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5-18 02:05: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精选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是一本由张文亮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151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0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精选点评:

  ●很可爱的故事,文笔清新自然。

  ●第一次读到《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是2007年暑假在长白山,夜晚户外听台湾荒野协会的老师分享,非常感动,后来得以看到全本,很喜欢。2009年到了台湾后,几乎买了张文亮老师所有的书,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张老师一样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

  ●宗教味,还可以。

  ●简单却有启发的故事

  ●富有哲理

  ●很好看,要再买几本送人!

  ●信仰教人柔韧乐观

  ●读这本书,会让人会心一笑,能舒缓生命中的紧张。

  ●很开心,让人的心情放轻松:)

  ●很美哦~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一):喜欢那种亲切

  缓缓的语调,仿佛回走到童年,单纯,干净,美好

  缓缓的语调,仿佛回走到童年,单纯,干净,美好

  缓缓的语调,仿佛回走到童年,单纯,干净,美好

  缓缓的语调,仿佛回走到童年,单纯,干净,美好

  缓缓的语调,仿佛回走到童年,单纯,干净,美好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二):这本书已经再版了

  我儿子特别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已经再版了,估计11月份就会开始发行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这个博客: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三):走一个,小蜗牛!

  张文亮是台湾的一位作家。如果你有好奇了解这只“母鸡”,你会发现他是一位朴素的老师,也是一位痛苦的人(失去三个娃)。美好的文字是蚌中磨砺的珍珠,那些令人绝望的忧伤,让张文亮写出了《因为有爱,才有这个学系》、《大科学家的小故事》《昨夜我与一颗橘子摔跤》《谁能在马桶上拉小提琴》......如果你喜欢这只“母鸡”,不要随意问他问题,因为只要给他一个问题,他会写一本书来作答你。你不要着急,让我和你分享他的一首小诗: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最后说点儿正经的,张文亮,美国加洲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还著有《南丁格尔与近代护理》、《电学之父——法拉第的故事》、《科学大师的求学、恋爱与理念》、你可能还会喜欢他的《深入非洲三万里》,京东的编辑推荐说---“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当然,张文亮的书国内基本是买不到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豆瓣显示只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可借,偶尔看到网上有节选,网址分享如下: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四):上帝让蜗牛牵着我们去散步

  张文亮:《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年

  王方星 20171105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在很早之前我就听到过这个吸引人的标题,也搜集过一些资料,但总是没有认真地把这些资料去翻阅。其实在阅读中会发现很多想读的资料和书籍,然后我会想办法下载下来或者购买纸质本,但这些资料往往又被后来的事物所耽搁。现在可供阅读的书目实在太多,我们如果没有毅力、缘分和抉择,很容易淹没在茫茫书海中,难以返回可供登入的陆地。

  近日我在网上特意看了书中的这一篇《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天哪,我就这样迷上了这种调调的文字,请允许我全文抄录如下: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他,我扯他,甚至想踢他,

  蜗牛受了伤,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这个故事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住了,不仅仅这个主题可能在说父母如何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成长,我更联想到我的学生和学生未来可能面对的病人。孩子、学生、病人相对家长、老师、专业的医护人员都是需要被耐心照顾和陪伴的,在后者看来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其实在前者也许就是个大问题,所以家长、老师、医护人员都应该同理,站在孩子、学生、病患的角度来思考,多给他们一些耐心,陪伴他们的成长与康复。

  书名虽然是《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全书由30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用散文诗一般的笔调以童话故事的方式呈现,让读者有读诗的轻松愉悦之感。所有的故事总是蕴藏着简单又不容易觉察的寓意,有的可能在对话里体现,有的则在文字之外,需要读者自己领悟与思考。作者张文亮君是虔诚的基督徒,所以书中至始至终会有上帝的影子和基督教的隐喻。以我的感觉,前20个故事尚能被不信教的我们所理解,而后10个故事,可能理解上或有所偏差,也会感觉读来没什么特别之处。张文亮君是生物工程学的理工科大学教授,却又如此多情、温情。我的判断因为他对上帝的信仰,让他喜欢用文字与上帝对话,因为他从小到大的好朋友都会离开,只有上帝一路相伴,所以他说:“我写作,是想排解深深的忧郁。对我而言,写作的笔,是舀出忧愁的水桶;写作的纸,是倾倒水桶的田地。”诚如江登兴所言,如今的男人们一般都比较冷酷,或者说中国的男性都比较含蓄,不会轻易表达对子女的爱,但张文亮却忙着给幼儿园的小女儿当导护。

  同一样的故事,不同的作者能引发不同的思考。我举几个有较大触动故事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

  “毛毛虫教我去上课”,我读后一下子就想到了我的学生还有那句“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同样如此,张文亮似乎也遇到了这样的困惑,曾经一度热爱的教学,却没有了心平气和看学生的耐心,仅仅有一颗创伤的心,他看到毛毛虫不顾一次次掉下树干的疼痛,屡败屡战,依然继续爬树,而且每次掉落它都将全身长毛张开,以柔软的身躯落地。如此,教授获得了启发,愉快地走向了课堂。不少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为学生生气、伤心的时候,甚至被气哭,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要如恋人般对待,更要修炼自身,以温柔待人,更要温柔带自己,不要带着强硬的盔甲去对抗学生与大地的困难,以柔克刚,也许自己也没有那么容易受伤,学生也会更加容易接受。

  “鸭子”主要是大家对不起眼的土鸭忽视,但张文亮认为这只土鸭也是上帝设计、创造的,即使平凡,也该有它的那份尊贵。所以,貌不美的,不起眼的,反而需要更多看一眼。我在旁边当时写下了这样的批注“上帝创造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平凡如尘,也有他的独一无二、有她的尊贵和骄傲。学生更是如此,乖巧懂事可爱漂亮的没人不会不注意,但我们更需要对不声不响、不起眼的多关心、上心。也许丑小鸭还不知道自己会变成白天鹅,所以我们要告诉他。”“小蜗牛与喷气机”、“水蛭和钢盔”、“忧郁的小虫快乐了”、“小蝌蚪的赞美” 其实讲述的主题似乎都与“鸭子”类似,我的感觉是每个人都是上帝精心设计的,不用忧郁去羡慕其他人,多一份喜乐心和信心,不确定的人生也许总是会有不经意的惊喜。毕竟上帝对每个生命都有美好的安排,不用为自己担心,也不用为世界担心。

  “椰子树的孩子”主要讲的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担心,在身边时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到孩子长大远离了父母的视野,又不得不担心。为人父母,对孩子总有各种不放心而产生的担心。孩子们不仅要珍惜父母给我们创造的成长环境,更要珍惜感恩这份担心,让海鸥带上你成长的快乐,稀释缓解父母的担心,告诉她们“请别为我担心”。我们要相信上帝都会安排,父母为孩子做好独立成长的储备,孩子才能坚强地面对未来,进而延续新一轮的担心与成长。

  “昨夜,我与一颗橘子摔跤”同样是父母与孩子成长的故事。成长的路上,家长会与孩子有一场摔跤赛,我们不能压、不能踢、不能撞,我们需要与橘子抱在一起翻滚,最后没有谁打败谁,但我们身上带有了橘子的香气。我的批注是:橘子是孩子、是学生、是病患,他们是我们需要一起成长的对象,不能伤害他们,要和他们一起分享生活,他们成长的气息,会带给我们继续摔角的勇气和鼓励,比如孩子对父母的感恩、学生对老师的感谢、病患对医护的谢意,这些我们会甘之如饴。

  “河马信箱的故事”、“导护的机会”等几个故事是张文亮面对幼稚园的女儿而产生的故事。女儿要求爸爸去自己的教室里讲故事,一个大学教授习惯于给大人讲故事,在小朋友的体温下,他决定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编故事,所以他开始与这些孩子一起思考,一起讲故事,所以有了《为什么薯条会这么迷人?》、《谁能在马桶上拉小提琴》等等。他以导护的机会,拉近了与小女儿陌生的距离。我的感悟是:我们习惯于照本宣科讲故事,而忘记了小朋友的提问,有时候我们甚至不允许提问,其实故事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小孩子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我们来组成一个故事才是他们心目中的童话故事,而我们宣读的故事似乎并没有孩子的参与编写。孩子的教育只有开始,从来没有结束。一旦开始,需要比任何事情都要用心,用心去陪伴生命的成长,生活也许将转变重心,在忙也不能忘了每天都在成长的孩子,你们一生相处的时间,其实很短很短。

  每个故事都有每个人自己的解读方式,我认为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医护人员乃至所有的人,其实都可以读一读这样的文字与故事,不仅仅是为了找寻一份读诗读散文的宁静,更是找到那份社会角色的信心和耐心。上帝交给我们一个任务,就是让一只蜗牛牵着我们去散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