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是一本由[波兰] 彼得·索哈 / [波兰] 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著作,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2020-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树木》读后感(一):有没有一棵树让你念念不忘?
没有一棵树让你念念不忘?没有一棵树让你心生敬仰?有没有一棵树让你感慨时光之长?
它可能是小时候你爬过的歪脖子树?村口那棵又老又粗的槐树?还是你在街角转身落满金色树叶的银杏树?
这是一本很大很大的书,讲的是很多很多的树。
它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荣获英国 《星期日泰晤士报》当周最佳童书、2018年波兰出版商协会儿童与青少年类“最美童书”、2018波兰知名环境友善媒体生态街票选“年度最佳童书”等国际大奖。
作者是[波兰] 彼得·索哈(Piotr Socha),绘者,波兰人。毕业于华沙美术学院,与波兰许多著名的报刊杂志都有合作,也为图画书绘制插画。他是一位知名的设计师和插画家,同时也是养蜂人的儿子,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
[波兰] 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Wojciech Grajkowski),文字作者,波兰人。生物学博士。他是一位儿童科普图书作者、科普期刊的翻译,同时也编写生物教科书。
一、树木是生命的象征,它代表自然界的生机,是生命循环的坐标。
书里讲了各式各样的树,有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仙人掌,有原产非洲的高芦荟,原产北美洲的巨人柱以及我们经常看见的竹子。有些看起来像树的植物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属性。
仙人掌虽然可以长到高达十二米,形状像树,但却它的内置树干不是木质的。香蕉树虽然没有树干,它看起来像树根的部分,其实是有一层一层的老树叶包裹而成的,如果看横切树干其实更像洋葱而不是木头。
这些树产地都不同,有各式各样的形状,比如长得像一条毛毛虫似的,原产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云杉。树干像酒瓶一样的澳大利亚的衍生酒瓶树。长得妖娆多姿,有点像树枝一样的,原产美国墨西哥边界的柱状福桂树,看完后不仅让你感慨,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树!
什么生物要依靠树木?答案是以树枝树叶为食的生物。
比如蜥蜴和梨,还有吃枝叶的大象和长颈鹿、豪猪、考拉 ,还有许多的虫子和菌类,甲壳类之类的都是靠树木为生。树木既是它们的食物也是它们的庇护。从一颗种子出发,抽芽、开花、结果,变成生态体系,树木把自己放进中心,做奉献者,传递者,真是有趣的进化史。
二、树木是时间的化身。
说到时间,树木里获得最长的是什么?胡杨被誉为时间的化石,《沁园春.胡杨》有提到“羌笛幽歌,古道巡行,浴血夕阳。赞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大漠胡杨。”
在时间的刻度里,我们人类相比真是沧海一粟。
这本书里讲了最古老的史前树木,让你看到最古老的树是什么样子的,涨知识和见识。
树木用静静无声的方式记录的时间。每一个经过的年轮上都记录着时间流过的痕迹。相比于时空,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不过是像流星一样划过。但不会有像树木一样留下这么永恒的记录。
它可能在照片里引到你去思考你从哪里来?也许它就在村头告诉你的故乡在哪里?或者它变成你家里的一件桌子,椅子,柜子随着你。在你搬家或者是有故人去世的时候才不断提醒你。
三、树木是媒介,传递我们的思想。
你见过树屋吗?就是在树上造的房子,树屋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居所,即使不能常住,住几天过过瘾也是很向往的。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木屋?因为我们祖先把丛林里集体记忆已经深深刻在基因里了。
除了树屋,我们还会用树木做的呢?比如,乐器、面罩、木偶等等。用它们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甚至质感等等这些来表达人们的情感,记录一些行为,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木头温润、稳定,带给我们亲近的触感是不可比拟的。这本《树木》让你了解更多关于树的知识,知道生态循环的道理,为践行环保绿色健康理念,做了更多的基础。可以携带小朋友,可以在落叶变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节,去辨认了解身边的树木。
《树木》读后感(二):树会旅行?世界上最高的树在哪?这本最美的童书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用寥寥几语就勾勒出一幅秋日落叶图,到了秋天,很多树木就开始落叶,那你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落叶吗?
我们经常用成语参天大树,去形容树木高大无比,如果不砍伐,这些树木会一直长高吗?
竹子和香蕉树是树吗?
我用这些问题去问一些身边的孩子,很多都不知道。也难怪,现在的孩子大部分出生在城市,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本来就少。
走进大自然,培养孩子热爱自然、尊重生命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情况不允许,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从书本里去获取此类知识。
做一个四年级孩子的家长,我曾走入一个误区,给孩子买了大量的故事类书籍,而忽视科普类。认为科普类书籍晦涩难懂,考试又不会考,读不读都无所谓,待孩子高年级后,才发现阅读科普书籍和积累科普知识的重要性。
其实,并不是所有科普类书籍都枯燥乏味,只要选对书,一样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比如,《树木:关于树木的一切以及扎根其中的人类文明史》,它是一本以树木为主题的自然科普读物。
作者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和彼得.索哈,他们以植物学为基础,从人类文明,历史变迁,树木的分布传播历史等角度来写树木,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几十余幅跨页大图,细腻的描绘了树木的生存智慧和演化奥秘,并深入探讨了树木与人类的关系,为孩子提供了一场自然知识的盛宴。
全书概括起来,主要写了树的概念,树的组成,树的地方物种,树与动物的关系,树与人类的关系,树与宗教神话等等。它的学科跨度之大,涉及之广绝对会超过读者的预期,买一本抵几本!
有朋友笑称,它是一本关于树木的万科全书。
下面我们就去树木的世界逛一逛吧!
一,树木的世界之最
书中主要讲了树木的三个世界之最,分别是最高,最粗,最古老的树,非常有趣。
世界上最高的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美红杉,其中最高的一棵叫“亥伯龙神”,至少有115.6米,比美国的标志性建筑自由女神像还要高。
世界上最高的树有115.6米世界上最粗的树,是一棵叫“图尔”的落羽杉,胸径约为11.6米(树木的粗细通常用胸径来计算,树的胸径在距离地面130厘米的地方)。它长在墨西哥圣玛利亚图尔镇一个教堂地院子里。20个成年人手拉手都无法完全环抱,可见其大。
至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树,你们可以去书中看看。
世界上最大的树二,树与人类的关系
日本的法隆寺建于公元711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而位于我国山西省的佛宫寺释迦塔则建于1056年,高达67米,以当时的技术,造成这样的高楼,真是令人惊叹!
世界上第一艘独木舟,是用一根原木制成的,它用挖凿或火烧的方式造出了中空的船体。
后来,聪明的人们还用树木制造出了手推车,战车和马车等,最神奇的是,莱特兄弟竟然用木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木质古建筑树木不但能净化空气滋蓄水源,还能防风护沙保持水土。它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们的栖息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三,树与宗教神话
树在很多传说中代表着中心或者起点,比如,在《圣经》故事中,认为人类历史始于伊甸园中的树,当时,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里,靠吃树上的果子为生,伊甸园里的果子随便吃,上帝唯独不准他们采摘一棵叫“善恶树”上的果子(通常被认为是苹果树)。一天在狡猾的蛇的诱惑下,他们偷吃了树上的果子,从此明白了善与恶的分别。
而在佛教和印度教中,则认为菩提树非常的神圣,传说2500年前,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冥想了49天顿悟。
另外,人们还创造了很多关于树木的神秘故事,比如森林传说,树妖等。
除此之外,书里还有很多亮点,比如形状各异的树屋,不同风格的木制建筑和面具,好看又条理清楚的家谱树等等。
在看完书后,我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自己心仪的树屋,并画了出来。看了家谱树,就顺便帮她厘清了家庭关系,依样画葫芦的做了一份自己的家谱树。其他的玩法,还在挖掘中。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书,真的是关于树木的一切,你想知道的,这本书里都有。
《树木》不但能帮助孩子认识不同树木的物种科属,了解树木的生长特征,发现树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秘密,还能帮他们见识和树木有关的古今文化风土人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植物科普书,你值得拥有!
《树木》读后感(三):关于树木最棒的科普绘本
科普绘本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图书品类,即使你读过一本超好的树木科普绘本,再打开下一本,会惊喜地发现,这本还能更好,而且内容和上一本竟然完全不重复。
读《树》(作者是皮亚·瓦伦提里斯,莫罗·埃万杰利斯塔)这本科普绘本时,就像在欧洲的树林里散步,从地中海一路溜达到北欧,天越来越辽阔,气候越来越冷冽,树木的气息也渐渐从丰饶转为坚毅。旅途中什么也没有,只有树木与诗文。《树》这本书甚至被挪威儿童文学教授定位为教科书。
有趣的是,另一本树木科普绘本——《树木:关于树木的一切以及扎根其中的人类文明史》好评更多,在近20个国家翻译出版。有一位老师称赞这本书是所有树木书籍里最好的。
把《树木》读了两遍之后,我也被它圈粉了。
读这本书特别像旅游,这次可不光是在欧洲的树林子里旅游,跟着这本书我们能去到世界各地,去观看山西省的佛宫寺释迦塔,日本的法隆寺,印度尼西亚的帕伽洋宫,去住一住瑞典北部的树屋(里面有电有wifi),去柬埔寨被树木占领的塔罗姆寺遗址探险,去听奇形怪状的非洲竖琴演奏,在墨西哥、刚果、布基纳法索、尼日利亚的各种奇异木制面具艺术品中流连忘返,甚至还围观了伐木工用三十种工具砍下一棵树的全过程。
《树木:关于树木的一切以及扎根其中的人类文明史》书如其名,这本绘本的学科跨度绝对能超出所有读者的预期。
前面提到的《树》,兼具科普价值和文学价值,是很典型的跨学科科普了。但《树木》更强,可以说一本顶四本:树木科普,树的世界纪录,树与人类生活史,树与人文。
我把全书主要内容整理一下,可以分为:树的构成,树的生命史,树与动物,树的世界纪录,树与人类生活,树的概念,树与宗教神话这7大类,每一类下面又会围绕不同学科,分知识点详细介绍。
竹子是树吗?树秋天为什么落叶?为什么红树林树根是裸露在外的?这本书先来了一个简洁易懂的树木知识扫盲。
树的粗细如何计量?树的年龄怎么算(砍掉一个树枝,重新栽下,算另外一棵树吗)?为什么美国犹他州的“潘多”既是一棵树,也是一片森林?在树的世界纪录部分,我们不仅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树是哪一棵,更能了解到如何去定义树木的起始与终结。
木制乐器有哪些?最初的交通工具是如何发明的?盆景有哪些风格,如何欣赏?作者仿佛讲了一小部人类生活史。
亚当夏娃偷吃善恶树的果实、佛陀在菩提树下冥想顿悟、《魔戒》中的树人的故事都能在树与宗教神话这部分读到。
这本书一共69页,只用了10页(也就是5个跨页)简介明快地给树木做了一个科普。
l 什么是树,什么不是树?
l 树叶是做什么的?
l 树根是做什么的?
l 一年四季树木如何变化?
l 种子如何传播?
把这五个问题给读者讲明白,即使是小朋友,也能成为树木知识专家。
真正的树木长有粗大的木质茎,我们通常称之为树干,树干上有年轮。
——仙人掌和竹子不是木质的,它们是“草”不是树。香蕉树也不是树,看起来像树干的部分是叶子像洋葱一样包裹而成的。龙舌兰很高,能长到12米,但它也不是树,因为它只有花茎没有树干。
树木的种子会旅行,松树和枫树的种子有“翅膀”,梧桐树的种子有硬毛,这样可以随风飘得更远。树木很聪明,经常发生森林火灾的地方,火灾刚停息时,巨杉的秋果和桉树的种荚会打开,把种子释放出来。
这本书最强的地方,是它的跨学科知识。热爱神话和宗教起源、喜欢研究谱系学等偏门学科的人是少数,很幸运,我们能从这本书里顺便学到专业又有趣的知识。
比如,许多宗教都认为树木是神圣的。在基督教、佛教这些宗教出现之前,人们将树木作为祭祀神灵的场所,树是神圣而有灵力的。据说在8世纪,德国中部的多纳尔橡树是当地人心目中雷神托尔的圣所,天主教徒砍倒了这棵树之后,当地人才开始信奉天主教。
在读这本《树木》的过程中还有一件令我特别意外的事。
我在上大学时,数据结构课里讲到二叉树的概念,有同学问老师,为什么二叉树要叫二叉树?为什么节点叫双亲、孩子、子孙、祖先、兄弟?
我当时心里还附和:对呀,怎么不叫二叉闪电呢?为啥节点之间不能叫上级节点、下级节点呢?
当时老师说,提出这个数据结构的人就是这么命名的。
到底发明者为什么要这么命名呢?我一直没想明白。
看到《树木》里讲“家谱树”这一页我才恍然大悟。谱系学让家族成员以树状排序。
数据结构里二叉树的命名其实参照了家谱树的做法。
如果读过《树木》这本书,再去学习数据结构,就会发现二叉树这个概念很自然,并不生硬奇怪。可以理解成一个家族,每个人成家生子时最多只能生两个孩子(0或1或2),把这个家谱树画出来就是二叉树。
从前我不太喜欢那种学科跨度特别大的书,总觉得不够专业,恨不得每一个学科的分支课题都讲成厚厚一本书,才显得专业靠谱。读了《树木》,我才意识到人的知识总会受限于阅读兴趣和阅读领域,我们需要这样的书来普及各学科知识,帮我们打开任督二脉。
羡慕能读到这些科普绘本的小朋友们,带着旅行一般的轻松和好奇心,就能学到这么多有趣又有用的知识,真是太酷了!
《树木》读后感(四):大而美的树木科普书,有几乎关于树木的一切,太治愈了
在给孩子挑选科普绘本的时候,我会非常留意一个点:是否给到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有,我会在心中给这本书打一个很高的分数。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这样特意的、友善的指引,我们常评价一个人说,“这个人三观很正!”,大概率这个人的三观,是从小时候就开始潜移默化的形成了吧。
最近看了一本大而美的科普绘本——《树木》,是我看到关于树木最棒的一本了!
这本书是真的大,我特意去量了一下尺寸:280mm*375mm,我在翻看的时候还需要桌子边的支撑,放到书堆里是一眼就让人看到的那种。
30cm的尺子放在封面的样子,光线问题,拍出来的图有色差《树木》有一个副标题:关于树木的一切以及扎根其中的人类文明史,这个副标题,将全书的内容概况的再精准不过了!
我们的生活中,树木随处可见。走在大街上,街边的绿化树木;进入餐厅里,有木质的餐桌餐椅;回到家中,木质的沙发和床;穿衣时,从木质的柜子中挑选衣物;擦鼻涕时,柔软的纸巾;看书时,充满墨香的一页又一页......
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的背后,都是一棵棵曾经充满生气的树木。那关于树木的知识,我们又知道多少呢?
| 竹子是树吗?
| 树叶为什么会落?
| 树木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
| 最高、最粗的树在哪里?
| 史前的树长什么样子?
等等一系列关于树木的知识,都能在这本关于树的最强科普《树木》里找到答案!
竹子是一种“草”,而不是树,竹子的茎的构造与普通草的茎的构造相似——中间空心,而正真树的树干是木质茎。
竹子茎与夏栎树干的横截面对比图树叶的脱落,是树木自身的保护机制。因为树叶的气孔会将水分蒸发,一般来说,这样的水分流失不会对树木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在寒冷的冬季和一些炎热干旱地区,根系难以吸收到充足的水分时,很多树木就必须暂时将叶子脱落。
树的四季树也会旅行,在它们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会借助风力、鸟类等,传播到世界各地。
世界上最高的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美红杉,其中最高的一棵被叫做“亥伯龙神”(希腊神话中一位神的名字),它至少高115.6米。最粗的树,也就是胸径最大的树是一棵墨西哥落羽杉,约11.6米,20个成年人手拉手也无法完全环抱住它。
最右:亥伯龙神墨西哥落羽杉科研工作者们通过树叶等的化石,拼出来史前的树,长这样:
史前的树我们烧的煤,是由2.9亿年前结束的石炭纪期间遗留的植物遗体形成的。当人们用煤炭烧火或发电时,就是在消耗植物早在恐龙时代来临之前就储存起来的能量。
从古至今,树木不仅是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会出现在各地的宗教和神话里,当然其中也不乏树木精怪的身影……我还记得小时候过腊八节,最开心的就是赶在太阳升起之前,端着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去院子里各种投喂,其中“喂果树”,就有祈求来年硕果累累之意。
《树木》一书中,在一开始就画了一副墨西哥的“生命树”,看过影片《寻梦环游记》的对画中的骷髅造型都不陌生,树木被他们认为是人精神或死后魂魄的归宿,被视为是神圣之物。
墨西哥的“生命树”《树木》一书中也详细介绍了,它们化身各种乐器、工具和建筑等的知识,比如:世界上最早的车轮是在斯洛文尼亚首都的一片沼泽中发现的;世界上第一件木制艺术品出现的时间晚于木制武器;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木制工具是在英国的海边小镇克拉克顿发现的木制尖矛,等等一系列的科普知识,可以说是非常细致了。
木制工艺品木制建筑《树木》一书,荣获了:
英国 《星期日泰晤士报》当周最佳童书
2018年波兰出版商协会儿童与青少年类“最美童书”
2018波兰知名环境友善媒体生态街票选“年度最佳童书”
《出版人周刊》评价《树木》: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自然、历史和神话传说等几乎所有方面。通过多角度的观点,两位作者(索哈和格拉伊科夫斯基)巧妙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串联了起来。
让《树木》原本就精彩的内容更加光彩照人!
①手绘图画,色彩饱满
打开《树木》一书,手绘图画的治愈风扑面而来,不论是色彩搭配,还是各种树木的各种细枝末节,都展示的十分有条有理,搭配图片旁文字的讲解,让各年龄段的读者读起来毫不费力。
②细心的对比与标号
作者们还有一点,我要给他们双手点赞!就是在画图的时候,非常注意大小的对比,比如在树下,通常会画一些人物,来帮助读者理解树木的庞大,这个对比真的是非常贴心了,让读者可以根据人物体型,来想象真实环境下树木的大小。
人与树还有非常贴心的一点是,作者会在介绍种类多的图画中,标出序号,然后对应文字介绍中的序号,读者可以非常快的检索出名称与对应物的真实面貌,让非专业的读者读起来快速方便,可以说是非常友好啦!
编号对应文字③爱护树木,保护树林
《树木》在最后,讲了原始森林和人工森林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原始森林也就是自然林,可以自给自足,自动调节,新树、老树自然交替,其他动植物也可以保持平衡;而人工林则一直需要依赖于人类的辅助,比如给新栽植的小树套塑料管套,防止被吃掉,单一树种也容易犯虫害等等。
自然林给我们读者传达了,要爱护大自然,珍惜自然林,不乱砍乱伐等等的价值观。
“美国著名作家、诗人、自然爱好者温德尔・贝瑞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人类现在享用的世界上的所有资源,不是父辈遗留下来的,而是从后代那里借来的。”这句话令人深思!真的不希望,我们的后代,在书本里了解自然,希望他们可以触摸自然,了解动植物之美!
《树木》一本献给所有热爱自然的人的手绘百科,它们的神奇之处真的超乎了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