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灵魂中转站》经典影评有感
日期:2021-01-26 23:44: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灵魂中转站》经典影评有感

  《灵魂中转站》是一部由魏民执导,李威 / 鲍春来 / 金铭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魂中转站》精选点评:

  ●鬼片

  ●对于编剧我无话可说了,可能这一百万真的就大部分都投资到后期上了吧

  ●求好心人告诉我怎么评一分以下_(:3 」∠)_

  ●概念是传统的比较老的,拍摄手法表现方法很新的说~~虽然表达力度不够,但是想法值得鼓励~~希望多些这种认真拍电影,认真表达想法,制作精良的微电影出现!

  ●可以做得更好。3.5星以资鼓励。最后的歌难听死了

  ●简直TMD的搓爆了

  ●呵呵

  ●看完了才发现原来是个短片,被片名欺骗了!立意还不错,善恶轮回,因果报应,比较适合国人口味。但片尾的美女MTV,总让我感觉此影片的核心目的,是某煤老板撒钱来捧个小女明星。

  ●骨架很好,尤其是名字的可操作空间很大,但流转过于平常,缺乏成熟的锐度

  ●太美好了 根本不可能发生 给三分是导演拍的决心 演技 拍摄什么的就不说了

  《灵魂中转站》影评(一):如果没有片尾曲,你看过后还能记起这部微电影吗?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只能说这部微电影立意是好的,也即中国传统的因果善报的观念,但可惜的是仍然没有逃出一般说教片的套路,情节比较老套,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不过片尾曲到真的是一个亮点,确实很好听,否则估计看完这部电影,估计不会留下什么印象。

  再值得一提的是,跟同属于微电影的《老男孩》相比,这部影片明显逊色很多。一是时间明显不足,某些情节因此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比如说被撞的女子的经历就缺乏交待,影片直接用几个眼神就带过了。二是这部电影的题材太广泛化,简单来说就是这类的片子拍滥了,故很难给人与震动。三是影片所选情节比较俗套,而《老男孩》所选择的情节却能很好的代表逝去青春中的追忆点,因此很能打动观众。

  总之这部电影给人一种感受,mtv内容喧宾夺主,反倒是电影内容成了陪衬,但如果这是经纪公司有意为之,也就理所当然了。

  《灵魂中转站》影评(二):后现代主义的六道轮回

  就目前中国微电影市场,没有广告植入,没有明星加盟,100万的制作成本对一部纯粹公益的微电影来说可谓投资巨大。影片制作精良特效逼真,严谨的拍片风格不能不使我们仔细想一想编导们想借这部不打算挣钱的微电影说些什么。影片情节简单但不单薄:一位酒驾司机路遇车祸,灵魂被死神带往“灵魂中转站”接受裁判。受裁判的六人中,刚被他撞死的女子被放回阳间,滥情的年轻男子被判来生专做女子拳击沙袋,腐败的裸官被打入地狱接受厉鬼的煎熬,变态律师被判入畜生道托生做犬,殉情自杀女子被判做牵牛花陪伴父母终老,而他自己被判重回阳间体会被别人剥夺生命的痛苦。影片在歌曲牵牛花的MV中结束。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经常被人提起一个名词,理论上一直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可以笼统认为:凡是普世的绝对的价值观或各种各样的所谓真理,对其表示异议的理论中总会见到后现代主义的身影。它是现代主义的对应,具体表现为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个体的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在哲学范畴中,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新,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峰,对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影视创作领域中,后现代主义手法也经常被导演用来表现自己特异独行的想法和对既有观念的反思,但这些手法大多有悖于传统而不易被人接受。当年刘镇伟的《大话西游》系列中大量采用了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可由于当时无人理解而备受冷遇。

  本片中的后现代主义手法也随处可见,比如各种导引灵魂的死神形象(居然还有道士),进入中转站前要先过安检门,17号审判室中现代化的玻璃镜前摆放却是明清家具太师椅,偌大的中转站是由车间厂房改建以及时有时无的场景切换用以构建灵魂中转站的虚幻。影片在拍摄手法、场景设置甚至人物对话中加入了大量的后现代主义元素,试图对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理念进行颠覆性的变革,以期在当下人们普遍不再相信人有来生的社会氛围下重塑善恶有报的观念。影片对人性中自私自利的丑恶和阴暗给予了揭露,对由此引发的社会黑暗和不公平现象也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批判。

  应该说微电影《灵魂中转站》在拍摄手法中有了可喜的突破,作为公益电影也起到了惩恶扬善的目的。但影片在思想上仍然没有跳出利用人们对于来生的报应警示世人今世行善的固有观念,所以在奇特拍摄手法中并没有给人更多新奇有益的想法,这不能不说是本片的一个缺憾。

  《灵魂中转站》影评(三):微电影《灵魂中转站》之后……

  《灵魂中转站》讲述了一个关于善恶和轮回的故事。灵魂中转站是所有死去的人都要经历的地方,类似进入其它城市的车站,那里,信者上天堂,lier进地狱,转生之前,会有人对你一生的错和过进行审判,那以后用一种合适的方式来赎罪。肇事司机进入灵魂中转站,成为目睹灵魂审判的唯一生还者,不懂尊重女人的富少,贪婪鄙陋的高官,道德失衡的变态律师以及因情自杀的青春少女,他们在接受审判之后,得到应有的赎罪方式。而已经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肇事司机回到人世,死于车祸。

  电影会告诉我们什么,25分钟的微电影因为情节的跳脱而让我不敢眨眼怕某个震撼稍纵即逝,但是,结束后,闭上眼睛,并没有几个画面留在我的记忆中。

  明星、戏骨的加盟,因为影片本身的非商业性质和影片想要告诉人们的关于惩恶扬善的道理,众多观众的期待大概也是因为如此。构思是新颖的,表演也很到位,但是,效果,似乎并没有达到。并不是期待影片成为鲁迅似的呐喊,能唤醒沉睡的人,但也希望,这样一个有着美好的出发点的作品得到更好的发展。影片中变态律师人虽然变态可是有一句说的很对,你凭什么来审判我?中转站工作者的回答虽然很别致,可是很难让人信服。期待一个人死后便会恢复新生的状态“人之初,性本善”因此,对自己有生之年的种种作为悔恨痛心是不现实的。一个因为499抱憾,死后仍对女人念念不忘,一个为自己的贪婪辩护,振振有词妻子孩子论,这样的人如何审判自己?他们,又怎么会审判自己?也许,既然连重生六道轮回都准备好了,为什么不准备一个深入民心的陆判、阎王或者玉皇大帝式的审判者呢?最后富少变成了沙袋,律师变成了狗,贪官变成了什么我不记得了,只是倘若知道身边的这些东西有着活的灵魂,会不会有一点毛骨悚然?肇事司机死于车祸,这便有一种恶有恶报的轮回意味了,只是,看着自己的儿子死在自己的眼前,这对一个淳朴老迈的父亲来言,是不是太过残忍?

  影片不需要考虑这么多温情的东西,能够让所有的观众在心理上都能承担的起。是的。可是影片的目的,是要它的主旨有足够的力量深入民心,这里,显然,不够。

  影片结束后,只有一个场景一直在盘旋,那朵牵牛花,那个赎罪的女儿,那对悲痛欲绝的父亲,牵牛花是死去的女儿的化身,它将陪伴父母直到他们心情平复,这让我想到了痞子蔡的的那只蝙蝠,那只据说由死去的父亲化作的守候神,代表着绵延不断的爱和守护。牵牛花的场景,便也因此可接受了许多。

  其实,审判之前,便觉得这会是一种中国式的“七宗罪”:骄傲、悭吝 、迷色 、忿怒、嫉妒、贪饕、懒惰。只是死亡不是罪恶的最终归宿,偿还,才是。抛开影片中各种不够“可接受”的东西,它也会让观众陷入思考,审判是不可逃避的,那么还能不能挽救?可是影片最后,肇事司机的结局让这种期许支离。错误是一个钉,犯错是一个悲剧,更悲剧的是,它钉在了你的灵魂上并且拔不下来,你要眼睁睁看着它成为你最终接受审判的呈堂证供,且无力改变。人在做,天在看,可是错误终究不等于罪恶,它不是不可饶恕的,即便苍天再震怒,也应该给犯了错误的人以宽容,不然,知错就改,便再也无法“善莫大焉”。

  惩恶扬善是正确的,引恶从善是不是更加功不可没。篡改一句不大合适的常言“引恶从善,胜造七级浮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灵魂中转站》经典影评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