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笑》是一本由(英) 玛丽· 比尔德 (Mary Beard)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4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罗马的笑》读后感(一):《古罗马的笑》:撼动古罗马的笑声
有种说法认为,笑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肢体语言,无须翻译即能表示友善,并令人心领神会。这种对笑的魔力的主张,即便不是匪夷所思的,至少也是存疑的,因为此处存在一种预设,即笑这种面部肌肉的运动带来的面部表情的变化意味着友善、没有攻击性。当然,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职场生活的人多少明白,笑可能只是出于社会礼仪的要求,与主体的所思所想无关,甚至恰好相反。
如果将发笑的场景搬到古罗马,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类似的有趣问题正是剑桥大学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的《古罗马的笑》所要研究的内容。熟悉玛丽·比尔德的读者,恐怕不会忘记《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中的渊博学识,以及《庞贝:一座罗马城市的生与死》中的人文关怀。类似地,虽然《古罗马的笑》乍看来显得轻松,但比尔德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学术严谨性,并在庄重和诙谐之间取得了即便不是完美,却也至臻至善的平衡。
比尔德给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有可能建构一部古罗马的“笑史”吗?就像很多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提问者本身,换言之,今人想知道的,到底是古罗马人是否会发笑(是否拥有发笑的能力),还是考察笑在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位置,尤其是笑与权力、性别、文学之间的关系,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关切和兴趣往往对应着不同的回答。
在生理层面,古罗马人与今人相差不大,因此,古罗马人理论上拥有发笑的能力。然而问题在于,他们是否被鼓励发笑,以及笑声在古罗马社会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跟现在一样,笑是需要分场合的,是情境导向的,有适合笑的场合,也有不适合笑的场合。笑也是分对象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笑,尤其是嘲笑的对象,比如位高权重的皇帝、食客依赖的贵族恩主,否则会有性命或生计之忧。
笑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为古罗马存在一系列关于笑的潜在行为规范,它们或正式或非正式,却也切切实实地在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比方说,笑具有弥合社会阶层之间的缝隙的作用,特别是在欢饮达旦的传统的农神节上。此外,笑还是一种谋生之道。所谓谋生,不仅仅指赚取生活物资,还包括地位的升迁,尤其见于宫廷的情形,取乐皇帝在这方面的作用丝毫不亚于战功。
在古罗马,笑是一种危险的力量,可以撼动权力的基础,也可以断送主体的前途,因此需要加以约束和管制,加以改造和塑形。《古罗马的笑》开篇介绍的狄奥捂嘴笑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何况,笑别人者有时会被笑声反噬。与此同时,笑也能被看作一种解放的力量,至少在今人看来如此。在古罗马文学中,有些看似谄媚的笑反而在有意无意间构成了对居上位者的暗中讽刺,《金驴记》的作者阿普利乌斯对此决不陌生。
当然,必须承认,由于笔者毫无希腊语、拉丁语基础,因此不是《古罗马的笑》这部著作的理想读者,因为只能被动接受比尔德在这方面的阐释,显然无法做到与之对话,更别提给出相反的意见或看法。尽管如此,还是可以看出,比尔德向读者表明,希腊语、拉丁语中关于“笑”的词语,其意义远远不是固定的,反而格外零活多变,这既给后世的学者留下了无数的困惑,又提供了解谜与诠释的巨大空间。笑声撼动了古罗马,也撼动了数千年后的我们。
《古罗马的笑》读后感(二):笑与权力
不要按照我们自己的观点去重新构建罗马人的形象。
玛丽·比尔德在《古罗马的笑》中如是说,然而,谁能抵御住这样的诱惑呢?从史料中抽丝剥茧,用古物还原古代社会,这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共同的目标;所以,她这次为我们带来的是罗马文化中一个很“刁钻”的元素:笑。不过跳脱的玛丽·比尔德并不打算一本正经地向我们一一展示罗马人为什么会笑、他们的笑分哪几种、笑的内容等等。她似乎对笑这个动作的双方(逗别人笑的人和露出笑容的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有兴趣。或者,更确切地说,她借助多个场景分析,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笑,与权力有关。
在比尔德之前,也有不少人对笑提出了解释:“优越论”(嘲笑、愚弄)、“乖讹论”(由不合逻辑或出乎意料引发)、“缓释论”(缓解紧张或受压抑的情绪)。或许,我们可以再加上一个“权力论”:笑是彰显权力和反抗权力的手段。开篇,狄奥在《罗马史》中讲述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诠释,强权者(康茂德)通过逼迫他人笑,进一步强调自己的权力,而不屑一顾地嗤笑、心照不宣的微笑、下位者(狄奥自己)强忍住的笑意……都可以视为对权力的反抗。毕竟,在大部分文化中,地位和话语所有权是联系在一起的。
笑所具有的这种权力特性不仅仅与罗马皇帝有关,在罗马公民的生活中同样可以看到,以西塞罗为代表的演说家可谓绝佳范例。今天的我们无法亲眼看到这位雄辩家的风采,只能根据留存下来的只字片语推测几千年前的场景。这位“沉迷于笑”的演说家似乎喜欢用笑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其中也包括应该严肃对待的那些。他是如何利用“笑”这个武器的呢?比尔德告诉我们,一方面笑是西塞罗的攻击方式,用以孤立敌人;另一方面笑又可以“强化或构建社会规约的机制”,用以说服观众。他依靠这种方式,屡屡击败对手,占据上风。但西塞罗也不能大意,“笑-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他要时刻注意在逗乐观众的同时,防止自己成为被笑的对象。
这是因为,在古罗马精英阶层的宴会中,处处体现了社会等级关系,负责营造“笑果”的弄臣、食客、卖笑人等无疑处于下层,在这种语境下,让人们发笑的,是一种诙谐的再现,是牲畜与人的分界线,是演员本人,很显然演说家绝不希望自己与他们混为一谈,把自己至于被他人开玩笑的危险境地。笑,既是对等级关系的缓和,也是一种强化与固化主奴地位的手段;逗别人笑的人和露出笑容的人之间,横亘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感,即无法逾越的权力鸿沟。
通过笑,比尔德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古罗马社会。
《古罗马的笑》读后感(三):笑是件严肃的事
笑似乎很简单,从“技术动作”来说,不过是嘴角稍稍上扬,眼睛微微眯起;但仔细分辨,笑却又很复杂,有微笑、大笑、憋笑,有冷笑、奸笑、苦笑,又有假笑、皮笑肉不笑等,而且想想关于笑的问题,也不简单:我们为何发笑?我们在何时、何种情况下会笑?有些古代的笑话为何我们至今读来仍觉好笑?而同一“笑料”又为何在不同情况或者换个人讲述和表演时会引发不同“笑果”?
分析之下,我们发现,笑似乎是件严肃的事。那么,笑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呢?至少有三点应该探讨:第一是起因——笑是怎么发生的,而这里的笑当然是广义上的;第二是意义,不同的笑必然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且被笑者的反应也是这些意义的重要组成;第三是笑的影响,各种笑在各种场合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
要探讨事物的起因,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寻找事物的起点,但第一个笑的人肯定已不可考,我们能够肯定的是,人类最初的笑必然是生物学上的最原始活动——可能来源于某种外界刺激,最相近的例子可能是挠胳肢窝的动作。那么,更“成熟”的笑可能有哪些成因呢?英国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在《古罗马的笑》一书中归纳了众研究者的成果,将笑的成因列出三类:优越论、乖讹论、缓释论。优越论的通俗解释就是嘲笑,是人们对其他人或物的“俯视”;乖讹论则是打破常理,位置互换,“世界没有正常运转”;缓释论则可以看作是人们对某种心理压力的释放。
当然,以上三种理论并不能完全涵盖笑的产生原理。比如《古罗马的笑》开篇举的罗马元老狄奥的“笑”:皇帝康茂德在竞技场里扮演勇士,一手拿着当众砍下的鸵鸟脑袋,一手拿着剑,向观众展示,而元老狄奥却故意嚼着月桂树叶来极力掩饰自己的笑,而我们现在得知这一切则是因为他在事后明确、细腻地记录下当时情况。当然,他的笑可以用优越论来解释,比如嘲笑皇帝的愚蠢,也可以用乖讹论来理解,比如皇帝硬要冒充勇士,一切都是把戏,但从他有意写下自己的反应来看,他也在表达对皇帝有意无意展现出威胁的抵抗,或者他的笑本来就起源于三种或更多种原因。他的掩饰动作则是对所有危险误解的躲避,因为无论他当时因何而笑,都可能会被皇帝理解成不同的意义,于是,干脆用巧妙的“似是而非”的手段应对。
这些记录下的笑更容易让人体会出它们的意义,或者,这根本就是记录者要表达的想法。说笑的人有时候不仅在逗乐我们,还是在暗示我们。笑话集中表达了笑的意义,它们虽然“凝固”在纸页中,而它们蕴含的意义却从古流传至今,让今天的人们读来也会心一笑。比如奥古斯都看见与自己相像者的笑话。奥古斯都看见有个人长得很像自己,于是便询问对方他母亲是否常来罗马,而对方则说其母从没来过罗马,反倒是父亲常来,引得奥古斯都也笑了。在这则可能真实的“笑话”中,我们可以读出皇帝的自以为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来源正统,可以读出被询问者的勇气或者愚蠢——用皇帝的理论反击皇帝,还可能读出奥古斯都的“大度”和狡黠——最终“宽容”地付之一笑,而至于笑话的记录者想要通过笑话表达哪方面的意义,我们可能只能猜测了。
类似奥古斯都的笑话在后世还有不少,只是换了个身居高位的人而已,可能正是其丰富内涵吸引千百年来的人们乐此不疲地改编、讲述,而这也是玛丽·比尔德教授印象最深的古罗马笑话之一。或许我们都喜欢此类调侃统治者、身居高位者的笑话:我们内心希望嘲笑那些常常嘲笑我们的人,希望在笑话中消除等级差异与社会不公!奥古斯都的笑从一定程度上成全了这个笑话,不仅直接化解了对方性命之危,多少为自己的大度加分,还使笑话有完美的结局,让千百年之后的我们对嘲讽统治者这件事,产生舒适而非愤怒的共鸣。
另外,从这个笑话中,我们也能看到皇帝往往能更容易“大度”对待地位低的平民、奴隶,却无法容忍更高地位者。笑的作用不仅决定于发生的时间、场合,也会因为“参与”对象的不同而发生不同作用。前文提到的罗马元老狄奥之所以想办法“模糊”自己的笑,就是考虑到笑在当时场合对于皇帝可能产生的影响。他的笑可能会被理解为嘲笑皇帝,从而为他引来杀身之祸,开心的笑又可能会破坏皇帝想要隐含其中的威严,但一本正经可能也会被理解为无视皇帝所做的表演,所以,似笑非笑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而在现代社会,在绝大部分场合嘲笑有缺陷者并不会博得喝彩,人们不会称赞说笑者的所谓智慧,而会视其为粗鄙无趣之人。同样,以关于种族的笑话在某些场合可能会让人捧腹大笑,而在另一些场合则导致严重的误解与冲突。我们可以严肃的说,“不恰当”的笑不仅不好笑,还不能发生。我们在成长、知识增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自觉修正和消除这些不恰当的笑,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细细去品味笑,我们才发现笑并不是单纯的肉体动作和情绪表达,还蕴藏着丰富的生理、心理、文化、哲学内涵。从这个意义上看,《古罗马的笑》这本书也不单是在研究笑,而是从笑的角度在观察自古至今的人类社会与文明。
《古罗马的笑》读后感(四):作为古罗马文化符号的笑
笑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如同塞缪尔·约翰逊所说,“人类各有各的聪明才智,但他们笑起来却是一个样”。当人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愉悦时,就会不自觉地笑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自然的笑以外,笑还含有更丰富的含义:它可以用来传递友善、活跃气氛、缓解尴尬,也可能用来表达嘲讽、蔑视、攻击等态度。总之,笑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比起现代社会上含义多变的笑,古罗马的笑也毫不逊色。《罗马元老院与人民》和《庞贝》的作者,熟悉古罗马史的英国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在《古罗马的笑》中从笑入手,探讨了笑在古罗马文化中的丰富含义和作用,以及通过笑所反映出的古罗马的社会秩序、等级关系等。
古罗马人曾努力探索笑的起因。罗马博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一本正经地记载,认为人体内存在一个叫作膈的器官专门控制笑的发生,还认为脾脏的大小与笑有关。其他罗马人则陆续提出了关于笑的三大理论等。这些对笑的解释现在看来虽然显得荒唐古怪或者以偏概全,但却恰恰展示了古罗马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笑的秘密的认真精神。
笑在罗马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单纯的娱乐消遣之外,古罗马人也非常善于运用笑话达到不同的目的。
相对于希腊演说家德谟斯提尼的严肃、正经,西塞罗在演讲时则生动得多,他还善于用讽刺、笑话来处理严肃的事务。这种演讲风格也大大提升了西塞罗的影响力和名气。
当罗马皇帝康茂德在竞技场内砍下一只鸵鸟的脑袋、并以此方式向臣民们炫耀罗马皇帝的权威时,台下年轻的元老狄奥却使劲儿嚼着月桂叶来掩饰快要忍不住的笑意。此时被掩饰的笑容,恰好是嘲笑、蔑视皇帝权威的武器。
对于常年混迹于罗马宫廷和上层社会的弄臣、小丑们来说,巧妙的、恰当的、运用娴熟的笑话,正是他们取悦罗马皇帝、攫取权力和地位、获得报酬的重要手段。
对于这些罗马人来说,笑的功用绝不仅仅局限于放松心情,而是与他们的地位、权力、声望、收益等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完全融入了罗马人的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之中。
罗马人的笑话同现在一样,惯于使用双关语、俏皮话、模仿等方式,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罗马人常常用笑话去试探文化上的边界,用强烈的矛盾冲突在引发笑声的同时表达更深刻的观念。
玛丽·比尔德点明,“罗马的社会秩序和地缘政治秩序中的不平等成了滋养笑的沃土”。当然,罗马人的笑话不止发生在这一方面。
笑话与罗马的权力关系密不可分。有些笑话通过权力的介入强调了社会等级体系,有些笑话通过跨越阶层的诙谐交流掩饰了社会地位的差异,还有一些笑话偏偏以主仆、尊卑的失序场景挑战了规定的社会秩序和权力等级。
这些笑话往往具有双重含义,在缓和甚至模糊了等级关系的同时,也在强调和固化等级关系,也就是说,笑话既维护了权力又挑战了权力。这种情况下,“笑就处于权力的边界之间”。
这种现象同样展示了笑的复杂性。笑话的微妙之处正在于心领会神的理解和不约而同的默契。同样的发笑,既可能理解为对社会秩序的赞同,也可能理解为对社会秩序的反抗;既可能用来赞美别人,也可能用来嘲笑别人。
古罗马笑话同样挑战了人和动物的边界。驴子和猴子是罗马笑话中常见的形象。大笑中的人会被形容为嘶叫着的驴子,小丑和弄臣常被拿来跟逗笑的猴子相比。这些相似性让人和动物之间的界限产生了一定的模糊。
灵长类动物就像站在人和动物的分界线上,它们能够模仿跟人类相似的行为,似乎表明这界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跨越,这些模仿又往往以失败告终,仿佛在申明这界线的不可逾越。
西蒙·克里奇利说过,“如果幽默是人的特性的话,那么有意思的是,它也展现出了人性的界限”,而笑在展现人性的界限方面跟幽默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玛丽·比尔德看来,“笑是罗马人用来描述文化差异和定义自己(有时也用来批评自己)的一种坐标,它无疑是多变且不稳定的”。笑的复杂性、模糊性、双重性质,正是这种多变和不稳定特质的反映。
和现代社会一样,笑的确深入了罗马社会的方方面面,与罗马文化密不可分。玛丽·比尔德在《古罗马的笑》末尾说道,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罗马人’发明了‘笑话’”。笑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我们理解罗马文化的一把钥匙。
2020.10.17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