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搬家的时候总要大包小包,搬好几趟,才能把旧家的东西全部带到新家。
但是有这样一群人,只需一个包就可以带走家里的全部物品,他们就是日本的极简主义者们。
今天社长就来跟大家聊聊日本极简主义的那点儿事,一起来看看极简主义者的日常。
极简主义与断舍离
极简主义最早起源于60年代的美国,这是一种用抽象形式表现的视觉艺术形态,强调形式简单,但内涵深刻。
在日本,极简主义有了更广泛的含义。极简主义被用来形容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简约质朴的精神。
沼畑直树家里的厨房仅有一盏灯,除了必要的烹饪工具,这里没有任何装饰。为了让生活更加简单,沼畑直树扔掉了他和妻子以及女儿的漱口杯。
极简主义的目标不仅是知道自己有什么,而且还要重新评价自己现有的物品,以便追求更有价值的物品。
更重要的是,极简主义代表着“断舍离”的生活态度:清除所有不需要的东西,需要的就会一目了然。
丰田克也是这样一位极简主义者,他公寓里的抽屉中仅仅放了两三件东西,他从不会忽视每一件自己需要的物品。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尝试极简主义的生活。极简主义为什么会在日本流行起来呢?
极简主义在日本
曾经日本有一家人,因地震失去了家里的很多物品,但是他们仅仅靠着原来十分之一的生活物品,顺利且舒适的生活着。
所以,在人类的生活中,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日本极简主义者认为,在日本,拥有更少的物品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研究显示,半数以上地震引发的伤害都是由于室内物品的跌落。所以对于日本这个地震频发的岛国来说,减少屋内不必要的物品,会将地震中的受伤几率降低。
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断舍离”的整理观念,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这也是极简主义的理念。
日本很多家庭主妇总是习惯性的将不需要的物品堆积起来,但是这些物品再也不会被用到。而当这些家庭主妇加入极简主义者的行列中时,她们发现收纳、整理屋子的时间比原来减少了很多。
比如一个普通的陶瓷碗,极简主义者们不仅可以用它来吃饭,也可以拿来喝水,更可以用作装饰品。当这个碗不再当作碗时,当个花盆也不错。就像栉引纱子的衣柜,她不但悬挂衣物,也用来存放床垫、被褥。
如果社长开始尝试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那一定是为了极简主义的省钱好处。
极简主义的生活不仅会帮我们省下一笔钱,还会让我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珍视现在的生活。
极简主义者的日常
佐佐木典士是日本的一名极简主义者。
他早就卖掉了家里的电视机,看书、写文章完全可以满足他的娱乐需求。佐佐木典士的衣柜里,只有4件T恤、4双袜子、4条长裤、3件衬衫和5双鞋。
除此之外,他打扫全屋只需花2分钟,他的物品极少,他可以放心的在屋里做一些无噪音的运动。
这就是极简主义的日常生活,并非是没有经济能力承担更舒适的生活,而是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
现代社会,人们有太多途径接触无数的信息,但是很多人都在这些信息中失去了方向,大家不知道自己生活的重点在哪里。
极简主义者们倡导这样的生活,有了智能手机,MP3、收音机、录音机可以消失;有了玻璃杯,保温杯、塑料杯可以消失;有了沙发,椅子、摇椅也可以消失。这样生活的重点会更加明确。
极简主义者们对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定义是:可以用一个包带走家里所有的东西。
用一个包带走家里的全部物品,你需要做到这几点:
首先,你需要审视一下自己的家,扔掉那些你以为日后还会用到的,但其实不会用到的东西。
接下来,你需要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每次买东西前,认真的问问自己:这是不是我需要的?
至于”怎样过一种减法生活”,大家可以在【Kindle杂志公社】公众号对话窗口回复:《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第14期,里面会告诉你答案。
不过,社长想说,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也只是无数生活方式的一种,但是“断舍离”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思考。
记得自己最需要什么,那就足够了。
更多趣闻:
#今日话题# 你会选择极简主义的生活吗?记得自己最需要什么,就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