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魔眼之匣谜案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18 00:56: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魔眼之匣谜案的读后感大全

  《魔眼之匣谜案》是一本由[日] 今村昌弘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眼之匣谜案》读后感(一):今村昌弘未来将更值得期待

  又是设定与推理完美结合的一部,秉承了尸人庄中的记人名环节23333,虽然没什么诡计,但“预言”这一设定的融入成为了凶案发生的“必然”,二者之间有点祖母悖论内味。

  全书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因果”的存在。 可怜凶手本不该是凶手,惜有无形的手在拨动每个人的命运。最可怜十色,那么好的一个十色学姐,终牺牲在因果的注定性中。

  前面平平淡淡,甚至好几次想说“就这?”。解答的逻辑链不说多完美吧,起码比尸人庄强了超多,尤其破坏钟表和后续行为逻辑这一块。侦探的某种行为也与命案搭上了因果关系,我认为在逻辑上是点睛一笔。

结尾那个反转对老推理迷来讲应该是意料之中的,只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利用动机本质从心理上紧逼凶手的比留子小姐可太帅了!!保护男主的那波操作也升华了情感点。可喜可贺,比留子的人设讨喜了,可萌可帅的美少女侦探终于给立起来了!!!剑崎比留子从“

  《魔眼之匣谜案》读后感(二):简中译本的两处小错

  

两处都不影响对故事主线的理解,但也比较明显,姑且发帖说一下。

第一处是46页,

比留子同学看着我的目光好像有点湿漉漉的,这是幻觉吗?

此处原文为

俺に向けられた比留子さんの視線が心なしかジトついているのは気のせいだろうか

“じとつく”确实是“湿漉漉”的意思,但代入上下文显然不通。这里的“視線が……ジトついている”应该是“ジト目”的变形,应当译作“半睁着眼/视线中略带鄙夷”之类。

第二处是74页,

狮狮田苦涩地咕哝道。

原文

師々田が苦々しげに呟く。

“苦々しい”的意思应该是“非常不快”。

  《魔眼之匣谜案》读后感(三):前途不可限量的今村昌弘

  

这年头混杂本格推理的社会派大行其道,很容易出现影视书爆款,所以能够坚持纯正本格道路,且能写出新意实在难能可贵。相对于可以长期酝酿的处女作,第二作反而更显作家水平与功力,读罢《魔眼之匣谜案》,可以确认今村昌弘的未来不可限量,将会是未来若干年我最关注的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之一。 这本今年个人最期待的推理小说,也着实没有让我失望,个人感觉虽然缺少像《尸人庄谜案》里令人印象深刻的诡计(诡计二),但整体上是超越尸人庄的。 第一,设定要素更加完美地融入到案件之中。尸人庄中丧尸设定主要是用来完成移动版暴风雪山庄,而本作中的预言内容则成为案件必然发生的前提设定和重大诱因。 第二,阅读体验较尸人庄有不小的提升。剑琦比留子的萌度猛涨,而且依旧有那种威风凛凛的飒爽表现,爱了爱了。 第三,最后增加了由叙述性诡计制造的反转,很好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如果只是找出凶手,这本书就有点太平淡了。说实话对于手记这类东西看惯日系本格推理的都会警惕是否有叙述性诡计,在阅读中我还认真地检查了下,但实际上挖坑的地方和我预期的地方算是擦肩而过吧。 第四,最后反转挖掘出的事实真相令人唏嘘,这便愈发超越了尸人庄,给全书增添了情感和思考方面的厚度。 最后,无比期待系列第三本,毕竟结尾已经“预言”了它的存在。

  《魔眼之匣谜案》读后感(四):今村昌弘的第二波推理

  

《魔眼之匣谜案》是今村昌弘继处女作《尸人庄谜案》之后的第二部推理小说。我没有看过《尸人庄》,但是看简介就感觉丧尸对我来说好像太多了。《魔眼》并没有那么重口味。这部作品沿用了阿加莎的暴风雪山庄模式或是孤岛模式。 大学推理爱好会的叶村和比留子因为一本月刊《亚特兰蒂斯》上接二连三登出且应验了的预言而慕名去往曾经的超能力研究机构——班目机构所在的好见村寻找线索。在那里他们遇到了预言者先见及其服侍者神服、有着通过绘画进行预言的超能力的高中生十色及其追随者茎泽、曾经的好见村村民朱鹭野、回乡扫墓遇到汽车抛锚的大学教授狮狮田及其儿子纯,还有《亚特兰蒂斯》记者臼井以及摩托车没油的王寺。这11个人因为通往外界的木桥被烧毁而被封闭在了曾经的超能力研究所所在地,现在先见所居住的“魔眼之匣”这个建筑里,外面就是荒山草丛及瀑布深潭,还有熊出没。这与阿加莎的《无人生还》有着相似的布局。然后先见预言:在两天时间内将有两男两女被杀。一时之间魔眼之匣充满了惊悚氛围。随着摆放在窗台上的春夏秋冬四季人偶不断减少,人也一个一个被杀…… 有人说今村昌弘是本格推理的坚持者,但是《魔眼》并非纯本格,它有着一定的社会性。我觉得这样反而比较好。纯本格会让人比较难以入戏。本书开头提到的超能力研究所让我不禁联想到日军曾经在东北建立的天杀的731部队实验基地。但是还好并没有往这个方向发展。整个杀戮背后是始作俑者的心理战术。暗示、威胁、恐惧、复仇,复杂的情绪支配着被困的11人。随着事态的发展,读者在心中不断思考着这些问题:是否真的存在先知者?是预言还是诅咒?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还是计划之下的屠杀? 在这个案件中比留子这个角色作为侦探担任起了解谜的任务。但是她并非冷眼旁观的福尔摩斯,而是深陷其中的当事者。冷静的头脑,缜密的思维,冷酷的复仇,她敢说敢做的飒爽英姿非常讨喜。虽然说没有读《尸人庄》不太影响阅读本书,但是因为比留子这个角色仍然想大着胆子看看,以对其进行完整了解。(不好意思这算是剧透了,把比留子排除在了杀人和被杀者之外。但是感觉这位小姐姐确实存在黑化的潜力哟。)

虽然这个谜案并非完美,也存在些许很难说服人的漏洞,但整体算是非常有趣了。本书结尾也预言了下一部作品的存在,期待。

  《魔眼之匣谜案》读后感(五):开头就明说会死4个人,今村昌弘居然还能这么写!

  

以下书评包括《魔眼之匣》全部情节剧透,以及今村昌弘《尸人庄谜案》、西泽保彦《替身》、倪匡《丛林之神》、阿加莎《无人生还》、绫辻行人《馆系列》部分情节剧透,没看过又不想被剧透的的可以先叉掉了。

(你想要剧透吗?你还算不算一个推理迷了!——狮狮田)

倪匡有一本小说叫《丛林之神》,讲的是一个人无意触摸了一截木头,然后就具有了精准预知明天的能力。这种能力和《魔眼之匣》的很像,属于无论做什么,都一定会发生、真正不可撼动的预言。事实上,真正的预言能力很难被融入推理小说中,因为“必定发生的预言”就好比一张旧报纸,只能阅读却不能改变,而推理小说的魅力之一,恰好就是那不到达最后一页不罢休的不确定性。

虽然预言是一种魔幻因素,但就本书那条杀人预言的具体内容来说,不妨将其视作一种广义上的无人生还模式。不过,《魔眼》与“无人生还”模式的小说又有微妙的区别,后者中登场人物注定一个接一个死去,读者也知道这一点,但书中的人物却并不能肯定这一点会发生。而《魔眼》营造了一个很有趣的场景——以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注定要死2男2女为大前提,会在“暴风雪山庄”发生什么故事?

今村昌弘是利用设定的高手,《尸人庄》在3起案子中分别利用了僵尸的物理特性,《魔眼》则更多将预言的存在视作一种扰动心理的因素。细究起来,“是预言促就了命案,还是命案成全了预言”,这种“心学”已经近似祖母悖论的范畴了,更别说作者还要走钢丝,给两个临时组合的凶手都安插了同样的心理动机,让共犯之间还要发生博弈。

说到两名凶手,相信迟至比留子确认存在共犯后,大多推理迷都能猜到交换杀人这四个字。不过不知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看过《魔眼》里两名共犯发生纷争的动机和过程,莫名地联想到西泽保彦匠千晓系列《替身》里的那个略崩坏的“找齐杀人数额保证公平”的动机,实在很像。

当然,虽然吐槽了动机,但最后男凶手的那个恐惧我勉强也能理解了,给的伏笔还算充足,就是我很想吐槽隧道女鬼、画画小姐姐十色、先见的三重预言简直宛如养蛊,预言之间如果发生冲突又该怎么算呢,细想又是祖母悖论了。

个人不太喜欢带有共犯的解答,总觉得在仅仅9个人里安插了两名共犯,这在公平性和趣味性上已经是大打折扣的风险之举了。反倒是那个小孩子一厢情愿让剑崎比留子归来而杀人的暗黑伪解答,我觉得更加过瘾。可能这个结局会让比留子背负更多的内疚感,作者不忍心用吧。也或许无论朱鹭野小姐被王寺还是小孩子杀死,导火索都会是比留子自出心裁的假死行为,这刚好又契合了比留子“注定会引发事件的体质”这一诅咒,这波,今村昌弘在第五层?

再吐槽几个颇有意思的点:

1、今村借书中人物之口吐槽半天暴风雪山庄故事中不合逻辑的分屋而居,却居然还是让十色独处了。相信稍有阅读经验的人看到众人开始分别上厕所、抽烟,旁白还频频给出时间,肯定和我一样大叫不妙,知道十色肯定是凉了。

2、男凶手王寺的一个关键动机是,他惧怕超过2男2女死亡的出现会破坏先见的预言,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说实话我不太能明白这一点,我原本以为2男2女死去瞬间就已经是预言成立了,没想到凶手居然怕多死一个人而不敢杀死共犯了事,还演了那一出戏。

3、说到王寺披着白衣服在楼道演的那出戏,我觉得太像名侦探柯南《上野出发的北斗星三号》里的剧情了。我甚至还记得那个光头死者劫匪叫浅间安治,也是同样的假装开枪逼走众人后逃跑,冲到拐角立即让早就准备好的尸体出现的剧情。

4、《魔眼》里剑崎比留子这个形象比《尸人庄》讨喜很多,最后几页几乎让我觉得有点像那个周到地维护傻白甜关口巽不受伤害的外冷内热的中禅寺秋彦了,不像个侦探,而像是个有赌上性命觉悟的驱魔师。在我印象里,比留子这个侦探本身是受困于引发事件体质而很刚毅、慎重、严肃的,在《尸人庄》小说里也是一本正经的,反而是《魔眼》里增添了不少卖萌、活泼的色调,更接近于滨边美波演绎的电影版的形象,或许是作者为了影视化后更连贯而有意为之。

5、就影视化来说,估计剧组的导演和编剧会很后悔第一部淡化了僵尸病毒蔓延的背景,甚至根本没讲班目机构相关调查的处理,谁又能想得到这个原本看似只是僵尸出现引子的班目机构成了至少持续三部书的主线任务了呢?

6、本格方面,最亮眼的当属钟表表针逻辑和那个“凶手为模仿十色画作而进行的比拟杀人同时无意中形成了破坏先见自杀伪装的虚拟密室”这两点,虽然和朱鹭野后脑的血迹一样,都经不起科学搜查的推敲就是了。

7、和上一本书一样,作者又贴心地给出了叶村和比留子的记忆人名小贴士环节,真是太有趣了。不过,明智恭介到底哪里出场了呀!哼这是欺诈!

8、最后说一句,全书最后那个手记叙诡和性别反转大梗还挺妙的,我仔细翻了两遍冈町这个人物的出场,没发现很耍赖的手法,反而有不少伏笔。但相对来说有些值得讨论的点在于:(1)真正的先见也就是十色的外祖母明明是正式出场过一幕的,但为何只是对十色笑而不答,却不说出真相呢?这漫长的50年里她是完全没有再做预言了,还是真的因为分娩丧失能力了呢?另外,我的理解是,十色祖父试图掩盖孙女能力是害怕班目机构的追踪,那就说明他和真先见是认为班目机构仍然存在并运行的。既然如此,真先见不告知孙女真相,来预防可能来自班目机构的风险,就有点说不通了。如果能在最后的尾声让真正的先见再出场一下,或许会更好。(2)真正的先见多次登场于手记,现实出场了一幕,冈町则真身、假身份均多次出场(手记中真身出场、现实中假身份出场),让一个真身多次登场的叙诡核心人物真名不在人物表出现,《魔眼》在这一点上是否涉嫌欠缺公平性?类似的身份叙诡且附带了人物表的例子见于《十角馆事件》《水车馆事件》《迷宫馆事件》《暗黑馆事件》等多部馆系列作品,作者均将涉及叙诡的核心人物曾出场的真名也列入了登场人物表,且并未影响叙诡顺利达成。对此我有点疑惑,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总之《魔眼》在我看来称得上一部非常有趣的推理小说,推理层面依然保留了作者驾驭独特设定的优势,勇敢地挑战了“难以撼动的杀人预言”这个超自然的设定。叶村和比留子这对人设也不像《尸人庄》那样赶客了,逐渐有了点CP感。

期待系列第三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魔眼之匣谜案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