有成熟稳重的气韵,而皱纹确是打败一个女人年龄的先兆。如今的生活观不仅仅局限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撑起一个家更需要女人工作、家庭的两方投入,毕竟没有经济来源傍身的选择是女人不可取的。因此,男人也不能局限于只是完成工作任务提供家庭保障就行了,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免不了投入,烧饭洗碗不是一方的任务,是两个人的包容。最近为减少轻率离婚、冲动离婚,民法典草案拟将“离婚冷静期”引入,明确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任何一方不愿离婚的,可撤回离婚登记申请。想想现在离婚率如此之高,年轻人冲动离婚的数量上升,一点小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掀起离婚的结果,三方家庭的破裂、孩子心灵创伤如何照顾?时代的潮流造成如今婚姻的轻贱,而政策的保障是为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不得不引人深思当今婚姻的问题。

  在《谈学养》中,读书时不可一味批驳,不可轻易相信,不可寻章摘句,而要推敲研究。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囫囵吞下,少数书则要咀嚼消化。和《如何阅读一本书》有些相似,只是那总结地较全面却又冗长让人无法通俗理解。曾经有人说,读书是为了打发时间,无聊才会看的。也是,无聊意味着时间空闲,空闲选择看影剧、刷短视频、聊天等,而读书,只是偏于枯燥而已。网上有太多如何培养看书的习惯,如何打卡一周看完一本书,如何做笔记,而更多一部分人只是惊羡的同时默默点赞关注收藏。名著经典一开始本就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在慢慢养成习惯时看些才可以,最初的时候只有读些有意思的杂文、短篇小说等,然后写写心得方知自己读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写的的时候才体会自己不足,才会浅显读第二遍,感受共鸣之处。开头难,不知何时去看书,尤其刚开始的时候,实在不行关闭手机个把小时,习惯是逼出来的。在《谈人的天性》中,纪律和教育能使天性规矩一点,但只有习惯才能改变、抑制天性。上了十几年的学,终归是教育不是读书,因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习惯在进入大学,多数人像是解脱了一样再也不想看书,只是应付考试而已。因此,也不强求,每个人的性格、爱好、追求各有不同,阅读者并不高人一等,只是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如果能在自己的圈子里如鱼得水,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只是自己需要靠书来思想存活而已。

  很多章节涉及的话题都引发新的想法,不一一述说了,只当哪天再重新阅读,又获得新知就行了。

  ——欢子随笔培根随笔全集7.4[英] 培根 / 2011 / 译林出版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培根随笔全集》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