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天空的人》是一本由[英]艾玛·卡罗尔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02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追逐天空的人》读后感(一):天空有什么东西呢
小时候,每个夏日的午后,吃完饭,妈妈都让我午睡,我其实不爱午睡,所以总是抗拒。
那时候,没有空调,拉个席子,在自家二楼的阳台上,躺下,微风吹着,不冷不热。然后我就一直望着天,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一会儿来了一只大象,一会儿来了一只兔子。看着看着我就每次都能睡着,那个时候我估计在想,天空除了云,还有什么东西呢?
读到这本书题目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读过夸父逐日的故事,却没见过追过天空的人。于是吸引着我看下去。
故事里有乐趣,有公鸡,有鸭子,有羊,有间谍……还有一个足智多谋、聪明机灵的女孩,以及她背后诱人的秘密。
一起打开书本和小喜鹊去探险吧!
《追逐天空的人》读后感(二):天那么高,那么蓝
儿童小说的创作,其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毕竟写作儿童小说的人,多半已经成年。成年人是无论如何不能再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压抑好奇。然而,如果一位成年人能换位思考,写出一部让儿童兴趣大增的图书,那的确是可圈可点的事情。艾玛卡罗乐做到了,由他创作的《追逐天空的人》不仅满足了儿童对天空的向往,而且也谕示了人间的温暖。 故事主人公小喜鹊可能是我们身边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儿童的缩影。对于他而言,并不完全能将行动与心理联系在一起,只是凭借着直觉去从事着偷窃的事情。在偷窃的过程中,他由内而外地发现了世界原来并不只有邪恶与黑暗,还是正义与光明。 《追逐天空的人》极尽能事使用了儿童最喜欢的修辞——比喻。它将小镇比作一个沉睡的人,正如小喜鹊一直没有方向感而言,它只知道黑夜的可怕性远不如白昼,毕竟心理上的较量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让儿童读者感同身受的是他在穿越黑暗时浑身冒汗,的确,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儿童往往不会被重视,被尊敬,最多只是成年人心烦意乱的笑话。 小喜鹊歪打正着,发挥着自己不一样的想象力。对于飞翔,人类向往是不分国界、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的。小喜鹊因为不被世界所认可而感到很孤独很无助,但与皮埃尔一家的相处,让其有了角色的觉醒,原来天空不仅是那么远,还是那么蓝,甚至自己梦想的种子一经风吹,就能膨胀成一个空前绝后的热气球。 凡尔赛的大钟总能在整点敲响。得到万人瞩目的机会固然求之不得,但终归有时候蓄势待发的力量无法阻挡。 小喜鹊的自信自尊不是来自于知识的丰富,而源于阅历的独特。从某种角度上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当皮埃尔反复用力学理论去推敲为什么飞不起来时,小喜鹊的“高见”却一步步将陌生变成熟悉,让猜疑化作信任。即使在简短的会话中不能构成天空的使者,那也相信每个人的努力和希望终当会被看见。 知道自己做什么,也许来自内心的呼唤,但更多地需要周近人的认可。当小喜鹊见到热气球上绣的金叶子、蝴蝶结和旋涡时,他才明白一切皆有可能。哪怕前一秒还是梦想,这一刻就成为了现实。不需要解释,也不需要冠之以借口,该发生的总会发生。
《追逐天空的人》读后感(三):追逐天空的人:御风,世界上第一只热气球
在飞行普及之前,第一个梦想过飞行的人,是谁呢?其实应该很多人会梦想过吧,因为看见鸟儿们自由飞翔,而自己无法跨越万水千山的时候,很容易盼望自己也有一双翅膀。但是除了做梦,真正去想的人去发明创造的人,到底是谁呢?
于是我去问了度娘。得到的答案太但有趣了,第一批飞上天的生灵并不是人,而是一只公鸡、一只鸭子和一只山羊!如同《追逐天空的人》中带来的故事一样,原来这本故事里面在普及知识点啊。
事情发生在1783年9月19日。这天,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在巴黎凡尔赛宫前面广场上作了一次轰动一时的表演,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带着满朝大臣也兴致勃勃前来观看。广场上有一只金色的、用纸和布糊成的大气球,气球的直径为12米,高17米,很像一只倒放的大梨子,气球下面吊了一个盆状的柳条笼子,里面装着那三只动物。
一切准备就绪,蒙哥尔费兄弟点燃了放置在气球下面的潮草及布条,让产生的热烟冲进气球,于是它载着这三名“乘客”,冉冉升到了离地面大约500米的空中,并在微风的轻拂下,8分钟内飞行了3千米、最后安全地降落在城外的一片草地上。
故事发生在1783年法国南部。这个时间,我承认我并不知晓。故事中的小喜鹊是一个流浪小女孩,她是一个偷窃能手,不过她只偷一些食物和一些零花钱,从不干什么坏事儿。
但是有人用五个金币雇佣她去偷一个箱子。她第一次遇到那个男孩,并且带走了设计飞行物的图纸。但是后来,在飞行试练现场,她奔跑着去帮助那个男孩,最后还经历了一趟危险的高空飞行,落地的时候还受了伤。于是,她跟小男孩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还被雇佣进孟格菲府工作,最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小喜鹊养了一只宠物鸡,而皮埃尔养了一只宠物鸭。他们是好朋友了,应该天真愉快的玩乐。可是小喜鹊有前科,有秘密,并且还要从皮埃尔身边偷走那只装有设计图纸的箱子。她像一个间谍一样,走在他身边。这可怎么办呢?
《追逐天空的人》以接近童话的笔调,半虚构的方式讲述了“人类第一个升空热气球”事件,其中英国和法国相互技术争霸部分营造了一点点紧张气氛。“追逐天空”的梦想及小喜鹊和皮埃尔勇敢的挑战试飞,并支持大人们去发明改进飞行器设计,是很吸引人的情节,特别是小喜鹊这个人物,令整个故事增色不少,我最喜欢看的也是小喜鹊带来的人物惊喜和故事张力。
从现实生活发现,着力刻画了两个孩子的世界,又营造了“追逐天空”梦想的大事件,小和大一起发力,在一起挺和谐啊,童书故事以小见大,又那么有趣而生动,并且还有一个大梦想,我觉得这本书的整体结构是很动人的,很巧妙的,有说服力,又特别适合儿童来读的。点个赞赞!!!
《追逐天空的人》读后感(四):你想要的一切优秀品质,在这里都能找到
《追逐天空的人》
——谈谈《追逐天空的孩子》中的性格问题
有人说:我相信人性本恶,别看人们一个个仪表堂堂,可他们都在控制着本我。你看,那小孩子从小就有点坏;有人说:我家小孩儿怎么那么多臭毛病,怎么管也管不住;有人说:这孩子家庭环境就不咋地,他也不会是什么好东西。在这里,我们不谈论、不争辩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追逐天空的人》这本书,再来重新思考吧。
说到热气球,大家都不陌生,甚至还能哼唱出: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的歌词。但今天,我要分享的这本书,并不是讲述浪漫而梦幻的故事,而是与热气球的诞生有关。是的,《追逐天空的人》是以真实的历史为创意,进而创作的故事。主人公小喜鹊是一个“偷盗惯犯”,一次失误的偷盗,使其命运发生改变。在开始阅读之前,请先摘掉有色眼镜,让我们慢慢走进这个小女孩。
作者如图所示因为勇敢无畏,才有了她的第一次飞行,虽然那只是意外,纵然过程异常艰辛,可这个冒险让伤痛中带着惊喜:哪怕她是个文盲,但有实践才有发言权,她分享了自己飞行体验,给了发明家们希望,给热气球的发明点燃了希望;因为勇敢无畏,她与皮埃尔给国王回信,融合经历,反复试验,她们“自断退路”其实也是一种助推器;因为勇敢无畏,她在最后关头,与皮埃尔见证热气球的成功。
看到这儿,不由得想到自己,想到身边的孩子。当他们勇敢的迈出第一步,说出自己的见解,尝试新事物……我们应该去肯定,去认可他们的行为,就算事实证明做错了,但只有经历过,印象才深刻,才能避免下一次失败,才能更大胆的前进,不是吗?
如果你不相信,不觉得微小的举动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那我们可以看一下同样是女性的卡米尔,她从小聪敏,善于动手动脑,但由于出生在父系社会的背景下,她的发明不被重视,她的优秀不被认可,她的失败被人唾弃。就连唯一鼓励她,默默支持她,带给她希望的母亲也离她远去。夺回那枚胸针,破坏“敌人”的前程成为她下半生的执念,但最终她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来自网图抛开男尊女卑,抛开社会环境,仇恨让她迷失自我,让她自毁前途,她的眼里已然没有了是非对错。虽然说卡米尔的结局是她自己造就的,但追溯根源,我们会发现,健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家庭的态度决定孩子的品质。请保护孩子的优秀品质,为热气球补充能量,让其在蔚蓝的天空随风驰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