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黄金鱼子酱的居鲁士》是一本由布伦达·帕克 / 杰弗里·帕克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页数:2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携带黄金鱼子酱的居鲁士》读后感(一):战争与和平
提前波斯帝国,读者会联想到希腊和波斯之间残酷的战争,会想到电影《斯巴达300》,300名勇敢的战士在温泉关抵抗波斯的入侵。而战士菲迪皮茨从马拉松战场,跑到42公里之外的雅典,向国王传达了战争胜利的消息,这也是马拉松诞生的原因。
游牧民族由于各种原因无奈向西部迁移,侵扰至原居住地的雅利安人,部分南下的雅利安人主要是米底人和波斯人。大约公元前五世纪,米底人联合巴比伦王国,击败亚述帝国,在两河流域的东部建立了米底帝国。而波斯人无法在米底人的地区生存,只好被迫继续东迁,来到高山峻岭之间,以远离战火纷烟的战场。
在这片干旱荒凉之地,如何获得并维持水源的充足,是每个波斯人都要经历的考验。借助于波斯人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卡纳特灌溉系统,从而解决了水资源问题,并由此建立了各种美丽的波斯花园。有学者认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正是由居鲁士大帝创造的。
当波斯人终于寻找到了时机,居鲁士大帝建立起阿契美尼斯王朝。甚至发动希波战争,想要从征服希腊开始,继尔统一整个欧洲。波斯大军几乎达到了这个目的,只是习惯了陆战的波斯军,还是在海战中被希腊打败,正如赤壁之战中被曹操打败一样。居鲁士大帝,虽在与马萨革泰人托米丽司的战斗中失败,但在总结其一生时,却始终存在着正面和反面的争论,在犹太人之囚中看到了仁慈的行为,在领土扩张中见识到骄傲的反面。他的存在、他的占领、他的统治,被众神所认可。著作《波斯人》:没有神会迁怒他,因为他是明智的。
作为第一个波斯帝国,阿契美尼斯王朝的统治还是得到被占领地区人民的支持,领导者延续了占领地的旧政策,虽然有自己的宗教文化,但并没有强迫占领区人民改变宗教信仰,就如同西哥特统治西班牙一样。在波斯波利斯的遗址里,可以看到各国使节进贡的塑像,雕刻有他们带来了各地贡品,不由得想知道,国王是否会像中国的乾隆皇帝那样,用黄金等物品回赠各地使节。
萨珊王朝、帖木儿王朝、莫卧儿王朝等后期波斯帝国,都在追寻阿契美尼斯王朝的历史,即便是20世纪,改名为伊朗之后,作为国家领导人还是在追寻古老的波斯文化,以寻求血脉的联系。说到“波斯”,人们就会觉得它是古老的文明,是美的象征,是和平与包容的结合体;而“伊朗”,则给人一种战争、纷争和石油的印象。“伊朗”和“波斯”作为矛盾体的两个方面,作者却认可这两种表现形式,认为这就是伊朗所欲表达的个性体现。
复苏的巴列维王朝为何会灭亡呢?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描述到:现代化的传统君主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将陷入一种“根本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传统君主为了追求合法性不得不进行现代化改革;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成功又使君主制的合法性受到削弱。
到了伊斯兰共和国时期,伊朗从起初对古波斯历史的无视,慢慢地也开始接受了波斯文化,使得近2000年的波斯文化得以延续。伊斯兰文化和波斯文化相互交融,“伊斯兰化的波斯”也已经转变为“波斯化的伊斯兰”,波斯文化成为了这种个性的核心。
公元前五世纪,阿契美尼德建立起波斯帝国,允许各种宗教的存在,提倡帝国内部的和平,并保证宗教文化的和谐共处。时至今日,这种理念仍然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和平是世界文明的标志,是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
《携带黄金鱼子酱的居鲁士》读后感(二):《携带黄金鱼子酱的居鲁士》:遗落在时间长河中的波斯帝国
在世界历史上,波斯帝国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公元前559年,居鲁士大帝(居鲁士二世)统一古波斯部落,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又被称为波斯第一帝国)。
虽然时间上相差了两百多年,但波斯帝国与我国历史上的秦朝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度量衡、比如水利灌溉工程。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标准不一,对各国间的贸易交流带来了极大不便,秦朝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规范了度量衡。同样,波斯帝国为方便货物交流,将亚欧大陆不同的计量单位重新制定发明了新的计量单位——塔兰特。
水利灌溉工程方面,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郑国渠开始修建,耗时十余年完成。郑国渠干渠总长近300华里,几乎横卧于秦国国土之上,为秦国发展农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水利保障。顺便说一句,2016年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而另一方面,波斯人休养生息的高原地区干旱异常,几乎不产粮食。于是,波斯人产生了利用地理条件的优势将冰山雪水引入居住地的想法。随着“卡纳特”技术的发明,供水难题迎刃而解。
同时,波斯人为了能够高效地利用珍贵的水源,渐渐发展出了“花园”。
有证据证明,利用卡纳特引来的水被波斯人储存在蓄水池中以供全年使用。开闸放水时,水流会沿着设计好的河道将封闭区域切割成不同的形状。 这项技术既能灌溉封闭区域,又能够使封闭区域形成各种形状从而让整个花园富有审美情趣。利用这种形式,波斯花园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据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德威发掘巴比伦遗址时的研究发现,巴比伦空中花园有很大可能并不是如传说中那样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妻子修建,而是居鲁士征服巴比伦之后由居鲁士设计建造的。
有关居鲁士大帝的传说很多,历史与传说交织在一起,已经很难分清何为真实,何为杜撰了。抛开居鲁士大帝的军事才能不谈,居鲁士大帝是一位宽厚、胸襟博大的君主。
居鲁士刚一出生,外祖父米底国王阿斯提阿格斯就下令将他处死。待居鲁士占领米底建立波斯帝国后,居鲁士将外祖父接至身边颐养天年。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征服巴比伦之后,严令军队不许扰民,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得到了人道对待,像帝国内的其他臣民一样,受到帝国法律的保护。公元前538年,居鲁士大帝下诏准许以色列人回国重建圣殿,并将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从以色列圣殿中掠夺来的器皿还给犹太人。
在《携带黄金鱼子酱的居鲁士》一书中,作在回顾居鲁士大帝的历史与传说时引用了多部传记或文学作品对居鲁士生平的演绎。其中提到居鲁士大帝在《圣经》中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正是基于上述原因。
上帝说他握住了居鲁士的右手,允许居鲁士征服列国。《携带黄金鱼子酱的居鲁士》提到波斯帝国成立2500周年庆典。这是伊朗王国在1971年10月12日-16日为纪念居鲁士大帝建立波斯帝国举行的一系列纪念活动,许多国家首脑受邀参加。
近世波斯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巴列维王朝的沙王穆罕默德·礼萨在这次庆典上宣称要复兴失落已久的波斯帝国。沙王自称是2500年伟大文明的继承者,并以“哦,居鲁士兵,安息吧,因为我们已经苏醒”结束自己的演讲,足见沙王意欲重拾辉煌的决心。
可惜的是,盛大的庆典活动并没有挽留住巴列维王朝覆灭的脚步。1979年,宗教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礼萨汗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被迫流亡,巴列维王朝覆亡。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在《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中称波斯帝国是“2500年前的世界超级大国”,评价居鲁士大帝“建立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帝国,并且永远地改变了世界……”
盛极一时的波斯帝国虽然遗落在了时间的长河中,但它留下的印迹永远不会消逝。
-END-
《携带黄金鱼子酱的居鲁士》读后感(三):草稿
提前波斯帝国,自然让读者想到《斯巴达300人》,勇敢的300位勇士抵抗波斯人的入侵,还有马拉松的战斗,当抵御波斯人的入侵,及时向国家汇报胜利的消息。
波斯人来自于东迁的雅利安人,因为东方游牧民族因各种原因向西部迁移,部分南下的雅利安人主要是米底人和波斯人。米底人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联合巴比伦王国,打败了亚述帝国,在两河流域的东部建立起米底帝国。而波斯人无法在米底人的地区生存,只能被迫继续东迁,远离战火纷烟的战场。
当波斯人终于寻找到战机,居鲁士大帝统一这块纷争的国土,甚至想从征服希腊开始,统一整个欧洲。阿契美尼斯王朝差点实现了这个目标,只是习惯于陆军的波斯,还是在海上之战上败给了希腊,就如同赤壁之战的曹操。
没想道阿契美尼斯王朝的施政还是得到被占领之地百姓的支持,应该是领导者延续了占领地的旧政策,宗教信仰也没有强制变更,就如同西哥特统治西班牙一样,即便是到了晚期,爱奥利亚希腊人对独立的热情也不是很积极。像巴比伦之囚的行为,也被众人赞誉。 居鲁士大帝,在与马萨革泰人托米丽司的战斗中失败,在总结其人生的存在时,正面反面的讨论持续着,在犹太人之囚中见识到仁慈的正义,在领土扩张中见识到骄傲的反面。他的存在,他的占领,被神所认可。《波斯人》:没有神会迁怒他,因为他是明智的。
波斯波利斯的台阶,石刻上是各地使节朝贡的雕像,有母狮、骆驼、公牛、象牙、斧子、马和花瓶等等,都是各地带来的贡品,作者言这些或许是象征品,可能是黄金和贵金属。我在想,会不会想乾隆皇帝一样,回赠给使节的,反倒是黄金等物。 波斯波利斯遗址最高处,拉赫马特山坡上有阿塔薛西斯二世和三世的陵墓,上方浮雕的左侧是波斯的帝王,中间的是拜火教的最高神阿胡拉·马兹达,右侧是火焰,火焰上方的圆代表月亮。浮雕描绘的意思是波斯帝王通过火与神沟通的场面。 波斯波利斯遗址最高处,拉赫马特山坡上有阿塔薛西斯二世和三世的陵墓,上方浮雕的左侧是波斯的帝王,中间的是拜火教的最高神阿胡拉·马兹达,右侧是火焰,火焰上方的圆代表月亮。波斯信仰琐罗亚斯德教,该教的核心特征是一元神,信奉阿胡拉·马兹达。 波斯灌溉系统,是不是就是坎儿井?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起源于波斯,分布地以伊朗高原为中心,东至新疆,西至摩洛哥。话说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就来源于居鲁士大帝,其应用了在高原地区广泛使用的卡纳特,从而使这片土地有了众多的波斯花园。 四年之后,腓力的儿子亚历山大越过赫勒斯滂进攻波斯帝国,在随后的三次大战中,波斯人都输给了侵略者。巴比伦陷落了,波斯波利斯被付之一炬。亚历山大宣布自己继承了居鲁士的王冠,拥有了一个疆土从亚德里亚海延伸到印度河的辽阔帝国。 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波斯人数百年之后再度统治了这片土地,建立了波斯萨珊王朝,定都于伊拉克境内泰西封(塔克基思拉宫遗址)。即便是在公元259年抓获了罗马皇帝瓦勒良,罗马人、哥特人、阿拉伯人、拜占廷人、贵霜人等等,导致这儿数百年战争不断。 伊斯兰统治下的波斯,虽说萨珊王朝灭亡后,波斯的主体文化还是得以传承下来。虽说他们的宗教信仰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的建筑、服饰以及习俗文化等等,还是沿袭自古波斯时代。另外各地的波斯王朝,仍以萨珊王朝和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血脉相连,也被国民认可。 国家民族的兴衰,15世纪初欧亚大陆不可一世的帖木儿王朝,击败了金帐汗国诸多对手,最后将鼎盛的奥斯曼土耳其灭国,俘获了苏丹巴耶萨特一世。帖木儿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明成祖朱棣。但没到中国,整个帝国瞬间就崩溃了。 撒马尔罕则延续了波斯文化。 徳里红堡是莫卧儿王朝第五帝王沙贾汗自1639年开始,耗时近十年建造。进了红堡,正面的建筑就是大会堂,正中是王位。挺关注这儿的孔雀王座,据说皇帝召开会议时,坐在正中王位上,文武群臣坐在下面,而在皇帝两侧墙上在两个小窗垂帘,皇后们在后面观摩。 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帝国,都是波斯文明的延续,开国皇帝都有股凶狠的气势,为了疆土的扩大而四处挑起战争,而到了自己的后代,则相续维持和平的状态,打造自己的波斯花园或是莫卧儿花园。始于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文化,直至莫卧儿王朝还在延续。 “光之山”钻石,原产于印度,重约105克拉,起初镶嵌于寺庙的女神像眼中,多次落入征服者之手。19世纪50年代落入英国,镶嵌于王冠上。2002年伊丽莎白王太后去世后,镶嵌着“光之山”的王冠也被放置在她的灵柩上。现在,这顶王冠被存放在伦敦塔里。 为何伊朗的巴列维王朝会灭亡呢?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现代化的传统君主制国家的政治体制会陷入一种“根本性的困境”:一方面传统君主为了追求合法性不得不进行现代化改革;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成功又削弱了君主制的合法性。 在伊斯兰共和国时代,伊朗从起初对古波斯历史的无视,慢慢地开始接受古波斯文化,从而让近2000年的波斯文化得以继续延续。伊斯兰文化和波斯文化相互交汇,相互融合,伊斯兰化的波斯也已经转变为波斯化的伊斯兰,波斯文化成为了这种个性的核心。 阿契美尼德在公元前五世纪创建的帝国,允许各种宗教的存在,倡导帝国内部的和平,保证不同宗教文化和谐共存。直至现在,这种理念还是被众人所认可,和平是世界文明的象征,也是各国人民期盼的目标,想着自己的个人利益,必然导致战争的爆发。 提前波斯给人的印象是古老和文明,是美的象征,是和平和包容的结合体。并喜欢伊朗两个文字,给人的印象是战乱,是纷争,是石油。伊朗和波斯给人的印象是个对立面,作者却认可这两种表现形式,认为这就是伊朗所表达的个性体现。
《携带黄金鱼子酱的居鲁士》读后感(四):《携带黄金鱼子酱的居鲁士》:波斯文明的前世今生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胡古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叙利亚一带。而其中重要的部分伊朗就是对这种古来文明的延续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知道伊朗的旧称是波斯,这里的波斯帝国以及文化遗产,是我们人类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虽然波斯文明没有中华文明那样源远流长,但也可是可谓是仅次于中华文明的伟大文明之一。最近拜读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品牌公司鼓楼新悦出版的《携带黄金鱼子酱的居鲁士:波斯帝国及其遗产》,就较为系统地向世人彰显了中波斯文明的璀璨文化。
此书的作者都是英国明翰大学的学人:乔弗里•帕克、布兰达•帕克。他们就是通过研究的成果,并不是照本宣科地对波斯帝国的历史作为讲述,而是以这一帝国的开创者——居鲁士大帝为中心,继而关注居鲁士与波斯各个王朝更迭所发生的联系,使得后续王朝从阿契美尼德帝国中寻找其统治的正当性、合法性这一点却从未改变。从而乃至至今体现了一种中东霸主的气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也成就了举世瞩目的波斯文明。
全书分16章,都是以波斯历代历史发展历程作为主线的,但波斯帝国每一个发展时期,但离不开居鲁士大帝这个波斯历史的主心骨。在展开波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讲述前,值得一提的是出版的新颖主意,那就是这部书的书名了,我们知道鱼子酱,产于接壤伊朗和俄罗斯里海的鱼子酱质量为佳。于是将黄金鱼子酱与居鲁士联系在一起,是非常有吸引读者的胃口的,也让吃货读者吃鱼子酱之余,也体味到波斯文化的无穷魅力。
首先,此书一开始就说到了公元前两千纪起,雅利安人的一支开始从中亚向里海南岸迁徙,而后在伊朗高原扎根发展,最终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强有力的文明之一:波斯帝国。如第一章中,就见到了土地和人民,其中他们气候是较为恶劣的,就拿首都德黑兰而言,不仅海拔有1220米之高,夏天有30度以上的热,冬季却又有零度以下的冷,波斯人就可谓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也正因为如此磨练了他们坚毅、以及总体互相抱团取暖友善的品行。另外作者图文介绍了厄尔布尔山的屏障作用,也说到了中东最高山达马万德山的美好风光。
之后,作者就直奔主题,重点介绍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其中在第2章中就讲到了居鲁士的高明执政,这高明在于在征服广大领土之后,他就会机那里一个运作有效的政府系统,将波斯划分为20个省。于此就奠定了波斯帝国可以有序进行管理。波斯每个时代的君王有有自己的作风和野心,于是,书中也介绍了大流士为了想于居鲁士享有同等地位,他不在居鲁士时期的首都帕萨尔加德建都,另起炉灶地建立了属于他自己的新都帕尔斯(后称波斯波利斯)。由此就证明居鲁士在波斯历代的君王中都是出于最重要的地位的。
之后,在第3章作者就单独回顾式说明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文化遗产成就。这里不仅详细介绍了波斯御道的重要历史作用,那就是保持了帝国内部的快速通信,这种波斯语中的传递形式是阿加莱恩。此外还讲到了苏萨发现的楔形文字碑明确体现初贸易的重要性,于是波斯这个黄金鱼子酱的国度,就给我们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如有翼动物的金箔饰品(有翼狮子)、宫殿浮雕、滚筒印章以及阿姆河宝藏的黄金战车,都是让读者看到为之一叹的。
在第4章就从居鲁士大帝的魅力和执政魄力,因此在波斯世界流程了很多历史和传说,作何就从这些传说中高度赞美了这个一个仁君。首先体现他的功绩就是体现在波斯的铭文和文书,就有说明居鲁士征服巴比伦的文字。作者也以赞同的看法去引用了“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对居鲁士全面的看法和分析。其中就是希罗多德认为居鲁士是仁慈之君的看法,如就举了很多铁证,如宽恕敌人阿斯提阿格斯、吕底亚国王等。随后,作者就通过很多文学作品如《以赛亚书》《以斯拉记》,还有通过画作如《居鲁士的仁慈》去高度赞扬了居鲁士的丰功伟绩以及友人仁慈的人品,这种赞扬已经犹如与希腊神话的英雄人物了,由此可见他在波斯人心中的位置是不可代替的,他也是代表了波斯人那种坚毅、以及总体互相抱团取暖友善的品行。
来到第五章就讲述了波斯波利斯,是代表新城市、王位与权力的事情。我们知道波斯波利斯是由后继波斯的国王大流士的新都,这里主要介绍大流士的工程新都的概况,因此说明居鲁士所建造的波斯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我们看到了波斯帝国在大流士时代的宝贵遗产,如就有宫殿鹰头、大阶梯、大流士的陵墓都是体现这个帝国的城市和王位的发展,也让波斯帝国焕发出新的额生命力。
来到第6章,就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说明宗教与帝国发展的复杂关系。第7章就也介绍了波斯给人类留下的有一宝贵的遗产,那就是失乐园的空中花园的建造。是的,花园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的就是阿契美尼德人说发明的,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美丽环境和向善的理想是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与其他宗教和理想联系在一起的,向我们展示了波斯这个古老帝国的独特价值观。但你看到19世纪复制的赫里福德世界地图,就会感受到波斯人那种人与自然,人于宗教的和谐美。
在第8章就讲到了马其顿亚历山大对波斯帝国的控制,以及希腊文化对波斯文化的渗透和融合。第9章就讲述了坚毅的波斯人反抗成功的例子,那就是萨珊王朝实现了波斯帝国的复兴之路,此章也见到了很多波斯文明的遗产,这里就不一一细说。第10章也见到了波斯帝国发展到后来的有了伊斯兰化的波斯,与波斯化的伊斯兰教,说明了波斯帝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宗教融洽性。
而在第11和第12章中,作者就介绍了波斯帝国从权利中心波斯波利斯之外的经济中心撒马尔罕的发展,以及撒马尔罕地波斯帝国文化和经济的重要性。这其实是蒙古人控制波斯帝国时期,以及进入帖木儿帝国。其中很值得中国读者引起注意的是,撒马尔罕的位置就是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西是拜占庭,东是中国,撒马尔罕也因为丝绸之路使得波斯帝国当时的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才让波斯帝国的综合实力和文化更为强大,还有使得波斯帝国的河中地区的学术和科学得到空前的发展。
来到第13章,就讲到了波斯帝国末位王朝致敬第一个王朝的故事。由此说明居鲁士打造的波斯帝国成为了波斯人和历代王朝君主所推崇的的灵魂帝王人物。而之后的故事就是我们波斯帝国进入了伊斯兰共和国时代,波斯也改名为了伊朗。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将波斯改名为伊朗呢?那是因为波斯帝国已经由有封建社会变成了伊斯兰共和制的国度了,他们现在走的是政教合一的路子,不是帝国主义了。另外“波斯”这一名称所呈现的画面是浪漫,是精致花园中的玫瑰与夜莺,是闪烁着珠宝般绚丽色彩的地毯,是诗歌与动人的音乐;而谈到伊朗,画面则转变为皱着眉头的宗教老师,黑色的石油,黑色面纱之下的面容,这就是非常贴切的解释。波斯和伊朗看似矛盾的两幅画面,却在同一片土地上交织缠绕,使伊朗(波斯)成为中东最为独特的存在。
窃以为,若想了解波斯的“前世今生”,本书不失为最佳的选择。不管是波斯还是伊朗,他们的文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那种绝对的韧性和活力,不管是外来势力的控制,还是意识形态以及文化的转变,波斯文化都还能作为一个复杂而又独立的存在始终能够保存下来,这是因为波斯人都是各自重视自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还有都是怀揣着勇气和自信,以一种成熟而又兼具创新性的方式与现实的种种限制妥协所形成的波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