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方方的输家》是一本由伦纳德·科恩 / Leonard Cohen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大方方的输家》精选点评:
●这个男人太性感了~绝对要看绝对要看~
●早就见到,现在才决定读,也是泛泛略读,后现代的写作和阅读都可以用“掠”的方式吧。封面很搞笑哈,那是在希腊阳光头发晕的COHEN的呓语吧
●儘管我不懂愛為何物,但某種像愛的東西像一千只鉤子那樣將這句話從我口中勾出:因為我需要你,F。每次重讀都簡直不能相信Cohen寫得出這樣一個傲嬌的中年geek啊混蛋我好愛他,我也非常愛本書中的這一對。另外這本的翻譯不錯,後現代能讀通!適合隨手翻到哪裡就讀上一段,不過凱瑟琳的部份我通常都跳過的XD
●奇思狂想集
●线图割草:不知道你们记不记得译林有过一批译本,是直接滥用电影来权当封面的,当我看到科恩的《Beautiful Loser》的封面是罗伯特德尼罗的《A Bronx Tale》时,我承认我的心都要碎了,不知道的直接就把德尼罗和Chazz Palminteri给带入了,“尽管我对爱一无所知,但某种像爱一样的东西会像一千个鱼钩把下面的话从我喉咙里钓出来我需要你,F。”你能想象德尼罗对Chazz Palminteri说出这句书中的话吗?还被译成《大大方方的输家》…………被遭毒手的还有很多,《二十二条军规》是拯救大兵,这你能懂!
●民俗学家、民族主义者、印第安人、女圣徒。。。。。
●不能说写得不好,只能说很业余
●我只能说,我还是更喜欢听cohen爷爷唱歌...
●几乎没有什么情节而言,都是谵妄的胡话。其实和cohen的诗风格是不一致的,但却用近乎发泄的呓语带来了某种颓废的快感。不知道译本如何,但语言算得上流畅。编辑水准一般,前言写得没有信息量~
●我喜欢叔的歌但叔的书我欣赏不来
《大大方方的输家》读后感(一):妙手偶得的一桩荒唐轶事
刚刚看到好几个友邻想读《美丽的失败者》,名字看的眼熟,细考果然是老COHEN的这本《Beautiful Loser》。感情是出了新版,才想起多年前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也读过这书,看到新版的封面还真不禁感慨当年译林那批不知所谓的胡乱“拿来主义”的电影封面设计,完全意义上阐释了什么叫“风马牛不相及”。不过这种荒唐到可笑的低级错误想来以后在出版界应该大约是不会再有了的吧?当时觉得荒谬绝伦的事情,想来N年之后的今天,茶余饭后无意看到倒也不失为轶事一桩,买的时候没设么感觉,后来随着年纪渐长,“执着”之心顿起,那批“嫁接封面”的书渐渐倒成为“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以至于后来找了个搬家的时机把手头当年买的这批奇怪封面版本的译林出版社的书基本都更新掉了,(能记得的还有《麦田守望者》封面是什么电影我忘了《第22条军规》封面是拯救大兵)。闲来无事的下午,刚刚正好读完《阿城精选集》,偶然去翻书架找本新书读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译林出版社的那批果然是一本都没有了,倒也说不上来是不是憾事。最后谈下正题,就是这本后现代主义大作初读很深,非一遍可以吃透,但是多读几遍之下倒也能得之个中三味,这样的书“老和尚”以后不会写了。
《大大方方的输家》读后感(二):那个唯一的犬儒的的Cohen
这是一本非常Leonard Cohen的书。性爱,宗教,政治,暗讽,个人主义,还有枯燥的幽默。Cohen的一生都沉溺在这些东西里面吧?他的书和他的歌如此的统一。
没有人知道他和多少个女人厮混过,但他没有娶任何一个。他爱她们,他不爱她们。他说,爱不是胜利的进行曲,而是一首冷酷而破碎的赞歌。
我需要你,我不需要你。
也没有人知道是不是真的相信宗教,他以犹太人的身份入了佛教,恐怕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信佛教的犹太人了吧?可他又说,我没准备改变信仰,犹太教挺好的。书中“我”对凯瑟琳·特卡奎萨的痴迷,是不是就代表了Cohen对宗教的态度呢?或许宗教对于他,只是凯瑟琳的身体那样,一种让人追逐和沉湎的魅惑吧?甚至,让人侮辱。他的那首人人奉之为颂歌的“halleluah”,可这句深沉悠远的“halleluah”真的是在赞美真主而不是赞美情爱?
他曾经用一张专辑讨论政治,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对民主绝望到了极点。他永远不会有鲍勃·迪伦的那种呼喊和影响力,因为他没有后者的张扬。他犬儒,他内敛,他费心竭力往自己内心探索。他自成一格,诱惑那些和他一样自怜而自恋的人。政治,在它看来那样的愚蠢和疯狂,如同蛤蟆的粘液——政治,只是混合着汗液和精液的狂欢。
他说,我根本不认为我是一名悲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是那些老是等着下雨的家伙,而我,早已浑身湿透。
他还说,一切皆有缝隙,所以有光透过。
《大大方方的输家》读后感(三):看这种东西凭感觉
一本书可以随便拿出一页来,顺着往下看。忘记了是不是关于看这本书的一个说法。
这类书很难说好或者坏,我看它也许因为迷恋科恩这个人,有时候分不清是接受一个作者还是接受一本书,因为接受才会喜欢上。也许动机不纯,所以我不能说这本书是好是坏,只能说自己很喜欢。
不想透露情节,所以还是用从前写过的关于《蓝雨衣》的段落作评论吧。这不是这本书的主题,所以我不用担心泄露情节。不过,这是这本书里包含的一种感情:
在国内找不到伦纳德的诗集,译林难得地出版了他1966年的小说《大大方方的输家》(Beautiful Losers ),大可感激译林出版社,尽管它那么值得愤怒——居然用电影《不一样的童年》(A Bronx Tale)去做封面,结果很容易就让人把主人公“我”看作罗伯特•德尼洛,而把另一个“F”看作查兹•帕明特瑞。
《蓝雨衣》的故事影子般复印在小说里,不,或者应该反过来,三个人的一点点故事重新演绎后出现在1971年的这首歌中。原著里代表了加拿大的印第安圣女,“我”的英裔民俗学者身份,“F”的法裔民俗学者身份和“我”的妻子,本地印第安女人。讲述着一群失败和迷惘者的历史。一段最不小资的混乱,却可以在最小资的情调中,就着《蓝雨衣》,挑出那书中惟一的感情,仅仅是重复着三个人的故事,两个男人,一个女人。所以,就可以从书里看到惟一温情出现的片断,就像《蓝雨衣》隐隐约约的注脚,“我”的恳求与告白:
尽管我对爱一无所知,但某种像爱一样的东西会像一千个鱼钩把下面的话从我喉咙里钓出来
——我需要你,F。
不要离开我。
因此,在这个凌晨,在冰冷的冬天,在纽约的通宵音乐里,那个男人写着,我想我仍然想念着你,我想我是你忠诚的朋友。
因此,那首歌在他寂寥的嗓子里唱出来,很多年过去了,听起来依然是淡漠的。因为知道感情,即使是那个属于60年代的,纵乱时代的感情,依然不需要任何渲染。
《大大方方的输家》读后感(四):Beautiful Losers
他在每首诗或每首歌词结束之后,都会缩写下自己的名字:L.C。
他的歌,我最喜欢的是“Suzanne”,“Bird on a Wire”,“Famous Blue Raincoat”,“I'm Your Man”,“Take This Waltz”,“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 (live)”。电影《天生杀人狂》、《破浪》、《夜幕低垂》里都用过他的歌。
这首“Hallelujah”的歌词,可以深深理解他的音乐风格和语言的诗性跳跃——
I've heard there was a secret chord
That David played and it pleased the Lord
ut you don't really care for music, do you?
It goes like this, The fourth, the fifth
The minor fall, the major lift
The baffled king composing Hallelujah
我曾听到一个神秘的和音
David 演奏着,取悦上帝
但你并不真的关心音乐,对吗?
就像这样,四和弦、五和弦
降小调、升大调
莫名其妙的国王正在谱写哈利路亚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Your faith was strong, but you needed proof
You saw her bathing on the roof
Her beauty and the moonlight overthrew you
he tied you to a kitchen chair
he broke your throne, she cut your hair
And from your lips she drew the Hallelujah
你的忠诚强烈但尚需证明
你看到她在屋顶沐浴
她的美丽连同月光击倒了你
她把你绑在餐椅上
她折断了你的王冠,剪断了你的头发
从你的唇中她找到了哈利路亚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aby I've been here before,
I know this room I've walked this floor
I used to live alone before I knew you
I've seen your flag on the Marble Arch
Love is not a victory march
It's a cold and it's a broken Hallelujah
亲爱的我曾来过这里,
我熟悉这里的房间,我走过这里的地面
认识你以前我曾孤独的住在这里
在大理石的门廊上我看到了你的旗帜
爱不是胜利的进行曲
爱是一个冰冷而破碎的哈利路亚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There was a time you let me know
What's real and going on below
ut now you never show it to me, do you?
And remember when I moved in you
And the holy dark was moving too
And every breath we drew was Hallelujah
有一天你会让我知道
什么是真的,下面还会发生什么
但是你现在还没有向我展示,对吗?
请牢记当我进入你的时候
那神圣的黑暗也开始动摇
我们的每一个喘息都是哈利路亚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Maybe there's a God above,
all I ever learned from love
Was how to shoot at someone who out drew you
And it's not a cry you can hear at night
It's not somebody who's seen the light
It's a cold and it's a broken Hallelujah
或许是有一个上帝
而我从爱中所学到的
就是如何射杀那个不了解你的人
这不是那种在夜晚听到的哭泣
也不是什么人能看到的光
它只是一个冰冷而破碎的哈利路亚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You say I took the name in vain
I don't even know the name
ut if I did, well really, what's it to you?
There's a blaze of light in every word
It doesn't matter which you heard
The holy or the broken Hallelujah
你说我滥用了他的名字
其实我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假如我了解,对你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有一种光芒从每个单词中爆发出来
你听到的是什么都无所谓
不论是神圣的还是破碎的哈利路亚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I did my best, it wasn't much
I couldn't feel, so I tried to touch
I've told the truth, I didn't come to fool you
And even though it all went wrong
I'll stand before the Lord of Song
With nothing on my tongue but Hallelujah
我尽我所能,并不费力
我不能感受,所以我尝试触摸
我曾坦白,没有想过要欺骗你
哪怕世间一切都错了
我仍将面对这神圣的歌曲
口中只能发出“哈利路亚”
现在,他的书译过来了,《Beautiful Losers》,他在序言里写——
亲爱的读者:
谢谢你们阅读本书。自己年轻时的奇思狂想现在竟以方块汉字印行,我感到既荣幸又出乎意外。这是一部怪诞不经的作品,我要诚挚地感谢译者和出版者为把它呈献在你们面前所付出的诸多努力。我希望你们会发现它是一本有用或有趣的书。
年轻的时候,我和我的朋友就敬佩中国古代的诗人,喜欢读他们的作品。我们有关爱情与友谊、饮酒与分离,还有诗歌本身的种种观念,都深受那些古老诗篇的影响。过了一些岁月之后,我皈依了佛门,师从杏山法师,在他的教导下修炼日本禅,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学习临济宗那些令人激动的经文。亲爱的读者,由此你可以理解我的庆幸心情,浅薄如我,竟有缘栖息、受惠于你们传统沃土的边隅,哪怕是短暂的瞬间。
如果过于认真,即使是就英文原文来说,这也会是本难读的书。我建议,你不妨先跳过某些自己不喜欢的部分,随处浏览浅尝,也许这儿有一段,那儿有一页,会与你的兴趣产生共鸣。过不久,你觉得这样读有些厌烦了,或者有些闲散了,你兴许想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无论如何,我要感谢你们有兴趣光顾这一爵士乐连复段、大众艺术笑话、宗教庸俗文字以及低沉晦暗祷词的大展示——你们若这样做,我认为是慷慨大度的表现。
《Beautiful Losers》当初是在户外写成的,是在爱琴海的伊兹拉岛上我的住宅后面(许多年前我居住在那儿)。我伏在乱石、野草和雏菊丛中的桌上写作,时值烈日炎炎的夏天,可我从不遮掩头部。而你们呢,手里有书,身边还有遮阳防晒的东西吧。
亲爱的读者,要是浪费了你们的时间,请宽恕我。
伦纳德·科恩200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