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屋檐下》是一部由黄斌执导,邓紫棋 / 陈建斌 / 魏大勋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同一屋檐下》影评(一):上头!全员“恶人”还是“正义”
这是开年第一个让人上头的节目,你的拳头和小鸡蛋准备好了吗?
拍摄手法上是具有实验性质的剧综结合,现实主义题材,简单朴素又有趣味。镜头语言的表达干净明亮不失脉脉温情。
王尔德曾说: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且生活模仿艺术。
素人观察综艺,一贯套路都是展现魅力,过度包装人设。
这个节目大胆真诚,一上来“全员皆恶人”,絮叨安排一切的老大,吊儿郎当怀才不遇的叛逆少爷,最懂男人心的绿茶,失恋后丧到谷底的麻豆。每个人都有让你想喷的点,熟悉吗?在外漂泊合租过的人,都能找到共鸣。毕竟这么大的林子,各种讨厌的鸟都见过。
他们就是曾经熟悉的室友,曾经讨厌过有些短暂交集却生活最近的人。紧密的生活距离,遥远的心理距离。
看到这些故事,再次代入了自己,抒发自己的态度和情绪。
在这个环境下,他们会爆发矛盾,会释放情绪,会在这个短暂的相处中,产生链接。
通过别人的故事,了解的还是自己的人生,在他们的苦乐中,获得快乐生活的灵感。
希望我们,新的一年里生活和美,健康平安喜悦
《同一屋檐下》影评(二):宝藏综艺太上头了!还好第一时间发现了它!
在节目刚开始官宣艺人明星的时候就对这个节目很感兴趣了,有李诞、杨笠这种思维活跃的金句担当、笑点担当,再加上邓紫棋、陈建斌、魏大勋还有曾可妮,感觉他们坐在一起聊天一定超好笑。认真看完4期节目之后我想说:“真是太上头了!”
刚开始看第一期的时候简直要被刘可力笑死,我还没见过有人会大晚上去敲女孩子的房门,然后专门!特意!提醒她别忘了洗碗,这一段语录魔性得要死,“你是累了吗?你早点休息,记得把碗洗了”,我都看完好久了脑子里还全都是“记得把碗洗了”。
刘可力这一段感觉真的很真实,从他的性格来看他就是一个很果断,很坚持原则的人,所以《同一屋檐下》就是真实地将每一位素人嘉宾的生活呈现出来。除了这些热热闹闹的故事,《同一屋檐下》的画质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制作团队采用了4k、50帧规格进行影视化拍摄,在剪辑方式上也更连续递进,呈现出来的故事发展更加高潮起伏。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现在有这样一个节目将年轻人面对的困惑迷茫呈现出来,我们也能通过这个节目产生一些思考,这种宝藏综艺值得让更多人发现和喜爱,反正我先追了!
《同一屋檐下》影评(三):一群不是演员的人在一个拙劣的剧本下演戏
这个节目看了半个小时就让我惊呆了,我的天呐,2021年了,能把一个综艺拍得这么油腻,这么做作,这么剧本化,导演编剧功不可没,同时,在请了这么多明星的同时,还能保证这个综艺热度低得可怜,确实是一战封神。
言归正传,讲讲这个综艺给人感受吧,首先,号称反映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并且无剧本。这是当代年轻人生活吗?除了一个职业为店员的富二代,其他人这是普罗大众的职业吗?什么模特,什么创业,什么电竞选手,这是反映当代年轻人?要我说,你要想反映当代年轻人,应该找一个电子厂搞日结的三和大神,一个写字楼里整天加班的程序员,一个天天奔波愁业绩的保险业务员,一个当老师的小女孩,一个当护士的小女孩,最后加一个开小店的创业者,这才是各种接地气的职业,让年轻人看了有认同感。你找一堆高大上的职业,完了还要挑相貌,你这不就是在拍偶像剧啊?
好,你把综艺当偶像剧拍也没啥,以前那啥明星恋爱节目,周冬雨和余文乐那个啥节目,说白了还不是综艺拍成偶像剧,但是别人拍得好看啊,就算是剧本那也是精彩的剧本,况且还是专业演员,演爱情戏都不是手到擒来。
再看看这个,首先,导演编剧是生怕大家不知道这是剧本吗?我就随便举几个例子,开头那个店员男在那打篮球,明显摆拍就不说了,恰如其分,女主就登场了,还要刻意的坐在篮球场的桌子边,同时保证没有挡着镜头,然后丢出偶像剧的台词“鸭 你好棒哦 你篮球好棒哦”;再说第一天晚上几个人吃完饭洗碗那个事儿,我的天,制造戏剧冲突可以,但这么一点儿小事,这么小题大做?甚至延伸到第二天,快到30岁的人,情商能一个比一个低?你要说这情节丢在湖南台的变形计,我可能还觉得真实,这都是正常踏入社会工作的人,洗碗这么个小事,一个比一个离谱,有的说洗碗最后不洗,有的让别人洗碗还要半夜敲门去提醒,再说回来,都不洗碗是一码事,桌子上剩菜5个人没一个给处理一下倒垃圾桶?这踏马不是刻意安排?还有后面关于养狗的事件,我真是笑了,偶像剧也没你们情节发展这么快吧?
好,再退一步,就当这是偶像剧好吧,是上海爱情故事行了吧,你让专业演员来演行么,你这现在等于是让素人演戏,演你的狗血剧本,他们有这个能力吗?他们有这个演技吗?观众看不出来他们演得很用力很做作吗?特别是女一,东西好吃要手舞足蹈,讲话表情丰富到夸张,建议赶紧去《我就是演员》,让张颂文老师调教一下,演戏怎么走心,不让人看出你是在演。
最后,给这个节目两星只是因为我觉得看撕逼真的是个乐子,希望导演编剧让这个上海偶像剧一直撕逼到剧终,千万别整出爱情,更别和解,这样可能评分还会上去一些些!加油鸭!
《同一屋檐下》影评(四):所谓的当代青年奋斗图鉴,无剧本的记录,就这?
剧没怎么打磨,话说的挺满。
所谓的当代青年奋斗图鉴,所谓的无剧本的记录,就这?
开头那段矫揉造作的关于为何来到这个节目的陈述,什么经常很晚回宿舍,什么劈腿失恋丢了半条命,想要有人陪伴想要多交朋友,初看各有各的理由,细看大都是那么浮于表面。而,也只有那个说和父母闹僵,可以有免费的房子住的理由,还算有几分真实。
而什么是真实呢。
真实是,作为一个影视专业的学生,想要有剧本想要有角色当然也想红,但当这些都没有,不知是该继续这条道还是换条道。做所谓的广告兼职是为了还算可以的收入还是曲线救国,亦或是在消耗自己的青春。
真实是,开了三家网红店倒了二家的原因是什么,同事在背后议论又是因为什么,自我认知上关于性格有什么问题。
真实是,时光易逝,转眼三十,长辈催婚,多年单身。这早已是社会常态,随手在大街上一抓就是一把。新时代青年不应该被拖进这种旋涡,该怎么活出二十一世纪新青年的模样。
真实是,对电竞是因为热爱吗,年龄到了,该放手吗,舍得放手吗,可以不放手吗。还有什么可以选择,还能做些什么呢。
本可以好好的开头,本可以直击人的内心深处,这节目却很巧妙的避开了。
更绝的是节目组选人的标准。
年龄最大的29岁,仿佛30是个黑洞,提一提就能把人吸到外太空。既然号称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群单身都市青年,坐标还定位在上海。怎么,30岁以上不再是青年了,是中老年人了吗。
职业方面,除了一个店员是要正常上班呢,其他基本都可以算是自由职业。可是,为什么没有一个朝九晚六的上班族?天天挤爆地铁的是谁,天天点外卖的又是谁。你想表现多面性可以,但把最大的群体给撇去又是为哪般。本末倒置你最行。
性格方面,除了几个个性比较鲜明,其他都很扁平化。当然也可能是不太适应拍摄环境。
再说下嘉宾方面,除了不认识的曾可妮,杨笠是李诞顺带的,其他几个都算是综艺常客。节目组就这么放心的把观察当代青年人生困惑的大任交给了助理一群的明星。
公司不能扣钱有违劳动法这样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
一群嘉宾在那里说,迟到就是不对,机制是合理的,不接受可以离职啊。明星接触现实社会少,我们不怪他,但节目组居然连请个专家做指导都没有。太不严谨了。是资本对普通打工人剥削的还不够吗。没有说迟到是应该的意思。
而迟到的那个人,他说的一直是罚款机制的问题,是讨论迟到一分钟罚款十块钱的问题,并不是在说迟到是不是对的问题。就像吃饱没和吃不吃,这是两个问题。
他的自媒体创业的室友呢,说的一套套的,听上去都是那么有道理。让人忍不住点头。但是,哥们啊,你们讨论的不是一个点啊。
好在这是个糊综,掀不起多大的浪花。粉丝们看个热闹,路人们看个笑话。
而这其实就是个打着记录真实生活的名号的恋爱节目,我认真是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