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中国发现世界》是一本由加文·孟席斯著作,京华出版社出版的350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0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421:中国发现世界》精选点评:
●相信的,可以当论文读;不相信的,可以当小说读;熟悉郑和的,可以当历史书读;不熟悉的,可以当地理书读。
●文笔很好,但没多大吸引力
●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其实毫无意义,而捕风捉影的搜集证据,其实没有什么实际东西
●与其说孟席斯提供了一些关于郑和的事实,不如说提供了一些线索和思路。虽然南北极,美洲东海岸太牵强,但非洲西海岸、大洋洲以及跨越太平洋到美洲还是有可能性的(不一定是郑和时代)。
●Dr John强烈推荐
●这本书对于我的意义并不是书本身。曾陪同作者夫妇一段时间,被误认为私人助理,内心是狂喜的;一个初出茅庐的研究生,一跃就坐国际会议的前三排,内心是狂喜的;成为全国同行内年纪最小的最早涉及某些研究领域的人,内心是狂喜的…某天听到一个学者对此书颇有微词,并用“玩家”二字形容作者,我惊诧万分,不容许自己有半点质疑…慢慢地,学界所有糟糕的东西都被我学会了,假、大、空,跑会议、装样子…当从巅峰跌落之时,才开始清醒认识到一些东西,该书也回归到了它应有的位置…(补:今天从网上得知作者于前天2010.04.14去世,愿逝者安息)
●值得怀疑。
●1)不是很严谨的学术书,也许有些新颖的观点,但是太过缺乏考古证据支持;2)中国曾经很强大,航海方面曾经独霸世界,不过那是遥远的历史了;3)郑和的航海记录后来全部被销毁,可惜可叹!
●一家之言,应该尊重,不能一拍脑门就说有可能或者没可能,一拍脑门不是科学态度。
●没看完 文字还是可以 多加点注释和虚构的真实事件 就可以当做不错的小说
《1421:中国发现世界》读后感(一):迷失的历史
作为中国人,看完这本书,也许觉得蛮自豪的,原来,郑和不仅仅之到了东非,还发现了整个世界?可是,即使作者的种种考证都是确实的,发现世界的荣誉最后落在了郑和落在了中国人身上又如何呢?名固然重要,利却是需要获得的。当葡萄牙西班牙人在跌跌撞撞的出洋时,我们却在销毁郑和的历史,那么即便是发现了世界又如何呢,给予后人的无非是一声更大的叹息罢了。
《1421:中国发现世界》读后感(二):郑和与闭关锁国?
昨天刚在图书馆偶然发现这么一本书。
发现还是外国人有耐心,能写这么一本书出来。
幸好学过地理,关于洋流季风还能理解。
不幸的是高中时候没好好学。
读了三分之一之时。突然有两个想法冒出来。
1作者没有考虑到大陆漂移说?还是我没有看到,在后面部分。
2郑和船队环游了世界,发现了地球是圆的,那么,是否与当时天圆地方的国内传统对立,这一后果就是皇帝死后,小皇帝在维护传统的大臣压力下抛弃了对外开放的国策?转为闭关锁国?
《1421:中国发现世界》读后感(三):为那些勇敢者感动
这本书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读法。
你可以自豪的说:还是咱们中国人牛,美洲澳洲第一次环球航行都是中国人完成的! 你也可以痛心疾首的说:明朝中后期的这些白痴皇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销毁来之不易的宝贵的航海资料,自毁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造成中国积弱的开始。 你也可以满腹狐疑的说:没有确切证据的推测,怎么能够说郑和的船队已经发现了全世界呢?
而对我来说,看到的不只是对历史真相的稍微多一点的接触;而真正可以触动内心的是,对着茫茫未知的世界,勇敢探索的豪情。还有那一段牛逼冲天的碑刻:“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1421:中国发现世界》读后感(四):大胆的假设与小心的求证,还有一拍脑门的理所当然。
就我自己的看法来看,本书的作者所持有的证据是不足的。可是有多少人是一拍脑门,就觉得他的说法是不可能的呢?又有多少人是一拍脑门就说原来如此的呢?
看我这篇评论的你也许不是,但是这种一拍脑门的人确实存在,而且还非常多。很多历史事实和历史真相,在我们知之甚少的时候,不妨大胆假设,然后我们去追寻资料、追寻遗迹,想尽各种办法求证,然后把我们的发现和我们的想法公之于众。
这样的人是不应该遭到嘲笑的,也许孟席斯证明不了他的看法,但是他为了证明他的看法,而去求证。这就比那些一拍脑门的人强上千百倍了。
我不相信孟席斯,因为他证据不足。但是我不能说他所说的历史是不存在的,他所描述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在我看来,探寻真相这件事本身比起为什么探寻真相的理由要重要的多了,而对于那些一拍脑门的人来说,他们只想知道他们想要的,从来不会想知道真相。放在本书来说,张嘴说不可能的人和那些深信不疑的人一样,犯了一拍脑门的毛病。
《1421:中国发现世界》读后感(五):湮没的历史
老祖宗把郑和们远航的资料几乎销毁殆尽,同时严格限制海上往来,从此累积的航海技术就无从以文字流传,只散落在沿海的民间,或者官方颓败的造船厂中,最终在日益严厉的海禁中领先的航海技术也散失,不可避免的落后于世界。
中国广大的陆地和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结构也注定国家不会对航运业有更多关注,同时,明朝兴盛一时的航海并没有对经济结构带来变化——服务于皇权的威德远播没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无从改变国家的收入构成,同时巨大的损耗给农业社会中成长出来的大臣以口实,最终潜在经济效益巨大的官方远航在朱棣时代结束后也无可避免要被那个朝代终结。
伟大的远航是农业社会中国的一抹异彩,看到了比西域更远,更广大的海上世界,然而它无法改变农业社会,连航海技术都无从保留,传递下去,不懂航海的历史学家要从远去的历史中发现更多无疑是极其困难的;幸运的是有这么一位熟悉航海的业余历史学家加入对这段几乎消失的历史的研究,同时还有他的妻子给他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支持,精神支持。也许他的研究还有错漏,还有不甚严谨的地方,但是无疑是对这段历史的新发现,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都值得来看看他的成果。
传统的中国历史书籍中都只有中国,普通读者无法和当时的世界联系——除了自己再去阅读同时期的历史,能将中国的历史和世界历史同时联系起来的书籍总是带来新的体验。这本书中涉及大量的航海知识,若要认真看,还是会比较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