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马蒂斯论艺术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1-11 00:43: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马蒂斯论艺术读后感精选

  《马蒂斯论艺术》是一本由杰克・德・弗拉姆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蒂斯论艺术》精选点评:

  ●野兽的眼睛

  ●不看可惜。

  ●大师,大师,大师。受益匪浅!

  ●觉得他更有趣了

  ●“精确并非真实。”

  ●开头的《画家笔记》不错

  ●一种协调,纯粹,宁静的艺术。并抱有一颗真诚的心。

  ●艺术是表现自己

  ●好书,译的也不错。

  ●漂亮的随笔

  《马蒂斯论艺术》读后感(一):颜色,更多的颜色!

  一直很为野兽派的风格所倾倒,大块颜色的平抹,冲击感很强。

  此书编辑翻译印刷都甚好,内容也很可读。说道马蒂斯外表不像野兽却像个德国绅士还真是出人意料。他说要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深得吾心。

  插图印制的也不错,包括了他的主要作品,只是中间一部分不知道为何非得单色印刷,郁闷。

  《马蒂斯论艺术》读后感(二):黑色也是一种颜色

  马蒂斯说,黑色也是一种色彩。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看这书的时候,又是一个艳阳天,窗外的知了叫不停,不知疲倦或是已经适应了过程。大排的建筑中,每一个窗口都是深陷的黑色,每个房间都在演绎着单个独立的故事映像。仿佛是剧集,却又不连续。和窗外耀眼刺目的阳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黑色也是一种色彩。

  和艺术似乎无关的生活影响,就像映里在成功的成为一个摄影师之后,毅然离开,抱着自己的数幅自画像,散坐在街巷,却无人问津,甚至遭受鄙夷。

  我们所遭受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

  信念是紧握在手中的,而梦想也并不是过时的代名词。

  谋生是必要的事情,理想和谋生总是有那么一丝不可名状的联系。

  就像一听到爵士乐,想跟随着摇摆身体那么简单。

  推荐书中的章节:摄影谈;论现代主义与传统;论塞尚的三浴女;黑色是一种颜色;我是怎样搞书籍装;色彩之路;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漫漫享用吧:)他不是过时的,而且这个译本很好。

  《马蒂斯论艺术》读后感(三):有控制地表达的艺术

  有控制?难道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不是最无控制艺术的代表?如果那些“大胆的”、“狂野的”色彩是理性控制的产物,那么哪种艺术是无控制的呢?

  我们读者有自己的位置。我们普通读者,被一本书从日常定势之河中打捞出来的普通读者后面,是自己长长短短的历史。

  我是怎么喜欢上马蒂斯的呢?从记得有本能开始,我被权力语言残害过的本能并不怎么喜欢马蒂斯。仿佛他简单的主题、他的平涂手法以及他画面装饰性的效果直接说着“浅薄”。显然当时,我的审美习惯被一种“要求深刻”的意识形态所控制。而造成这种“浅薄”感的,除了内化了的这种意识形态,还有极其重要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对马蒂斯的“语言”毫无概念。因为浸淫其中的意识形态通常是非常牢固的,所以我们能努力的方向,就是让思想尽量对陌生语言开放,不管这种陌生语言在你的刻板印象中是不屑、厌恶还是仅仅是陌生。

  《马蒂斯论艺术》是一部画家言论选集,尽管有的篇章初看之下不知所云,但是本书对纠正一般人的刻板印象,已经足够。马蒂斯,不是那种内心挣扎,并把痛苦升华成能量的艺术家;他和他的导师塞尚一样,是以绘画为生活的劳动者。他们不是纯粹沉醉于绘画行动,而是不断对其行动本身进行追问。因为绘画行动本身,也是其生命行动。

  对塞尚来说,绘画不是乐趣,而是他和世界相遇的方式,他和绘画的关系,是农夫和农具的关系。他通过绘画来凝视和触摸,并呈现世界仿佛首次从混沌中形成出来那一刻的形象。那是塞尚的世界,并因其和世界相遇方式的特殊性,使他的世界能够容易地到达他人。塞尚的艺术绝非豪放的,相反,它是小心翼翼的,或许每一笔,都像十字路口的迈步一样踟蹰。

  如果对塞尚来说,和世界的相遇是将自身投入知觉所即的世界;那么,对马蒂斯来说,和世界相遇就是将世界收回想象所及的自我。即,马蒂斯的世界是通过自我投射的世界本来可以呈现出来的多种可能性的想象。

  马蒂斯重视“表达”,他的艺术是自我抒发的表达性艺术。就像他说的,如果选择了绘画,你就被剥夺了其他表达自我的手段。而他表达的语言,就是色彩,是他所谓的“表现性的色彩,而无需是描写性的色彩”。即,色彩对马蒂斯来说,并不是情绪情感的描述,而是自身完满的语言。马蒂斯通过它,同其世界相遇;并且相遇的时刻,就是想象通过色彩语言编织落地的那一刻。可以想象,这种相遇,应该也是小心翼翼的,像十字路口的迈步一样踟蹰。

  《马蒂斯论艺术》读后感(四):《马蒂斯论艺术》摘抄

  ——黑色是一种彩色。

  ——小礼拜堂不能使用红色……但它通过色彩对比、观者精神上的反应而存在。

  •重点篇目:《画家笔记》、同泰利亚德的几次谈话、第一次广播讲话、爵士乐、《马蒂斯谈话录》

  • 我们需要别的东西,我们借助简化的观念和形式来追求宁静。整体效果是我们唯一的理想。细节会减少线条的纯净并损害情感的强度,我们抛弃它们。(保持“情感强度”的“宁静”为何?)

  • 造型艺术将尽可能直接地传达感情并运用最简单的手段。(那是否还需要“掌握”细节的仿真的技巧呢?)

  • 今天,我试着把宁静放到我的图画里,重画它们直到成功为止。

  • 我梦寐以求的就是一种协调纯粹而又宁静的艺术...

  • 我现在画画凭感觉,而不是遵循解剖学。由于那么长久地研究过形,我知道怎么去正确地画画。

  • 一幅画应该永远是装饰性的。在作画时,我从不试图去思考,而仅仅是去感受。

  • (对学生要求精确作画而不鼓励像他自己那样。)

  • 博斯纳尔的作品。莫奈很伟大。塞尚追求更古典的东西,我完全不喜欢拉菲利。戈雅,丢勒,伦勃朗,柯罗,马奈是我心爱的大师。我经常去卢浮宫。研究最多的是夏尔丹。我到那里去研究他的技法。

  • “一个艺术家应当能画从七楼上跌落下来的人。”(马蒂斯在谈论早年美术学院街头速写时引用德拉克罗瓦)

  • “就我而言,我从不回避别人的影响,我认为对我自己来说,避开他是一种胆怯和缺乏真诚的表现。”(谈论自己解释各式各样影响时引用阿波里奈尔)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之后依然存在的艺术家,他的个性会获得充分的肯定。不注意别人工作方向的人必定是十分愚蠢的人。

  • 讲到色彩,依照点彩派理论分割油画色彩表面的方法,白光的再造,谢夫赫尔的颜色转盘,漫射,光对阴影的瓦解。

  • 野兽主义不甘于向点彩画家那样从事绘画的物理安排。野兽主义首先致力于一种富于表现性的综合。

  • 人们应该要求一位画家的唯一之事就是清楚地表现其意图。

  •(对印象主义)我想超越他们精微的色调变化和不断的实验去理解事物。简而言之,我想认识自我。

  •(修拉 后印象)把形简化成一种简单的几何形……绘画精炼成为一种科学公式……极度依附严格的逻辑法则。

  •对我来说,一幅画的对象和背景具有同样的价值……只有整体图形是重要的。

  •(精妙比喻)在下棋的过程中,棋盘的外观不断变化着,但是移动卒子的棋手的意图是不变的。

  •具有意义的是对象与艺术家及其个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安排感觉和情绪的能力。

  •现代的一大成就是发现了借助色彩进行表现的奥秘,由于所谓的野兽主义及其后来的运动,又添上借助设计、轮廓、线条及他们方向进行表现等等方式,大体上说,新的表现手段吧传统推向前去,并顺着这一方向尽可能地扩展它。

  •(!)认为从早期直到当代的画家们艺术进展的连续性之间存在断裂现象,这大约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1930s)纳粹德国认为他的美术是颓废的,俄国批评它具有“资产阶级美学观”,极度萧条中的美国,对马蒂斯绘画中流露的那种远离社会事件的超脱和丰饶境界,产生了一种不信任的态度。

  •(对短暂的教学生涯)想到布吕盖尔的盲人寓言……真正的美术家献出他们的一部分力量去帮助那些无法独自找到他们道路的人,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喜欢这句)是谁说过“我喜欢有过去的女人和有未来的男人”?我却喜欢有过去的男人和有未来的女人。我喜欢充分生活过、完成许多事业的男人和那些虽然还没有这些、但却充满了灵感和希望的孩子。

  •(与过去的、不同艺术领域的人谈话)司汤达向我们展示了米开朗琪罗从大圆形剧场中寻找创作圣彼得大教堂所需的灵感。“一个剧场为一座教堂提供了观念。”

  •从另一种文明中找出共同的精神并获得新的灵感以摆脱直接先驱者的影响。

  •(用新意识考察旧作品)如果观察者放弃他自己的特色,去与当时那些人的精神特色融为一体,他就会使自己枯竭,妨碍自己获得充分地快感。

  •静态不是运动感的障碍。某种程度的运动并不使观者的身体激动,只不过影响到他的心灵。

  •(谈《舞蹈》)我利用局部以节奏引导观者,从局部中领会运动,获得整体感。

  •一切名副其实的艺术都是宗教的。……否则就不存在了。……公众精神上是懒惰的,必须把一幅有情节的画放到他们面前。

  •(不画面部细节)麻痹观者想象力,迫使他注意是否相像。反之,如果你画线条、调子、气势,观者的灵魂就会陷入这些复合因素的迷宫里。……他的想象力会摆脱所有限制。

  •当一个人了解了他的烦恼或孤独并需要借助某种行动恢复自身的平衡时,这种创造的的需要就开始出现。

  •一个人必须懂得怎样保持童年时代接触 客观事物时的那种新鲜感,保存天真纯朴。……从客观存在中获得力量,并且不让其妨碍想象力。

  喜欢他!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马蒂斯论艺术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