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的艺术之旷世通鉴》是一部由Bruno Monsaingeon执导,Ivry Gitlis / Ida Haendel / Hilary Hahn主演的一部法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提琴家的艺术之旷世通鉴》精选点评:
●我爱他们!
●听小提琴大师们讲小提琴和其他小提琴家,好像有次在PSA听数学家讲数学, 天才就是天才,普通人就是普通人
●大师跨代合奏,名家现场点评。。。
●导演Bruno Monsaingeon拍的音乐纪录片都高水准!无缝剪辑大师们的门e超爽
●门E的n种打开方式。去年有幸听过卡瓦克斯的现场。20世纪的古典音乐随处可见俄裔犹太人的身影。
●神乎其技
●一万个星 梅纽因就是一个天使
●嗯嗯 很适合我了解
●看时纪录片突然感觉姐姐这些年学小提琴实在太辛苦呀!也许我们都是爱小提琴的...梅纽因 帕尔曼等大师用亲身感受来怀念那些小提琴历史上旷世奇才
●帕尔曼等这几位讲解员,文学素养很高啊……
《小提琴家的艺术之旷世通鉴》影评(一):强烈推荐古典入门者看一下
中文名称: 小提琴家的艺术之旷世通鉴
英文名称: The Art of Violin - Devil's Instrument Transcending the Violin
日期: November 13, 2001
出品: 华纳古典 NVC ARTS
时长: 113 分钟
视频: Black & White, Classical, Color, NTSC
音频: English (Dolby Digital 2.0 Mono)
语言: 英语
首发新视界,转自中国驴:古典音乐沙龙
专集介绍:
细数二十世纪小提琴巨匠力可催生天雷地火的撼人音乐能量
完整纪实已成传奇身影的世代绝响弓弦风华
人称小提琴是魔鬼用以蛊惑人心的名器,足以煽动天雷燎燃地火於股掌之间。自帕格尼尼以降,驰骋於弓弦之间的名家们以迥然迴异的风格与技法挑战此一乐器的所有可能,发展出与钢琴对列为王者之姿的浩然轨迹。
本片详实而中肯的记录了二十世纪小提琴巨匠的一脉相承与艺术面向,丰沛而深入的凿痕纪实与多样侧写使您在欣赏了无数的演奏与唱片赏析经验后得以重新省视那源源不绝的音乐能量是如何的起源。对於亟欲在2个小时内窥尽音乐史上此一绝代乐器之尊所勾勒的重重巨峰者,这是绝佳的入门之钥。一如华纳古典所精心筹画的「大指挥家的艺术」(The Art Of Conductors)、「歌唱家的艺术」(The Art Of Singers)等系列影音瑰宝巨藏,本片中仍然不以特定人物为主轴,而是以广泛而整齐的搜罗纳入几乎面面俱到的巨星身影。从自神童之姿而起的曼钮因的莫札特演绎为Introduction导入,进而可以窥见北国巨雄欧伊史特拉夫浑然昂扬的俄式挥洒。而极大的篇幅则灌注於世纪不可争的第一交椅海飞兹的撼动寰宇身采,其传奇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的历历如目,1945年於卡内基厅的柴可夫斯基协奏曲之吉光片羽,这是在有声遗产之外令爱乐者如获至宝的前所未有体验,而由俄式体系发軔进而征服全美的密尔斯坦,其尊贵而浑厚的风华则在将近10分鐘的巴哈奏鸣曲与布拉姆斯协奏大作的经典篇章中豁然呈现。其餘入列者如易沙意、克莱斯勒、史坦等举世同仰的巨人皆能串联触动您的全新影音经验。同时难能可贵的是本片在小提琴乐器的传奇家族史特拉底瓦里与瓜纳里的引介以及有关小提琴技法和风格评析上皆有相当程度的著墨,做为一部无可挑剔的旷世通鑑可谓实至名归。
专集评价:
一部展示20世纪杰出小提琴演奏家的影碟终于面世了。这就是华纳NVC ARTS所出的DVD,取名《小提琴艺术》。它能让你目睹上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的庐山真面目,这些大师将轮流在你面前揉弦挥弓!仅凭此就能吸引众多的乐迷朋友。
这张DVD的封面有20位小提琴大师的名字,他们是:埃尔曼、埃乃斯库、克里斯蒂安·费拉、齐诺·弗朗塞斯卡蒂、戈尔德斯泰因、格鲁米欧、阿西、海飞兹、科冈、克莱斯勒、梅纽因、米尔斯坦、吉内泰·内弗、奥伊斯特拉赫、拉宾、斯特恩、谢霖、西盖蒂、雅克·蒂博。影碟的解说撰稿是伊萨克·帕尔曼、伊夫里·吉特利斯、伊达·亨德尔、希拉里·哈恩。影碟中内容均由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初的历史拷贝组合而成。“串场”的主讲人主要由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和帕尔曼担任(如今梅大师已过世,帕尔曼的年龄也五十有六),同时也有米尔斯坦等人作辅助“讲师”。影碟是以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协”拉开序幕,以这首乐曲的优美旋律为背景,相继有9位大师演奏这首乐曲的音画迭现在你面前。最早的是1935年克莱斯勒的录音场面,后面有1947年梅纽因在好莱坞的演奏、1952年海飞兹在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协奏下的演录场面、1958年奥伊斯特拉赫在莫斯科的演录、1961年格鲁米欧在尼斯的演奏、1962年埃尔曼在伦敦的演录、1963年费拉在巴黎的演录、1966年米尔斯坦在斯德哥尔摩的演录、1967年斯特恩在巴黎的演录。时间最近的一次演录片段,选的是梅纽因1979年蒙特卡洛的实况。1947年他演录这首乐曲时还是30左右的年轻人,1979年再度操弓的梅大师已是两鬓斑白,只有乐曲仍然洋溢着澎湃瑰丽的青春活力。此情此景,让人感慨万千。
影碟片还展示了几位大师演奏帕格尼尼作品的珍贵镜头。如海飞兹1952年演奏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吉季斯1966年在巴黎演录帕格尼尼的第二“小协”、以及美国小提琴家鲁杰罗·里奇1973年演录帕格尼尼的变奏曲等,都是非常吸引人的片段。还有1951年拉宾在纽约演录克莱斯勒的“中国花鼓”、1961年弗朗塞斯卡蒂在波尔多演录巴奇尼的“小精灵舞曲”等,也引人入胜。
这张DVD以较多的镜头展示了海飞兹、西盖蒂、米尔斯坦、埃尔曼这四位大师当年的风采。如1945年海飞兹演奏柴科夫斯基“小协”,终场时指挥莱纳与他热烈握手以及观众为他欢呼;1952年海飞兹演奏维尼亚夫斯基D大调波罗奈兹舞曲,影碟的镜头较完整,并且从不同角度让你赏心悦目地享受这位盖世巨匠的精湛技艺。此外,埃尔曼演奏“柴小协”和德沃夏克“幽默曲”、西盖蒂演奏舒伯特小品、米尔斯坦演奏巴赫C大调奏鸣曲和勃拉姆斯“小协”等,都是精彩的历史镜头。
既然是历史镜头与历史录音,此影碟的画质和音效当然无法与现今的DVD大片相比。但经过现代技术的“修补”,即便是那些黑白图像的画质,还算比较清晰稳定。经过杜比数字处理过的单声道录音,听起来很像过去哪些质量较高的黑胶木唱片,加上大师们就在眼前为你献艺,这样的特殊享受,再现代化的影碟也无法取代。
《小提琴家的艺术之旷世通鉴》影评(二):《小提琴的艺术》:"给我一把小提琴,我就能一直拉"
与《歌唱家的艺术》、《大指挥家的艺术》同为一个系列的纪录片《小提琴的艺术》,首先是一部邀请观众感受弦乐器中的王者小提琴魅力的艺术片,因此,影片快速掠过片头、英国小提琴演奏家耶胡迪·梅纽因于1963年在柏林演奏莫扎特《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片段后,就端出了能迷倒众生的声音大餐。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世称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其中,门德尔松的那一首以明快如秋阳下的溪流水般的风格,最易被乐迷接纳。《小提琴的艺术》的导演布鲁诺·蒙桑容,深谙怎么才能捕获站在古典音乐门口跃跃欲试的你我他。在梅纽因那一段莫扎特《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后,他奉上了一大段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只不过,这个片段有些特别,它不是某位名家的著名版本,而是一个大拼盘。音乐界公认,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伊萨克·斯特恩、克里斯蒂安·菲拉斯、弗朗茨·克莱斯勒、内森·米尔斯坦、耶胡迪·梅纽因、阿图尔·格雷米奥、雅沙·海菲兹、米沙·埃尔曼等9位,是世界顶级小提琴演奏家,布鲁诺·蒙桑容就将他们演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或录像剪辑在了一起。他们演奏的"同一首歌",让不够资深的乐迷一耳朵听来难有差别的小提琴演奏能呈现的效果,立马显示出千变万化的可能性。
作曲家门德尔松毫无疑问,我们通过这个片段所听到的小提琴的魅力,是表象的。而布鲁诺·的野心是,希望《小提琴的艺术》的观众能穿透表象触摸到小提琴魅力的内核,为此,他请来了伊夫利·吉特里斯、艾达·亨德尔、伊扎克·帕尔曼和希拉里·哈恩等四位不同代的小提琴演奏家来串讲这部电影。这样的艺术构想,能帮助我们了解把位、揉弦、跳弓、手指用在琴弦上的力量、弓在弦上的力量以及演奏家整体姿态等,会对小提琴演奏家的演奏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能引领我们认识到,从帕格尼尼这位开启现代小提琴演奏技巧的魔鬼天才以降,小提琴演奏技巧乃至古典音乐发展旅程是如何受到乐迷态度的变化而发生变迁的。伊夫利·吉特里斯和艾达·亨德尔算是同代小提琴演奏家吧?他们活跃在舞台上的时候是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所以,他们分析起大师的演奏效果来会就音色的差异向我们娓娓道来其中的美妙。在他们的评判标准里,没有不好的演奏只有更好的演奏。因为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不良于行的伊扎克·帕尔曼成了最为世人熟知的小提琴演奏家。我数度去现场听这位以色列音乐家的演奏,从来没有想过在舞台上以琴代言的帕尔曼,会那么能言善道。《小提琴的艺术》四位串讲人中,讲得最中肯的就是伊扎克·帕尔曼。他不像他的前辈伊夫利·吉特里斯和艾达·亨德尔,一开口便是鲜花和掌声;他也不像他的后辈演奏家希拉里·哈恩,因为受到演出市场的挤压总在疑惑上世纪的演奏家何以能取得那么良好的演出效果。伊扎克·帕尔曼以一遍遍聆听前辈小提琴演奏家唱片的方式走进他们的内心,再换位思考,这就使得他在解读米沙·埃尔曼何以那么在意音柱,雅沙·海菲兹的舞台姿态又何以那么淡定时,紧扣着小提琴演奏艺术又通俗易懂。
伊扎克·帕尔曼伊扎克·帕尔曼的用心解读,提升了《小提琴的艺术》的内涵。 "给我一把小提琴,我就能一直拉",是伊扎克·帕尔曼认为内森·米尔斯坦讲过的一句话,虽然数度出现在电影里的内森·米尔斯坦从来不曾回应过自己是否说过这句话,我却以为,"给我一把小提琴,我会一直拉",就是内森·米尔斯坦的心声。
内森·米尔斯坦,1904年出生在俄罗斯的敖德萨,7岁开始学琴,1920年16岁时登上敖德萨舞台开始他的小提琴演奏家生涯。1929年移民美国后,与雅沙·海菲兹比肩而为美国古典音乐舞台上小提琴演奏双杰。超强的手臂力量才能保证自己在小提琴上运弓自如,这就迫使不少小提琴演奏家在年事渐高后不得不放弃登台演出,令人称奇的是,82岁时内森·米尔斯坦还能保持高水准的演奏水平,为什么?伊扎克·帕尔曼说,人们看见米尔斯坦时,他不是在练习就是在演奏小提琴。该怎么理解内森·米尔斯坦这种琴不离手的艺术境界?"他把自己奉献给了艺术",是不会出错的解释。第一遍第二遍欣赏《小提琴的艺术》时,我也这么定义内森·米尔斯坦与小提琴之间的关系。可是,看过电影《掬水月在手》后,我的想法变了。
内森·米尔斯坦《掬水月在手》的女主角叶嘉莹,生于1924年。漫漫96年的人生,对叶嘉莹而言,并不友善。少年遭遇家国离散,婚嫁时遇人不淑,中年又痛失爱女,三重打击中的任何一次,都足以击垮一个人,但是叶嘉莹却一次次地在绝境中重建了自己,望百高龄了还能神采奕奕地到处推广中华古诗词的吟诵。
很多人在看过《掬水月在手》后留言:是古诗词救了叶嘉莹。如同"他把自己奉献给了艺术"至于内森·米尔斯坦,用"古诗词救了叶嘉莹"来解释叶嘉莹何以能与中国古诗词相恋相伴一辈子,也是不会出错的解释。然而,对内森·米尔斯坦和叶嘉莹而言,那是多么被动的解释!与其说,是小提琴和中国古诗词宽怀一度将内森·米尔斯坦和叶嘉莹送到了自在的人生境界,不如说冥冥之中他们掌握了"心有所住,则为非住"的真谛,把自己化作了小提琴上的一根弦和古诗词中最美丽的那一阕。
《小提琴家的艺术之旷世通鉴》影评(三):一点点摘抄
恩,这当然不是影评,只是一点点摘抄罢了。
影片的开场其实是莫扎特的《G大调协奏曲》,梅纽因1963年在柏林的一小段影像。传说中由9位大师演奏影像组成的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协,是在其之后。其实也算是开场了,直接一个重磅下来,相当激动人心。
根据出现顺序,9位大师以及他们录像(录音)的地点和年代分别是:
•David Oistrakh, Moscow, 1958
•Isaac Stern, Paris, 1967
•Christian Ferras, Paris, 1963
•Fritz Kreisler, 1927, (Recording 1935)
•Nathan Milstein, Stockholm, 1996
•Yehudi Menuhin, Monte Carlo, 1979
Yehudi Menuhin, Hollywood, 1947 (Conducted by Antal Dorati)
•Arthur Grumiaux, Nice, 1961
•Jascha Heifetz, 1952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Conducted by Charles Muench, Recording 1959)
•Mischa Elman, London, 1962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以梅纽因的影像为开头,同样以梅纽因作为结束(选用的是巴赫的《恰空》,1972年的影像)。1999年3月12日梅纽因的离世,标志着20世纪小提琴史上的最后一页被翻过。充满神话的时代结束了,而新的传说还有待书写。
下面是摘抄和八卦时间:
一. 片中提到的小提琴和钢琴相关的言论
当然这样的比较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弦乐器不及键盘乐器容易上手是事实。
【片段一】
The problem really is the difficulty of playing the violin. It's very very difficult, and you can tell the difficulty because...How long does it take for a beginner, average beginner, to make a decent sound on the fiddle, and how long does it take for an average beginner to make a decent sound on the piano. No comparison. You know, you play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on the piano right away, it will sound decent……can't do that on a violin, unless of course you are some sort of genius. 真正的问题其实是演奏小提琴的难度。非常难。你能看出它很难,因为一个初学者,普通的初学者,要在小提琴上拉出好听的声音需要多久,而一个初学者在钢琴上弹出好听的声音又需要多久,(这两者)是没法比较的。你知道,在钢琴上你可以马上弹出《一闪一闪亮晶晶》,也不算难听,但是在小提琴上却不行,当然你是个天才则例外。
【片段二】
Violinists had a harder time to make pure music than pianists, because pianists cannot really do that much on the piano. They're immediately forced to turn the phrase, they don't have to deal with vibrato, they don't have to deal with shifting, they don't have to deal with sliding, they don't have to deal with bow speed. They got a deal with an instrument that basically you put down the key, and you get the sound. And if you play a few notes in a row and they sound blah, you have to deal with music immediately.
小提琴家要演奏出纯净的音乐比钢琴家困难,因为后者在钢琴上并没有太大的发挥余地。钢琴家被迫马上去展现乐句,他们不需要关心揉弦,不需要关心把位,不用关心滑音,不用关心运弓的速度。基本上只要你把钢琴琴键按下去,声音就出来了。如果弹出的一串音符不好听,你就必须立即处理乐曲。
Fiddle players don't have to deal with music. There are also other things fiddle players deal with, internation. So, so pianist don't have to deal with that, with all of that. So they're immediately forced to think of a phrase. We don't have to think of a phrase...right away. You know we thank God that we can play something that would sound decent and tuning and without scratch
提琴手不用处理乐曲,他们还有其它的东西需要关心,比如音调。所有这些弹钢琴的却不用担心。他们被迫马上想到的是乐句,而我们则不需要。你知道,我们能拉出一些听上去不错,不走调,也没有杂音的东西,就要谢天谢地了。
o, some of the fiddle players, you know sometimes stay with kind of concentration on all of these, all of the things that really take to make a violin sound good. And by the time you mastered all of that, you're 95 years old. It's not time for music.
o those fiddle players could do both, those of the great ones.
所以,有些提琴演奏者有时需要在所有这些让小提琴的声音悦耳的东西上全神贯注。等到你把所有技巧都掌握好,就得有95岁了,那时你就无法搞音乐了。
因此那些伟大的小提琴家,是可以两者(乐曲和技巧)兼顾的。
————以上均是帕尔曼所言
二. 好笑的桥段
【①】
At music school in Moscow they'd tell little children, "Work hard and you'll be like Oistrakh. You'll travel, you'll go to America!"
And for us at that time, America was further away than the constellatiion of Scorpio.
在莫斯科的音乐学校里,他们这样告诉孩子:“努力学习,你们就会象奥伊斯特拉赫一样,你就可以周游世界,还可以去美国!”
对那时的我们来说,美国是一个比天蝎座还要遥远的地方。
——By Mstislav Rostropovich(罗斯特罗波维奇)
【时间背景是前苏联时期,由此可见米国一直以来都是相当励志的存在。。。另外看到天蝎座于是顺便去八卦了下Rostropovich的星座,不是天蝎,是白羊。。。(为什么觉得好遗憾= =)】
【②】
There's an old joke about Heifetz.
After a concert,some lady comes to him and said, "Oh Mr. Heifetz, your violin sounded so magnificent today".
And he picks up the violin and says, "Funny I don't hear anything".
关于海菲兹有一个古老的笑话,在一场音乐会后,一位女士走向他并说:“哦,海菲茨先生,今天你的小提琴的声音真是太动听了。”
海菲兹提起小提琴,然后说:“奇怪我什么也听不见。”
——By Itzhak Perlman(帕尔曼)
【海爷您真是太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