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一本由唐浩明著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5.00元,页数:5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国藩》精选点评:
●借小说了解曾国藩的一生,还有当时的政治人文还是挺有意思的,曾国藩一生最大的成就破太平天国就像小说最后说的其实不是他的功劳,换一个人,白花花的银子推上去加上太平天国自己作死,也是迟早的事。只是觉得当时军队制度也太奇葩了,国家出钱培养地方军阀么?大概当时的中国太有钱了吧,上下正邪都瞎折腾吧。不喜欢历史小说里虚构的各种人物各种剧情各种心理活动,还有政治说教,减一星。
●有贵人相助,步步仍不易。 在那个一人之下的社会里,保持不陨落的发展,比当今社会更难。
●看到曾国藩母亲送他进京的那段 实在是读不下去了 想想自己也是20几岁的年纪离家在外求学 家中老母的心情真是可以体味一二 母爱伟大!
●掩卷唏嘘,最后竟然是这样的大反转。对历史人物总有褒贬之声,不管怎样,曾文正公的为人和学问还是值得敬佩。
●一个成功的人物换人也好,好人也罢,都是有一番不寻常的经历然后对自己严格要求,自律,执着,才能做一番大事。书本上写着政商必读,我一直寻思着,希望看完后有所收获 读到第三部了,确实是政商必备,也明白以史为鉴。 看别人的事多思多想,有时候想不通,遇到事情的时候结合一下便能明白一二。真的感觉多读书如同行万里路
●相当有启发的一套书,之前对历史不感兴趣、没有概念的同学(其实说的就是我)建议一读,说不定会爱上历史。 (另外,边看书边想,这段肯定是作者编的,恩,这段应该是日记里的……)
●越读越有味道。感人的段落多在第三本:与学生李鸿章最后一次见面,天津教会案委曲求全为保全大局担下骂名,坦言功成名就运气多余能力。让人想起大明王朝1566,剧中人各方利益大局小节都需要兼顾,最是艰难。反之大谈理想的清议党,感动自己大于对时局的贡献(可能反有危害)。尾声暗示传统的唯物主义史观,文学趣味大减,可惜。
●故事不错,很有写头,不知编了多少,叙事平和。文笔不俗不雅的,大约称不上好。至于曾,是非功过,总不少人评说。不论怎样,诚勤之论,值得一看
●“慎独则心安”
●2018-127《曾国藩》中册 《道德经》柔弱以克刚
《曾国藩》读后感(一):三部曲命名
为何三部曲分别命名为《血祭》《野焚》和《黑雨》
《曾国藩》读后感(二):一生浮萍半圣人
写在前面,想聊聊左宗棠。本书里令人眼前一亮的人物。
不得不说,中学的近代史低估了左宗棠。在看到本书之前对左宗棠仅限于了解到清末名臣,论战术,甩下曾国藩几条街,书里唯一一处传奇的战斗便是左布下的空城计,虽半天即被识破,但却成功拖延时间等到援兵。
后期连同洋人建立战斗力极强的楚军,收拾天京被破之后的乱局,定陕甘回乱,耄耋之年远征新疆,一生几无败仗。这与只要亲临战场必败的曾国藩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上。
《曾国藩》读后感(三):曾国藩书评
一
曾国藩并非完人。
二
曾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对人才的重视以及高度的自律,于是门下人才济济,湘军也成为晚晴有能力对抗太平军的唯一武装力量。
但曾是否说得上知人?难以断言。
其门下确实能人众多,但曾往往对其信任的人有过于理想的期望。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曾一生克己奉公,也期望别人像自己一样洁身自好,脱离现实。
三
谨小慎微是曾国藩全身而退,得以善终的主要原因。但可能也是其成就无法有更大的突破的主要原因。
慈禧争权,曾作为当时满清最大的武装力量,虽然意识到女主上位与国家政权不利,但还是选择了明哲保身,不参与宫廷内斗,以致慈禧夺权,并对之后的变法改革带来极大的阻碍。曾如果当时能够旗帜鲜明的支持顾命八大臣,晚清的政治格局应是另一番景象,整个历史也就完全是另一个结局了。
《曾国藩》读后感(四):矛盾的曾国潘
晚晴中兴名臣。曾国潘最大的功绩就是平定了太平运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饱受人们的诟病。我却不是这么想的,曾国潘的功绩远远不止平定太平运动。
他有一颗爱国济民的心,他始终心怀天下。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怎忍弃民众与水火而不顾。从他身上看到中国传统士大夫儒家教育的身影,他的一生一直追求洁身自好,却又抵不住身边人的贪婪。所以我说他是一个矛盾的人,他的确算是一个忠君爱民、廉洁奉公的中堂,却又纵容手下豪取抢夺,最不可理解的是一方面洁身自好,一面又至自己的九弟的豪取于不顾。
真正经历了动荡的一生,曾国潘终于醒悟人的一生主要一个运字。
想到的很多,却又无从下笔。的确,这是一本不能只读一遍的书。
《曾国藩》读后感(五):读物《曾国藩》
花了整一个月的时间看完唐浩明先生著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读罢之时仍感意犹未尽。
阅读此书很容易让人神行于字里行间之中,置身于晚清史实之际。记得与大学期间看过的《曾国藩家书》中严肃的遣词造句不同。此书不但记录了曾国藩跌宕起伏,最后位极人臣的一生,更描绘了其内心的斗争配以仕途的起伏;刻画了自我的修炼衬托官场的博弈;也书写了士人的柔情对比沙场的残酷。可谓是全方位,无死角。
全书三册。上册《血祭》写曾国藩建立湘勇初期的筚路蓝缕,中册《野焚》写战胜太平天国的丹青不渝,下册《黑雨》写位极人臣时的如履薄冰。
曾文正公,其被赞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和做到了“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轨迹。简直是开挂了的人生,发足狂奔也。
至今,那“打掉牙齿和血吞”的自强还在萦绕,“慎独谨行是修己第一事”的自治还在传布,“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自勉还在流转。
是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