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文选评》是一本由王水照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轼诗词文选评》精选点评:
●很好。历史背景介绍与解析都写的很好,很不俗、
●每一句注解都流露着王水照先生对于苏轼溢于言表的崇拜。他将苏轼的诗文赋予现代意义,进而解读永恒价值。对于苏诗文的点评前后牵连比较,已将之融为一整体。让读者更为清晰的窥察到,苏轼字里行间的雪泥鸿爪,东坡之魂。
●在选不在评,苏文自妙,不必多言
●选评极好。从锋芒毕露的三等贤良到万人随观的乌角老者,几经沉浮,读得鼻头发涩,拍案连叹。身处舟楫却有一颗圆融之心,率性自然。先生放杖而笑,我辈愧矣。
●应该是今年最后一本书吧,极好,真是一个完美的收官。 读过了这么多诗集文集,这本书,或者说这套书给我的感觉都是极好的,选诗不多,但非常有代表性,以诗观人,以诗论世,通过苏轼的诗词勾勒出了他一生的命途,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北宋中后期波橘云诡的政治生态,一本好的书,是你读了这本书等于读了三本书,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诗文选集,还是一部苏轼的个人小传,是一部北宋党争史,除此之外,王水照先生的赏析正有画龙点睛之妙,很多味道平平的诗文被其发散得熠熠生辉,如珠玉如璞,我等凡夫俗子还需王先生这等匠工打磨方可欣赏苏诗词的美好。
●曾经的枕边书。送人了之后再难买到。
●真的是一部好书。苏轼的文学才能自不必多说,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将苏轼的人生、思想、遭遇和其作品进行了勾连,又附之以苏轼所处的历史大环境,相当精确地还原了一个文学天才的个人历史,书写曼妙、完整,极见功力。此外还要吹捧朱刚老师,其讲授课程真的是太精彩太吸引人了!!
●东坡男神与王水照先生、朱刚先生,orz
●厚味高格,涤荡胸次。一天一夜读毕。
●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一):跟着东坡游神州
苏轼去过的几个地方,杭州、黄州、惠州、儋州,我都曾去过,也在文赤壁前读过赤壁赋,诗词首推李杜苏辛,上古的这套丛书,体例编排比较合适,图文并茂,作者是花了心思的,书价也很合理,非常值得一读。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二):美育当如是
读到元祐之后,便急急地翻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却没有想到是这样的无能为力。对照之下,再看那些满面风霜之时所写的文字,没有一丝后悔,没有一丝怨怼,处处皆是自我的完成。
黄州的时光无疑是最闲适的,读到那声“惭愧惭愧”,当真以为从此岁月悠长而无事烦扰了。然而人生多么荒谬而无常,此后文字中的疏阔豁达与现实的残忍,更让人无可奈何。
当时那些惊涛巨浪,而今已早早不再。可是经历了这番风浪的人格,在千年以后,仍有人为之感怀。
“先生春睡美,轻打五更钟”。所幸只有人事之苦,而时间并未曾辜负他。
————————————————
另外,王水照的评论真的很好。如讲乌台诗案,苏轼何其无辜,末了还不忘为新党辩护一番,这比一味贬损要高明多了。
人各为其理,各自忙碌、各自飘零。人生的荒谬无理,人格可能达到的高度,皆在其中。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三):人是会思考的苇草,思考与解惑。
我很抱歉自己的书评很难从任何专业角度阐述书本内容如何,只想借助豆瓣这个平台,来记录下自己的一些读书感受。
高三的时候买的这本书,再次阅读,仿佛又重新把我拉回了那个年纪。
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别人在刷题做考卷,而我安心写诗写散文。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多的只是一些憧憬。虽然不切实际,但佩服自己的是,活的潇洒自在,无拘无束。
然而时至今日,困惑却没有减少。
我们每天的时间开始被互联网、工作和社交榨干。忙碌喧哗的生活里实在难以找到一个缝隙去挤下那些细微的灵感。一方面希望自己变成一台24小时运转的机器,去创造现实的成就,另一方面却又在困惑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有时候,甚至觉得,思考是一件很严肃很累人的事情。
但是不思考,又是一件很空虚的事情。
也许像东坡那样思考,从春雨落日、一砖一瓦出发,去细瞻自然和人文的痕迹,或是乘舟江上,与天地日月的广袤对酌,这样的细腻和豪迈是很多现代人学不来的。而这一切,同时需要时间。这样一种超然而豁然的心态,才是我们需要保持的。不拘泥于过去,也不妄想未来。
而我,也真的希望有一个契机,能坐在一位僧人的身旁,静默不语,任凭时间汹涌流逝。
------------------------------------------------------------2014、3、24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四):诗词鉴赏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学时起对苏轼便极为偏爱,除课本所选录之外,对其诗词文赋熟记者亦在数十篇之上,至今忆起也都还能脱口而出。
然幼时之喜爱,多浮于诗文表象,单纯觉得美、觉得读来朗朗上口,对词文深意并不甚了解。如今读王水照先生的书,算是在旧事记忆的基础上更加深刻的去了解苏轼词文、去了解其人。
对于喜好宋词、偏爱苏轼之人,这本《苏轼诗词文选》评实为值得细细品读之作。
此书以苏轼一生沉浮为线,按时间顺序对苏轼生平不同时期的诗词文赋做以选取品评;作为以苏轼为专门研究对象之一的学者,王水照老先生非常注重对历史背景的把握,用比较方法或历史溯源方法来研究词人其人、其文,以及一些词学现象,这在他的近作《从苏轼、秦观词看词与诗的分合趋向》等文中也可见一般。
于此同时,作者对很多现象所提出的见解十分独特,且经得起推敲。”乌台诗案“对于所有对苏轼有了解之人应都是有所耳闻的,然而对于非专门研究苏轼之人的我们而言,大多数人于此所知不过是“苏因此案含冤被贬”之类云云,多是站在苏轼的立场,对其历史背景或价值评说,并未有深入的思考。
而在评说到“乌台诗案”所涉及的几篇诗词时,王老有云:“‘乌台诗案’是一场文字狱,但算不得“冤案”,像这首诗里,讥讽“新发”的意思十分明显,决不冤枉。揭发、弹劾、审讯苏轼的也并不一定是“小人”,他们认为苏轼对伟大的“圣政”和唯一正确的“新学”进行了猖狂的攻击,死有余辜。如果他们将“新法“、”新学“视为天经地义,则对苏轼理应义愤填膺。苏轼是否“讥讽",他的"讥讽"对不对,都不值得讨论,一个士人可否持有和发表与朝廷不同的见解,这才是“乌台诗案”的问题所在。
其以一位旁观者的角度,客观而中立的对历史及苏轼诗文之评,令人在看惯了太多为苏轼空言抱屈之文后,不禁让人耳目一新,并在细细思考后,觉得此言甚是有理。
近年来,品读诗词的当代散文越来越多,但多是浮于词文表面,文笔美的近乎惊艳,所吸引者也不过你我这样对诗词了解尚浅之人。所谓鉴赏,不过是化用了故人言辞美自身之语罢了。对于想读透诗词之人而言,这样的书是没有什么益处在的。读罢腹中空空,什么都记不得。
若想真正去读懂诗词,去了解一个诗人、词人,仅仅停留在其词文表面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将更多的目光放在王水照先生这样潜心做学问、搞研究的大家身上,方能找到你想要的。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五):苏东坡诗词
无人不爱苏轼。
爱苏轼的豁达乐观,爱苏轼的不骄不躁,爱他面对人生坎坷时的云淡风轻。
一如林语堂所说: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想成为苏轼这样的人,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自己的潇洒人生。
01
遗憾,是常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世的悲欢离合,月亮的阴晴圆缺,从来都无可奈何。
一如李叔同的《送别》中唱到的:“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谁一辈子能没点儿遗憾呢?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能圆满的都是做梦,有遗憾的才叫人生。
所以,有缘时惜缘,无缘时随缘。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愿余生,一切安好。
02
无常,是常态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梨花》命运变幻是上苍的玩笑,跌宕起伏是人生的本相。
正如作家田维在《花田半亩》中写道:
“遗憾是常常的,孤独是常常的,生来是品尝苦味,生来便是看尽无常变幻。”
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颠沛流离。可他却说:“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身处凡俗心自清,把人间看得透彻清明。”
生活,是一首跌宕起伏的歌。
无论是悠扬,还是感伤,我们都要不畏路上的雪雨风霜,终会一路高歌,一路阳光。
03
往事,不可追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问:如何才算不辜负生活?
答:珍惜当下。
谁都会怀旧,谁都会思乡,谁都会苦闷,可如果只是烦恼,并不能改善自己的心情半分。
昨日像那东流水,只可逝,不可追。
与其一味感怀过去,不如珍惜当下,幸福可期。
04
风雨,不足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人生总有风雨,苏轼却不以为意。
他说:“我有草鞋轻胜马,我有蓑衣穿雨行,风雨自来,我自从容。”
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人怎能不爱苏东坡?
正所谓: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人生的风雨和自然界的风雨没有不同,都是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雨天,习惯就好,看开就行。
05
看不透,就旁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最哲理的一首诗。
为什么你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呢?因为你就在其中呀。
有时候,我们所得非所见,所见非所感,所感非事实。
我们看到的是非对错,其实并非真正的是非对错,因为我们的眼界会被事物本身所遮挡,同时,又会受自己的好恶所左右。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生活中很多时候,换个角度,事情便大不相同。
06
留不住,就放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这是一首送别词。
作者为挚友钱穆父送别所作。
前半段“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是对友人高风亮节的赞赏,也是苏轼的自我写照。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
人生中有太多的过客,不管你有多么的不舍,过客始终都是过客,总有一天会离开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放手。
07
读书,养才气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和董传留别》穿着粗衣劣布,度过一天一天的生活,胸中藏有诗书,气质自然光彩照人。
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学习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
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
所以,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08
功名利禄,转头空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西江月·平山堂》这首诗是为怀念恩师欧阳修所作。
十年前,苏轼和恩师把酒言欢,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
而这十年中,自己官场坎坷,尝遍人间冷暖。
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
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
我们所追求的功名利禄,只不过是人生中的幻影。
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算得什么呢?
人生要想过得去,惟有看破得失,看淡功名利禄,才能坦然面对挫折,笑看自己的人生。
09
孤独时,与自己和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个夜晚,苏轼感到孤独,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人生会有多少个无眠的夜晚?
眼看着外面的世界渐渐沉寂,钟表声滴滴答答地清晰可闻,却依然辗转反侧。孤独,也就油然而生。
虽人世有无尽的沧桑,我们更要学会看淡,一辈子很长,笑着慢慢走。
历经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更要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
10
思念,越绵长,越凄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思念一个人到极致是什么感受?
苏轼说:“你走了十年,这个夜晚,我又梦到子你。从来不说想念,可内心没有一刻遗忘。”
这世间,有多少相聚,便会有多少离别;
这世间有多少离别,便会有多少凄凉。
如若今生,能遇到一个愿意陪伴自己一生的人,那么,请握紧现在手中的幸福,珍惜彼此,别等失去,再话凄凉……
11
人要正直,心要坦荡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浩然气,就是人间正气。
苏轼说:“一个人只要心中有正气,刚正不阿,心胸坦荡,无论在什么境遇,都能处之泰然,感受到具有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这种境界,或许我们难以到达,但道理却总是相通。
很多时候,苦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蒙上灰尘的心。
无论如何,都请坚守一颗正直、坦荡的本心。
12
对人对己,留一份温柔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有人说,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风的开篇,而我却读出了苏东坡的温柔。
夜醉归家,怎么敲门都没人开,本该是让人恼怒的事。
脾气好如贾宝玉,唯一一次发脾气也是因为仆人迟迟未开门。他却淡然一笑,索性倚着手杖听江声。
这是对人的温柔。
静夜沉思,豁然有悟,白天的忧愁烦恼和得失荣辱一笔勾销,以更豁达的心胸接受一切。
这是对自己的温柔。
13
人生如梦,学会看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半现实,一半虚幻,清晰也朦胧。
看淡现实,消除悲伤。
有些事,我们必须学着用淡定从容的态度去面对,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有些事情,决不能放弃,要努力向前,冲出去,拥有到的一定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思量得到与失去,我们要拿得起,要放得下。
平和的心态,平淡的活法,才是让心情走向绿洲的法宝。
14
人可以老,心不能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有些人二十岁,生活刻板,死气沉沉,尽显一副六十岁的老态退休生活;
有些人六十岁,热爱生活,乐观积极,敢于追求,脸上洋溢出二十岁的青春活力。
只有对自己不放弃的人,才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年龄,不老的是气质。
匆匆岁月,悠悠流年,时光不曾厚待过谁,亦不曾薄待过谁。
既然我们来不及认真地年轻,那就选择认真地老去。
15
生命,是一树花开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诗人寥寥几笔,便将一幅生动又宁静的乡村图景呈现在读者眼前,让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
花褪残红象征时光流逝,令人惆怅,但是青杏的出现又冲淡了先前的伤感。
其实,花谢花飞,春去秋来,万物自有其道。
人生的风景,也大多如此,有风雨就会有晴天,有阴霾就会有明媚。
所以我们要好好地活着,深情地爱着,总会有一处灯塔照亮你前行的路,给你温暖,给你爱。
16
所有偶然,也是必然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的一生,辗转各处,像什么呢?
正像到处飞的鸟类。
到处飞是鸟的命运,各处奔波是人的命运,我们在哪里留下痕迹,停留何处,都是偶然,也是必然。
无常,是人生本来的称谓。
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人,因为命运各奔东西,这无可厚非,都是偶然的事,所以不用放在心上。
人生充满了偶然,而我们则需要用一种必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偶然。
17
芳华留不住,岁月已白头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猎》人生就像有去无回的列车,别等到尘埃落定只留孤独。与其自怨自艾,倒不如收拾好心情,重新上路。
芳华已不再,岁月已白头。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守住心中那一季春暖花开,其实,我们想要的幸福一直都在。
人生苦短,我们要笑对风雨;
生活不易,我们要善待自己;
生命宝贵,我们要学会爱惜。
18
心若没有归宿,到哪都是流浪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词。
每个人都渴望身心的安顿。
我们希望生活不再漂泊无定,内心不再恐惧、担忧,一切不再让我们如此疲惫不堪,但生活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变故。
真正的安顿,是内心的安顿。
心若没有了归宿,到哪里都是流浪。
内心安定,波澜不起,那么自然可以随遇而安,处处皆是故乡了。
19
闲,是一种境界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行香子·述怀》闲,是苏轼历经人世辛酸后的领悟。
人生很短暂,能做得不多,回首一看,一切都是虚无。
就像偶尔掠过墙缝的阳光、又像燧石取火闪过的火花,或者是黄粱一梦中一段不切实际的经历,都是稍纵即逝、无法真正拥有的。
与其感伤,不如放下,做个闲人,对一张琴、倒一壶酒、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悠闲、自在。
20
平平淡淡,才最真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简单的菜疏,乳白的茶叶,人间真正有滋味的,就是这清淡的欢愉吧。
苏轼在这首词中找到了生活的诗意,找到了人生快乐的真谛。
于山水处从容,于无声处清欢。
生活,平淡才是圆满,平凡方生暖意。
清欢,是人类心灵的纯净一隅,是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境界;
清欢,是对人生、对生活的品味与享受,是对生活的热爱。
心有清欢,岁月安暖。
读苏轼的诗词后,很难不爱他。
他的词里,有生活的美,更有人生的豁达。
当我们想起苏轼,嘴角总会露出微笑,你会觉得,生活美好,人生可期。
正如那句: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今天放不下的烦恼,明天终会放下。
说到底,人间万事,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