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無所有 The Dispossessed》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5-14 12:17: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無所有 The Dispossessed》读后感摘抄

  《一無所有 The Dispossessed》是一本由厄休拉·勒奎恩著作,繆思出版的2006-4图书,本书定价:152.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無所有 The Dispossessed》精选点评:

  ●任何制度都是一柄双刃剑

  ●完满,谢维克想,是针对时间而言的概念。对感官乐趣的追逐是循环的、重复的,不在时间范畴之内...对刺激...的不同追求只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它不是出发和归来,而是一个封闭的循环、一间锁住的屋子,一间牢房。

  ●出色的女作家

  ●SFW译文版。

  ●无论是乌托邦的构想还是人物塑造都很有深度,很棒

  ●不同的作家。

  ●启发我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没看懂………………

  ●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简体版,08年《科幻世界-译文版》刊出。伟大的作品。

  ●这就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和美国的差别

  《一無所有 The Dispossessed》读后感(一):有关痛苦

  在阿纳瑞斯这个不确定的乌托邦中,已经没有了私有制,没有了物欲,甚至也没有了体制和家庭,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仍然拥有自我。而且,尽管没有加以强调,但奥多主义者们并非利他主义者,他们的自我意识并不比安兰德世界里顶天立地的孤独英雄们弱上几分。

  然而,由于他们有自我,所以他们有痛苦。

  如果要战胜痛苦,人就必须得放弃自我吗?只有融化在LCL的血海里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慰吗?

  不过无论我有多么向往来吧甜蜜的死亡这个结局,人类补完计划在技术上还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主角所发明的那个安塞波的意义所在。

  ——让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吧。谈谈彼此的生活,然后接受对方。无论我们中间隔有多远的距离。

  (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令自己拥有一颗主角那样宽容的心了-_-)

  《一無所有 The Dispossessed》读后感(二):混合状态的社会 才最佳

  和书名一样悲观的结尾。谢维克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说是理想的社会模式。

  归根结底,社会的各个棱角是人性弱点的体现,这和富裕,科技发展无关。如果说相关于民主制度本身的发展话,那就更加依赖于此行星上居住者的心性了。就像男的克制强奸,穷得克制偷盗,如果某些特殊事件发生,让当事人觉得无需克制了,那么所呈现的社会一夜之间就会变化。

  披着民主外衣的专制社会,在地球上见得多了。发达国家好在有个可稍许对抗的反对党,就像一个一直坚持内疚说要戒烟但是并不切实行动的人。就连这个内疚的坚持也是发展中国家得不到的。所以,阿纳瑞斯-中国,乌拉斯-美国,都不那么理想。就是那些离群的 曲什么 难道就能和谐 此曲彼曲 互不嫌弃 如奥多所希望(离群的)社会有机体,相互协助但又不干涉这么理想么。不是的。

  理想的社会,我觉得总是一个混合的状态,有一些符合社会定义的公民,同时有一些此曲彼曲,且后者不造成对前者的威胁,这像肠道有益菌那样,这就是最最理想的社会了。公民们不会因为某天加入曲部而觉得良心谴责,曲部也不需要永远孤立于主体公民以外。两者是不同,但是不用相互歧视,就想一张画上面的不同颜色,正是那种丰富成就了整体的美好。社会效率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应该是和谐。如同保留爱斯基摩地区受赡养的老年人口,这样的举措能够抚慰所有人,因为我就是你,你也就是我。

  人类社会数度见证了因发展不平衡,多国以武器战争,贸易战争互相毁灭的格局,而最终的局面是更加不均衡的发展,为了之后的战争埋下了种子。一个广袤的地球,并非为全人类所拥有,有些地方充满了仇恨,毒物,无法调和的矛盾。所以,理想之国,必定是包容之地,必定是人相互之间的包容,在这种前提下,政府也无存在的必要了。

  《一無所有 The Dispossessed》读后感(三):与时间为伴

  其实也是我全书中最喜欢的片段之一

  “完满,谢维克想,是针对时间而言的概念。对感官乐趣的追逐是循环的、重复的,不在时间范畴之内...对刺激...的不同追求只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它不是出发和归来,而是一个封闭的循环、一间锁住的屋子,一间牢房。

  这间锁住的屋子外面才是时间的天地...在这人类无法定居的天地中,灵魂可以借助运气和勇气...建成脆弱而近于幻想的信念之路...

  ...人类力量的根基在于坚持过去和未来的统一性、将时间连为一体的信念...

  ...与时间同行...意思就是...没有时间是真正虚度的,痛苦自有其价值。”

  (按照顺口和词义清晰,改了一点点译文;前面关于自身工作的责任感的段落也很好,就不引了)

  甚至更宽泛一点,如同书中那样,奥多主义社会到了试图否定逃避任何资产者的影响--本身也是奥多主义发生、脱胎的土壤,也就是他们虚弱到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奥多主义者,这个社会难以继续下去的时候。

  又及,勒阿姨小说里很强大,但是对感官乐趣的追逐还是很难抛弃的,我就做不到,所以上面的东西简直可以做自我辩护词用 :-)

  恩,我认为参考文献应该用google关键字来代替了:

  韦伯、清教、天职。

  《一無所有 The Dispossessed》读后感(四):简单评论一下

  我在3月科幻世界译文版上看的《一无所有》。

  这是一个以无政府主义乌托邦为背景的小说,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写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幻想---- --之前的乌托邦幻想一多半都是集权共产主义乌托邦及其反乌托邦,多半都是强调绝对理性的幸福或者只剩下理性的恐怖,就像共产党宣言和1984,这些乌托邦书籍读起来总是让我感到阴森恍惚,因为我们距离人类史上最大的政治社会实验垮台其实也只有17年而已。而这一本书,一无所有,所描述的无政府主义乌托邦,则令我十分的新奇:无政府主义!不以最大限度的丰衣足食为目的的乌托邦,一个追求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追求人性和思想最大限度解放的乌托邦!

  乌托邦建立在双星系统上,一个星球富饶发达充满生机,住满人类,行使极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另一个则贫瘠干旱,连陆生生命都没有。在一次伟大革命中,由伟大革命导师和思想圣徒莱阿-阿西伊奥-奥多的推动和指导,无政府主义者们和国家达成了协议,自我放逐到了贫瘠的阿拉纳斯星球,披荆斩棘的建立了物资贫乏但是个人自由最大化的无政府主义乐园。从此两个社会,就这样成为了对方的月亮:晚上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对方的星球,可是却把对方看作是最可怕的毒瘤和怪胎,几百年里几乎没有什么往来。小说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情节。应该说,这种互为对方的月亮带来的强烈对比几乎令人窒息,简直就是一种无声的恐怖意象图腾。

  一个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社会如何能够在极其恶劣和吝啬的星球上团结一致生活下来?其实书中给出了超简单的答案,那就是足够睿智足以区分义务和权利的第一代,以及把这一切权利义务当作习俗继承下来的一代又一代。当世代更替,有些事满满的发生了变化......下删剧透300字~~好吧,其实我偷懒没有写......

  从自己的BLOG上转来~~

  《一無所有 The Dispossessed》读后感(五):《未知的理想国》

  在2008年9月17日的夜晚,伴随着华丽的礼花和纷然的红叶,本届奥林匹克盛会终于落下了帷幕。在我们忙于夸耀城市的奥运建筑、清点上百的胜利奖牌之余,能否完整说出——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官方文本将此精神表述为:“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对这十几个字进一步阐释——“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奥林匹克包含的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

  在个体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之上,人类社会的人际交往、社会关系,会如何演变呢?厄修拉·勒古恩的《一无所有——不明确的乌托邦宏伟史诗》(Dispossessed——The Magnificent epic of an ambiguous utopia)可以作为参考答案。

  这部非重在情节、而重在“设定”的“诗史”,不同于一般的科幻小说,令我十分慢热,加之阅读期间赶上精彩奥运和初迷blog——我那时经常在等待照片上传的缝隙中看一两个段落,焦灼感便也没那么强烈了。其实,我也是第一次真正阅读乌托邦/反乌托邦类小说,《一无所有》的“不确定”状态,使它既两者都不是,又两着都是。从索然无趣到值得细细品味,这是一期被我翻得卷边儿的杂志。

  双生星球(相互是彼此的“月亮”)阿纳瑞斯与乌拉斯,一个住着2000万自愿脱离母星乌拉斯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过着“自由”的生活。阿纳瑞斯没有法律,“承诺即法律”;也没有婚姻,只有自愿的结合(由于性开放,也没有“强奸”),男人们常常不理解女人可耻的“占有欲”——他们都是无产者,以占有为耻,以“一无所有”为荣;这里没有政府和权利机构,可惜自愿轮流组成的“工作分配组织”中也会出现官僚作风,逐渐遏制新人发展,而社会中越来越根深蒂固的种种习俗,也在不断束紧人们的思想。此时,一个犹如爱因斯坦般的天才物理学家出现了,他带着他的科学跨过禁锢,飞向深度资本主义、有不同阶级、多个国家并存的乌拉斯……谢维克的理论发明在科技落后的阿纳瑞斯无法应用、不被需要,而在充满利益漩涡的乌拉斯又被种种不同集团所窥视欲夺。最终“自我放逐”的他完成了“融合”使命——在险境与陷阱中,谢维克通过中立的地球大使馆,将他跨时代的发明,无偿提供给阿纳瑞斯和乌拉斯,以及其他所知的智慧种族。他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幸福地甘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这不是一个宣扬高尚的道德故事,勒古恩女士,通过文中女性视角的“奥多主义”,从宏观到微观、精细地为读者构架了一个并不多么美丽、却充满希望的新世界。“按照奥多主义观点:社会就是永不停息的变革过程”!人类追求完善、不断进化,人类社会也将随之发展、进化。我们曾经沮丧、曾经理想破灭,但耐心地“无为而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将会自然孕育出相应的生产关系。当代人修正自身的同时,也可以乐观地相信后代的进化,相信整个人类的智慧。

  王尔德说过:如果没有包含一块“乌托邦”,世界地图就不值得一瞥……而人类自身的进步,就是乌托邦的实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無所有 The Dispossessed》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