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麦当劳化》是一本由里茨尔 (Ritzer)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30元,页数:331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会的麦当劳化》精选点评:
●论述当代社会的麦当劳化特征及其非理性后果。麦当劳化是现代性的合理性特征与非理性特征的集中体现,前者表现为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控制,后者为其对立面,即无效率与高代价、数字化与形式化、均质化以及非人化。实质上,本书即为韦伯的论断“现代社会是形式合理性而实质非理性的社会”(工具理性扩张而价值理性遭贬抑)的具体论述。
●18.03.19我们的社会正越来越像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它正在将我们人类的行为和心灵格式化。它让我们以为一切都有解决方案。当看不到解决方案,人就会变得情绪化,变成一个鲁莽的、粗暴的人。
●这翻译,感觉都能还原英文原句结构。。以及满篇斯塔巴克斯泰克贝尔伯格金超级出戏。。。。
●韦伯认为,所谓的合理化的社会制度其实是不合人性和非人化的。韦伯担心,不断衍生着的合理化的社会制度最终将形成一张无所不包的大网,使人无法逃脱。这也就是所谓的桎梏人的“巨大铁笼”。【看完社会分工论再看这个,觉得很清新很好懂啊!!!!而且里面的以举例为主,百分百贴近生活...
●选题很有意思,道理直白易懂,非常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就是罗里吧嗦的明明五十页就能讲清的非要用三百多页。
●inspired
●可以从第七章开始读……
●多么痛的领悟。
●废话略多 车轱辘话来回说 然而我们到底是要适应麦当劳化的社会还是坚持所谓的非高效略原始有情感温度的事业?
●我大社会学系老师要求写论文的对象尽是这些书==
《社会的麦当劳化》读后感(一):互联网是解脱之道
书中预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教育麦当劳化的极致是“教学机器”的出现。
或许可以说是预测成真,现在有MOOCs,可是MOOCs非但不是麦当劳化的,而是自由的学习模式。
我于是想到,作者只关注机械的自动化,却没有预测到自由、开放、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和麦当劳化一样席卷了全球。
麦当劳化到极致之时,也就是麦当劳化失效之时。到时候,让机器的归机器,让人性的归人性。
《社会的麦当劳化》读后感(二):设计与麦当劳化
很好玩,我在读这部书之前读的是原研哉的《为什么设计——原研哉对谈阿部雅世》,他们的设计观是这样的:
“所谓设计,并不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伴随着近代社会的到来而兴起的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了剧变,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急速推进,这时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摩擦和痛苦,为了减轻这些痛苦,设计应运而生。这才是设计最初的发端,我们决不能忘记。”
“巨大的摩擦和痛苦”,麦当劳化产生的过度“合理”就是摩擦吧?
麦当劳渐渐失去光辉之时,也就是设计开始轻柔地抚摸世界的时候。
. 不排除我只是脑洞开大了一点,因为我的话里面没有逻辑……
《社会的麦当劳化》读后感(三):短评
如果集中注意力,这本书可以很快就读完。因为其中有很大的篇幅都是在谈麦当劳(快餐业)本身的运作模式,并由此延伸至教育、体育、医疗、娱乐甚至政治的体系之中。作者借由韦伯的“牢笼”概念引申出关于“理性化”与“非理性化”“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讨论。在著作的最后部分,文章一直在“工业化社会”与“后工业化社会”的文本中徘徊。所以,如果要高效率地读此书,也许读个开头和结尾即可。
此书曾风靡一时,但窃以为有些名不副实。作者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麦当劳化”的概念,能够贯之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其他方面的论述则平平。作者认为,麦当劳化的特点在于:高效、节省成本、标准化、可预测,但是看似合理的一切中却会滋生出“不合理”,人们逐步被控制,一步步地走向人性的泯灭。
不过能有一点点的有为之处已经不易了,我辈也许碌碌一生也是留不下什么的吧。
《社会的麦当劳化》读后感(四):文本上的一些说法
1. 研究路径
里茨尔的研究路径大致是遵循了韦伯传统。在韦伯的时代,官僚制代表了合理化的终极形式。某种新生事物正出现在地平面上,某种东西注定要替代官僚结构而成为合理化的模式。里茨尔把韦伯合理化的理论和他对快餐店不断增加的关注结合起来,便引提出了“社会的麦当劳化”这个重要的主题。
简要地说,里茨尔结合了新的时代背景,把崭新的社会现象和形象贴切的概念放入合理化的解释路径中,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麦当劳化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2. 主要内容
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内容上是循序渐进的,逻辑非常清晰,可读性非常强。第一章是全书的导言,是全书的缩影,给我们快速展示了一些事实。第二章阐述了麦当劳化的先驱,对麦当劳化追根溯源。三、四、五、六章分别以详实的例证介绍麦当劳化的四个侧面: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控制。从第七章开始,他笔锋一转,开始阐述麦当劳化过程中理性中的不理性。第八章进而讨论这种理性造成的牢笼。第十章是作者为人们提供了一张摆脱麦当劳化的药方。
3. 写作手法
文章的写作手法值得一提。作为一部社会学的著作,展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学论著的可能。这种写作手法和我们现在学术界的学术论文大相庭径。本文的写作风格让我想起了另外一本由美国社会学家保罗•福塞尔写作的《格调》。同样采用了非常幽默的手法,有趣的标题(尤其是副标题),反讽的语气,和大量的以美国的社会现实为经验基础的论述。
《社会的麦当劳化》读后感(五):无处不在的一体两面
1.社会的麦当劳化的特点: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控制。这也是科层制的特点。总的看来,社会的麦当劳化是科层制在现代社会中最好的体现。
2.社会的麦当劳化的优点:节省时间与精力去做更多的非理性控制的活动,比如钓鱼,看书之类不能被产业化的活动。用金钱换取更多的时间。我觉得这样还挺好的,但是在麦当劳化的过程中必然要导致很多相关行业人员的失业。
3.社会麦当劳化的缺点:降低人们生活的品质。正是因为麦当劳化,很多有特色的事物都被产业化而失去了自己的“异质性”。人们享受不到不一样的事物,不管你在哪里,所获得的都是一样的东西,这大大降低了生活的品质。获取更多的利润(产业化)与个性化是不可调节的一大矛盾。
4.为何要抵制社会麦当劳化:在韦伯悲观的看来,科层制发展到最后完全不利于人类,如果整个社会达到高度的麦当劳化的话,人将不是人,而会变成机器。人只是处于被控制的地位。在工作时被上司/机器控制,在消费时被商家控制,而且也会被迫充当商家的免费劳动力。
5.如何抵制社会麦当劳化:追求个性,支持个性。
6.个人体验:下午在预约苹果的genius bar的时候体会到了社会的麦当劳化,在我拨打热线电话时,前四个步骤全部由机器录音完成,直到最后一步才转到人工服务。不得不说这样的算法很大的提高了效率,也省去了很多麻烦。没必要有那么多虚情假意。但是有意思的是,每个接听的人都会说:“您的问题我已经了解了,我会尽最大努力帮您解决”,因为不同的人的语调问题,这个听起来的效果就不一样。其实我知道不管听起来怎么样,他们内心都不care我的遭遇。而且当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这句话听起立就是讽刺,反而让我更生气。还不如让我听冷冰冰的人工服务呢....
7.我的态度: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社会的麦当劳化既有好处又有坏处,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体验到的更多的是好处,所以我还是持支持态度。与韦伯的悲观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