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典录音室》是一部由彼得·斯崔克兰德执导,托比·琼斯 / 科西莫·福斯科 / 苏珊娜·卡佩拉罗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 / 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邪典录音室》精选点评:
●第二次观影,此导演必成大器!很少有如此注重人物内心表现和视听结合如此优秀的英国导演了。
●恐怖片之所以能吓到人,最大的因素是其配乐的恐怖。这片子不就是在讲配音的事儿么,妥妥的,但是故事情节有点散,原声不错。
●没有意思,浪费时间,前半段表现的是电影圈自诩艺术家的虚伪和卑劣,下流和恶俗,后半段表现电影圈底层的痛苦和纠结,被压迫和屈辱,最后逼迫人变得神经失常,觉得自己和电影融为一体,既是制作者又是被制作者,自己就成了电影的牺牲品,猪脚最后发梦,分不清自己是制作者还是被拍的电影,自己没有了自由,异化了,最后是面对无尽无边的和自己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哪里的电影,迷失在工作里,预期说是一部恐怖片,不如说是表现底层电影工作者的恐怖生活,作为消遣看,浪费时间,作为电影专业的学生看,可研究无故事情况下的人物对手戏,梦境,孤独,懦弱,敌意和工作痛苦加上与影片故事毫无关系的音效,再加上戏中戏的女巫故事如何拼凑成一部电影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倒霉的包菜
●哇...哇...哇
●狀態不好看甚麼都跟屎一樣。
●真的,要是不谈剧情。 它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非常出彩,蒙太奇的切换把一个配音工作室放大到最大化~片中那些谨小慎微的发现;在工作中的大胆尝试与创新,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化学反应都可以改变一部电影听觉方面的氛围。这是一部从来没有一帧恐怖血腥画面的电影仅靠着光影、镜头的切换;声效氛围的改变便可以把紧张气氛营造到极致的片子。
●rather good
《邪典录音室》观后感(一):可看做是对意大利Cult电影的致敬
要不是Sight & Sound的年度十大推荐,我想都难得提起兴趣去找这部英国电影来看。感觉有点晦涩,尤其是后半部分重新返回到开头的情节,是在暗示前半部分全都是录音师的梦境吗?不过,片中对录音师的日常工作刻画得一点也不枯燥单调,尤其是前半部分还带有一些意外的幽默色彩。这部实验意味浓郁的电影可看做是对意大利Cult电影的致敬,尽管从影片中看不到任何露骨的恐怖场景,但从声效以及间接的场景中(比如表情夸张的男女配音演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部虚构的戏中戏的情节有多么血腥暴力。声音才是惊悚/恐怖片里最重要的元素,透过这部小成本制作,我进一步验证了这个结论。
《邪典录音室》观后感(二):Berberian Sound Studio
惊悚片,其实就是在惊悚电影里拍惊悚电影……讲的的一个录音室接了一个意大利恐怖片的录音活儿,主要的惊悚情节体现在声音上,还有制造声音的方法。
比如用狂切西瓜模仿剁人肉的声音,用砸烂南瓜模仿坠楼的声音,用拔萝卜缨子模仿拔下头发的声音,捅卷心菜模仿捅死女巫的声音,用油淋在热锅上模仿红热的棒子插进去的声音,用洗菜模仿溺亡的声音,以及各种用嘴表现出来的纠结的声音……等等
里面有一些走火入魔的配音师,比方说尖叫的那位女性。后来被导演猥亵而毁掉了所有的工作成果,重新找来的配音演员不是那回事,上了个厕所没有看到结尾,不过估计没什么特别的。
导演总是拖欠工资,连混音师的机票也没有报销……
除了呵呵没有别的评价了,就意义而言更大的可能还是在于它标志着三里屯美嘉承接的欧盟电影展影片全部结束。
英国片,全篇意大利语穿插英语。
《邪典录音室》观后感(三):giallo爱好者自测片
今天22:20刚刚结束,放映厅倒是座无虚席,电影节的号召力无敌!
整个片要不说年代还真以为是70的产物,开头的前台小姐一眼就认出是《情欲莎孚》中的妻子,自始至终以天朝国企服务的态度虐待男猪哈!
倒叙的方式显得很错乱,牵引线索是男猪妈妈寄来的信,营造男猪亦真亦幻的精神世界。那个花腔女高音SILVIA是个明白人,被偷袭咪咪后搞破坏扬长而去,正是印证了她的以暴制暴方法。
片中的场景只有2出:录音师,录音师的卧室,非常压抑。同样仅有的2出调节气氛点是香槟庆祝和停电,其余均为慢节奏的giallo录音秀。
片中的配音电影只有破碎的片段以配音的方式播放,看多giallo片的可以靠着惊叫录音自我脑补一部giallo片,我想到的是《恐怖歌剧院》。
我看的这场好几处居然爆发笑点,20分钟过后身边人都开始玩起手机。如果没有足够的恐怖片尤其早期giallo片的积累,可能这只是一部充斥着尖叫的录音纪录片。
《邪典录音室》观后感(四):我脑子烧坏了你吃西瓜还行吧
其实这部影片讲的是风景片音效师终日发梦YY英国的自己拍邪典片沉迷,最终烧坏脑子,也没要来发票。
其中有几个典型的做梦的意象:
1.从来搞不清楚事件是怎么开始的
在影片的1/2,导演一直在来回切着讲故事,一会主角在工作一会在房间里写信听录音但是总是也想不起当中的连接点和开始发生事件的顺序和起因。
2.素材的支离破碎
所有的素材都很琐碎,不重要和日常,唯有人们的情感和表情以及微表情被放大了。
3.一件事件的参与者可替代性
影片的后1/2,事情貌似开始另外一种发展的可能性,但是仔细查看,其实还是之前的事件的另外演绎,只是换了女主角,男主角却没有变。所以应该是梦的移情现象。
4.疯前最后一部片子是介绍英国,而且有两个路人,所以这些就代入到梦中,两个路人变成面无表情的特效演员
可以看到风景片中偶尔拍到的路人正是之前影片中的两位面无表情的特效师,他们偶尔出现但是却一直无表情,这和当时的路人身份很配合,而且他们其实是次要的背景,而且是不小心被收录,但是这类事情在梦中很常见。
大胆猜测:
主角之前是一名普通特效师,最后一部影片是英国风景片,但是他终日沉浸在B级邪典片的意象中,幻想自己正在拍一部血腥色情又变态的宗教邪典片。但是实事未如愿,风景片的片酬仍旧未给,而因为终日烧脑,最后暴了。
开始幻想自己来自英国(因为那部风景片),被邀请制作邪典片,但是制片方不打算给钱(来自现实的压力),而且最后沉迷其中做出不可悔改的事情,然后自己坐着欣赏自己的影片,如此往复。
活在每一次被邀请的事件中,一直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