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人设:如何塑造一个不会崩塌的人设》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完美人设:如何塑造一个不会崩塌的人设》读后感(一):学会看人,识别虚假
有的人用虚假人设来完美自己人设,现在身边不乏这样的人。 《完美人设》这本书用举例的方式详尽的介绍了什么是表演型,自恋型的虚假人设,有共同点也有差异,从不同职业举例子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分清。“人设”有时需要一定的美化,但不能时刻夸大,要使自我的人设不崩塌,需要实事求是,用真实的自己去面对,从而塑造“完美人设”。 有名同学就是超级自恋型,为了得到更多同学的关注,而编排一些语言去诽谤别人,戾气特别重,当她的谎言被点破后,她又来演说自己有精神疾病,不能控制自己,示弱以博得其它同学的关注,但很难了。最近又爱上了健身,发圈炫耀自己的成功,是一个典型的自恋型。人设已崩塌,再积极努力也不能挽回同学们对她之前好的印象。 别外一位同学则就是明显的表演型,特别爱夸大自己身边看到,听到,自己经历的事,把别人的事当做谈资而夸大自己的遭遇,让不在现场不知情的同学信以为真,从而混淆视听。她所在的单位领导给她的评价是“群众基础不好”让其降级,她不干,又到大领导处游说。虚假的人,夸大,爱表演的人总会有一天会梦碎,还是真实的自己更好。 人贵在真诚,实事求是,不能无底线的,虚假,夸大,否则,一旦被 识穿,人设直接崩塌,再重新建立则是难上加难。
《完美人设:如何塑造一个不会崩塌的人设》读后感(二):完美人设
这并不是是一本教人塑造人设的书,但它可以帮助你免于在一些人伪装的人设面前受损。人设可以理解为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每个人都希望留给别人一个好印象,这本无错,但很多人为了这个在别人心目中的好印象,不惜采用手段造出一副虚假的人设,如果我们对此不甚了解,那就可能陷入别人虚假人设的骗局中。生活中是不是常遇到这样的事,事前感觉我的竞争对手好强啊,我和他竞争肯定没希望,事后发现对方并没有看起来那样有实力,也许是对方的人设骗了你。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表演型人格和自恋型人格两种,他们善于伪装自己,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受到别人的关注,赞美,崇拜。如果事先不了解,我们或许会真的以为这个人就是这样优秀,但其实,也许那只是他的人设,他的假面孔,我们不必戳穿,也不必在那些看起来优秀的人设面前自惭形秽。 靠伪装的人设不是长久之计,总有一天被撕开,人们看到这些人的真实样子往往会失望,还有被欺骗的愤怒。想要一个真正好的人设,最重要的是持续提升内在。
《完美人设:如何塑造一个不会崩塌的人设》读后感(三):读书笔记-《完美人设》
一、谁在制造“虚假人设”: 全民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活在自己的自媒体里,越来越多的人尝试通过美化自己来打造属于自己的“完美人设”,以博得在某个领域的存在感;所谓人设,是指一个人表现出的外在形象,包括长相、谈吐、品格、行事风格、知识涵养等等; 大部分人会通过衣着、相貌、学历等去判断他人,也就是说他们不看对方的内在,而是仅凭外在极为简单的判断标准去评断对方,这类人很容易给人贴标签,所以也很容易将脱离真实的偏见视为真实并深信不疑,这也是那些虚假人设得以生存且壮大的重要原因 ; 二、活在虚假人设里面的2类人 1、表演型人格:为吸引他人关注而过度夸大,通常情绪表达夸张,自我戏剧化,他们并不是真的完美无缺的人,只要“让别人觉得自己完美无缺”就够了; 2、自恋型人格:其行为特点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独一无二,为人缺乏同理心,自己不愿为对方付出,却要求对方爱自己,这是自恋型人格者的一大特征; 三、人设(网红)受欢迎的真相 1、对于薪资下滑、存款减少,不得不拼命工作才能维持生活的上班族来说,纵使出国旅行变得再便宜,他们仍旧不可能轻易的去享受旅行。延展到生活方方面面,诸如想要好身材、好厨艺、帅气多金的男朋友,温柔漂亮的女朋友等等,欲望得不到满足,所以普通人开始更加羡慕那些有着自己生活的人,希望在他人那里得到欲望的满足; 2、贩卖焦虑:人不知道到底该相信什么才好,就算想到某样东西,也不知道是否可以真的相信,因为自己无法判断,所以就希望有谁能来替自己做判断,这项心理认知被网红们广泛运用,诸如:“买它”、“不用后悔”、“得到xx就是幸福”、“没有xx就是不幸”......
《完美人设:如何塑造一个不会崩塌的人设》读后感(四):人与人的差异之大,超乎想象
书名有“标题党”之嫌,副标题估计是译者加上去的,如果是作文命题,阅卷老师应该不会给这本书打高分。
全书95%的内容是在说社会上有诸多“表现型人格”与“自恋型人格”的人,不无批判的意味,最后得出结论:过分夸张和过度自恋容易造成人设崩塌,所以,我们要做个老实人。
不过,抛开命题作文的视角,本书亦非一无是处。
它带给我的启发有两点。
其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之大,超乎想象。
比如当下,时不时发生的艺人犯错道歉事件,现场声泪俱下,但其内心却可能一阵窃喜或不屑一顾,甚至为自己的“精彩表演”感到自豪,因为他原本就将事件当成了一场表演,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这就是“表现型人格”。
而“自恋型人格”严重患者,同理心几乎为零,根本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整个世界围绕着他一个人转,稍不如他所意,就会极速降低智商,对任何人都可能表现出如“一个小孩对父母般撒泼打滚,予取予求”,既可怜,又可怖。
我想到了《天龙八部》中的阿紫。
其实,这两种人格都是“病”,是心理疾病,它不像眼盲,失聪,患者明确知道。表现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严重者,患者往往浑不自知。
其二,电视媒体选择嘉宾时,往往不会选择表达客观公允的人。理由是这样的观点毫无吸引人之处,影响收视率。
《完美人设》由日本作家和田秀树所作,它反映的是日本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样存在于我们身边、网络和电视上。
通过这本书,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某些人,发生的某些事,会多一份理解,因为你知道那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