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万岁》是一本由王蒙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317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0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万岁》精选点评:
●有人说它假 但我看到了热血和青春 人生和信仰
●19岁的青年人,又红又专可以原谅。
●。。从小说本身来说,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详略得当。。。是个好作品。。。从立意上来说觉得,即使放在那个思想相对单纯的年代背景看,还是过于肤浅,毕竟是作者年轻时候的作品。。所以。。嗯。。。
●最后毛主席的出现让我喷血……
●带着比较深的时代烙印。比较红
●心儿啊,飞扬。
●作者在50年代写成此文,90年代的北京学生过的比50年代的北京学生可差远了。
●满腔少年热情
●值得称赞的仅仅是「青春」,而我们仅仅是「过客」。青春只是一个不停靠的车站,前一秒站牌还在前方,下一秒我们已经在回忆站台的样子。
《青春万岁》读后感(一):序诗很鼓舞人心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这是多么有魄力,有朝气,有勇气的呐喊!读他们的青春,年代会过去,但青春依旧闪光,读他们的苦难,更佩服他们的坚强,池田大作说“青年,就是在任何困厄的环境中都有奋起的力量。”我想,他们是真正的,懂得生命,尊重生命,懂得青春意义的青年。
《青春万岁》读后感(二):青春永远充满活力
“喀秋莎走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她们爱唱歌,她们激情四射、满怀社会主义理想、待人真诚、质朴,60年后我仍然感受到她们的青春活力,遥想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这个年龄的自己听着“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又何尝不是憧憬着未来,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今天在全民过“六一、六二节”的时候道一声《青春万岁》,祝所有的朋友青春常在、永远十八岁!
《青春万岁》读后感(三):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青春,要值得回忆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这是书中的一句话。
在我还读中学时,能读到这本书已经是很开心的了。在那个时代,有一点点爱情萌芽的描写,好像都不很多。当看到这本小说时,感觉很好奇,照现在的话说,很小清新。
读这些书,都是要有时代感的。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我生活的时代只是离故事发生的时代比较近而已。
现在读起来,好像故事情节有点虚幻,有点好笑,有点不太真实,但当时的人都是那么单纯吧,当年我可是非常相信、非常憧憬的。
读到苏宁童年的经历,我很害怕。当时年少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小姑娘在那么小的年龄能受到那样的伤害。
小说整体来说,正能量。
《青春万岁》读后感(四):我们拥有的青春 注定灿烂
刚刚看完,很难对书有什么特别的评价。
从七岁到现在,我所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读书,但是为什么?好像也一时回答不出,没有什么我的观点,没有什么内心的意愿,所有的一切,好像就是你就应该这么做。我应该斗争吗?但斗争的目标又是什么?我应该去追寻自己理想吗?但我的理想有真真的那么值得吗?或者换句话说,我的理想,真正可以称得上我理想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青春万岁》读后感(五):激情燃烧的岁月
小说以建国初期的一群高中女学生为主人公,描写了那个时期青少年满怀壮志、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他们有理想、有热情、有信仰,似乎他们的青春是一把烈火,可以尽情的燃烧。
作者在19岁的时候写下这篇小说,可以说作者也是这些热血青年中的一员,满怀激情,满怀斗志,兴致勃勃,生气盎然。尽管小说文笔不是很成熟,但却充满了年轻人的真挚感情。
虽然跨越了半个多世纪我才读到它,但是小说所描写的高三同学为了升学而奋斗的情景仍然能引起我的共鸣,不免想起几年前我也是这些高三学子中的一员,怀揣理想、斗志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