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遊子吟--永恆在召喚》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2-28 04:43: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遊子吟--永恆在召喚》读后感摘抄

  《遊子吟--永恆在召喚》是一本由里程/LI CHENG著作,海外校園雜誌社出版的288图书,本书定价:330.0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遊子吟--永恆在召喚》精选点评:

  ●不愧是护教书 ,用平实浅显的语言解释疑问。

  ●近期读了佛教相关的书和这本书。说服之力不在于文字与列举的寡多。正见是,他从不劝服你佛陀的伟大,他只告诉你平实的理。游子吟是,想方设法证明上帝存在。上帝本来就在这里。何必苦心钻营。我想去读圣经,这本书是读不下去了。

  ●真理使人自由!

  ●多年前曾听闻此书,直到前阵子听葛博谈到自己阅读此书时,时常拍案叫绝,便从书架中取来拜读。没有一一考究书中的论据,相信虽不是尽善尽美的论证,但平心而论,阅读的过程中确实每每被震撼,惊叹神奇妙的作为。 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 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 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 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诗篇 8:3-4 和合本)

  ●福音布道必备辅助书籍,馈赠慕道友的最佳礼物。

  ●怎么买呢

  ●入门秘笈之游子篇,:-)

  ●从科学的角度回答了很多普遍的疑问,有帮助,有的论述略显牵强,但是瑕不掩瑜

  ●解决了我的很多疑惑 比如其他宗教存在的问题 比如对圣经中创世纪的怀疑 非常适合中国人

  ●整个脉络就是这位从开始信主就好事不断,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到最后决定全身心投入传道,又拿到了美国身份。就算书中有不少文字值得一读,但充斥整本书的功利,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

  《遊子吟--永恆在召喚》读后感(一):.

  對於中國人,尤其是從內地出來的,大多數都會對宗教有種感覺:這是騙小孩的,且往往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宗教。如果教會的人員舉辦一些免費的晚餐以便吸引大家去走進宗教,大家會認為沒必要 太做作。如果教會舉辦一些有償的服務,大家又會認為是傳銷 騙錢的。 這本書,本著相對科學的態度來宣傳宗教,會改變大家的一些看法,尤其是對基督教。但,如果僅憑這本小冊子去信了基督教,個人感覺也不太靠譜。 不論是否選擇信主,去接觸不同宗教的朋友還是好的,至少給我的感覺是,可以從另一種世界觀的角度來觀察這個世界。 我們可以理解宗教是引人向善,是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但,也可以說,如果信了宗教,那麼又把另一把枷鎖扣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使得自己多受了不少侷限。

  即使是文科生的我也可以感覺出,書中對於進化論的批判有很多問題,而且在邏輯上也有缺陷。但是考慮到作者是生物PHD出身,出現這種問題可能是為了考慮到廣大讀者的BG? 不曉得

  即使是宗教,也擺脫不了歷史 文化上的影響。白人的基督教徒會給人種非常坦率 真誠地印象。但是 華裔基督教徒 總會感覺有點怪怪的,有時候不能敞開心扉,非得繞彎子說話。

  《遊子吟--永恆在召喚》读后感(二):一本未读完的书

  在介绍之下,试着去看这本书,在此贴一下链接,

  http://www.livingwater4u.com/reader/b_youziyin/youziyindex.htm

  《游子吟---永恒在召唤》

  里程博士

  我还没看完,所以不应写下感想,正如书中所说,未试图深入去了解一个宗教,怎能断言宗教愚昧无知呢,怎能有资格去批判呢.

  今天的报上登了一则消息,87版<红楼梦>黛玉扮演者,陈晓旭抛下亿万家财,削发入尼,据说,她的丈夫也即将出家.陈晓旭出家原因传说是身患重病,难道遁入空门就能减轻病痛?无疑宗教是有其奇迹出现,也有科学解释不到的地方,可我宁可相信,对病患残疾,现代医学的作用会更大,皈依宗教,寻找的也许是心灵的慰藉.

  朋友问我还有信仰吗, 我想了很久,是的,我还有信仰,我信仰善良,人应该善良.这就是我并不认同报上所述,她是因为身患重病看透红尘,才剃度出家.只有尊重生命,懂得爱惜万物,才能领悟佛经中的一语一词,才能有大爱与大无畏,这些与避开红尘无关.

  《遊子吟--永恆在召喚》读后感(三):团契的mm推荐了它

  某页,介绍佛教,说“四大皆空”中的“空”是“虚空”的意思。这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误解,但出现在一种想摆出平等阐述各种宗教的态度的书里,实在不可取,不让人觉得作者有意诋毁其他宗教,至少会让人觉得作者治学态度还不够严谨。“空”其实是指“变化”、“不常在”。也就是说,佛教认为世界并不是永恒的、固定的,而是瞬息万变的,所以这转瞬即逝的悲苦喜乐并不值得人们劳心劳神。

  age 32, “其中八位先知最重要”——〉“其中六位先知最重要”

  age 33, "被河于十字架上”——〉“被钉在十字架上”

  age 39, “1加1只能等于2,不能同时又等于别的数”,这是哲学问题,作者同志咱俩需要再讨论一下……关于真理的排他性问题。

  age 40,41,说得很好。尽管和其他宗教的信徒的信仰不同,尽管“希望能够挽救其他宗教的信徒回归正道”,但是要真心地尊重,认真地了解。作者这一段诚恳温柔的态度很令我感动。我自己并非基督徒。但是非常反感别人将基督徒——和其他宗教的信徒——当作奇怪的人躲着,或者带着猎奇的心理来认识。我正在读《游子吟——永恒在召唤》的时候,一个曾经的朋友知道了,心急火燎地打电话过来问,谈话内容搞得我特别难受。把自己放在高处傲慢地看待和自己不同的人,这样是不行的。

  age 53, 195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千康奈尔大学——〉195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康奈尔大学

  age 53, 本章与第三章将讨论耶稣的生平、身份及其使命的历史实录,以作为第三、四两章的背景,因为在后两章内,我们将要讨论耶稣的神性。——〉本章与第二章将讨论耶稣的生平、身份及其使命的历史实录,以作为第三、四两章的背景,因为在后两章内,我们将要讨论耶稣的神性。

  age 54, (在第五章〈现代科学和基督教信仰〉中还将详细讨论=——〉(在第五章《现代科学和基督教信仰》中还将详细讨论)

  《遊子吟--永恆在召喚》读后感(四):阿稣啊,阿稣啊,你要得人如得鱼啦

  看的是非卖品,绿皮小册子,教会热心人送的,为的是破“进化论”,还送了一本《海外校园》。我一科盲,对进化论创造论并不了解。小册子一口气看完了,感觉有写点东西的必要。

  四处飘荡,年龄渐长,身边的基督徒似乎越来越多,都受过高等教育,从小带过红领巾,经党熏陶多年啊。

  《海外校园》是个很有意思的文本,从叙事模式上说,具有极强的相似性。这些同学们的上帝,是感情上的上帝,不是形而上学的上帝。人生路,条条险恶,出来混,难免穷困。国父云,人之情,穷则吁天,痛则呼母。父母不在身旁,指不上(在身旁,也未必指得上),唯有仰头高呼,我父,我父,听儿祝,需尔助。

  据说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还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世上不如意人亦八九。仅有杜康,岂足解忧?莫慌莫慌,天父在旁。生,父庇之;死,父收之。有组织,互帮忙,常聚会,把歌唱,若比党,不多让。

  有人说托克维尔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的正确译法应为《民主在美国》,意即托克维尔敏感地意识到民主不是美国特色,而是一个逐步展开波及全球的过程,法国虽有封建有贵族有教士也难幸免。阿稣也不是西方特产,他生在东方(相对于希腊罗马),三十而作,西浸千年,欧美皆入囊中,一旦中国拿下,小小寰球,尽在掌握。前两天,听某长老说国内信众已达7-8%(问何以为准,曰受洗为记;问如何统计,曰抽样调查)。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夫子这话意味深长,众注家争论不休。姑举其一:蛮夷且有王,中国反倒无。

  阿稣,夷人谥为万王之王(king of kings)。

  《遊子吟--永恆在召喚》读后感(五):关于书中进化论部分的评论的一点看法

  最近一段时间看了一些关于游子吟这本书的评论。不少朋友从与进化论相关的角度以及一些历史人物的事例 角度出发来 批评。

  我本人也曾一度参与到与别人的辩论和争吵中。 直至今日我方才醒悟自己之前做的都不算太好。所以将一些观点 分享如下,希望对别人有一点用途。(这也是我在另一个地方留言的一部分)

  信仰不等同于科学,这一点其实没有错。我之前举过好几个例子,比如用城市和糖水举的例子,什么是基督信仰?实实在在地在生活中感受到精神的变化,心灵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与基督的关系如同亲情,爱情,等等。这本来就是现有科学体系尚未完全涉及的领域,既然尚未涉及,就不敢妄加评论。但我所知道是我自己,一年以前我还在教会跟人争论不休,如今我只能说我当年太天真了。还是那句话,如果有人让我去证明耶稣是神,我不能, 但我能告诉你 这是一杯水,我喝了,我以自己的经历和历程告诉别人,这水是甜的。

  我重新看了看游子吟这本书,大概真正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关于进化论的评论上。 冯秉诚说 进化论是未证实的假说, 有人说 这不仅是证实了的,而且就根本是广泛接受的事实。 根据我自己查的一点,以及和不少这方面的人交流的结果,在一些观点上有争议,有质疑,而且好多还是无宗教信仰的人在质疑进化论。 我本人从小就接受生物进化学说的教育,虽然也经常喜欢看人类起源一类的东西,但始终没有太认真去考虑。后来想去论证时,没论证下去。原因很简单,物理上的东西,解释了过去和现在,指导了人类的实践。生物进化涉及时间跨度这么长,只能多方面寻找蛛丝马迹,所以那天一生物系的同学说,他们读书,读paper,读到最后都是某某人的假说。

  归结一句话,这个话题争论的中心是:是正在被论证的理论还是铁证如山事实。

  我想:正在被论证和发展的理论或许 更合适一些。 当然,继续争下去 不知道何年何月争得完。 只能继续等待学科的发展。

  书里有争议的那部分可以改,可以再商议。 但借着这一点 对信仰进行诋毁,实在欠妥。 而且本来话题的中心是 冯秉诚 的书是不是 有一部分话说得不对, 最后因为 人与人相互的诋毁,攻击,最后吵成一团浆糊。

  我也知道 很多人会 说:你们基督徒就是会说好听的,就会装模作样,以感动人的方式来宣扬伪科学,伪真理,实际上是宣扬精神鸦片。 我不否认 天主教历史上做了很多阻碍科技进步,文明发展的事, 我本人也极其反感这一点。我更不否认 今天 的很多基督徒 每天都在做违背良心的事。

  但我个人一年来精神和思想的改变不是假的。从破碎的灵魂到重新的站立不是假的,我所目睹到的许许多多的人的改变不是假的,这就是我的思考我的体验,我的见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遊子吟--永恆在召喚》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