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笔记《清明上河图》》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2-26 01:25: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笔记《清明上河图》》经典读后感有感

  《笔记《清明上河图》》是一本由赵广超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笔记《清明上河图》》精选点评:

  ●相当赞的书 也是仅有的一本港版书

  ●之前没注意,清明上河图画的是1101年的汴州。。。那便是子瞻生活的时代呀。。。。

  ●當下 一本可以稱的上“有趣”且有營養的書,真是少的可憐!

  ●最大价值也许就是作者自己画的一些分解图吧,谈透视法有见地,其他平平,5星还是打不到的。对“过桥”的评论挺精彩:“在约40厘米的篇幅内,百多人加上急流一起骚动,却没有可以涌出‘史诗式’图画那种令人透不过气的压倒性情绪,反而是在奏起最激越澎湃的乐章中依然保持着演奏家的‘冷静’。”

  ●如果说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从历史细节出发叙述整段晚明史的写法让人眼前一亮的话,那么赵广超的《笔记清明上河图》显然毫不逊色,通过一幅画作的点点细节入手,将宋人的生活商业发展说得活灵活现,可谓近代中国的绝对好书了。

  ●形式大于内容了,不如赵广超的其他几本作品

  ●老爸从香港带来的珍藏,被我搜刮了,ms现在是绝版了,老人家道我倒是有点眼光,一堆书里就挑这。吾答:有其父必有其女。

  ●散点透视与写实绘画的神作。宋朝高度发达的商业化消费型国都开封,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150W) 同期的伦敦只有5W...差距真是巨大。。。

  ●赵广超的嬉皮解说

  ●我想看所有赵广超的书

  《笔记《清明上河图》》读后感(一):尼玛啊,看个书还要用放大镜啊,坑爹啊!

  据说这是香港原版的缩印版,缩印版缩印版缩印版缩印版缩印版缩印版缩印版缩印版啊缩印版,你TMD闲着没事缩什么啊缩,缩的字都看不见,趴在书上都看不见,尼玛啊,看个书还要用放大镜啊,坑爹啊!

  《笔记《清明上河图》》读后感(二):市井气息

  首先声明自己对中国伟大的绘画艺术完全不懂,看这幅画也不是冲着艺术感去的,仅仅是一种对历史的好奇感和对热闹市井生活的向往而已。边欣赏边想象,想象着自己能够穿越回到那个朝代,赶着一匹小驴,从附近村庄沿着汴河一点点回溯,视野一点点开阔,气息一点点热闹。先到市郊的客栈坐下喝喝茶,目视那些赶集的人慢慢经过。再到虹桥瞧瞧热闹,起起哄,闲来无事听听书、占占卦,说不好也会买些肉、凑热闹买点狗皮膏药,有闲钱了也可以去“孙羊店”吃吃酒、赏赏乐,其乐融融啊!东京,一百多万人的大都市,清明上河图上可见一斑。而我,只是喜欢热闹的市井生活气息而已。

  《笔记《清明上河图》》读后感(三):让我感动的书 更让我感动的人

  这是我在豆瓣写的第一篇书评,献给这本书,更献给赵广超先生。

  在图书馆找国画方面的书,发现了这本书,最开始只是被它的装帧吸引,以及对清明上河图感兴趣。

  静下心来,认真读的时候,被作者新颖的排版,字里行间的妙趣横生,以及一幅幅电脑重绘的画所感动。

  是怎样一位作者会如此花心思的写一本书,画一个册,将他的所思所想生动又清晰的表达,看着画中人配上作者给他们添上的腹诽,忍俊不禁间不得不佩服作者良苦用心。

  对赵广超本人充满兴趣,查了其人,香港一位奇葩,想设计一套从儿童到成人都可以阅读并喜爱的书,我觉得他快做到了。

  《笔记《清明上河图》》读后感(四):回味无穷

  自从在世博会中国馆中看到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我就一直想找一本书能细致地介绍这部画卷,于是在图书馆中我找到了这本书。

  此书将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从卷首到卷尾,对画中的每一处景致,每一座建筑以及各色人物活动都做了细致的描绘。作者仿佛是一个向导,带着读者穿越时空,来到了九百多年前的世界第一繁华都市汴京(开封),放眼望去街道上人来人往,有送货的、有骑驴骑马坐轿子的、有卖糕点凉茶的、有送外卖的、有耍猴的、有说书的、有闲着看热闹的,甚至还有要饭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有茶馆、酒家、住店、当铺、木匠铺、布料铺还有药铺,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河道上商船往来穿梭,货物源源不绝地运往开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看完整幅《清明上河图》,你无法不对张择端的才华赞叹不已,而画家笔下那繁华似锦的开封,更是让人遐想连篇,回味无穷。

  《笔记《清明上河图》》读后感(五):清明若上河

  冲着梁文道的介绍来看这本书,原本便是当作闲书来看,它也确实充分地发挥了闲书的用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读完还颇有令人回味之感,实在是上佳闲书。

  虽是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笔记,亦不拘泥于文字:作者颇花心思,将整幅清明上河图全图复制,让我们跟着他在图上作的注记悠然地走。从疏落的郊外杨柳开始,进城,路过各式商铺,目睹虹桥熙熙攘攘的过桥场面,到最后某大官宅门,你仿佛走出图卷了,却还似赵太丞家门前那个似归若离的回首小人儿,把自己的一部分,落在了那个商业繁盛、熏醉游人的年代。

  全书出众的地方并不一定在于作者的考据、对美术的研究或对时代背景的了解,而更在于他将书、图、文融合的设计。既有清明上河图原图的全部和局部彩图,也有自己临摹的白描图;既有正儿八经的历史、地理介绍,也穿插市井小民的风土人情。说到画上客栈里出现的交椅,便会拉出一张现存最早的元代交椅照片实物对照;说到画上的船只,便会在边上点缀博物馆里的复制船模型图片;酒壶的形状、马车上盖布的花纹、各家的建筑、构造分析,还把开封新造的清明上河园里的虹桥都搭上了。除此以外,作者还从美术的角度分析了清明上河图的妙处,画家对透视的掌握、各种建筑物的描绘、人物神态的观察、还有市井生活中各种事件都瞭如指掌,画得栩栩如生,令我此等不懂欣赏美术之人在这一趟旅程以后终于知道张择端是个多么厉害的画家。真的,在看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清明上河图都不是一幅图、一卷画,而是一胶卷,会活动的。你细致地去看,真的会觉得里面的人都在动,各过各的生活,连看画的自己也活在那个时代、那个场景中。虚实相映,疑幻疑真,叫人流连忘返,莫过于此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笔记《清明上河图》》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