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是一本由[美] 彼得·林奇 / 约翰·罗瑟查尔德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3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精选点评:
●在写畅销书吗?无聊的内容,一堆的废话。
●价值投资的入门圣经
●我的投资圣经
●读完就知道买稀有股
●很容易的一本书,告诉你一个真理:别人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就可以退出了,没人看股票的时候的时候你就进入
●股票投资的圣经吧,老巴也许能写本更好的,但他不写
●举例中的那些公司不了解,看起来挺无聊的。感觉许多书都写得好啰嗦,不过也正是这种重复让作者的思想深入整合到我们的认知结构中。由于并不太了解投资,所以我觉得应该翻看更快。 方法论还是很不错!!!
●超级大干货,非常好的书。以前我不理解为何朋友会建议我选择医药行业的股票(笑)值得一看再看。总结一下: 1.投入的资金只能限于你能承受得起的损失数量;2.你必须首先相信自己,你身边的机会随处可见;3.投资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股票的长期回报相对而言是可以预测的,而且远远高于长期债券的投资回报。
●最早接触的投资书籍,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 F830.91/4946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后感(一):投资就那么简单吗?
彼得·林奇所说的投资真的好象他书中所说的那样吗?
当然不是
那是他经过长年的修炼而来的
也就是说,他完全可以凭借直觉就可以购买股票.
好了,看这本书,千万不要以为投资就那么简单!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后感(二):大师is大师
书很长要耐心才能看完
林奇用简单的道理介绍了最精髓的投资学问
这些道理不单单是股票投资的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看了这本书
无论是人生还是投资
我都有很大收获
书很好
还没看完
谢谢大师的经典之作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后感(三):小小观点,长篇赘述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是我大学同学前一段时间推荐的。
本来打算当作投资教科书认真阅读,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我看了50页后,终于开始了第一章。前面的都是唠唠叨叨的序言。
所以发现这本书的读法应该是一目十行型(可惜我没有10只眼睛,也没有10核的处理器)。实在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写书的,经常写一小个观点,都要用洋洋洒洒几百页,里面充满了他的小故事和不同股票的案例(但并非有趣)。反正大概思想就说“要做长线价值投资者”,要善于发现身边的“10倍股公司”。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后感(四):很开心地读完这本书
今天下午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非常开心。
查看了一下我的借阅记录,才发现是10月12号借的,到现在这本书已经读了接近两个月了,当然由于现在的课程并不轻松,所以是断断续续地读的。
尽管如此,并没有影响我对这本书整体的感知,这本书语言通俗,浅显易懂,而且理论和案例结合在一起,引人入胜。读过之后,觉得收获很大,这对于没有投资学基础的我来说确是一件幸事,它提起了我的兴趣,我会继续地学习和实践投资这门学问。
感谢喜洋洋,是她推荐我读的这本好书。
这份开心会持续很久的!!!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后感(五):成长股的致胜之道
读本书恰逢兴业银行19年中报的“爆雷”,营收增长22%,净利仅增长6.6%,如果仅二季度环比来看净利仅增长1.4%,江湖众多的价值投资者对兴业银行口诛笔伐。正好也偷偷闲,找个清静的地方好好看看这本经典书籍,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价值体系。为什么还会持有兴业银行呢?
1、报告期内营业收入899亿,同比增长22%,保持高速增长净利润358.7亿,同比增长6.6%,股息率4.02%(雪球提供),对应3596亿市值,5.89的静态PE,收益增长率/PE=1.12,标准的稳定增长型公司,低估不言而喻。
2、公司定位是“商行”+“投行”,从收益构成看,利息净收入498.95亿,剔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利息收入影响后同比增长17.34%,净利差1.71%同比上升23%,净息差2%同比上升0.22%。非息收入400.12亿,剔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影响同比增长31%!非息收入持续稳定在40%以上,净息差持续上升,企业的赚钱能力保持较好的状态,转型仍是值得期待的。
3、从企业质量来看,五类中正常类迁徙率为1.25%,去年是2.1%,关注类迁徙率为33.65%,去年为43.9%,迁徙率在下降,资产质量明显在优化。爆雷的核心点,即公司计提减值损失290.01亿,增长72.08%,虽然减少了中期的盈利,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已经不再担心盈利持续性问题,趁机在用当前利润扫尾,也可以说明资产质量已经可控,向质优转换。
基于上述现状,兴业银行的持续增长的动力因素是什么呢?a、金融监管的加强,理财产品的爆雷,头部企业的优势明显,兴业作为少数几家头部股份制银行存在先发优势;b、贸易战形成的资金供应的放松,利于兴业零售+批发模式;c、股市的注册制,国家对降低融资成本的持续推动,有利于兴业的大投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