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极简主义:时机已到》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1-01-08 23:17: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极简主义:时机已到》观后感摘抄

  《极简主义:时机已到》是一部由Matt D'Avella执导,Joshua Fields Millburn / Ryan Nicodemus / Dave Ram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主义:时机已到》观后感(一):B站上看完了

  oul上一个朋友推荐的,来看,果然有所收获。

  最近特别讨厌广告,各大日常APP和生活环境里充斥着广告,一些幽静的道路上也逃脱不了广告。

  尽量把重点放在人和事上,而不是物品上。不要给物品赋予多余的情感。

  上次收拾回忆,把前任相关的一些物品扔了,对于照片,犹豫了好一会,还是扔了。保留了一个手镯。呵呵,留了个最贵的。。。。。

  我还记得他的手机号,搜不到他的微博id了。

  希望早点forget。

  再过几个月就毕业了,要搬家。哪些不用带走,我的心里也大概有数了。

  昨天去体验了钢琴课,想着要不要买个电子钢琴。买不买呢?

  《极简主义:时机已到》观后感(二):断舍离讲的就是决绝,五分钟前,破内裤还在衣橱,现在,它在垃圾桶里。

  

几段独白:

随着公司不断创新,我们表现出克制的能力也越来越难了。外包劳动力 结合航运制造业和物流的进步,消费产品的成本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现如今的一键购买 当日送达,还有信用卡债务正常化的社会,我们给自己挖了个坑。 一旦你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我们人类决定什么是足够的方式与他们周围的人息息相关。这就是“向邻居看齐”这句话的来历。我们根据周围的人来评价自己的家具 衣服 汽车,过去 我们周围的人都有相似的社会经济背景,所以我们可能会说:挺好的 我们都用差不多的东西。但现在 随着电视和社交媒体的冲击,发生了一种所谓的参照群体的竖直扩展,现在我都敢把我的头发和詹妮弗 安妮斯顿做比较,现在我把我的房子和金 卡戴珊做比较。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压力 更加不满足,因为我们知道的太多或者我们认为自己知道的太多。知道我们的邻居和朋友的房子里发生着什么,这种对比 要比过去几代人强烈得多。而我们总是不断拿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做比较。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 我们总是不满足。 你知道吗?你永远不会有钱买下所有你想要的东西。 无论我们在走向简约的旅程中处在哪里,我们总是会被拉向那个方向。充满比较的方向,跟风媒体的方向。事实的真相是 我们必须不断重新审视自己。我们总把生活弄得不必要的复杂,因为我们忽视或低估了 可能花一点时间独坐下来就能得到的方向感。静静地坐着说“什么才是好生活,我不要让外界刺激影响我的看法”

  《极简主义:时机已到》观后感(三):在2021年开年看了此片居然立起了第一个FLAG

  

如果起了断舍离的念头,建议看此片而不是麻理惠的任何一部作品。

此文还需要再修修改改。

不是本片截图

在公交车上看完了。主要是最近都时刻把DELL夹着。

相对于怦然心痛的麻理惠,{不是我否定怀疑她的触摸STUFF以确定是否有心跳,不,有心动来断舍离的原理,网飞那6集看得我浑身瘙痒胃胀气。}

这部真是看得神清气爽。主干非常清晰,观念也不搅。起码不会像麻理惠那样MENG,满。有留白才有回味THEN启示。

【我自认为是和物质相处十分友好也十分懂花钱的人】=爱看书和懂看书是2回事。

1.撇开了出镜人极简主义前的各种mess, 就没有太多的狂躁感在视觉感受上。画面极其干净SO断舍离的第一步行动就会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麻理惠的每一集都是充满了争吵抱怨崩溃和舍不得也要舍得的揪心。

唯一出镜的是男主妈妈离世后的房子。瘦男主在4个床脚的盒子里发现了自己很多成长的细微末节的STUFF,作业照片,多是纸类,这4个盒子从来没有反复打开OR整理过,只是作为一个记忆的物化。但实际上,妈妈是一直在脑内KEEP儿子。他们是分开住的。

妈妈的房间里堆积了很多东西,但还是井然有序。

这也是其中一个我理解的POINT:我们赋予THINGS 意义,但实际上意义本身就是抽象的,它印在我们的脑里。婶婶的记忆里。

2。把自己作为方法:胖男主在知道了瘦男主的理念并变得开心后,自己创立了新的RULES,打包所有的STUFF然后一点点拿出必须要用的,包括牙刷,然后发现大多数在盒子里完全没有拿出来过也丝毫不影响折损自己的生活。

【THIS倒是很熟悉的,我自己有很多囤积,但我前还依然有能力让我的家井然有序。散财也是蛮理智,不展开写。

总之每年(疫情前)最大头的花费都是旅行。去年因为没有旅行所以比较挥霍。但在OUTFIT上是是非常SMART的。】

3。关于成功或者快乐的定义。【从重】的确是这个时代的群体特质,以前我觉得西方人其实很注重个体。不过现在的网络社交,比如国外INS,国内小RED书等等,在制造一种她看起来很美很幸福是因为她拥有了SOMETHING,你拥有了the same thing就会快乐,EASY,(看起来)成功 。 MORE THINGS, MORE HAPPIER。

男主也是在强调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但我觉得他们不开心的原因似乎并不是因为买多了,如果房子足够大,精力足够有,保姆足够多,这一切都是比较好管理的,他们的问题在于,被排山倒海源源不绝的外力(广告,信息,社交网站,隔壁邻居)推着走,在购入实物时,并没有升纬自己是否能一切尽在掌握,没有足够的消化能力且能全然吸收营养,就是嗝食了,这种生理上的感受我想大多数人能体会,如果长年累月嗝食在心理上不疯才怪】

闷声发大财的不会说,人前显贵人后吃屎的不是少数。而且他们吃的屎可能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和承受的分量和配方。--参考娱乐圈儿

另外,男主们在实现美国梦后的空虚或者无所适从,我有个感觉就是,可能从小就没有打下良好的价值观,HOW TO 花钱得心安理得不会颠覆生活,颠倒梦想。如果把大多数钱都花到非物质类的?会不会这样的嗝食感?恰恰是本身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安全感创造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国梦的定义。

我推测他们在圆梦的路途上耗尽了全力,一旦目标实现,会有无尽的空虚感这是常态。任何阶层都是。

查看他们小时候的教育。

4。对于购物网站的认识。包括小RED书。首先这些就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他们的问题在于是主动推给你而不是如B站要你主动去寻找。所以这些网站一定要小心提防。

5。说白了现在流行的断舍离都是在推行一些哲学。你认这些哲学你就可以称为断舍离人。分清楚生活中的轻重缓急先后秩序,自然就会远离混乱。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断舍离都是一种【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的观念。

我觉得我还需要再多看几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极简主义:时机已到》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