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影评100字
日期:2020-12-28 04:13: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影评100字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是一部由金磊执导,刘欢 / 杨坤 / 周华健主演的一部音乐 / 真人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影评(一):好听

  霎那间,我的心也随着那歌声一齐起伏,歌曲似乎与我的内心产生了共振,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走到瀑布跟前,只见银白色的水流像老爷爷的白胡子,一缕一缕地倾泻下来。风吹过来,把水吹成轻雾洒在我脸上,凉丝丝的。有几道水流好像有急事,匆匆地往下冲,一不小心,撞在岩石上,水花溅,如飞珠碎玉般晶莹可爱。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影评(二):堪比水滸

  水滸前半部是精彩頻出,各路好漢紛紛登場,中國好歌曲前幾期精彩頻出,各種風格的好音樂紛紛登場,讓人熱血噴涌!水滸後半部就進入黑暗的層面,中國好歌曲后幾期不也是同樣黑箱操作嗎?各種不公正还都明着畫在臉上啊,請問央視,您是不是認為觀眾都是低能儿?本來味道很正的歌曲改編的面目全非,您們也配叫導師?本來以為中國好歌曲引入原創是新音樂的春天,未曾想又被央視這套黑拳打了個稀巴爛!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影评(三):人性的展示

  自己写歌,自己上台唱自己的歌。

  灿星是体制外的制作公司,所以他们给了选手最大的空间。

  从选手的身上,每次都被他们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感动。

  不管路在哪里,只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他们就站在了台上。

  写歌的,比只唱别人的歌炫耀嗓子的要艺术的多,也更令人敬佩。

  这个节目不是看八卦,不是看绯闻,不是看导师,而是看王晓天们怎么一步步坚持,为王晓天们的精神感动!也更鼓励自己,加油!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影评(四):节目看完了 一点想法

  中国好歌曲从头看到尾 真心点赞的内地综艺节目 虽然最后结果坑爹程度足以颠覆之前对它所有的赞美 但也正因为这个节目才能听到如此多的中国原创好歌曲 莫西子诗《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马上又《她》赵照《当你老了》王思远《她》,还有《伤》《一个人》《我不需要》《某某》《8+8=8》《梦的堡垒》《针针扎》《明天不上班》《她妈妈不喜欢我》《海的对面有个你》《春来了》《空白的缘分》《再见,喵小姐》《唱念爱》……最前两首是我心中的冠亚军

  忽略结局给五星

  加上结局给零星

  最后还是给五星吧 为了上述那些我喜欢的好歌曲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影评(五):好歌曲,好样的

  惊喜地发现《红高粱》的《九儿》这首歌竟然是胡莎莎唱的,耳边还想起去年她在好歌曲里唱的《唱念爱》,把京剧,爵士融合进流行音乐,自己的手也不禁和她一起舞动。

  晚上刚看了直播的第二季《中国好歌曲》,感觉没第一季好看,又回顾了第一季,去年的1月3号第一期好歌曲,好棒好熟悉的歌。霍尊的《卷珠帘》,周三的《一个歌手的情书》,邱振哲的《我不需要》(还有他在星搭档里唱的新歌《太阳》也很好听)。

  好歌曲去年的海选我都看了,很多歌也都下了,经常听,经常唱,现在还在酷狗里,陪了我一年。很多歌现在还是很喜欢,乌拉多恩的《鸟人》,美好爱情如王思远的《她》,《海的对岸有个你》。朴实感动如王晓天的《再见吧,喵小姐》,赵照的《当你老了》,苏丹的《寂静森林》,赵雷的《画》。像海一样自由的鲁向卉《鱼儿》,欢快轻松如刘相松的《春来了》,《五虎》,典雅高贵如苏佩卿《格格不入》。发现自己接受度还是挺高的,各种音乐好听的都喜欢,摇滚布鲁斯乡村各种,铃凯的《一个人》,蒋梦瑶的《梦的堡垒》,项亚蕻的《伤》都喜欢。

  个人觉得好歌曲是最好的选秀节目,但又不仅仅是选秀节目,带给观众很多,新的歌曲,新的感动,新的力量。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影评(六):边看边记

  1.霍尊。太精致了,唱腔也美。家庭熏陶的资源型选手。 2.涂议嘉。好喜欢不噪的独立摇滚,但是唱得太稚嫩。天才型选手。 3.张岭。这个爵士玩得很有味道啊!可惜我总是不喜欢爵士的歌词。 3.铃凯。《一个人》挺精致,舞台表现力也不错,唱得也不错。 4.谢帝。气息和flow真的很不错诶!即兴part到后面那些弹乐器的老师都能给直接编上曲,老师们太厉害了!! 5.王晓天。标准的土民谣,歌词抓不到人,作曲简单却也没味道。 6.莫西子诗。好听,精致,唱得也不错。 7.刘金。《第十一年》不喜欢她的唱法,好紧张的感觉,但是作曲感觉还不错。 8.王思远。《她》挺精致,唱得也还不错。 9.蒋瑶嘉。《梦的堡垒》沃日了,音色唱腔和编曲台风都是我在这个节目里目前看到的最酷的摇滚。 10.乌拉多恩。《鸟人》编曲里面那个弹奏乐器挺好的,副歌旋律写的不错还有民族唱腔,唱得不错也。 11.杨众国。我听见他说做后摇,确实,后摇特别适合他! 12.项亚蕻《伤》。副歌唱得超级爽!一飞冲天! 13.苏丹《寂静森林》。创作和声音都文艺细腻,所以歌词就需要时间解读不能立刻抓到人心,唱得不错。 14.MR.MISS。之前在乐队的夏天见到过他们,两个人的外在形象很鲜明很容易就记住了!改编的四个老师的歌让我感觉到爵士超级美超优雅。 关于导师: 杨坤是歌词情感派、比较喜欢选自己喜欢的音乐。 周华健是流行派,喜欢流行歌。 蔡健雅是女生派,典型的女生口味。 刘欢是内涵派,喜欢歌词、风格那种,更注重一首歌的各部位水平而不是靠整体散发的感觉。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影评(七):中国好节目

  本来想写140字的,但是发现完全不够。不够表达,甚至不够郑重。

  新年伊始,真高兴就有了这么接地气的节目。

  《中国好歌曲》看的我特别爽。这么多选秀节目,在选手介绍自己的时候我们快进,因为所有台词都老套,不管真假都没有人愿意了解;在老师点评的时候快进,因为没什么营养,那些赞美的词,谁都百度的来,最后对观众有用的,只有唱歌那部分。但是这个节目,当16岁小丫头说简直就是世界上最爽卡拉OK一样的时候,你心里明白只有小丫头才说出这么有想象力又贴切的话。还有当台北的街头艺人说好久都不敢和家人讲自己到底做什么工作,我的心一下就沉下去了。他的生活状态,经历过找工作的人都体会过。只想让家人和大家认可而已,不为别的。单纯不复杂却难以实现。还有周三说自己的被介绍对象的故事,观众笑了,导师们笑了,我也笑了。是心照不宣的笑吧都。当听见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三嫂”时,真想送一束花给他,用最真诚的心跟他们说祝你们幸福。

  导师们也不轻浮,令人厌恶反感的夸张几乎没有。抢学员的时候也有令人捧腹的高级自嘲~

  这个节目有刘欢真好,惜才又真挚。充满大家风范的智慧和谦逊平和。点评选手的每一句话都有力量。被这位老师肯定,才是选手们最大的鼓励吧。

  最后张岭出来,刘欢转身,哈哈大笑的伸手指向他,恍然的拍头,眼角当时就有了眼泪。张岭看着刘欢露出“没想到是我吧!”的偷揶表情,那一瞬间我觉得这已经不是个节目,而是北京的小酒吧,是老友们的聚会。你在台上演,我在台下给你鼓掌感叹岁月和曾经。刘欢向蔡健雅介绍张岭的时候,根本就是用一种“这是一个你我都应该十分敬重的音乐人”的心情来“请出”张岭。刘欢说“你怎么会到这来这儿呢”的时候心里会不会有点惋惜他竟然和年轻人一起参加这个节目?不知道,我猜可能有吧,但我们都知道,现场的每一个人都会尊称刘欢和张岭:老师。

  去掉了浮夸的油,观众们都不傻,大家都爱这碗汤,也都尝得出这是碗回味无穷的汤。

  真想鞠躬感谢《中国好歌曲》,谢谢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节目。谢谢。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影评(八):我总得用一句话证明我看了吧!我是真的看了!

  感觉现在的选秀节目都已经开始挖大卡斯了,赵雷,天堂,周三,莫诗,红豆老人家,赵氏孤儿,各种乐队女主唱,在业内已经已经有了一定的口碑都挤破了头要来参加选秀大喊“导师,我谢谢您全家”?还是不吝重金来做一档打着选秀招牌卖着创作的节目?不过也好在除了中国好声音外谁都不吃亏,挺好。

  最初看的第一感觉就是:这真是一档为了解放住在北京地下室,半地下室或者假装住在地下室的众位妖孽而生的一档好节目,颇有百鬼夜行的感觉,各种蓝调,爵士,实验,地下,重金,哥特都出来透透气晒晒阳光也是好的,毕竟现在的网络世界发达了,泡沫偶像组合已经唬不住90后的小青年受众了,该是时候让电视节目真正脱离广场舞从业人员的审美趣味去争取一些年轻观众了,从这一点出发,这个节目真得力荐才行。

  妙的是四大导师,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的刘老师在重新编曲的过程中选择了“大制作””奢华“”高配置“”管弦乐“来改编,让那些原本简单,纯粹,直捣人心的美好的发自内心的声音在追求高技术的喜大普奔的路上,尽皆夭折。你以为我说的是卷珠帘?nonono,反正那首歌再怎么改都会火,所以怎么改都无所谓,也不知道网上那些原本追韩剧追到一半顺便追追霍尊的大妈们到底在吼叫什么?

  华健巴巴打起了一贯的亲情牌,搞温馨和谐的小调子,符合他,可是不知道会不会下了节目就被制作人要求多抢镜头,被嫌弃不够劲爆?与之相反的就是菜市场,总觉得她还真是爱学习,从以前的创作才女加小文青依然转变成为妖艳,红唇,爱秀,懂得怎么上电视的一姐了,奇怪这么多年张悬怎么都学不会?

  倒是杨坤一改往日草根印象,从原来追求传唱度高的口水歌天王调调一转成为要走心的具有人文关怀的一哥形象已然在悄然转型,不过坤弟的改编倒真是比欢哥一昧追求高大上的简单粗暴一刀切方式要专业的多,显然也真是动了一些心思,哪怕这心思也许只是:别去动人家太多。

  那些创作人为什么需要坚持十几年,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没能力,只是这个世界需要有人在坚持做自己,坚持自己,可能让你卖不出去,哪怕你学着去卖笑卖唱卖灵魂都能活得比这好点,可是往往成功者都需要有一股子轴劲儿,要钻入到一种执念里才能把那些小情绪挖到最深写到最美,在好歌曲的台上恐怕有不少都是这类人,这类人很多时候自尊都是不得了的事儿,不仅仅需要你去尊重人,还要求要尊重他的作品,所以,这一点至少坤弟比欢哥做得好一些,至少改得少一点。

  综上所述:还是个值得肯定的好节目。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影评(九):“枕头美学”与眼泪

  有一回翻一本讲古代文论的书,看到一句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顿时觉得,这话太牛逼了,寥寥几字就把美学上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给讲透了。

  不过细思的话,无论是古代的质与文,还是现代的内容与形式,这种对称式表述都给人一种暗示,就是二者的重要性是等量齐观不可偏废的,不但理论上如此,实际中也如此。

  理论上如此不假,实际中我看并非如此。打个比方,如果说偏废是种艺术病的话,那文胜质、形式大于内容的病发率要远远高于质胜文、内容大于形式的病发率。甚至,后者常常不怎么被视为一种病。比如俗话说的“话糙理不糙”,明明就是犯了质胜文的毛病,结果收到的却是小责备大表扬。如此偏袒是不是太明显了。

  故,说不可偏废,其实是有所偏废的。在美学审查中,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对文胜质、形式大于内容方面百般提醒严格要求,而对另一面却基本是听之任之鼓之励之。

  形式大于内容,就文字来说,最典型的当属古代的骈文,那简直就是反面典型,无出其右。当今的典型也有,首推官话。你看各种会议上的领导讲话,无不洋洋洒洒气势磅礴,其结构之严谨,用词之恰当,论述之全面,我看即使优秀社科论文也要甘拜下风。但听完之后呢,再回味,又发现他好像什么都没讲。你说它空洞吧,但这也正是它的妙处。

  本来想把形式与内容比作毛与皮的,才发现并不贴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内容之不存,形式却是依旧可以独存的。所以更恰当的比方应该是皮与肉,肉之不存,皮犹可在——皮囊而已。

  说到皮囊,勾起我一段伤心往事。我曾多次对朋友严肃声明:谁再说我内秀我跟谁急。见众人不解,我接着解释:绣花枕头都知道,而且都知道是贬义,意思是乍看不是草包,其实是个草包。反之所谓内秀呢,就是乍看是个草包,其实不是草包。哪个更伤人,你们感受下。

  唉,每次想起都心如刀绞,眼泪哗哗地。

  还是说回去吧。初学写作的人多会犯一个毛病,就是堆砌辞藻,过于追求语言的形式美。看来对形式的偏重差不多是人之天性,对此给予更多的提醒与防范,也是理所当然,算不上偏废。

  对于文字形式美的独立性,有人做过一个科学实验式的证明。他借用计算机,对全宋词里的词语出现频率作了一个统计,并把频率较高的按词性分别罗列出来,然后像吃自助餐一样,随机选取组合,于是一首首散发着浓郁宋词味的诗词新作分分钟出炉。千古以来宋词那高大上的形象一下子被解构的无以遁形。

  最近又有个好事者,用此方法把汪峰的歌词作了解构,结果“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直教观者捧腹。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流行过一种文体,叫散文诗。全篇一打眼全是美不胜收的词句,奇花异草般,也挺顺口,但直到读完,也不能确定她究竟想说什么。这种形式上的虚幻美一时间迷惑了不少人。

  上周五的《中国好歌曲》,惊艳之作不少,特别是霍尊的《卷珠帘》。其嗓音之独特,曲调之优美,让人没法不喜欢。更令人瞩目的是他的歌词,如宋词般古雅清丽。加上其小小年纪,引发众人交口称赞实属必然。连刘欢都被感动哭了,我TM也哭了,还禁不住又重温了好几遍。不过看着看着,我发现那韵味悠长的歌词却也不过是宋词高频词的一种排列组合而已,古雅之气是有了,但要说内容呢,新意啊,还真没发现。

  所以不妨说,包括我在内的无数网友随同刘欢一起落泪,说明不了这词实际上有多好,只说明古雅的形式美还没过时。如此而已。

  古雅会过时吗?也可能会的吧。但形式美本身,我断言,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枕头美学”还会延续,眼泪还会延续。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影评(十):《卷珠帘》的“雅”与“假”

  本人天生乐盲,所以只论歌词,不对曲调做任何评价。

  卷珠帘的胜出在于“雅”,是一种必然;招骂则在于“假”,也是一种必然。

  中国好歌曲本是通俗歌曲的一场选秀,但最终选了最“雅”的一首卷珠帘,貌似一种悖论,但确有其现实基础。

  首先,“什么是好歌曲”?好歌曲,顾名思义就是写的好的歌曲。这个好可以是内容,也可以是形式。内容的好,在于思想,在于高大上,但作为一首歌曲,一场比赛来说,以内容为标准来衡量有诸多不便,一是容易与政治牵扯,太过敏感;二是容易沉重,不适于娱乐;三是容易喧宾夺主,道德压过美感。所以好歌曲的评价是一种形式美的评价,也就是歌词文学性的评价。

  其次,评价主体的倾向。古典诗词在国人文学审美中有着特殊的高雅地位,掌握话语权的那一代人在这方面的倾向性是否更强烈一些?这个不得而知,只能大胆猜测。一阕形式美的歌词,需有一个容易发挥的主题,一种类似于诗歌的文体,再加华丽的辞藻和或是婉约或是豪放的文风。

  一个合适的主题。相思是歌曲最合适不过的主题了。政治太过敏感,哲思太过枯燥,怀古伤时又太过悲观,唯有情爱是歌曲界亘古不变的大股东,情爱之中又以相思最易发挥,最易共鸣,最具苦中带甜的朦胧美感。诗经的开篇便是一种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思念。还有一种壮志在胸的风格也往往容易胜出,但在当今天朝的浮生场里,这种风格更适合搞成功学与练传销的。前以提及,比赛本不在于内容,所以主题本身并无高下,但主题会直接影响到文体与文字的发挥。相思是很适合信手拈来的,唐诗宋词里一捞一大把,可见起受欢迎程度。

  卷珠帘最讨巧的地方全在于选了一种类似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见四大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虽说各有千秋,但不得不承认在普罗大众心中其文学地位还是有高下之分的。诗歌,尤其是古典诗词,或因为从小的熏陶或因为文化的断层或是因为当下的浮躁,在国人心中有着一种特殊的神圣地位,某种意义上讲,已是文学与才气的一种象征,这是一种大雅。你可以不会,也可以不懂,但不能否认它的地位,不得不抬头仰望。相比之下,其他无论是摇滚中的呐喊,布鲁斯中的嘲讽,或是流行中的小清醒,都无法越过那道高大的门槛,上升为一种熠熠发光的文采。一旦选择了类似古典诗歌的文体,华丽与辞藻都不是问题,古典文化犹如发赤潮的海水般漂满了各色辞藻。《要死》也是一种类似诗歌的表达,但是现代的,太过直白,也不够华丽,不适合高堂庙会。

  综上,卷珠帘是非常适合成为好歌曲的一首大雅之作,胜出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卷珠帘的胜出只是一种相对的讨巧,从歌词本身来个人并不是很认同。一个字,假。首先,歌词存在明显的语病,这条已经有好事的网友逐项分析,此不赘述。只想说,明显是在欺负大多数不熟悉古汉语的观众。其次,只有简单的堆砌,缺乏创新。借鉴不是问题,所谓引经据典本是大家认可的方式,但借鉴若没有恰当的组织和创新,就只能是堆砌,只是一些残缺的画面,一种矫作的呻吟。没有故事,没有情节,只是一些似曾相识的片段,有形无神。

  最后一声叹息,偌大的一场活动,最后选了一首有严重语病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好歌曲 第一季》影评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