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许之地》是一部由格斯·范·桑特执导,马特·达蒙 / 约翰·卡拉辛斯基 / 罗丝玛丽·德薇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应许之地》观后感(一):不错的影片
我是带着任务来看的,若是平时我不会去看这种电影,环保这种题材怎么想都没什么吸引力,如果你是那种用脑袋看电影的人,一定会觉得这部电影很不错,好的影片是能够让人思考的,而不是一时的快感,当然这因人而异,但能够评奖的影片,必然是有思想的,怎么还不到140字啊。。。哇还没到。。。没什么可写的了
《应许之地》观后感(二):你看到的是道德的至高点,会感动,但不是生活。
发展和破坏从来都是黏在一起的。
当然,外面37度高温,你,吹着空调,看着电影,很有触动,确实有东西比钱比发展更重要,这个时候,压根不会记起,空调是不是会漏雪种(氟利昂),雪种是破坏臭氧层这件事的。
人之所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就是因为发展,进步。
所以,我接受了残酷的现实,落在地上,越来越心平气和,接受生活。
《应许之地》观后感(三):我们将走向何方
作为美剧粉丝来看这部片子的,喜欢广袤的农场美景,让我想起了已回不去的童年故乡。对于世代居住在土地上面的人来说,能快速赚钱还是长久生活,是两难选择,在电影里头,美国人很明智,因为有知识,有对土地的信仰,人们选择了后者。相对而言,在现实版的中国,在人人都想快速致富的现在,我们都主动或被动地选择或承受了前者。所以,看完这部电影,让我们回头看看,我们小时候玩耍的田野、小河、蓝天,陪伴我们长大的小动物们,去了哪里。我们目标清晰地笔直朝前走,为了共同的小康社会,可是我们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故乡。
《应许之地》观后感(四):明白为什么现在的中国电影这么扯淡比了
最近看了2部美国电影,都是那种宣扬人性的正义与坚持真实的片子,之所以把他们一起来说,是因为也许会显得很平淡,一部主要讲美国的司法程序,一部讲天然气公司收购一个小镇,肯定不是老幼都适合的电影,适合严肃的成年人看,对我的胃口,余味无穷,迫降航班.Flight,和骗地谎言.Promised Land,两部宣扬人性正义与真实的美国电影,平淡而真实。
世界上有两种政治与艺术,一是微观合理宏观不合理,这是美国和它的电影,二是微观不合理宏观合理,这是中国、俄罗斯和它的电影,如此我们就明白为什么现在的中国电影这么扯淡比了
《应许之地》观后感(五):卖柠檬汁的小女孩:牌子上写着,只卖25美分…
《应许之地》讲述了一个类似中国“强拆”性质的故事,GLOBAL公司员工Steve被派遣到一个以农业为经济支柱却蕴含丰富天然气资源的小镇,而他的工作就是说服当地居民与公司合作开采天然气,以振兴当地经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直都存在着冲突,到底是图一时之快,还是求长远而观?不难发现,片中Steve的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他不仅要说服当地官员,还要挨家挨户上门对民众进行耐心的宣传,签订相关的合同,估计这事儿放在中国就好办多了;影片临近尾声,当Steve发现所谓的环保主义者的搅局只不过是公司安排的一场商业政治表演时,他的想法产生了动摇,在与卖柠檬汁的小女孩一次质朴的交易后,他确定了自己应该怎么做。人最可贵的是,在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而往往大多数人会迫于现实的压力违背内心的意愿。
《应许之地》观后感(六):Conscience。
神所應許之地是人噠良知啊。
Matt這次在電影中非常直觀表現出美國人噠品質。
elf-esteem和Conscience。
在知道環保衛士是公司派來噠時候Matt突然明白金錢對良知和尊嚴噠侮辱。
他毅然決然選擇告訴大家眞相。
沒有甚麼比心裏噠平安更讓Matt所動容噠暸。
又或者說他如此努力噠為公司牟利換來噠不是信任。
這是對他尊嚴最噠藐視。
所以他選擇說"Fuck U"。
他曾經也是從農村出來噠小伙子。
他知道自己曾經沒有錢噠生活有多麼難受。
可他同樣知道人可以沒錢但不能丟掉做人噠底線。
中國人就不知道。
同樣噠事情在中國就有強拆等等暴力事件。
妳連說話噠權利都沒有。
《应许之地》观后感(七):对现代性的反思
个人认为分打低了,看完前半段还以为只是新能源公司与环保主义者的对决,但后半段对现代性的反思一下就把影片质量拔高了一大截,作为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拥护者,马特达蒙深入了充满传统气息的村庄,他认为工业化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致富,且坚信致富带来的好处胜过一切,但在电影后半段,当他第一次被打后看到自己搞怪的照片与村民一起挂在酒吧的墙上,当他看到卖地的村民开着豪车招摇过市,当他看到卖苏打水的小女孩不肯多收他一分钱的时候,这种工业化、城镇化胜过一切的思维在他心中也开始软化,最终,达蒙放弃了来时所坚持的,在这片充满了人情味的土地上,他找回了曾经的回忆,找回了记忆中最温暖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现代性、不是工业化城镇化、更不是钱带来的,这种温暖来自朴实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安全感,而寻找这种久违的安全感,才是本片的立意所在。
《应许之地》观后感(八):感情描写的突兀
虽然在表面上有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故事,但是在编剧兼主演的马特·达蒙的眼中,这个故事和环保的关系并不大,他想在电影中表现的,是另外一件事。达蒙说:“《应许之地》里所出现的人物,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也是我们认识的。也就是说,我想在这部电影中表现的是美国人和他们的生活以及选择。那么,还有什么合适的事件能把这么多人、这么多资金已经这么多冲突囊括在其中的呢?”按照这种设想,《应许之地》这部电影就变成了一部用角色来驱动故事,故事最终落在角色而不是事件上的影片。格斯·范·桑特说:“美国是一个大国家,而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这个国家太丰富太复杂了,所以,很少有机会能见到那种讲述大环境下人们生活和人性的剧本。我之所以非常喜爱达蒙的剧本,原因就是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大事件中人们的选择,展现的是人们的价值和他们的价值观。故事里的人物、角色都是真实的,都是实在的,也都是伟大的。”
《应许之地》观后感(九):脚下这片土地
脚下这片土地,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可以改变全家的生活,特别是孩子的未来也许因此就有了大不同——代价也是脚下的这片土地,可能被严重损毁,再也没有草青青,牛羊悠游自在了。如果是你,该作何选择呢?
电影并没有给出结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也许还是主人们自己投票来得更为公平。即使知道会有污染,也许年轻的妈妈还是会选择签约,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今后他会离开这里,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即使继续贫穷,年老的教授也甘愿如此,他不能把美好的家园出让,他生活了一辈子的美丽地方。
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steve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不会再以为自己从乡村来,了解小镇人们的想法,可以顺利让所有人接受自己的推介说服;他不会自以为感情会分分钟水到渠成,明白在心爱的人面前得主动争取;他不会再单纯地相信公司的说法,知道了商场的竞争残忍无情到什么地步,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他,放弃了高收入的工作,选择公开真相,i'm not a bad guy,他赢得了小镇人的肯定和尊重,赢得了和爱人牵手的机会。
好莱坞演员的薪酬是要看之前几部戏的票房的,马特达蒙能够放弃谍影重重4,拍应许之地、告密者、我家买了动物园这样的电影,还是对自己的感受很负责任的一个演员。在好莱坞,他不算帅气,但给自己打出了相当广阔的天地,未来怎么在商业和人文中平衡是其延续黄金期的关键。
《应许之地》观后感(十):电影慢谈之[0256] Promised Land 应许之地
2013-07-30
不像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的狂放不羁,不像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的妖气十足,也不像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般精致,马特•达蒙 Matt Damon 看起来,始终就是邻家男孩的样子,从小镇长大,青年后进入城市讨生活,待人友善,帅得也不是那么过份。尽管他的[谍影重重 The Bourne Identity]系列是动作电影的经典,但他仿佛就是Jason Bourne的翻版,属于扔在人堆里也难以找出的普通男人。这部[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他担当了制作人,据说差一点成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他的电影角色也算是多种多样,何况,长得不那么帅反而成了他演绎不同形象的有利之处,在电影上还可以有很长的路。
真正地大物博的美国,这几年开始开发自己本土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个大农村般的强权国度,有着广袤的土地和不可比拟的纵深。小镇居民一两百年传承下来的土地,何去何从?除了被大公司收买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归宿,少数的人,或许想守着祖业,但如果周围都盖起来工厂,他们又怎样独善其身?为了3万块就猥琐地把自己出卖的小政客像极了天朝的小政府官员。其实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腐败无处不在,区别只在程度不同而已。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我们的地界,只会比大海的对岸更加肮脏更加龌龊。但马特•达蒙 Matt Damon最终有勇气站在体育馆里坦诚一切,我们的国民是否有同样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