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教》是一本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作,国际文化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宗教》精选点评:
●不是这个封面,豆瓣上的难道是新的再版?精神分析经典译丛的翻译都出乎意料得好。图腾与塔布是进化论与宗教的,摩西与一神教是纯宗教的,没有宗教知识背景看摩西教,以色列历史,埃及历史很有点困难啊。
●厉害啊~~~回家看弗雷泽
●过几天写书评。。
●对于图腾和塔布,还有摩西的历史都有了些接触,可以引出接下来深入的阅读,很有意思。
●总觉得他在乱讲,那个结论太离奇了,但是找不出他推理过程的漏洞。最后竟也接受了他的结论。 他说:道德和法律所禁止的,就是人们想要做但损坏别人利益的本能。
●随便翻翻
●能把《圖騰與塔布》和《摩西與一神教》的義理看透并視二者為一體之呈現 那麼進入精神分析倫理學就算找到了門徑
●.
●前面的Totem and Taboo 是以前看过的,所以只是看看后面关于摩西的神奇论述。
●2月14日节有人和我在一起过吗?
《论宗教》读后感(一):摩西的宗教
弗氏的意思很明瞭,猶太教是埃及宗教的後代。
從摩西的真正身份入手,揭示了猶太教其實是摩西從埃及帶給自己奴隸們的埃及的地下一神秘教。
書裡面兩個論點比較好白相:摩西有兩個摩西,耶和華也有兩個耶和華。乖戾的摩西就是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的那個摩西,也是他把火山神耶和華帶給了猶太人。但是後來在迦南地的是另外一個當地的部落祭司,為了完善整個宗教的歷史而被安在了摩西的身上。耶和華也不是原來那個耶和華,雖然猶太人對於自己殺掉摩西很是後悔,但是當他們回歸一神教時對於神之名的使用上又返回了原始宗教形式。此時出現的已經是另外一個神Elohim了。
《论宗教》读后感(二):在里面找到了神族人的秘密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层面说的蛮有道理。乱伦禁忌、生殖崇拜,梦的解析讲的很有普适性,全面否定弗洛伊德的人大概都是被戳到痛处的卫道士吧。 从小长大的人们存在着对性交的天生反感。 弗洛伊德认为原始宗教的基础是万物有灵论。而强迫症是对宗教的可笑模仿。当然,对如今的飞天神面教同样适用。 图腾崇拜也承担着宗教的功能,我认为不只是原始人,现代人亦然。做纹身,也许可以视作一种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一种体系,在某些原始民族中承担着宗教的功能,为他们的社会组织提供基础。 图腾分为三种,氏族图腾,性图腾和个人图腾。
以下高能且敏感:
“图腾崇拜的社会方面主要表现于严格实行禁令和广泛的限制上。图腾氏族的成员是兄弟姐妹,有义务帮助和保护对方,若氏族有一成员被某外人所杀,杀人者所在的整个氏族都要为其行为负责,死者所在的氏族也共同负有讨还血债的义务。”
《论宗教》读后感(三):有触动
把一些没有挑明的事情,反复讲述,比如基督教和杀父,救赎,塔布等等。
这样解释塔布:
1、塔布是一种被禁止的强烈欲望;
2、十分想干和不敢干是贯穿塔布的两种基本矛盾;
3、如果不小心冒犯了塔布,可以通过放弃财产和自由,通过苦行和净化等一系列仪式性的东西,来表明你对塔布悔罪了,你愿意重新服从塔布了。
塔布的实例:不吃图腾(动)物的肉,不在同一个图腾部落中通婚。如果再从更多的原始部落考察,也包括:战士第一次打仗之前六个月,不能和老婆共房,不能吃肉;杀人之后,不能梳头;等等等等~这些禁忌就叫塔布
吹到一种塔布仿佛和中国古代史有对照了:1、普通下层人民不能沾染统治阶层的东西。比如东非的努巴人如果进了祭司的房子、毛利人如果吃了首领吃剩的食物等等,就会痛苦的死去。中国古代史表明:皇家的东西,百姓不能用。既是不准,也是无福消受的意思。不象现在,MD,中南海接待用的椰树牌椰汁都在各大超市有售哈~
2、如果碰到了这种情况,杂办?首领可以用触摸冒犯者的方式来赦免你,或者用触摸来治愈。而这个实例不用吹到原始人。英格兰国王就可以用触摸之法来治疗国民的淋巴结核病,以及于这种病叫成“国王的恶魔”
老费先引入几个概念,。第一:人的精神世界里面,有本我和自我。本我是平时被压制的一些思想。第二:人类的记忆会代代遗传,比如通过语言的象征意义。第三层,一些事件的触发会把代代遗传中,被埋藏很久的本我触发起来。
根据这三点,老费推导出宗教(犹太教)的起源,那就是:
原始人类,杀死过自已的父亲。这个事件形成了本我,被压制了。但是,摩西的被杀,基督的被杀,又触发了这个记忆,唤醒了记忆。
《论宗教》读后感(四):一些术语
岳母与女婿的关系是一种矛盾的东西(ambivalent),由相互对立的好感与敌意两种冲动组成。(P15)。
塔布( taboo)有某种不可接近之物的意思,这主要体现在各种禁忌和限制上。(P20)。塔布的来源乃在于人与精灵内在的某种特定的魔力,且可以通过非生命物体的中介进行传递。(P21)。
塔布现象与强迫症表现出来的一致性:1,禁忌缺乏可明确指出的动机,2,由一种内在的需要维持,3,容易移置且存在由被禁对象引起传染的危险,4,告诫人们实施仪式性的行为。(P30)
我们发现一个可以解释刚死的人的灵魂变为恶魔的观念与活人的塔布来保护自己避免恶魔的敌意必要性的分析。。。针对这种敌意的防御采取了将之移至敌意的对象上的方式,即对死者本身。这种在正常或病态的心理活动中都很常见的防御过程,即所谓“投射”(projection)。
由于对母亲的争夺,男孩心中升起了对父亲的仇恨,不能无限制地控制他的心灵,他必须与他原有的对同一个人的亲近和敬重相斗争。通过把自己的敌意和恐惧移置到父亲的替代上,孩子从对父亲正反两面的矛盾的情感态度中解脱出来。
若图腾动物是父亲,则图腾崇拜的两个主要戒律,其核心的两个塔布——不可杀图腾,不可和同一图腾的女人发生性关系——就在内容上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两种罪过,与儿童的两种原始欲望相吻合。而对这两种原始欲望不足的压抑与他们的复苏几乎构成所有精神神经症的核心。(P137)
族民们通过吃图腾动物获得了神圣性,他们加强了他们与图腾以及相互之间的认同感。他们已经把图腾这种实体性载体中的神圣生命纳入了他们自己之中。。(P146)
由于图腾可以是父亲代替的第一种形式,神就是后来的形式,期中父亲重获人形。如果一种新的臆造构成诸形式宗教的根基——渴望父亲——是可能发生的,只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与父亲的关系或者还有他与动物的关系发生了某些基本的变化。
《论宗教》读后感(五):宗教的存在?——论宗教
这书有两个部份——塔布和图腾、摩西和一神教。(书已还,没法确认是不是这两个名字。)
——写在前面
亲人死后,会化成魔鬼,是因为我们本来就存在着对他的一些不好情感?崇拜上帝,只是对崇拜摩西的延伸?崇拜上帝,是因为杀了上帝?
就像人从受精卵到出生,某种程度上表示着人类的进化历史一样。说宗教的演化过程,类似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也不是什么唐突的事。
只是弗哲的书常会让人对人性失去信心——如果这是真理,失去就失去吧。但是,是吗?
人间的确存在着各种各样,有意无意,个人集体的虚伪——中国的二十四孝就是达到顶峰的一个例子。
弗哲是破开这层伪装的第一个猛男。只是就像弗哲教我们的思维方法——他本身是不是存在着矫枉过正的问题。——为了反抗虚伪而走向另一灭温情的极端?
阿德勒,荣格,他们各有观点。也不无道理……
其实,我一直觉得宗教就是人懦弱的象征——需要一个放牧人来放养人类。
犹太教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从在“埃及为奴”到“巴比伦之囚”再到“纳粹集中营”,犹太人的历史真是可以哭着说的血泪史了。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没有点信念信仰的话,估计就真的生活没动力,前进无方向,吃饭也不香了。
也许会有疑问,为什么他们如此多灾多难,还坚信着上帝爱他们呢?上帝都没给他们什么实际好处,他们为什么还没放弃他们的上帝呢?
他们给自己的理由是,他们还不够笃信,不够虔诚。所以上帝没有在他们与其他种族的斗争中帮助他们。这让我想起了那个预言了三次世界末日,最后他依然没被人唾弃,反而更多人跟随他——想不起出处了。
我们有的时候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可以跳过细节和过程,而直接考虑目的和结果。就像荣格说的,我们在解一个梦之前,都要问问从这个梦中,做梦人能获得什么。那往往就是真实的,根本的梦因。就像,我们不用去考究谎言的细节,而只考虑他为什么说谎,从谎言中能获得什么就可以了。
所以,无论上帝对他们干了什么,只要他们还需要信仰,还需要心灵支柱,他们自然就会帮上帝树造理由——这样远比重新造个神要容易得多——再不及,也可以说,我们凡人,无法理解上帝的想法——无人能驳了!
上帝给他们的好处就是成为了上帝的特选子民——在其他种族之上的一种人。这样的想法,让我觉得有点阿Q精神的味道。现在虐待我们,高高再上的人,他们最终将被上帝抛弃,而我们终将得到上帝的“爱”。一种反向的,补偿性的想法,可以平衡现实的灾难和为奴的自卑感。
宗教的作用,自然没这么简单可以说明。但我想,基本点都可以从人懦弱的精神力量为出发点。
:对宗教,其实很没什么了解。中国可以算上宗教氛围很不浓的地方了。封建国王的势力太强大了。没有宗教自由发展的土壤。儒教(如果能算一种教的话),其实也不过是统治工具,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力与意志。
所以,这书我看得挺郁闷。近来在选修一门宗教学概论。对宗教这么一个非理性意识形态,却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还真挺有有兴趣。所以,谈点浅薄之见。
这只是个开始……
1.18.2007补充
就像人在觉得自己无力面对的时候,会寻找一个组织,一个领导去依赖一样。人对宗教也该是差不多的情感。把自己托付给上帝,是轻松多了。也是说明了人的懦弱,但这也是无法根除的。
随着社会合作的深入,人会越来越发觉自己的无力。越来越发现自己缺乏别人就难于存活。而在科技文明不断得到发展的同时,理性对人精神世界的无力,也有助于宗教的发展。
宗教不会灭绝,反而会更加壮大…….好吧,其实我也不是那么有把握说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