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统计陷阱》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1-13 03:01: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统计陷阱》的读后感大全

  《统计陷阱》是一本由[美] 达莱尔·哈夫著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1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统计陷阱》精选点评:

  ●要学理论的话买本大学教材就行,一般人生活中不需要记住随机和粗大误差是啥,只要面对统计数据图表的时候本能上怀疑,认真审题,自己逻辑正确,就不会被牵着鼻子走,然后就会发现相当一部分数据和因果关系毫无意义

  ●经久不衰的都是好书

  ●这是一本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对提高批判思维有好处。如果大家都读过这本书,相信很多的流言就不会传得大那么广那么快!

  ●学古典概型的时候就该搭配这本书看,应该可以显著提高智商,尤其是网易养猪场的那些猪们

  ●统计学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归结为抽样的问题

  ●(1)“谁说的?”(2)“如何知道的?”(3)“是否遗漏了什么?”(4)“是否偷换了概念?”以及(5)“资料是否有意义?”/// ///平均数(均值、中位数、众数)/// 改变直线图的横轴与纵轴刻度的比例关系, 加强视觉冲击

  ●这个假期我终于正经看书看正经书了~内牛满面…感谢这本100来页的小册子~ 如果看这本书的英文版,那一定是GRE-AW-ARGUMENT部分写作指南;即使是中文版,也不能掩盖其critical thinking的精神光辉~ 借我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让那些鬼把戏扯淡去吧!

  ●这么多年过去,此书一点不过时。应该列为大二必修教材。

  ●业内人士说内容太浅显,没想我作为业外人士也觉得丝毫没有难度。大概归功于社科学生少少的数据分析功底。 写作手法简单,一个论点跟着一大堆实例,胜在扼要易懂。翻译也不错。看完能对公众领域出现的统计数据有更批判性和理性的认识。推荐毫无统计背景或纯文科生看看。

  ●虽然是50年代的书籍,现在读仍不过时。

  《统计陷阱》读后感(一):别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我想,像我这样对数字不敏感的人一定很多。尤其在这个资讯如此泛滥的时代,我们太轻信于书面的数字。可这些都一定是真实的吗?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头脑常常是别人的跑马场?

  这本书之所以少有关注,可以就是因为“统计”这样一个不太讨人喜欢的词语。不过我还是希望读过此书人能通过数字这小小的杠杆,使谎言的大厦轰然倒塌。

  《统计陷阱》读后感(二):统计总是要闹笑话

  拿到统计数据之后,问几个问题:

  1. 谁说的;

  2. 统计数字是否足够大而说明问题;

  3. 采用的那种平均值算法;

  4. 仅仅有百分比说明不了什么;

  5. 相关关系,是否有概念的偷换;

  6. 存在被调查者说谎的可能;

  7. 这个材料有意义吗?

  8. 准确的数字更让人怀疑;

  《统计陷阱》读后感(三):学统计学,就是学会怎么对自己说理

  如果你想证明某事,却发现没有能力办到,那么试着解释其他事情并假装他们是一回事,这就是逻辑谬误,偷换概念。统计学所犯的错误,归根结底是逻辑问题。例如,把相关性当成因果性,这是事后归因;小样本得出大结论,这是以偏概全;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刻意用统计方法放大比例,大家都这样,所以我是对的,这是诉诸公众谬误。广告说统计显示自己的产品在某一权威群体里使用率高,言下之意是他们的产品好,这是诉诸权威谬误等待。基本上每一个统计陷阱就是一个逻辑谬误。不被他人欺骗容易,不被自己欺骗难。学统计学,就是学会怎么对自己说理。

  《统计陷阱》读后感(四):刁民入门读物

  本书的通俗读物特征比较明显,语言很浅显,也未含艰深的理论。统计学术语的出现并不频繁,粗通统计学便不至觉得晦涩,对统计学毫无认识的人亦可将其忽略而读下去。在书的后半,则离统计学远一些,离实际生活近一些。

  统计局和商家忽悠人的那几套,在书中全都有所映射。可以说,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数忽悠用的是其中较为浅显的骗术。

  缺乏强有力的第三方机构介入,权力所有者的不作为或是助纣为虐使得行骗者不必费力构建更精妙的陷阱。

  此书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怀疑意识与分辨能力。怀疑与分辨——是我们仅有的那一点权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统计陷阱》读后感(五):换个角度看的话,这本书可以用来坑蒙拐骗。

  1。做市场营销、证券投机的人可以用这本书中的思想,反其道行之,制作陷阱。用来忽悠一般的买房者、买股票者、买xx者...。轻松的让消费者、投资者跳入他们精心布置好的统计陷阱。

  2。发论文的学生,可以歪曲实验数据,让本来不好的结果变得漂亮。不过这招对付好杂志是没有用的。

  3。上市公司粉饰公司业绩。

  4。地方政府粉饰政绩。

  5。发生重大事故时,如矿难、地震、毒奶粉、毒鼠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6。还有很多.................

  最近统计局的平均工资2万九.估计就是一个例子.

  本书第二章 <精心挑选的平均数> 让我们可以看清国家统计局的本质.

  平均数有好几种,当希望数据较大时,使用算术平均数,小一些的平均数是中位数,它告诉你50%的人的超过这个数,还有50%的没有达到.还有个平均数是众数,是所有人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收入.一个没有加以限定的平均数,最终是无意义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统计陷阱》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