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浮生自在》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15 00:52: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浮生自在》的读后感大全

  《浮生自在》是一本由史铁生 等著 / 北京文学月刊社 主编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自在》读后感(一):学会与自己静心独处

  

看完汪曾祺的2本散文集,被这位会吃也会写的老头吸引,也再度拾起了自己对散文的喜爱。近几年很少能够静下心来阅读散文类的文章,今年因为身边有些变动,开始有些自己的时间来阅读,透过这些不同作者的文章,既是一次对未曾体验过的生活阅历的了解,也是一次放松自己的好机会。

看到《浮生自在》这本书封面时,有史铁生、贾平凹、毕飞宇等作者,但汪曾祺并不在其中, 冲着是一本散文集的书打开了它。

与印象中纯粹将几个作者糅合到一起出版的散文集不同,《浮生自在》作为《北京文学》创刊70年大庆系列文集,集结了70年来中国文学散文大家的著作,从作者选取到文章的选取均具有一定含金量,整体阅读起来则兼具趣味性与愉悦性。

《浮生自在》分为《放下禅意》、《享受自在生活》、《静思与独处》三辑,每一辑都传递了不同的生活态度,由此构成《浮生自在》。有趣的是在第一辑中,一开始没细看作者,但是他笔下的北京城西山之景,既有景观描写,也有坊间传闻轶事(皇家生活的奢侈,溥仪的一顿午餐的菜单就有26个菜名,慈禧一个人一顿更是要一百多样,但这些只是摆样子的,他们并不吃)及美食类描述(顶花带刺的嫩黄瓜、几块大腌萝卜的野餐…..),读完让人对西山充满了向往与好奇,同时也对过去北京人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认知。读完后再去看作者,才发现是汪曾祺,果然也只有他才能用朴素的文字写出这么有趣的内容。

蒋韵在《青梅》一文中,则由绿色的酒——青梅酒与竹叶青,其中竹叶青是母亲的最爱,姥姥更是骨灰级粉丝,正因为姥姥的爱,才影响了妈妈。由此带到自己家族的故事,尽管篇幅不短,但这些跌宕起伏的真实生活经历,透过文字背后,是她的姥爷、舅舅、母亲、姥姥等人的亲情,家族的故事与传承也跃然纸上,看完只有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辑《享受生活》中,编辑们收录了一篇梁衡的《将军几死却永生》的散文,这篇发表在2019年的文章,刚好也处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特殊时间点,作者围绕抗日战争中,国军方面牺牲最高将领张自忠将军的事迹进行展开,让大家看到了一位不一样的大国将帅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的是他对将军的敬佩与敬仰之情,他的事迹也映射了这位民族英雄值得大家去敬佩,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无我的将军,才有了中国的今天,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享受生活所给予的一切。

第三辑《静思与独处》以贾平凹的《又上白云山》作为本书的收尾,时隔25年再上白云山,既是忐忑又是好奇。忐忑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乡村的民风淳朴也受金钱而改变,害怕印象中的民风不再,同时也好奇这么多年过去,这里是否会受影响而改变。好在最后登上白云山,“我永远记住了,白云是白云山的一个开花”。

总体来看,这本散文集值得一读,推荐!

  《浮生自在》读后感(二):看淡才能自在

  《浮生自在》,一眼就被书的标题吸引,世间的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看淡才能自在。现代社会节奏快,人只有保持一个积极向上、学习的状态,才不至于被淘汰。然而,这样的生活很容易让我们忽视身边人、身边事。年岁渐长,感觉自己开始注意偶遇的行人、墙角的花木,发现生活中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都能带来特别的感受。 《浮生自在》分为三辑,收录了16位知名作家的16篇经典散文,每位作家都通过自身的经历,从不同角度给我们阐述人生哲理,非常值得一读,推荐。 1.放下的禅意。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放下心中的烦扰,舍得外物得失,包容他人过失,才能实现自我修行,拥有一个豁达、通透的生命。 《西山客话》,汪曾祺先生用朴实的语言,描述西山八大处的的历史变迁、草木虫鱼,这些生物在先生的笔下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情趣,洋溢着对世界丰富的爱。阅读的时候,我不自觉找出紫禁城、西山的地图,寻找作者笔下的“紫禁城”“八大刹”,虽然还没有去过西山,但内心已充满神往,期待着有一天能体验下作者笔下休闲、巴适的生活。 读《青梅》的时候,感觉很揪心,一杯竹叶青承载了三代人的记忆,动荡的岁月,苦涩的记忆,既为善良的姥姥感到惋惜,也为姥姥的放下感觉伟大。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如果一心纠结自身的处境,看不到别的人事物,于己于人都会痛苦。 真的很赞同史铁生的一些观点,人真的平等么,为什么有的人无知无觉,却能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而有的人仅因为没钱,就无法走进医院接受治疗?人活着,不仅仅是有生命体征,更重要的是有尊严,能自在的活着。 2.享受自在生活。珍惜每一个云淡风轻的小日子,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哪怕经历风暴,也能从容抵抗所有的不安。 在最初的时候,小野猫与作者和谐共处,为对方带来生的希望和快乐;家养的猫咪不愿意与野猫为伍,为了保持自己的个性,拒绝讨好作者。家猫有家猫的日子,野猫有野猫的生活,各得其乐。随着家猫产崽,野猫走向外界,生活开始发生变故,家猫及幼崽被送养,野猫伤亡、四散。看到这里,其实有些难受,但大自然自有生存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境地,我们都应该自在的活在当下。 3.静思与独处。静思是肉体和灵魂的天人合一,独处是自我生长的必要空间。学会静思与独处,便能从浮躁的世间与喧嚣的人群中抽身,于是万籁俱静。 经常从媒体上看到某地多少年如一日植树造林,沙漠变绿洲的新闻,也热衷于支付宝能量种树,觉得在沙漠中生活或许别有一番趣味。读《花朵上的沙尘暴》时,才明白在沙漠生存是多么困难,种活一棵树是多么不容易,扎根沙漠的人是多么伟大。这些年,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喜欢独处,但我好像只是独处,却不喜欢思考,就这样一天混过一天,突然就发现自己一无所成,也老了。学而不思则罔,活而不思则虚度光阴。以后既要独处,也要学会静思,时时保持头脑清醒。 读《浮生自在》,感触很深,发现自己过去是因为太看重自身感受,所以情绪波动较大,陷入各种情绪怪圈、人际怪圈;浪费了太多时间、精力,也忽略了很多人事物,没有享受到当下的美好。从现在开始,要学着看淡自己的情绪,看淡不重要的得失,用平和、包容的眼光欣赏每一天的风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浮生自在》读后感(三):把握自己的节奏也是一种自在

  拿到书之前,以为这是本攒出来的散文集,把文学大家们的散文立个名目放到一起,取一个有网红气质的书名,造出几本畅销书。拿到书之后,发现并不是快餐式的出版,这套书其实是北京文学月刊社为纪念创刊70周年而出版的。一家文学类杂志社,能够走过70年的风雨,坚持到今天,殊为不易。这套纪念文集分为中篇小说卷2册、短篇小说1册、报告文学卷1册、散文卷2册,杂志社的编辑精心筛选,以期能够反映杂志70年来不同时期作品的风貌。这本《浮生自在》,就是其中的一本散文集。

  既然是散文,大家自然要想到散文大家如汪曾祺等人。这本书就以汪曾祺的《西山客话》开篇,一共16篇文章,篇幅不长,一日可读完。书分三辑,第一辑收录了汪曾祺、史铁生、毕飞宇等人的五篇文章,取了个篇名叫“放下的禅意”,意指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学会放下,方能实现豁达通透。第二辑收录了胡念邦、梁衡、许谋清等五人的文章,篇名为“享受自在生活”,意为珍惜当下的每一天,享受生活美好的一面。第三辑收录了蒋子龙和贾平凹等人的六篇文章,取名为“静思与独处”,意在从浮躁的世间抽身。

  第一辑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开篇的《西山客话》讲的是北京西山之景,从西山下的八大处山庄说起,讲到了西山十二景,进而说到北京的历史和当下、老北京的文化和建筑、城里的大学和街道以及旧时的旗人,还有北京的四时之景,娓娓道来后又回到西山,联系上和西山有渊源的曹雪芹等名人。汪曾祺可以说是非常善于观察了,笔触细致,让生活在北京十多年的人也增加了许多对京城的了解。史铁生的《病隙碎笔》选摘还是作家一贯的思想风暴的风格,伤病是一把双刃剑,在作家这里,除了痛苦,也给他带来了思想上的深刻印记。毕飞宇的《飞跃密西西比》实则是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作家在美国认识了一个会讲北京话的美国飞行员,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了飞跃密西西比河之旅。作家坐在副驾上,在飞行员的指导下开了人生中第一次飞机,也见识了密西西比河的壮观和神秘。蒋韵的《青梅》是纪念自己的姥姥和母亲的作品,记录了姥姥的悲剧人生,和她的经历对作家母亲和作家自己的影响。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姥姥的成长经历既可以说是幸运的,也可以说是不幸的,姥姥幼时曾经有着新时代女性的追求,可是后来的人生中,还是无法阻止丈夫的婚外情和纳妾,在新中国成立后甘愿离婚以保全丈夫唯一的儿子。第一辑的最后一篇也是讲的母亲生病住院的经历。人生走到一定阶段,就无可避免地要面临着告别了。这么说来,也算是一种被动的放下吧,算是点题了。

  第二辑写人记物为主,人物中有人生波澜壮阔可悲可叹的张自忠将军,也有近乎淹没于历史的晚清世界首富福建茶商伍秉鉴,还有一篇写的是五个薄命的红颜;这一辑还有一只特立独行的猫,虽然被人抛弃,但仍不愿自降身份与野猫为伍,以及一条名叫“秀才”的狗和它那当惯偷的主人的故事。第三辑是一些思考和见闻,其中蒋子龙的《世相札记》记录了当下世间的诸多怪现象,作者最后总结:世间本无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重要的是找到并驾驭自己的人生节奏,让年年月月都是黄金时段。不得不说,这句话很有启发。近日北京降温,天气寒凉,人愈发清醒,加上今年即将过去,反思之下,似乎无甚收获,一时难免对自己这一年产生了一些遗憾的情绪。实际上,遗憾无用,还是好好走在当下,有不对则改之,无则加勉吧。别人的节奏是别人的,自己的人生自己好好把握。这就是自己的“自在”了。

  《浮生自在》读后感(四):自在,动中之不动的一颗心

  

树叶飘黄,流风渐凉,结束了盛事,万事万物都开始走向了收的季节。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时候,饮一杯清茶,看一本好书,将自己从这种时刻收敛的紧张状态中释放出来,与这秋风秋雨一同,不拘、不谨,悠然自在,才是秋的深意。 手上的这本《浮生自在》,真是应了此刻的心之所向。满目绿意的封面,低饱和度的颜色不止带给眼睛凉意,也让心进入了安宁状态。 图中,薄雾还未散去,数只白鹭高处飞翔着。此情此景,像极了家里阳台前,那一片湿地的画面。原来,自在不在别处,就在我的眼前。如此一想,恍然觉着这本叫《浮生自在》的书是个人,而我了然了他的心。 觉着归觉着,我还是对它很好奇的,它的身份和价值不轻,是由北京文学月刊社主编,由史铁生、贾平凹、毕飞宇、汪曾祺等十几位作家所著的散文合集。 既然书名是《浮生自在》,我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里面的内容也是潇洒随性,记录那些游山玩水、饮茶抚琴、悠游自在的桃花源式生活的,但是看了几篇之后,却发现,自己对于自在这个词的理解以及表现方式,还是太浅显。 恰恰与我所想的相反。这本书里,几乎找不到如我所想的仙气生活描写。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是对艰难环境乐观而又坚强的面对,是对亲情的眷恋和记录,是对苦难人生的故事化展现。我一页页地翻着,心上有什么东西也一点一点地沉淀着。 全书分为三辑,分别是”放下的禅意”、“享受自在生活”、“静思与独处”。这些透着宁静意味的字眼下面的一篇篇文章,透着的却是与之相反的质朴。我想,这应该就是诸位作者们的与众不同及高明之处。若是让我来写这《浮生自在》,或是这些仙气四溢的辑名,我一定会只肤浅地大肆抒情、刻意描写美好的生活。可这些作者都是与我所想相反的,思考了下原因,竟是我忽略了“浮生”二字。 是呀!人之一生,如蜉蝣一瞬,既长且短,并没有谁能够一直自在一辈子,就算是再幸福的人,也不能免除烦恼。 史铁生在《病隙随笔六》中,对平均主义、法律、尴尬、安乐死等矛盾现象进行了哲理性的思考;蒋殊在《大地之上,天空之下》里述说了母亲生病住院治疗的情形;李晓东在《烟火人间》中展现了天水西关古巷的古朴与悠远;杨献平在《花朵上的沙尘暴》里描写了沙尘暴环境下,孤独而又壮阔的春夏秋冬。这些文章虽各有不同,但都一致地透出一种不急不躁的味道来。 自在并不明晃晃地浮现在这些名家文章的表面,它被深深嵌在这些隽永文字的骨髓里,需要用心去静静体会。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不论顺境和逆境中都需秉持的心态。 浮生浮生,这一生,浮浮沉沉,有高处,有低处,有光辉,有黯淡。在红尘里净心,于纷扰中安宁。该欣赏风景时,用心品味,于低谷处,宠辱不惊,一颗平常心对待生命的别离,一颗真实心面对飘渺的人生。如如不动,顺势而为,方得始终,自定自在。 《浮生自在》,轻轻地念着书名,书页翻飞,心中生出清静之意。世事历练中洗净铅华,安守初心,自在地面对人生扑面而来的一切,这是我从这本合集里体悟到的。希望书中这份深深的自在,能够被更多的人欣赏到。

  《浮生自在》读后感(五):《浮生自在》懂得自在方能真正自在

  

“自在”两字在《汉书.卷八六.王嘉传》的解释是:自任已意而无阻碍。人只有此生,若能在仅有的一生里,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过,那么,浮生便是最好了。

当然,我们也深知,世界有边界,生活有长短,为了自在,也会有一些不自在。浮生,本就变化无常,漂浮不定。浮生自在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境。

《浮生自在》是《北京文学》在创刊70周年之际,出版的一本散文集,收入了史铁生、毕飞宇、贾平凹、蒋韵等众多名家。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浮生自在>众多名家通过不同的文笔,展现了众多的“浮生”,让读者感受浮生中,难得自在,亦好自在。

找到自在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放下心中纷扰,舍得外物得失,包容他人过失,才能实现自我修行,拥有一个豁达、通透的生命。

作家史铁生由一个健康人因为疾病,成为了一个残疾的人,面对一样的世界,行动不再自由的自己,仿佛一下子被丢在了路边的孩子。很长一段时间他都难以平复心中的情绪,直到他认识文学,通过写作,思考,最终走出了阴霾。

“病隙碎笔”记录了他在那段特殊时间对生活的感受。他听说在一所监狱里,囚犯抗议食材不新鲜,这一现象被很多人不理解。文中解释:“自由才是最珍贵的”,他们已经失去了自由,也就是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那么,也就已经收到了最严厉的惩罚。

唯对热爱和自由、看重尊严的人,惩罚才有效,就像唯心存爱愿者才可能真有忏悔。否则,或者惩罚无效,或者就复制着仇恨。

写作是表达,也是沟通,写作是一种生命的自在,寻找自在,寻找爱。史铁生说:“自从我学会了寻找,我就已经找到”。

独处的自在

独处是自我成长的必要空间。学会静思与独处,便能从浮躁的时间与喧嚣的人群中抽身,于是万籁俱静。

时间纷杂无序,琉璃多彩。独处的自在是在心中留有妙处,不被打扰,你不用来,我亦不屑与去,一个人静思,一个人独处。

生活在天水的作家,李晓东。在“烟火人间”文章里写到:“天水城区落差大,一转弯便可将繁华闹市抛在身后”,住在小城,望见高楼,如同隐居田园。

在小城的巷子里,有名人故居,也有旧时豪富大宅。如今落入红尘,自在矗立,仿佛看着这人间烟火,无语倾诉着往日的繁荣和古人的过往。同在世间,你来我往,没有不同。

有一颗老树,是历史的哨兵。斗转星移,它巍然不动,站了两千年,终于累了,把身子斜躺在一位槐树后生的身上。后来人把它化成龙身,介绍给游客,它也并不在意。反正,那么有那么多的秘密,任由纷说,再过几年前,都会一样的。

浮生过客,自在修为

不同时期的作家,文章风格迥异,但主题统一。日子都是要过的,无论你经历了了什么,和宇宙相比,不过一粒尘,无论你知道些什么,和时间长河相比,都将被掩埋,被遗忘。

浮生的变化,有形却无常。有人信仰爱,有人追求自由,有人生于深山一隅,却被历史裹挟,逼仄的生活激荡出真我。命运之手往往推着你,让你去寻找,去追求,去信仰真爱和自由。

看淡世间名利,不为物欲所累,放下心中怨恨,无求人间真谛,反获自我解脱,回归人之本,方能拥有自在灵魂。

最近热议的电影“夺冠”有一句话,深以为然。

我们为什么如此看重输赢?那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当我们静观己身,思考我们到底要什么,自在,便由醍醐灌处顿悟。放下,舍得。浮生唯有我只,即是自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浮生自在》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